女兒是媽媽最好的禮物
1、我的女兒怎麼寫作文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不會,女兒幸福健康乖巧聽話就是給媽媽最好的禮物
1、在文中找出兩對反義詞,填在括弧里。(綾羅綢緞)——(衣衫襤褸)(萬貫家私)——(一無所有)2、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全力以赴: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進去.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毫無共同之處.3、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兩處排比句。岳飛撐開了,於是有了戰場上錚錚男兒的精忠報國;道奇森撐開了,於是有了兒童文舉賣學寶庫中的明珠——《阿麗思漫遊奇境記》;周恩來撐開了,於是有了新中國第一位總理的豐功偉業。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可否認還有截然不同的情景,孩子的作業,爸爸去做;孩子的掃除,媽媽去干;孩子的驕橫,父母去護。4、在文中找反問、設問各一句,抄在下面的橫線上。反問擁有這樣的禮物,面對這樣的媽媽,哪一個孩子能不全力以赴去撐起這把傘呢?設問:山珍海味?不,那也許會讓他頭昏腦漲;綾羅謹盯綢緞?不,那也許會讓他變得衣衫襤褸;萬貫家私?不,那祥答和也許會讓他窮得一無所有。5、概括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第三自然段:啟迪了所有的父母該如何去鍛煉孩子,保護孩子,成就孩子。第四自然段:營造安樂窩,使他該如何去面對這本該熟悉卻又陌生的世界.6、問答。(1)蒲公英媽媽高明在哪裡?磨練孩子們依靠自己的能力,勇敢的去面對大自然的挑戰.(2)蒲公英媽媽禮物的實質是什麼?迎接困難的勇氣,克服困難的信心,戰勝困難的意志.
3、說說我的寶貝女兒一一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人都說:孩子是自己的好。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無論自家孩子什麼樣,但在父母眼裡,自家孩子就是比別人家的好,而且,越看越順眼,越看越滿意。
當然了,之所以會這樣,還不是因為血緣關系嘛!所以,這是一種被親情沖昏頭腦的主觀認知。
而且,絕大多數人都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欣賞,那麼,愛屋及烏,對於流淌著自己血液的「作品」,人們自然也同樣滿意了。
所以,我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我對女兒的滿意並不僅僅是因為她是我的孩子,而是客觀來講,我真的覺得我的女兒特別好。不信?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說實話,對我而言,和女兒真正相識,應該是在她會說話以後。
在那之前,我對她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尤其是在她還不到一歲大的時候,不會說話,不會走路,雖然表情也很豐富,而且,特別喜歡看著你笑,有時在睡夢中也會笑。
但是,即便如此,因為沒法和她交流互動,所以,我還是沒有把她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而是把她當作一個概念意義上的人,角色意義上的人,一個嬰兒,女兒,僅此而已。
生命中有些東西居然如此有意思。按理說,長大是一個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過程,但對我而言,感覺到孩子長大,居然是因為一個很具體的事情。那就是:當她開始趴在地上耍賴皮。
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看到她趴在地上耍賴時,我是很驚訝的。
因為,這是如此公式化的一個動作,而且,恐怕也是全世界通用的。
但是,這一招對抗戰術又是誰教給我女兒的呢?
應該是沒有人,這可能是人類基因本能里都存在的東西。
當然了,同樣是趴在地上或在地上打滾兒,每個人具體的動作和樣子應該還是有所不一樣的,正如走路的動作,說話的嗓音那樣,大家還是大同小異的。
我女兒趴地上的流程是這樣的:
當她提出某個要求或條件,比如說吃某個零食或出去玩,如果被拒絕,她就直勾勾地看著你,然後身體一點一點地傾斜,逐步趴倒在地上。
然後,她趴在地上,兩手摁著地,翹著碧褲慎頭,會說話的眼睛閃著光,機靈地看著你。
很明顯,這是一悔敬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場安靜而激烈的博弈,這是一種明確的「要挾」。
這時,你越是厲聲命令她站起來,她就越是趴在地上打轉。如果你過去強制把她拎起來,那麼,她就一定會號啕大哭,而且是真掉眼淚的那種。
所以,這孩子是個「順毛捋」,你越是對她強硬,她就越是不服氣地激烈反抗,和你擰著來。
嗯!不錯!這脾氣——我喜歡。
因為,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這孩子有脾氣,有性格,有骨頭。
許多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叛逆。殊不知,他們煩惱的根源正在於:他們僅僅把孩子當成了孩子,而不是一個獨立平等的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控制欲太強,家長式作風太強。在一些事情上,沒有尊重過孩子的意見,照顧過孩子的感受。
什麼固執倔強,不聽話?不過就是扣的帽子罷了!
