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帶送花牛
1、戴嵩畫牛文言文翻譯
翻譯: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被他珍藏的書畫有幾百個。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縫制了畫套,玉做了畫軸,經常隨身帶著。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鬥牛啊!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太荒謬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婢女。」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原文: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與?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啟示
此文章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文中著名畫家戴嵩的畫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實踐出真知和藝術源於生活的深刻道理。
(1)束帶送花牛擴展資料:
介紹
戴嵩的《鬥牛圖》此圖繪兩牛相鬥的場面,風趣新穎。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窮追不舍,低頭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後腿。
雙牛用水墨繪出,以濃墨繪蹄、角,點眼目、棕毛,傳神生動地繪出鬥牛的肌肉張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態、擊者蠻不可擋的氣勢。牛之野性和凶頑,盡顯筆端。可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細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規、生意昂然,不愧為傳世畫牛佳作。
戴嵩 ,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韓滉弟子,韓滉鎮守浙西時,嵩為巡官。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水牛尤為著名,後人謂得「野性筋骨之妙」。
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之觀察之精微。明代李日華評其畫謂:「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謹,貫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與韓干之畫馬,並稱「韓馬戴牛」。傳世作品有《鬥牛圖》。
2、書戴嵩畫牛古代名人故事
宋·蘇軾《書戴嵩畫牛》
shǔ zhōng yǒu dù chǔ shì , hǎo shū huà , suǒ bǎo yǐ bǎi shǔ 。 yǒu dài sōng 《 niú 》 yī zhóu , yóu suǒ ài , jǐn náng yù zhóu , cháng yǐ zì suí 。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yī rì bào shū huà , yǒu yī mù tóng jiàn zhī , fǔ zhǎng dà xiào , yuē :「 cǐ huà dòu niú yě 。 niú dǒu , lì zài jiǎo , wěi chù rù liǎng gǔ jiān , jīn nǎi diào wěi ér dòu , miù yǐ 。」 chǔ shì xiào ér rán zhī 。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
gǔ yǔ yǒu yún :「 gēng dāng wèn nú , zhī dāng wèn bì 。」 bù kě gǎi yě 。
古語有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白話釋義:
蜀中有一位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數百件。其中有戴嵩畫的《鬥牛圖》一幅,他特別喜愛,於是用錦緞作畫套,又用玉裝飾卷軸,並經常隨身攜帶。
有一天,他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道:「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嗎?牛在互相爭斗時,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互相爭斗,錯了。」杜處士笑了笑,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古人說:「種田要問耕種的奴僕,織布要問織絹的婢女。」這個道理是不變的。
創作背景:
此文先寫杜處士愛好書畫,尤為珍惜戴嵩所作《鬥牛圖》一軸;然後在此鋪墊基礎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鬥牛畫的情景;最後以古語結束全篇,暗譏當政者不尊重現實而胡亂變法改制的錯誤行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語言流暢明快,頗為生動,闡明了繪畫要講求形似,寓含著藝術源於生活的深刻道理。
此文作於熙寧元年(1068年),其時蘇軾因父喪歸蜀。 一說此文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元祐年間蘇軾在京師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