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什麼好 » 侗族婚慶男方要送吃東西嗎

侗族婚慶男方要送吃東西嗎

發布時間: 2023-03-29 14:11:49

1、侗族人結婚怎麼樣的,有什麼風俗么?

湖南大湘西侗族,世世代代把婚事當成配偶雙方一生中的一件大事。這兒侗族結婚有其特殊的婚嫁習俗,新娘新郎結婚時的風俗就盛放迅升著別樣的風情。
侗女出閣時,姑娘沿著充滿神秘、野性的鄉間小道來新郎家。侗族結婚就是把侗族姑娘從新郎家門口接到家,喝三天二夜酒,客人喝完酒回家的風土人情。當新郎一方的關親客陪著正客(陪送新娘到男方家的尊貴客人,又叫皇客,一般是新娘的長輩姑姑、舅舅、叔伯和嬸嬸,同輩的哥嫂、姐姐、姐夫等)和抬挑東西的壯小夥子(橋螞大多是未婚帥哥,還要有力氣)一行快到新郎家門口時,新娘留下,其餘人先進屋。到中堂屋門口時,新郎不能自己進去,由圓親娘(主人家請的二位能說會道,模樣好,家裡女兒孝順,人丁興旺,家庭殷實的婦女)指點才能進去。新郎快到家門口,圓親娘就會正式履行職責。首先,給新郎受步(進入中堂的指令),她們說道:「今日皇大人開,首為良日吉時到,此到為恭(我們侗族的酒歌和圓親娘說的話,一般講究押韻,還能結合古今的經典故事和英雄人物說唱,很貼近百姓的生活。圓親娘和大家說的話,我們叫四言八句)。這時新郎才能一邊進入中堂,一邊虔誠地給正客行禮。
接著圓親娘開始為新人鋪床,床和床上的所有東西,都是新娘家准備的(傢具、電器也是新娘家准備),家庭條件好的送二鋪二蓋,一般的就少點。圓親娘一邊鋪(過去給新人鋪床時要在墊被下面先鋪一層稻草),一邊念:
兩腳忙忙走進新房,手拿金草鋪上牙床。
牙床四四方,早生貴子尚員郎。
一草上床一還富貴,二草上床龍鳳成雙。
三草上床三月早眾,四草上床四代出關張
五草上床五子登科,六草上床兒孫滿堂。
帳子掛得高,今年吃燒酒明年吃酒糟(甜酒,生孩子之意)
墊單上床子孫滿堂,被子上床金玉滿堂。
金帳棍銀帳鉤,中間擺起錦絲被,
兩邊擺起落花枕,問你妹妹睡哪頭。
個人睡一頭你不睡,硬要兩個睡一頭。
同時把新娘家帶來的糖、瓜子、花生、熟雞蛋放到床上、被子里、櫃子里、新鞋裡、馬桶里(尿桶是有蓋有手柄的木桶),這實際上是藏而不是放,凡是可藏的地方全放上吃的(我們這叫雜包,新娘從家中帶來的各種吃的東西之總稱)、紅包。圓親娘動作麻利,應了我們這的俗話,口一張手一雙,場景讓人感覺喜慶,忙而不亂且新奇,當然賀喜之類的吉利話是不離口的。鋪好床後,男女老少開始「搶」東西吃,「搶」紅包,這是圖個熱鬧喜慶,同時也可顯示新娘家庭環境好壞,帶來的又多又好和紅包封得多的話,當然就說明她家條件不錯且愛好(客氣之意)。
這時,新郎家早已是熱鬧非凡。鋪好床後該新娘進屋了,如果坐轎子,轎夫會把新娘抬到禾堂中央;如是走來的,那麼由新郎親自去背新娘,有的新娘人比新郎高大的話,新郎背不了時,新娘心疼新郎就自己走,有的好強和有心計的新娘一到大門口就跑,准備在圓親娘和新郎無准備之時,沖進家裡。我們的風俗是說:拜堂時新人誰先到家誰今後就掌管家庭大事,就是誰說了算。可想而知,這可不是那麼容易沖進去的,圓親娘們早已做好了准備。她們首先發蠟,一邊念一邊點了一對大大的喜蠟。
日出東方喜洋洋,今日發蠟大吉大。
來日生男生女多成雙,賀喜他們姊妹白頭到老、富貴久長。
隨後就在大門口等新娘,新娘快到家門口時,她們會跑過去「接住」新娘,這顯然是不能讓新娘子自己跑進家裡搶新郎的先。這時,桌子上早擺了四個盤子的糖果,安排好正客坐好了,在新敏昌埋娘進家前已經吃過三般茶(三道),一班是清茶,二班是薑茶,三班是白糖水茶。這意思是:主人好客和愛好之意。 。
說到這里,我們接著說新人拜堂了,一對新人一定在圓親娘的授意之下才能進中堂屋。圓親娘說:
