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什麼好 » 佛教布施送東西

佛教布施送東西

發布時間: 2023-01-08 06:56:20

1、按佛教說法花買東西送給別人是消自己的福報嗎?

不是,買東西送給別人是布施,不會消耗自己的福報反而會增加自己的福報(如果把布施的功德迴向給一切貧困人富裕,將生生世世富裕),佛經講一個人生前吝嗇死後墮入餓鬼,看見食物拿到自己手裡就變成火炭。
阿彌陀佛

2、從佛教的覺度說給討飯的人給錢給物有什麼說法

這有幾種說法,都是正面的:
1、首先這樣的行為屬於佛教修行的六大方式之一:布施。布施我們可以理解為「無私的奉獻」,分別包含了財布施(給錢給物)、身布施(出力做義工)、法布施(解釋佛理)和無畏布施(令膽小怕事的人內心無所畏懼),無論是哪一種,功德都很大,「功德林中,布施第一」。
2、其中,我們也會遇到假乞丐,那麼這樣的行為也是功德很大的,因為乞丐是假的,他冒領自有自己的果報,而布施的人是真心的,所以「真布施哪管他假乞丐」。
3、還有一種情況,是菩薩羅漢或修行者化身為乞丐來度你,讓你種善根,那就是你的福報了。

3、信佛的人為什麼時常號給人家送東西,d,他送的東西是不是念了咒的?

學佛人送東西給人是修布施。
是菩薩六度里的第一項,也是四攝法的第一項,可見布施之重要。不光為自己種了福,還與眾生結了善緣。並不是因為念了咒。

4、關於佛教的布施得福

可以,是布施,但是你那一定是有漏的。 布施是六度波羅蜜之一,是個大學問。 最好還是看金剛經,讀懂了,就知道怎麼布施了,什麼叫做無相布施。

下面是布施的資料。

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項主要內容,是菩薩的正道,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是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的途徑,也是悟入唯識性的因和果。今僅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試作探討。
布施度,又名檀波羅蜜、檀度、施度。施波羅密,意為布施,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眾生。布施有三種之分:第一種是法施,即以清凈心為人宣說如來正法,令聞者得法樂,資長善根之功。第二種是財施,此中又分兩類:一是內財施,即以自己頭目腦髓,以至整個色身施於眾生,如釋迦如來在因地中行菩薩道,曾割肉喂鷹、捨身飼虎;二是外財施,即以自己所擁有的衣食財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飢寒的痛苦。第三種是無畏施,即眾生若有種種災難怖畏之事,能夠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免去內心的怖畏。
為什麼要行布施?因為它是立人間和樂、出世聖法的根本。眾生在三界之中流轉,不得出離,就是由於貪愛執著境界和自體。所謂境界愛,就是世間五欲的享受和佔有。在自己一無所有之時,就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去尋求,而且貪得無厭,多多益善,心不知足,惟圖多求,甚至不擇手段,造出種種惡業。一旦擁有名利等妄境時,更是惶惶不安,唯恐失去。象這樣求之尚憂不得者,又何能普舍於眾生?既以自我為出發點,執妄境為我所者,又何能去貪著得出離?所謂自體愛,就是貪著個人、種族現在和未來的生命。夫婦和家室,便是生命愛的對象。眾生由於這些妄境之故,慳吝不舍,而導致六道輪回、永無出期。而布施,是慳吝的正對治,能夠破裂眾生慳吝之心,讓眾生不被欲累,放下對財物、名利、家室甚至色身的執著,培養慈悲心,以種種錢財寶物,乃至自己最寶貴的生命悉皆施予一切眾生,從物質和精神上支持他們,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痛苦、煩惱和無知,滿足他們的願求,與眾生廣結善緣和法緣,使他們因此而親近我們、信任我們,為我們進一步感化他們,激發他們向上向善,做好人緣准備,從而能夠攝受他們,使之成為法眷,並永斷貧窮根本。若能如是,則能恬淡寧靜,凈守屍羅,乃至引生智慧,如理抉擇諸法性相。自利利他者,莫過於布施,故六度中,將其列為上首。由此,也可見布施度對於眾生出離生死的重要。
凡布施,一般源於悲心和敬心。悲心者,是對那些鰥寡孤獨、無依無靠者,或者殘廢疾病之人,或者由於遭受水、火、風等意外災禍的眾生,寄予深深的同情。故以悲憫心而行布施,相近於今人所說的慈善事業。敬心者,是對父母的孝養、尊長的供奉、三寶的恭敬供養等,這是以恭敬心來行布施,其中也含有報恩的意味。此二者,就是人們常說的悲田和敬田。然世間眾生,縱偶行布施,也多為有染而不純的給予,稱之為給予更恰當。此不如法的布施,略說有七類:第一類是隨至施,此乃非自動的發心布施,而是因為乞化者或募緣者逼上門來,不便拒絕而勉強布施,內心實心痛難舍。第二類是怖施,此乃因發覺自己的財物、名位、生命等,有危急而難以保存,害怕彼等失去,故行布施,希望以此功德消災免難、逢凶化吉(世人多有此舉)。第三類是報恩施,因為曾受人恩惠,故今以酬謝心而行布施(此乃還債)。第四類是求報施,為了別人的報答,或者希望得到別人幫助,故以財等而行布施。第五類是習先施,自己本無布施的意欲,只是世代相傳的習慣,故沿習舊俗而行布施。第六類是希天施,希望得到天神的護佑,或者欲生天國而行布施。第七類是要名施,為了沽名,方行布施,以賺回一個大施主或者慈善家的美名。以上的七類布施,都不是出於悲敬之心,縱然也會有一些功德,但與布施真義,畢竟相去太遠。
如法的布施,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在布施者來說,對於所施物,須有舍心。如果財物等是被別人借去而忘記歸還,或者是遺失,或者是被人搶去,表面上勉強給予,口中也冠之以「布施」之名,而內心卻心痛不舍,這種付出和給予,能夠說它是布施嗎?二、布施給別人的東西,能夠使別人獲得利益。如果給予別人毒品,意欲害人,當然更不能說是布施。所以,布施的定義就是心甘情願犧牲自己的福樂來成就別人的福樂,也就是損己利人、慈悲利他,它是無我而不求回報的。與社會上所普遍流行的那種為了追求某種功利目的而暫時給予他人以小恩小惠、以圖更大的索取和回報,是有本質的區別。它不是「收買」,不是「金錢交易」,不是「賄賂」,更不是所謂的「感情投資」,而是一種純粹無染的悲心攝受,其中沒有摻雜任何個人的目的和企圖。

