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送什麼
<
2、中國古代婚嫁禮俗中最重要的聘禮
一、古代婚嫁中的的聘禮
1、送聘禮是古代婚嫁習俗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中國古代的婚嫁儀式過程,各個時期、不同地方雖然各有不同,但大致都包含這六個階段: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並稱之位「六禮」,
而其中「納征」這個環節,指的就是男方家將聘禮送往女方家。
2、聘禮的含義男女雙方達成婚約後,男方須送給女方提供一部分財物,俗稱「下聘禮」,以此表示男方的誠意,同時也是一種預約佔有的意思:「你收了我家的聘禮,就是我家的人」。
3、聘禮的演變男方向女方下聘禮的婚俗,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
最初,狩獵是生活的重心,婚姻也與此緊密相關,聘禮須用全鹿,後轉變為鹿皮。逐漸地,鳥獸成為了聘禮的主要內容。崔駰的《婚禮文》中記載:「委禽奠雁,配以鹿皮。」
隨著農耕、紡織在生活中比重的加大,布帛成為了聘禮的主角。據《衛風·氓》記載:「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是以布為聘禮的例子。
從戰國時期開始,聘禮中使用金錢;到了漢朝,聘禮更以黃金為主,其他實物作為附屬;隋唐時期,聘禮種類繁多,金銀珠寶,綢緞布匹,衣飾被褥,都可成為聘禮。 到了宋代,茶葉幾乎成為了聘禮中的不可或缺之物。即使是貧窮人家,聘禮中茶餅也是少不了的。民間也因此稱送聘禮為「下茶」、「行茶禮」或「茶禮」。金銀首飾也在這一時期,成為了聘禮中顯示身份、財力的象徵。
元明清各代承襲了宋代聘禮的習俗,並豐富了聘禮的內容。增加了衣物、首飾、食物、酒類等。
二、古代男方要送給女方多少聘禮?
那麼,古代的聘禮金額,有沒有什麼講究呢?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樣有一定的標准呢?
古代的聘禮標准,也受不同時代、不同區域,不同家境等因素的影響,高低不等。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人們會根據當時的大致標准,以及自己、對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來確定聘禮的金額。即便是再節儉的人家,也會在聘禮上表現得格外大方,認為這是關繫到臉面的問題。
這種聘禮金額的確定,一般是由男女雙方家長商討的,媒人傳達的;但如果雙方意見不一時,媒人就還需要居中調和,以便婚事的順利進行。當然,其中也不乏因為聘禮金額相差懸殊而無法達成的婚事。
也就是說,慨嘆「娶不起」也不僅僅是現代人的專利。
3、古代「彩禮」送什麼?和現代彩禮區別最大的是什麼呢?
古代“彩禮”送什麼?和現代彩禮區別最大的是什麼呢?
一、古代的彩禮除了聘金之外,還是以事物為主。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人們的傳統思想。其中人生的四大喜事中就有一件跟結婚有關系。婚姻大事在人人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更加重視其中的禮節。彩禮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個時候,彩禮也會有聘金和其他聘禮。聘金主要是為了表示感謝女方父母對女兒的養育之恩。而聘禮就分很多種,比如糖果,豬肉,魚,自己一些農作物等等,但是每一樣東西都會有不同的寓意,也算是對新人的一種美好的祝福。
二、如今的彩禮主要以錢為主。
相對來說,如今的結婚儀式不如古代那麼復雜。而彩禮大多也都以金錢為主,人們提到彩禮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多少錢。不過,不同地區,彩禮的多少也是不同的,有的地方幾萬,也有的幾十萬,這跟實際的經濟實力也有很大關系。而所表達的意思也主要是認為父母對女兒的養育不容易。當然,這些錢也會根據自己的意願有不同的支配。
三、彩禮只是一種傳統風俗,一種禮節。
雖然這是一種表達感恩的禮節,但是,不少地方已經因為人們的攀比之風,讓彩禮變得不再是以前的含義,禮金的多少也在不斷的上漲,甚至經常會出現天價彩禮。這也讓人們在結婚的時候增加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結婚本來是一件大喜事,但是,由於經濟壓力使人們增加了不少憂愁,甚至會因此造成一些矛盾。以至於不少地方開始整治這種風氣,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改變,這種風氣很難得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