喜雀門前叫三聲,主東請我來圓親。
並請幾位來升轎(請轎夫抬轎子),接個美女配書生。
於是,圓親娘攙著新娘進入中堂,新娘只能站在中堂的右邊,然後開始拜堂,圓親娘說:
一對蠟燭亮堂堂,新娘新郎請進中堂。
一拜天和地,二拜祖宗王。
一進門二進天,三進四進瓦屋間。
瓦屋裡面生貴子,雙雙貴子跳龍門。
接下來是夫妻對拜,給正客敬禮,沿著堂屋進一圈,走向新房門口。圓新娘一邊說一邊領著一對新人國家統一新房:
新娘新郎請進綉房,一來成對二來成雙。
賀喜你倆姊妹,天長地久,地久天長。
此刻,新娘新郎在一片尖叫聲、歡笑聲中擁入洞房。笑聲會久久回盪在小山寨的上空。這時大家會納悶,到現在為止男方家的家庭成員一個也沒露面。原來,這是我們侗族特有的風俗。在這個過程之前,新郎家所有的人都得躲起來了,不能讓新娘看見的。說是不能撞日臉(雙方不能碰面,如碰見了,說今後會有矛盾,生活不愉快,會經常打架相罵的),等到新娘進入房間後才出來。
新娘羞搭搭地坐在床沿邊上,房子里早已高朋滿座。此刻,新郎家屋前屋後到處都有青年男女的身影。因為是民族特有的風俗,家長對未婚男女管束很嚴,他們很難單獨相處,訂了婚的情侶們也很少有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傳遞信息都要介紹人出面。因此,逢場趕集、喜慶、趕坳集會等等場所就成了姑娘小夥子們的相知相愛相處的重要場所。他們情感的表達也很含蓄,一個不經意、曖昧、多情的眼神,還有接遞東西時的碰手,就會讓他們全身如過電般的幸福。這種幸福會融入他們骨子裡,不易外露。當然小媳婦們也會裝扮精美,面帶淡淡羞澀,欲言又址在忙裡忙外,偶爾也大膽地瞟一眼新娘,更過份的是還會偷看來來往往的帥小夥子;訂了婚的青年男女們,參加喜慶活動是為了增進感情;未婚男女們是不會錯過這種尋找心愛的另一半的好時機,他們都是盛裝出席。他們心中溢滿的興奮和喜悅,如同為自己辦好事一樣做事賣力,走路都帶小跑,真是步履輕雲。你不小心就會被山寨處處彌漫著辦喜事的喜氣和人們幸福、開心的氣息所醉倒。
隨後,就要給一對新人洗臉了。圓親娘當然親自動手給他們洗,洗時規定毛巾擰干兩位新人都洗完後毛巾才能再下水。圓親娘一邊洗一邊說:
瓷盆打水清又清,綉花帕子放瓷盆。
二人洗個和氣臉, 甜甜蜜蜜更恩愛。 。
這個和氣臉,寓意今後他們倆和和氣氣,生活幸福甜甜美美。然後,還要喝一杯和氣茶。專門負責給客人倒茶的大嬸、大嫂或是待嫁的姑娘們,早已准備了二杯熱茶,圓親娘會一邊遞茶給新人,一邊念道:
新娘新郎來喝茶,步步高升踩蓮花。
新娘新郎把茶飲,賀喜家發人也發。
准備開席了。侗族辦喜事時,幫忙的族人分工非常細,分工明確又有互相合作。大家協商定在什麼時候開席如不準時,一定會被管家罵的,所以人人都一定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晚飯准時開始了,是大家鬥嘴、鬥智和拼席才(飯桌上的才華)的好時機,當然村寨有頭有臉的人都會出場,有身份的人是不會放棄這個展示身家和才華的好時機。吃飯也有很多規矩和講究,首先是安席。婚宴的主要原則是:首重皇客,據民間習俗,一般以女皇客尊,親迎之日,圓親娘會安居中堂首席首位。男皇客另屋安之亦同。次日男女皇客易位安席。其餘眾親分別母系和父系血緣親疏序安,姨姑並重,家族論輩,鄉黨論齒,這不能錯。皇客有專人陪的,也是要能喝酒,會唱酒歌,會做轉挽(就是機靈、圓滑、能說會道)的人。席間,主人自己也要敬酒,如不會唱歌,都由圓親娘幫唱歌敬酒、打理,酒主人自己喝。吃飯前還要皇客開令:
一朵鮮花活鮮鮮,一志飛到膀中間。
手拿銀筷子把它掀,二人夫妻永久年。
開令後,開始吃一道用豬後尾部的圓尾做的菜--圓膀,表示開席了。