恐怕在一些大人的眼裡,有獨立意識和平等觀念的孩子,就是所謂的「叛逆」「不聽話」的孩子。
而且,話又說回來,在某種意義上講,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在一些事情上不退步,不屈服,堅持自己的立場,倔強,固執,這反而是一種好的現象。
畢竟,老話兒講:太「老實」的孩子沒出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所以,我喜歡女兒的固執,倔強,固執己見,我喜歡她那副不怕大人的「小大人兒」樣。
真的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千萬別把小孩兒當小孩兒。
小純返孩子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幼稚無知,不懂事,好糊弄,進而,他們的觀點也可以不被重視和採納。
而且,直到現在,我還總持這種錯誤觀點,幸好妻子總是及時提醒我。
比如說,當看到孩子的手臟了時,我會想當然地拉過來給她洗。而她有時則會極力抗拒,並說道「qiqi自己洗」,如果我執意不鬆手,她就會極力抗拒掙脫,委屈到號啕大哭。
類似的情形還有:如果留給她看動畫片的時間用盡了,我拿著遙控器去關電視,她會說「qiqi自己關」;
出門換鞋換衣服,她會說「qiqi自己穿」;
吃完飯收拾碗勺,她會說「qiqi自己端」……
這些事情讓我意識到:千萬不能想當然地把她當成一個「小孩兒」,而是,一定要把她當作一個獨立平等的人來對待,許多事情一定要尊重她的意見,考慮她的感受。
我們大人不喜歡被人約束和管制,其實,孩子們也同樣。
所以,我們應當意識到這一點,這樣,我們才能盡可能地避免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己之如欲,更要勿施於人。
是的,我們大人喜歡的東西,往往也喜歡強加給孩子,而且,還總是加上一句「為你好」的道德綁架。其實,正如那句話說的那樣「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
有人說:孩子從生下來的那一刻,TA就已經不屬於父母了,而是屬於TA自己。孩子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更不是一切都得聽從父母擺布支配的木偶。
好了,說完女兒性格中倔強的一面,我再說說她活潑的一面。當然了,在我看來,她的倔強和叛逆,也是活潑有趣的一部分。
女兒從小就愛笑,甚至在睡夢中也總是笑。現在會走路說話後,她的這種活潑開朗的性格就更加明顯了。
她的領悟能力特別強,很善於察言觀色,氣氛嗅覺特別靈敏,心思特別敏感和縝密,能很自然地判斷出你是在和她鬧著玩還是說正事兒。
有時,當你用逗她玩兒的眼神去注視著她時,她會直勾勾地看著你,然後漸漸溜到凳子後面或桌子下面去。
然後,過段時間再探出來小腦袋瞅瞅你,如果你假裝看不見她,悄悄地彎身去桌子底下找她時,她就會繼續躲藏。
而如果你走到她身邊說「抓住你了」,她則會咯咯大笑,還會發出小孩子們做 游戲 ,相互追逐打鬧時的大聲尖叫。
有時,她還會拽著落地窗的窗簾把自己裹在裡面,或者把褥子或衣服蒙在頭上,然後說「爸爸看不到qiqi了」。
這就是她玩得津津有味的捉迷藏 游戲 ,或許在有些大人們看來,這很幼稚和無聊,但是,對孩子們來說,這裡面卻有著無窮的樂趣。
是的,不要用大人的觀點去看待孩子,而是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們感同身受,平等相處,去尊重他們。我想,這也許就是子女教育這項事業的精髓吧!
我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每個孩子,都將成為大人。
是的,大人們並沒什麼了不起的。大人們,也不過是一個個放大版的孩子。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只不過是活在童年那個自己的影子里。
所以,大人們不應當以「家長式」的管理來帶孩子,大人們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甚至在許多地方,大人的勇氣,銳氣和創意,還遠不如孩子。
好的,講完帶娃過程中感悟出來的「大道理」,再繼續講我的寶貝女兒。
我的寶貝女兒,她還是一個特別高冷的人。
出去玩的時候,到了景點,為了讓她看風景,我會特別煩人地拉拉她,一驚一乍,特別誇張地高聲說:qiqi快看,哇!大高樓;哇!好高的山。
如果我絮叨地太多了,她有時會非常不屑甚至厭惡地裝作聽不見,不搭理我。任憑我一再給她說:qiqi你快看這里,快看那裡。她會轉動著小眼珠無動於衷,故意裝作聽不見,也不看我。
最後,如果實在被我嘮叨煩了,就會對旁邊的爺爺奶奶說:爸爸不說話!
哈哈,真是太可愛了。
她情商特別高,特別聰明,在許多事情上特別有耐心,做一些事情有一定的邏輯和技巧。
比如說,有時,當看到我在吃零食時,她不會直接管我要,而是若無其事地走到我跟前,在一旁悄悄觀察一陣兒。如果我不搭理她,她就會天真無邪地問道:爸爸,你吃的什麼呀?
