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什麼好 » 寧波過年走親戚送什麼

寧波過年走親戚送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13 15:29:01

1、寧波現在過年的風俗習慣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故名。臘八節要吃「臘八粥」,「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開始作準備,包括做年糕、辦年貨、撣塵、謝年、做年夜羹飯等。期間的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祭灶日」,有民諺曰:「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祭灶君的供品為祭灶果,有紅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腳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裡都是又甜又粘。供畢,將貼了一年的「九天東廚司命灶君」神像與紙扎的馬一起燒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無災愁」。祭灶果則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腳骨健健過」。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灶君神像貼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於全家人。如今寧波城鄉多數人家已經不用舊式灶頭,祭灶這一習俗也隨之淡出。祭灶果改名為迎春果後,作為節令食品仍在應市,盡管現在糖果糕點花色繁多,但外婆還是會在「祭灶日」前向未成年的外孫送去一包迎春果。

謝年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家庭祀神,主祀「南朝一切聖眾」,傳說宋亡後,人們藉此表示對南宋眾位皇帝的哀思和對故國的懷念,後相沿成俗。謝年在祭灶至除夕前一兩天之間舉行,祀畢由家人和親友共同聚食。

除夕又稱三十年夜,如月小則稱廿九夜,舊時這是最為忙碌的一天,需要完成的活動除接灶君外,還有:

1. 張貼大紅春聯、福字、門神、年畫等,既表達美好願望,又渲染歡樂氣氛。還要將年糕做的元寶、如意等吉祥物放入米缸和櫃子內,以象徵「缸缸滿,甏甏滿」。

2. 將大年初一需要動刀的食物都切好,把地掃好,把水缸的水挑滿,以保證忙碌了一年的菜刀、掃帚、扁擔等用具也能舒舒服服休息一天。

3. 傍晚做年夜羹飯祭祀先人,然後一家人團團圓圓圍坐一桌吃「年夜飯」,菜中的全魚要留到新歲再吃,象徵「年年有餘」;主食為汁水年糕湯,寓「年糕年糕年年高」之意。年夜飯一般都比較簡單,當然根據家庭經濟狀況也有辦得較為豐盛的,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全家歡聚一堂,共敘天倫之樂,盡情享受平時不易享受到的濃濃親情。近幾年盛行到酒店包桌吃年夜飯,雖然省力不少,但除了「吃一餐」之外,其他含義似乎已被淡忘了。

4. 年夜飯後,長輩向家中小孩分壓歲錢,臨睡前要把壓歲錢壓在枕頭底下,謂可以「壓祟」(「歲」與「祟」諧音)。

5. 除夕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特殊夜晚,當一切准備工作就緒後,就放關門炮,緊閉大門,燈火通明,守更待歲。虔誠信佛的婦女有到寺廟坐夜守歲的。有些負債較多的窮苦人家也有到「躲債廟」過夜的,因舊時債主要在年三十夜前結清全年賬目,所以連夜上門討債,這一夜「躲債廟」里窮人多,怕觸犯眾怒,也就不敢跟蹤去催討了。如今守歲的習俗已演變為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等待零點新歲鍾聲敲響,然後盡情地燃放煙花爆竹。
二、從正月初一起正式進入歡慶春節時段

春節的主要禮俗活動為拜年,即拜歲賀年,並有放煙花爆竹,吃湯團、年糕、瓜子,親友歡宴,以及開展節日文娛活動的習俗。正月初一是歲首,人們穿戴一新,放開門炮後,先到祠堂向祖宗像拜年,也有清早到寺廟燒香的。然後從家裡開始,按順序由晚輩向長輩拜年,再同輩互拜。左鄰右舍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吉祥詞語。這一天過得好不好,在人們心目中關繫到全年過得好不好,所以忌諱特別多,如不殺牲、不動刀剪、不拿針線、不倒馬桶、不洗衣服、不向門外潑水、不下鍋煎炒(因「炒」與「吵」諧音)、不能打碎碗盞、不打罵小孩、不乞火(包括向別人點香煙)等,以犯忌為不吉。初一早晨要吃湯團或酒釀圓子、甜湯果,寄寓一年甜到頭的美好心願。

初二起走親串友,一般先至親後遠親、先本地後異地,你來我去,互相登門拜年。俗話說:「拜歲(年)拜嘴巴。」主人要以瓜子、水果、豬油湯團、炒年糕等茶點熱情待客,關系密切的還要相邀宴飲和娛樂。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初十。古時,上層士大夫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對關系不大密切的親友不一一親自登門拜年,而改用寫有祝福語的「名刺」、「名謁」相互投賀,後來演變成賀年卡被民間普遍採用,至今盛行不衰。清代起又增加了「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至今在政府機關和社會團體中,團拜也頗為流行。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也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傳統的方式外,又興起了電話拜年、簡訊拜年和網上拜年,對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

初五為財神日,對商家有特殊意義,清晨要請財神,然後開門營業。初七初八,也有「走七橋」、「拜八寺」的習俗,即初七夜走七座橋、初八拜八座寺廟,以祈求人畜平安、年歲豐收。春節期間的民間文娛活動有舞龍、舞獅、跑馬燈、踩高蹺、佯掃地、大頭和尚等,穿村走戶,非常鬧猛。