敬介紹人、皇客和其他的客人的酒都是同時進行的,他們在不同的席位上。現在先說敬介紹人的辛苦酒:
這杯酒來黃又黃,介紹人來有力量。
這回介紹做得好,才子佳人配成雙。
好比牛郎配織女,好比梁鴻配孟光。
介紹飲了杯中酒,龍鳳成雙喜洋洋。
這杯酒來青又青,你做介紹操了心。
走了許多盤山路,過了許多滑田埂
熱天走得渾身汗,冬天北風受寒冷。
冒得什麼來奉敬,吃杯淡酒謝恩情。
介紹人飲了杯中酒,必定以後享安康。
這杯酒來青青,只有介紹人操了心。
一為男二為女,為男為女說終身。
男女雙方同了心,情投意合結成婚。
鴿子不忘梧桐樹,吃水不忘挖井人。
介紹人飲了杯中酒,龍府榜上第一名。
你來我往的吃飯場景是很有韻味的。介紹人當然要回敬主人們的,他們也是能歌善飲的人。聽聽她們的酒歌就明白了:
這杯酒來黃又黃,主東人家真力量。
家勢好來財又旺,介紹佳女配才郎。
今年喝了富貴酒,明年來把酒糟嘗。
主東飲了杯中酒,滿堂兒孫把福享。
這杯酒來甜又甜,雙方戀愛成姻緣。
我穿針來我引線,我做紅葉把書傳。
男女雙方都自願,自由戀愛不包辦。
感謝主東好人家,同偕到老一百年。
這杯酒來青又青,我只做個槐蔭人。
這門好事已完成,早生貴子跳龍門。
主東吃我杯中酒,榮華富貴到百頭。
這一來二去,你來我往,看熱鬧的人在一旁歡笑,起鬨……,現在說說如何陪皇客。開始,圓親娘會說幾句客氣話:
把上客發架,來到舍下,
冒有(沒有)禮信,酒不成酒菜不成菜,先請上客飲杯。
正客回答說:
方方有福,位位是客。
我們大家同飲,齊吃齊發。
陪皇客也不是一般人能陪的,要能說會道,邊說邊吃,邊喝酒,還要會調動氣氛,控制吃飯的節奏。陪客和其他客人也要相互敬酒、唱酒歌的,不會干坐著。敬皇客的酒了。
這杯酒來青又青,皇帝坐在北京城。
今日皇風吹動你,吹動玉生到寒門。
席上無菜簡慢(不隆重)你,雪落高山融在平
上客飲了杯中酒,農夫榜上第一名
這杯酒來粉粉沙沙,今日貴客到我家。
又把酒歌來唱下,開了金口露金牙。
席上唱的真情話,句句說得總不差。
本當想把你陪下,肚內無文打嘩嘩(害怕)。
你要吃了杯中酒,子子孫孫管長沙。
這杯酒來紅又紅,我們吃個喜香紅。
要想長遠為姊妹,細水長流過得冬。
你要吃我杯中酒,子子孫孫坐朝廷。
同樣皇客也會回敬主人和客人。這些酒都得喝,你不喝他們就站在你身邊,手端酒杯繼續唱歌。媒人和圓親娘都是能說會道的,當然也能喝。新郎也是有特殊的席位,我們把新人坐的這桌飯擺在新房裡面,叫富貴飯。在坐的人有圓親娘、新娘新郎、喜歡去的都可以,菜裡面一定有一道雞,雞頭一定要新郎吃,說是鳳冠頭,意思是:新郎成家了,要當家理事了,事事為頭之意。圓親娘會不失時機地敬新郎的酒了。
一杯酒來亮朝朝,胡朝上樹日日高,
我敬新郎一杯酒,賀喜新郎中日朝。
二杯酒來亮淮淮,官家女子配秀才,
我敬新郎二杯酒,榮華富貴自然來。
三杯酒來滿滿篩,梁山配合祝英台,
我敬新郎三杯酒,一年四季都發財。
四杯酒來紅又紅,新郎好比趙子龍,
我敬新郎四杯酒,一年四季在紅中。
五杯酒來黃又黃,每日天天在學堂,
我敬新郎五杯酒,賀喜新郎管田莊。
六杯酒來綠瑩瑩,做個王子招登科。
我敬新郎六杯酒,得個兒孫穿綾羅,
七杯酒來青又青,雙雙貴子跳龍門。
我敬新郎七杯酒,得個兒子上北京。
八杯酒來青又青,八洞神仙呂洞賓,
我敬新郎八杯酒,得個兒子坐龍庭。
九杯酒來亮晶晶,亮到南京與北京,
我敬新郎九杯酒,代代兒孫坐朝廷。
十杯酒來黃又黃,十杯美酒敬新郎,
我敬新郎十杯酒,代代兒孫當帝皇。
早早開席晚晚結束,幾個小時過去了,禮信也到了,客人們也盡興了,大多數的客人散席(吃完了飯)了,還有些客人隨興唱飲。眼看天黑下來了,人們就可開始最有趣的一個環節——鬧新房(洞房)了。