阿彌陀佛,我這就是法布施啦。

5、佛教里的布施

布施乃是捨身法。
捨身乃是為了除我執,無我算是佛教的思想了。
修煉捨身法就能練出放下的能力。
人的我執嚴重是因為放不下,如我的東西,我的房子,我的身體等等。
所以才有布施法,如果不體會到這層含義,布施只能算是心理安慰,於實修毫無進展。
所以若你真能做到放下家裡所有的東西送給別人而毫不心疼,過後也不會後悔,那麼這算一種成就了。當然失去一切的後果也要自己承受的。大修行者也不過是不寐因果而已。

6、布施是什麼意思,我們應該怎樣去布施?

布施解釋:指佛教用語,人的行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法布施,財布施和無畏布施。

法布施是智慧、聰明、才藝的修因,它通常被分為世間與出世間一切法,就是佛法與世法,凡是別人想知道的、想學習的,只要我會、我能,就熱心的去教導他,這都是法布施。

財布施指將金錢、實物布散分享給別人。

無畏布施指的是運用自己的內外財、知識智慧和言語等,在他人有急難、困苦的時候,撫慰人心,使人身心安穩,脫離恐懼。


(6)佛教布施送東西擴展資料:

施之人若有下列三事,則布施後不能得到勝妙果報。

1、先多發心,後則少與——本來發心答應要布施多少,事後卻未完全做到

2、選擇惡物,持以施人——有的喜歡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給人家,或是把舊的東西送到佛寺去,這是不對的做法,這樣所得果報不勝妙。

3、既行施已,心生悔恨——事實上不需要這樣,幫就幫,都已經幫了,因為因緣不同,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若心生悔恨,則所得果報必不勝妙。

7、根據佛法,布施有講究給哪些人比較好,給多少比較合適嗎?