然後,我自然就會分給她一點兒。
有時,如果我吃的東西添加劑比較多或比較辣,我則會告訴她:這東西辣,是大人才能吃的,然後,再拿到她鼻子前讓她聞一聞。
也不知她有沒有聞到味道,反正她會懂事地說:介(這)東西太辣了,小孩兒不能吃。
有時,她在床上蹦或者玩玩具時離妹妹太近,我怕她碰到妹妹,就會說她,讓她注意點,然後,她就會抗拒地說「爸爸不說,爸爸不說我」。
還有時,她和媽媽、妹妹在床上時,我走進房間,什麼都沒說,但是如果我表情是嚴肅的,她就會說「爸爸出去」。
毫無疑問,情商甚高的她,是會察言觀色,能嗅到氣氛的。而且,她是一個有態度,有自尊心的人。
說實話,我的大女兒,她本身就還是個很小的孩子,但我們又要了二胎,所以,傾注在她身上的關懷和精力,自然就有所減少,我覺得這對她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尤其是當她把自己小時候蓋過,如今被妹妹蓋的被子拿過來,嘴裡說著「那是我的被被,妹妹不蓋我被被」,以及哭喊著說「那是我的媽媽,媽媽不抱妹妹」時,我並不認為她這是什麼自私或不懂事,而是覺得很慚愧,很愧對她,讓她受委屈了。
畢竟,對於一個還不到三歲的姐姐來說,你還能苛求她「懂什麼事」呢?
她本身就還是個小孩兒,你憑什麼讓她享受不到這個年齡應有的關愛和聚焦呢?而且,還不切實際地去要求她「懂事」呢?
沒有照顧好她的感受,給她應有的關愛,恐怕不懂事的應該是我這個大人。
而且,後來,她卻真的漸漸「懂事」了。媽媽做飯或洗衣服時,她就會聽從安排,盡職盡責地看著妹妹,雙手很認真地扶著沙發邊,防止妹妹掉地上。
由於怕她的手沒輕沒重,傷著妹妹,我們平時要求她不要碰妹妹。於是,當她和妹妹在一起時,我走到跟前,她總會睜著澄澈的眼睛,一臉無辜地攤開雙手,很認真地對我說:「你看!我沒碰妹妹」。
這讓我想起了在某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孩子,你懂事的樣子,讓人心疼。
前幾天,妻子給我發了一個視頻,在視頻里,qiqi對媽媽說:妹妹不笑了。
妻子說:那你逗逗她。
然後,只見她小心翼翼地走到妹妹跟前,輕輕拽了兩下妹妹的衣服。
那副懂事的樣子,那種姐姐范兒,真是讓人忍俊不禁;那場景,真的是太甜蜜溫馨了。
哦!對了,她還會對奶奶說:奶奶,你多喝水!
對我說:爸爸,吃飯時不能看手機!
有時,還會特別「壞」地裝糊塗,和你鬧著玩。比如說:她有時會「打破沙鍋紋到底」地一直追問「這是什麼呀」。
有時還會站在媽媽跟前問道:「媽媽呢」。
這就是我的寶貝女兒,一個如此善良可愛,固執倔強,活潑有趣的「小大人兒」。
當然了,這篇文章並不能展現出她性格的全貌,現實生活中的她,遠比我描述的要更加陽光可愛。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是的,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寄託著父母滿滿愛意的載體。
愛這種東西真的挺奇妙的,它不像別的東西那樣——得到或佔有之後,才會滿足。
愛這種東西,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只有奉獻出去,自己才會得到滿足,才能真正地擁有。
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好吃的東西,吃進孩子嘴裡比吃進自己嘴裡要更幸福。
有人說:世上只有媽媽好。
是的,的確是這樣的。但是,其實,對於媽媽們而言,同樣也是:世上只有孩子好。
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就是——愛。
後記:如果將來某一天,我的二女兒讀到這篇文章,我想對她說:
雖然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你姐姐,但是,爸爸也同樣愛你,你們姐妹倆都是我的心頭肉,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4、女兒的作文發表感受
我的女兒:
看了你的作文.爸爸媽媽非常高興,非常感動.高興的是:你的作文清楚明白地講了這個故事,有些句子和詞語我們感覺水平非常高.讓我們感動的是:通過這篇作文,我們看到了你在健康地成長.希望,我們的女兒一方面作文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健康快樂成長.
5、為什麼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因為女兒更能照顧人肢洞 體諒媽媽。像我女兒今年12歲了 從10歲起就開始學做家務了 比如打掃衛生 洗衣做飯 洗碗。我上班站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很累 一動也不想動 女兒每天都做好飯等我回家吃 吃完以後洗碗。然後睡覺前棗飢鉛給我端一盆洗腳水 給我洗腳 緩解一天的疲勞 我女兒洗的真的很認真 腳上每一寸地方都用心洗 不但心裡舒凳好服 肉體上也舒服,如果腳趾甲長了還會給我剪腳趾甲。洗完腳以後 讓我躺在床上給我捏腳 技術堪比足療師(特意學習的) 真的舒服。。。至於捶背捶腿揉肩 按摩手指頭也是經常的。。。我想兒子可能就沒有那麼孝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