當夜幕徐徐降臨時,激情揮灑的侗族人們,急切地想找點樂子,整整新人的慾望更加在每個人的心中蠢蠢欲動。這時的時間過得好慢好慢,似乎故意要考驗大家的耐心。於是大家起鬨,互相推搡(當然只是輕描淡寫的)。圓親娘看到在新房外等待的人們的焦急樣子,火候到了(熱鬧的氣氛),就請來正客發令。先是圓親娘請正客發令。
喜家門前一兜槐,快請皇客把令開,
今日皇客來開令,各位客們講起來。
於是,皇客開令:
一把河傘吹海邊,千里姻緣同線牽。
我家有個嬌嬌女,送在你貴府享福萬萬年。
各位客門要喜愛,請你們大家鬧起來。
這時,不用我細說,大家就知道場景是多少熱鬧,加上侗族人們結婚鬧新房這三天不分大小(不分輩份)。要新娘和新郎說說戀愛史、要他們表演親昵動作、還有各種裝扮的服飾要他們穿…新床上放個生雞蛋、還要想盡辦法整治新娘和新郎、人人都會說四言八句討新娘雜包吃……當然新娘挨整要比新郎多。新娘只好拚命把從娘家帶來的雜包發給大家,發了一次又一次,可大家並不領情,繼續鬧呀折騰……。
夜已經很深了,新人累了,幫忙的人也累了,皇客就出來收另,請客們今天不鬧,准備休息了。
一把黃傘窄是窄,請把黃傘收起來。
今晚小吵吵為止,眾位客們走不冊(贏)。
皇客收了另,新娘呢也發了幾次雜包,慢慢地鬧客們意猶未盡地准備散去。新郎送皇客睡覺時。皇客說:
新郎來送歇(睡),好比天上的龍鐵。
我把龍鐵交予你,賀喜五福又六得。
圓親娘接著是送新郎睡覺,她說:
鞭炮聲響叮口當,送新郎進新房。
解戴脫衣裳,雙手掀開紅羅帳。
一對鴛鴦同上床,生雙貴子一個姑娘。
當然新人都不會安心休息,因為有人會在聽牆根---聽新房裡的動靜。他們一會壞笑,一會你推我搡,躡手躡腳繼續鬧騰……
第二天起床不久,圓親娘帶新娘去廚房熟悉環境(意思是:你來了,這個家的廚房活要交給你了,也是教告新娘怎麼做媳婦),圓親娘會高聲念道:
送新娘進廚房,請二位廚官站兩旁。
新娘看水缸,喂豬就不要糠。
新娘站灶門,四方岩板擺灶塘。
新娘來淘米,一淘金二淘銀。
新娘來燒火,做的飯菜噴噴香。
丈夫吃了好歡喜,親爹媽吃了本喜歡。
隨後,圓親娘一邊念一邊帶著新娘,出廚房。
青菜拍了新娘頭,新娘頭上光溜溜。
青菜拍了新娘身,尼龍綢緞不沾灰。
青菜來拍新娘腳,新娘腳步快動作。
接著新娘要准備拜茶(拜茶,侗族的一種風俗,由新娘家准備糖果,請新郎家親人喝茶---認男方親戚。喝了茶的人給茶錢,錢一律放在杯子里,錢歸新娘)。
新娘拿出從自家帶來的糖果,最少擺四盤糖果、姜之類的。我們侗族拜茶時,家庭和客人會自己坐好位置,圓親娘一邊招呼客人入坐,一邊念道:
茶杯圓圓四季花,今日新娘來拜茶。
眾位客們把茶飲,銀錢來把茶杯壓。
這杯茶可不好喝,喝了要給錢的,茶錢是一定要給的,過去至少給5角以上的數目不等的茶錢。各位親朋好友喝完茶後,准備開席。接下來的二天也是一樣,大家又是敬酒呀,禮信呀,吃飯上餐基本連著下餐,幫忙的族人也是吃三天飯。
皇客人們要在第三天早飯後才回家,吃早飯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禮節:交盤—即交接、託付之意。就是皇客們在回家之前要對男方的父母辦好新娘的交接手續,即交盤。
第二天早晨,洞房裡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這是男方為交盤特意而擺設的。入席者一般由圓親娘負責召集,除新郎新娘外,女方入座的是男女皇客,男方是新郎的爹娘,還有能作主的哥嫂等。該來的都來了,很快就坐,先由圓親娘說幾句客套話,然後是大家喝酒、敬酒、扯酒和轉杯。酒過三巡,圓親娘就把各位的酒杯團一塊,然後一一篩滿酒。這時男皇客就端杯酒面對新郎爹唱酒歌、敬酒,新郎爹會回敬男皇客。女皇客就一樣敬新郎娘。
吃完交盤席,唱完交盤歌,拜謝了各位親友,送親客在男方家的噼啪爆竹聲中高興地踏上歸途。其他大多數客人也一樣,吃完早飯後會慢慢散去