有形、住相布施,皆是不凈布施,其心以望有所圖報,與世人惡爭於物,無有別異,是不凈之本。菩薩不以人相我相而行有漏布施,唯以法布,而為最上,若人不受,實為可憐。菩薩布施,一為舍縛,二為利人,不為貪欲,是名正道,名凈布施,永住心凈,即名解脫。

復次痴人不求上法修行,而貪於以布施之法以為最上,則為顛倒,如佛所說,布施在佛法中是下法,就算舍其身肉最多也只是天人小果,有漏之因,一切諸佛雖行之,而不以為最上。

佛言:若有來人從人索物,能不愛惜者,是為布施度無極。若意在道而布施者,是為以戒度無極。若不恚怒之,是為忍度無極。假令猶自思念,何用為食,自強其意,不釋其行,是為精進度無極。若欲施若已施,而不郁毒無有悔者,是為思惟度無極。若已施不望其福德者,是為以慧度無極。理家,開士以布施為成六度無極行若此。

善男子。為求菩提。有其三種十波羅蜜。一者十種布施波羅蜜多。二者十種親近波羅蜜多。三者十種真實波羅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寶滿於三千大千世界。布施無量貧窮眾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羅蜜多。不名真實波羅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大悲心為求無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與他人心無吝惜。身肉手足頭目髓腦。乃至身命施來求者。如是布施但名親近波羅蜜多。未名真實波羅蜜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發起無上大菩提心。住無所得。勸諸眾生同發此心。以真實法一四句偈。施一眾生。使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實波羅蜜多。前二布施未名報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實波羅蜜多。乃名真實能報四恩。

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無所得心。以真實法施一有情。令發無上大菩提心。是人當得證菩提時。廣度眾生無有窮盡。紹三寶種使不斷絕。以是因緣名為報恩。

【若行布施得生天上。於佛法中施為下法。贊以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緣得生天上。不知語言不解義趣。但知初入淺近下法。貪著我人舍第一義。】舍利弗。如是說法。或時有人生信出家。與諸惡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義。有所得者說有我人壽者命者。憶想分別無所有法。於阿毗曇修妒路中自為議論。或說斷常或說有作或說無作。舍利弗。我法爾時多外道法。令諸眾生正見心壞。如是舍利弗。我清凈法以是因緣漸漸滅盡。

大仙當知,有三十三不凈布施。何等名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見,無凈信心而舍財物,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二者、有人為報恩故而舍財物,則非布施;三者、有人無悲愍心而舍財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財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與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與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與王望王識念,如是舍物非凈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賊故舍物與之,如是施者亦非凈施。又復更有五種舍物,皆非凈施。何等為五?一者、施毒,非凈布施;二者、施刀,非凈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凈布施;四者、有人所攝眾生平等施與,和集養育望得其力,非凈布施;五者、有人為名聞故而舍財物,非凈布施。十四、有人為歌戲故與伎兒物,非凈布施;十五、有人年終月盡破散財物,非凈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緣而舍財物,則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緣,以他財物受與餘人,非凈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麥聚,鹿鳥所食、鼠等所食,無清凈心非凈布施;十九、有人為學作故與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盡故舍物與醫,非凈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罵他已心悔生愧,舍物與之非凈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則生疑為有報不,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熱,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與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屬我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鍾我身不屬他人。』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後時病困,死時欲至,脈節欲斷,苦惱所逼欲入死道,無清凈心,無信凈心,閻魔羅使見之生笑,兄弟諸親啼哭悲泣,至如是時舍物而與,非凈布施;二十七者、若人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國遍聞,某國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凈布施;二十八者、若與餘人迭相憎嫉,見彼舍物多行布施,見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凈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為種姓故,舍珠舍金、若銀金剛、若毗琉璃、繒絹衣裳及兜羅綿、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凈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與人,我無兒息,大富饒財應當舍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三十一者、若復有人心生簡擇,如是念言:『若與此人則有福德,若與彼人則無福德。』如是施者非凈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離貧窮衣裳破壞垢膩之者,與多豐樂大富之人,非凈布施;三十三者、若復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與,非凈布施。大仙當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舍財物彼施報者,如以種子種之鹼地爛壞不成。大仙當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報。復次,大仙,譬如有人隨何所取,得種子已種之荒田,彼種子界,地界相依須得天雨。種子變壞,雖有芽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花果,亦復如是。」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