三、正月十三至十八為鬧元宵時段

正月初十以後,所有節俗活動基本上與拜歲賀年脫鉤,進而與元宵節綴聯,形成春節民俗活動一個新的高潮。因正月十五是新歲最早一次月圓,月圓是美好的象徵,所以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節日之夜稱元宵,也稱元宵節。自漢至唐逐步形成了元宵觀燈的風俗,所以又稱「燈節」。元宵節前後延續6天,正月十三為上燈夜,要做上燈羹飯,請祖先回家觀燈,並要吃蘆穄湯果。正月十四為試燈夜,是日農家在田頭點火燒野草或乾草,稱「火籠」,謂可以驅蝗蟲。晚上有「照蛇蟲」的習俗,由小孩手提紙燈,遍照門後、牆角、天井、灶下、缸縫等陰暗處,邊照邊吆喝:「嗄去,噠去,趕到茅山吃草籽!」舊時還有少女請紫姑(屙缸姑娘)扶乩問吉凶的習俗。

元宵節由宗教信仰起源,發展成為一個娛樂型的節日,節俗活動以張燈、觀燈、賽燈、行燈會、猜燈謎為主要特色,並引申至放焰火和社火百戲,除了舞龍、舞獅外,還有演「燈頭戲」的,整個活動突出一個「鬧」字,舊時有「鼓樂喧天,人聲鼎沸,肩摩踵接,街填巷塞,晝夜遊觀,舉國若狂」的描述,有人把元宵節稱為中國狂歡節確實非常貼切。

元宵的節俗食品為湯團,所以湯團又稱「元宵」。至正月十八落燈,整個春節活動才算結束了。落燈夜要做落燈羹飯,送觀燈的祖先回去。也有婦女「走三橋」的習俗,謂可以全年消除百病。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舊時春節習俗中一些封建迷信的內容已被逐步拋棄,但有些好的習俗也淡化了,以致老一輩寧波人常常感嘆年味少了。春節是一個美好理想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內容豐富,五彩繽紛,象徵吉祥、和諧的節日;是舉國歡慶,最能表現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民間習俗;春節也是全球華人 心中最牢固的情結,哪裡有華人,哪裡就有春節。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下,春節一定會過得越來越好,年味一定會越來越濃。

2、寧波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年夜飯」是年三十里最主要的一項內容。在這一天,在外地的兒女們再遠也會趕回家中團聚。如果實在不能回家,那吃年夜飯時就要空出一個座位,放上碗筷,視作人齊無缺。鰻鯗、紅膏熗蟹、魚、年糕是寧波人必備的年夜菜。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

小孩給長輩磕頭拜年,大人給小孩發「壓歲錢」。因為「祟」與「歲」諧音,「壓祟」即「壓歲」,意思是壓住鬼怪,不讓其作祟。

是日,早上吃湯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這天習俗的最大特點是讓家裡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不掃地、不乞火(不向別人點火、點香煙)、不殺牲、不動刀剪、不倒馬桶、不洗滌衣服,也不打罵孩子、不講不吉利的話。

大年初一,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詞先開門,放炮仗於門口,稱「開門炮」。開門炮一般放三個,要「帶四放三」,留一個作「備炮」,寧波話「備炮」出典於此。

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吉利。若是「次、次、次」的啞炮,則示為不吉,要馬上就說:「哦,吹吹響,今年會發財。」並立即補放一個。

3、寧波的節日習俗

1、清明節期間復,寧波市民將上山制採摘艾草,回家包青餃和清明麥果。糯米的香味充滿了草的味道,給節日增添了一份思念。

2、除夕夜,大堂或入口處貼年畫、春聯、吉祥字。尤其要注意的是,寧波舊俗中的「福」字不能倒貼。福若三畜五畜,屠宰雞鵝應注意尾部留有幾根長發。鯉魚必須活著,在祝福結束時被釋放。

3、中秋節,寧波一帶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期間還有請月姑、燒斗香、龍舟競渡、放船燈等活動。

4、元宵節,農歷正月十四晚上,瑤西瑤北邊的農民們繫上火把,用害蟲照亮他們的田地。女人有邀請「浴室里的女人」的習俗(廁所之神)。瑤南山有祭祀「仙女」的習俗。

5、春節,零時正,放開門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湯圓、年糕、粽子,謂之頭頭順流,團團圓圓,年年高升。春節那天一早祭祖、拜墳歲。

6、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俗稱「八月半」。節前,親朋互贈月餅等禮品,是夜,合家團聚室外吃月餅、水果賞月,有的還備酒菜酌飲。寧波人興集體賞月。

4、寧波民風民俗 要簡略

開漁節

象山石浦漁港是中國四大群眾漁港之一,本地漁民素來有「三月三,踏沙灘」、「祭海」等習俗,其中「祭海」是漁民出海捕魚時,為求平安、豐收的一種儀式,由當地政府和旅遊部門將原來民間的「祭海」活動組織成節慶日。

每年的開漁節時間大約安排在九、十月份,著名的祭海與開船儀式一般安排在象山石浦皇城沙灘,節日期間活動精彩紛呈,遊客不僅可品當地新鮮的海鮮還可參與當地誌願者活動,更加融入節日。

開漁節的活動內容,最具震撼力和影響力的要數開船儀式和祭海儀式。祭海儀式在象山民間原本是一個祈神祝福的活動,中國開漁節摒除了其中的迷信成分,賦予其深具時代特質的嶄新內涵。頌祭文、奏祭樂、獻祭果、敬祭酒、放海生,除了祈求平安豐收,「一敬酒:出入平安;二敬酒:波平浪靜;三敬酒:魚蟹滿倉。」

每年的開漁節時間大約安排在九、十月份,著名的祭海與開船儀式一般安排在象山石浦皇城沙灘,節日期間活動精彩紛呈,遊客不僅可品當地新鮮的海鮮還可參與當地誌願者活動,更加融入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