2、桂林的結婚風俗一般都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景色是最令人嚮往的。想要更快的了解一個地區,最快的方法咐吵就是知道當地的風俗習慣,那麼桂林結婚風俗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首先,是侗族的結婚風俗,侗族人一對新人結婚有一個很奇特的習俗,那就是抹黑臉。用特製的東西往臉上塗抹,不僅僅是新娘和新郎要抹黑臉,在場的各位賓客尤其是年輕的,也肢逗要相互抹黑臉。通過這一方式熱鬧起來,此舉不僅能夠活躍婚禮現場的氣氛,最重要的是這個習俗在侗族人看來是驅邪的,是對新婚夫婦的真摯祝福。

    侗族的結婚習俗還有定親茶,茶葉是南方人最喜歡的飲品,一般求人辦事,都會送茶葉。如果男女方真的情投意合,男方就要准備一些茶葉和糕點,到女方家裡去說親了。一般這時候還會有一個媒人從中間牽線,向女方的家長介紹男方,一般都是會說好聽的話,極力促成這段姻緣。 此外,壯族還有夜婚的習俗,什麼是夜婚呢?顧名思義,就是在夜裡迎娶新娘,這個習俗也算是壯族人所特有的習俗。一般是在晚上的時候,男方要帶領自己的迎親隊伍去女方家裡迎娶新娘子。如果男方和女方家裡住的不是太遠的話,一般都是男方舉著火把到女方的家裡,一路上邊走還要邊唱歌,以示自己的誠意。

