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送花圈
1、白事花圈輓聯怎麼寫?
白事花圈輓聯的寫法:
1、注意上下聯的內容。
上聯是表達對某某 人的悼念,故去者的名字出現在上聯。下聯是體現某某人贈送的花圈表達的哀念,贈送花圈者名字出現在下聯。如果寫錯順序或者貼錯順序就不好了。
2、注意稱謂。
稱謂是體現亡者於贈送花圈著的關系的。所以稱謂一 定要正確。當然,還有朋友師生關系等,按照相應關系稱呼即可。
3、注意署名。
署名有兩種,一種是個人署名,一種是集體署名。個人署名是是關系加署名,集體可以是單位名。如果是家庭,可以是家中長者或者家長名字攜全家敬輓。
稱呼(指的是自己和先人的關系)某某攜全家敬輓。
花圈輓聯的特點:
花圈上的輓聯不同於個人生平的概括性的輓聯,不具有很高的文采和概述力,只是簡單表達紀念的故去的對象和何人贈送的花圈,又叫挽帶。
因為各地的風俗會有不同,而尤其是地方民俗會有不同。
2、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花圈
用鮮花或者紙花等紮成的環形的祭奠物品,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聖物」。
教堂中的祭司後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後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
(2)白事送花圈擴展資料:
電子花圈:
原來殯葬的時候,人們為了熱鬧專門花錢購買各種紙糊的花圈[2],不管在主人家沒有出殯錢還是出殯種或者是出殯後,都是一種浪費還佔地方不可回收性,最讓人擔憂的是紙花圈放在墳墓上不能及時糊爛掉,隨時都能會造成森林火災,另外在出殯路上,各種花朵掉的隨地都是,也造成城市垃圾和影響城市美化·
電子花圈作為新形勢下科技性花圈,具有美觀/可移動可操作性強·出殯前,給主人家帶來面子,也不需要擔心垃圾產生,更無後顧之憂,隨叫隨走,而且價格也低於紙花圈的價格。
根據本地電子花圈的市場價格一般在380元-580元(包括出殯途中的車),如果不需要車(一般親戚朋友們都有轎車,完全可以使用他們的)也就150元左右·正常來說從火化到出殯有7天時間停放,150/7=每天也就花21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花圈
3、白事花圈送一個還是一對?
花圈的數量通常是送一個,以個人名義送一個或者團體贈送一個。
與花籃不同,花籃倡導送一對,意味著「好事成雙」。而去世之事並非「好事」,成雙也不太妥當。因此贈送一個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不可過多。
在花圈的選擇上要注意不宜選擇顏色過分鮮艷,香氣過分濃郁的鮮花。因為祭奠之事是比較鄭重嚴肅的事情,過分鮮艷芬芳會顯得花圈不夠嚴肅尊重。
除了需要花圈,一個葬禮還需要撰寫悼詞。一般寫的內容有對逝者的生平的記錄,對逝者自己的回憶和懷念,以及對逝者已逝重振精神的期望。
白事送禮注意事項:
1、白事送禮數額要單數,不能封雙數的禮包。單數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雙數,則寓意禍不單行,就會得罪主人家了。很多人習慣送禮包就封個大額的整數了事,可能不經意間就得罪人。一般封喪事的禮包都帶尾數,常用1做尾數,比如501、511等。
2、現在一些年輕人都沒有寫封包的習慣了,一般都是購買現成的商業封包直接送禮包,因此,一些年輕人就容易誤用封包,尤其是一些不懂人情世故和禮節的人,抓到一個就用,一旦用錯,很容易得罪人。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慶封包,市場上的那種現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專用封包,千萬不要用恭喜發財、雙喜、賀等封包。
3、對於一些親友去世,有的人可能由於關系比較特殊,還要給逝者送花圈或是輓聯,一般也是交代主人家代辦了,在使者報喪的時候一並把這個代辦款交給使者,注意,要交待清楚代物款和禮包數目,避免使者弄混出醜。代物款不需要進禮包。
4、葬禮送花籃可以送雙嗎
葬禮送花籃可以送雙不可以,一般是送單。「雙」是喜事,一般說「好事成雙」,因此不能送雙。
花圈有「終結,圓滿」的意思,葬禮送花圈,象徵著亡故的人與世長辭,人生圓滿終結,而葬禮花籃雖然也有悼念的寓意,但是通常還是葬禮送花圈的人更多一些。
相較於花籃,葬禮送花圈,禮物更厚重,會顯得更有誠心哀思,所以還是推薦送花圈為宜,如有當地有特殊習俗,送花籃也是可以的,可根據個人需要選擇。
參加葬禮注意:
1、服裝:男女均應穿黑色或藍色等深色的服裝,男士可內穿白襯衣或暗色調的襯衣,女士不應塗口紅,不可戴亮色調的圍巾。
2、飾品:盡量不要佩戴飾品,如需佩戴可考慮素色的飾品或盡量不要外漏,千萬不要外漏佩戴黃金,這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重。
3、慰問句:關懷和安慰對於死者親屬是很必要的,一些過當的舉重如嚎啕大哭應盡量避免,在措辭上也應注意,作為慰問句語,一般可以這樣說:「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傷,請節哀」或「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請保重好身體」。
5、有人去世了,為什麼要送花圈呢?
據說花圈的「發源地」在希臘,古希臘稱花環為「斯蒂芬諾」,是裝飾神的「聖物」後來,教堂里的牧師也戴著花圈,花環傳遍全國之後,就不再是教堂的特別裝飾品了。
在古代西歐,花圈被作為獎品授予勝利的勇士和運動場的贏家,印度和緬甸仍然保持著戴玫瑰花結的習慣,以表示對貴賓的尊重。花環最初是用來表示尊敬和尊敬的禮物,後來逐漸演變成送給死去的親友的花環。
花環最初是用來表示敬意和敬禮的禮物,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獻給逝者親友的花環,以表達對逝者的緬懷和哀悼。所以為什麼人們死後要獻花圈呢?死人送花圈有什麼禁忌?花圈是一種葬禮用品,眾所周知。
一般來說,個人花環是親朋好友的死亡,不僅是花環,更是禮金,所以一個小小的花環就可以代表心意。代公司送花圈是要注意氣氛和面子,都要選擇一些比較高檔的花圈,花環的花料也很精美,一般來說,菊花是主要的花卉材料,對於男人來說,黃色的菊花是用來代表陽剛的。對於女人來說,白菊花或白玫瑰代表純潔和美德。
在花圈的最後,你必須寫一副完整的對聯,重要的是寫下送花人的名字或公司的全名以便區分,用花環向死者致敬是禁忌,一般說來,老一輩人都說中午不準送花圈,說太陽到了最高點,死人的靈魂就看不見了。這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和不禮貌。
6、在葬禮中花圈代表什麼意義?
在葬禮中花圈代表: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
花圈的「發源地」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聖物」。教堂中的祭司後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後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
西方基督教相信人死以後能進入到極樂世界即天堂,而去天堂的路是由鮮花鋪設的。隨著這種觀念的日漸深入人心,篤信教義的人們則按照想像中的天堂之路的場景,在死者的靈車前後拋撒花瓣,以此表示為死者去天堂鋪設道路。以後,人們覺得用鮮花鋪道花錢太多,於是改用花圈與花籃來替代。
(6)白事送花圈擴展資料
葬禮
從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起,人類便產生了靈魂觀念。原始人認為,人死靈魂不死,仍能幹預活人的人事、禍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的差異,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有的葬禮盛大隆重;有的簡易樸素;有的充滿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學而又衛生。
地理、宗教及社會結構均影響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以西藏為例,葬禮按身分區分為4種︰賤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貴族始可火葬。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海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樹葬、懸棺葬、壁櫥葬、食葬等多種形式。
現代化國家不致考慮如死後服侍之禮俗,但一般葬禮仍極為隆重;鮮有的例外為1970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之葬禮,依其遺志極度簡化,僅由鄉村木匠制一白木棺,由家屬及少數老友、近鄰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