      當女方聽到歌曲時,一般是要應和男方的,表示男女心意互通,也向大家傳遞自己大婚的喜悅之情。 女子在結婚之前要求坐在自己的閣樓里刺綉。結婚刺綉不是為了顯示新娘的綉工有多好,只是人們約定俗成的沿襲下來的一種習俗而已。綉品更多的寄託的是,新娘對於自己未來生活的嚮往與期待。新娘要綉的東西差不多是像鴛鴦、並蒂蓮等這些象徵著衡飢侍成雙成對的事物。桂林的結婚風俗還有結婚當天新娘的婚鞋、嫁妝等方面具體的要求,結婚當天新娘和新郎要注意的具體事項等等,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新人的祝福之意。

3、大家來說說自己老家的婚禮習俗吧?

每個地方的結婚習俗都不一樣,說說我們老家的結婚習俗吧。我們的地方是農村,有很多不合理的習俗,但是到現在的本地人都也也一直延續著,

結婚的日子是拿著男方喚悔純和女方的生辰八字,找我們這邊專門看好日子的人來測算適合那天結婚,結婚那天的婚車朝什麼方向停車,下車,婚床放在什麼位置等,都要聽從他的安排。

我們那邊女生出嫁叫「出門子」,出門子所待的家裡,三年不可以辦喜事,白事。

男方娶媳婦叫「娶媳子」女方和男方結婚的新房三年內也不可辦喜事和白事。

結婚的房子三年不可以裝修,亂動。傢具只可以在結婚3天後可以調一調位置,3天之後都不可以亂動和咐,尤其是婚床。

結婚那天晚上新娘不可以出屋,要呆在房間里,不要出來。

結婚的早上和中午新郎和新娘都要吃面條,包子,不可以吃饅頭。晚上可以吃。

結婚那天,新郎去接新娘,新娘坐在車里路過路上只要碰到橋頭,轉彎的地方都要扔喜錢,喜錢是提前用紅紙包好的硬幣。

新娘下車,到婚房的房間時,新娘要先邁左腳進房間,(好像先邁左腳,結婚後能生兒子)。

結婚當天早上新郎家要找一個小男孩在婚床上滾一滾,從這頭滾到那頭,再滾下來。到入洞房時,新朗要穿著鞋,踩著發糕到床上踩一圈,我們這邊叫「壓床」

還有很多的習俗,每個地方地區的結婚習俗都不一樣,我嫂子是外地的,當時我們迎親時還在他們家吃的早飯,吃的是面條。就這一點跟我們老家是不一樣的,其餘的都相似。

這些習俗的寓意都是好的,盼著新人在婚後的前宏日子和和美美,恩恩愛愛。

4、結婚時,男方要給女方的親戚送點心和煙酒,有這種說法嗎?

是的,可能各地習俗不同
我在山西,訂婚前,要給女方的各親戚送禮!結婚前也需要去看望的。一般200元左右的禮物。要四色禮!也就是四種樣子的禮物!一般,煙、酒、點心、飲料

5、侗族的婚嫁習俗是什麼?有詳細點介紹的嗎?

侗族的婚姻,經過「說合」、「訂婚」、「迎娶」等過程。解放前,曾流行姑舅表婚,姑媽的女兒要優先嫁給舅家為媳。

女子婚後有「不落夫家」的習俗,婚後新娘即返娘家,遇有農忙、節日或重要事情,接回夫家住數日後又返娘家,有的往返數年,直數輪枯到懷孕生子後才桐神長住夫家。

侗族社會青年男女社交自由。每逢節日,農閑或勞動之餘,姑娘和小夥子們便聚在一起唱歌遊玩,用歌聲來播種愛情的種子。這種社交活動南北地區有所不同,北部地區是白天在山坡上進行,稱為「玩山」或「趕坳」,聚會的地方叫「花園」;南部地區通常在晚上的家中進行,男方稱「走寨」,女方稱「坐夜」,習慣稱為「行歌坐夜」。

侗族的家庭是以男子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個體小家庭,兩代或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很普遍。這種大家庭通常是祖父母、父母與最小的兒子居住。一般情況下,兒子成婚以後,生育了兒女便與父母弟妹分居。

(5)侗族婚慶男方要送吃東西嗎擴展資料

侗族的風俗習慣:

1、侗族服飾多種多樣,不同年齡、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裝飾,有左衽、右衽、對襟;有布扣、銅扣、銀扣;有褲裝、裙裝;喜青、藍、黑、白各色;有頭飾、頸飾、胸飾、腰飾、手飾、腳飾等等。

2、侗族飲食習俗很有特色。侗族以大米為主食,也食用小米、玉米、小麥、高粱、薯類,但一般為調劑口味而搭配。肉食以家養的禽畜為主,有豬、牛、薯洞羊、雞、鴨、鵝等,尤喜食魚類。蔬菜品種較多,以青菜、白菜、蘿卜、茄子、豇豆、黃瓜、南瓜、冬瓜、白瓜、辣椒最為普遍。

3、侗族居住的村寨多具有依山傍水的特點。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寨邊梯田層層,寨腳溪河長流,寨頭村尾樹木參天。大的侗寨六七百戶,小的二三十家。

侗寨的房屋建築,多是用杉樹建造的木樓,有一至二層的小樓房,也有三到四層的大高樓。近河或陡坡的寨子,依地形建造吊腳樓。

6、結婚送親東西一般是男方給還是女方給 送親習俗介紹

1、結婚送親東西一般是男方給,如送親必不可少的離娘肉等。離娘肉是結婚前一天新郎送去女方家的帶7根肋條的豬肉,在結婚當天有新娘家人將肋條砍下3根,帶去男方家,有肋骨不離的意思。

2、結婚送親還需要攜帶紅皮箱和紅包袱和紅盆等,這些物品都需要男方提前購買,在定親當日和彩禮一起送往女方家,並且在送親時由女方的親屬將其帶往男方家中。

3、送親物品男方購買是自古以來的傳統,表示男方轎碰家中對於女方的重視。結婚後女方不能再常住娘家,新郎家購買物品和給彩禮也是對於新娘父母的補充,表示新娘在夫家也能過得幸福。

4、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娘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滲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5、送親的長輩是個重要角色,他代表著新娘家的權威和體面。女方選擇誰送親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擔當。實在沒有直系叔伯,找最親的、最近門的長者。但這個人要長相端莊,舉止大方,有權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過,如果女方確有至親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舉止如何猥瑣,這時也得出面送親,否則會被人恥笑,一生抬不起頭來。而這種人就要進行短期培訓,教他各種規矩,直至爛熟於心。真閉喊談到出場那天,也能撐得住檯面。

7、侗族的結婚風俗有什麼特點?

侗族婚姻多是男女有戀愛基礎肆嫌後,由媒人說合締結而成。侗族擇偶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內為婚。有「姑表舅婚」、「姨表禁婚」的習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侗族婚姻,不論是自由戀愛,還是他人說合,都得由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陵雹羨說親,得到女方父母的應允,才擇日完娶。也有些青年摒棄「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古規而自由結合,婚後,再給女方父母道歉認親,個別甚至與家庭決裂。黎平、從江、榕江等縣的侗族婚禮簡朴。迎親的傍晚,由「接親婆」手提燈籠,背一床鋪蓋,把新娘接到郎家。

新娘進門時,全家迴避。新娘尺拍進門後,坐在火塘邊的新凳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念新婚詞,向新婚夫婦祝福。接著,新娘動手架鍋作炊事儀式,表示她從此為這家主婦。只宰殺一兩只鴨,合家吃飯。

所請親友最多十來個人。鄰寨的新娘子,飯後即歸,外村來的新媳婦,住上三天即回這種習俗,視夫妻感情和年齡大小而定。感情好年齡大的,一年半載即可到夫家落戶,包辦說合或年齡小者,兩三年,甚至七八年才上夫家共同生活。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