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人送花禁忌
1、在波蘭旅遊有什麼禁忌?
在波蘭旅行時要注意用餐時的餐桌禮儀,社交禮儀與習俗。注意這些習俗和禁忌,可以讓你的旅途變得更加愉快,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波蘭人在人際交往中非常喜歡請客吃飯。在宴請客人時,波蘭人有不少的講究。波蘭人忌諱就餐者是單數。他們認定此乃不吉之兆。在吃整隻的雞、鴨、鵝時,波蘭人通常講究要由在座的最為年輕的女主人親手操刀將其分割開來,然後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食盤之中。
不論飯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爭取多吃一點,並要對主人的款待表示謝意。口中含著食物講話,在波蘭人看來,是很粗魯的。
按照波蘭人的習慣,自己在交際場合被介紹給他人之後,必須要主動同對方握手為禮,同時還要報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為失禮。在波蘭,最常用的見面禮節有握手禮和擁抱禮。
在波蘭民間,吻手禮則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禮的行禮對象應為已婚婦女,行禮的最佳地點應為室內。在行禮時,男士宜雙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徵性輕吻一下,假如吻出聲響或吻森掘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規范的。
波蘭人普遍愛花。在所有鮮花之中,他們最喜歡三色堇,並將其定為國花。給波蘭人送花時,宜送由一種鮮花所組成的單束花,但不宜送雙束花。波蘭人最喜歡的動物是白鷹,被定為國鳥。
與波蘭人進行交往應酬時,有三個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第一,天主教在波蘭的影響無處不在。第二,波蘭人的民族自尊心極強,與其交談時,提及波蘭的偉人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最令波蘭辯迅人開懷。第三,波蘭人很介意待人的禮數。攜春此
2、關於社交禮儀的一些問題,大家知道麻煩說下,寫論文
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然而,在大學校園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還有許多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與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的現象。可見,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具有跨時代、跨世紀的特殊意義。因為,社交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
一、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
當代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展,他們十分渴望獲得真正的友誼,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學生一般都遠離家鄉父母,過著集體生活,與其他同學處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種對父母的「血緣上的」、「無條件的」依賴。因此,通過人際交往活動,並在交往過程中獲得友誼,是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需要,是從「依賴於人」的人發展成「獨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成功地走向社會的需要。事實上,在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碼簡際關系,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渴望友誼和情感交流是大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但也有不少大學生卻不同程度的表現出 「自我封閉」的傾向。時常出現「孤獨寂寞」、「沒有朋友」的情緒體驗。產生這種情況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較為普遍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友誼,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沒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際交往中形成的「依賴他人」、「不平等的」人際交往模式,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出 「依附於人」、「利用他人」、「個人中心」、「求全責備」等傾向, 偏離友誼「無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則;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於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等,因而導致人際交往受挫或交際范圍狹窄。長期發展的結果就是感到孤獨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礙,不利於心理健康發展。讓大學生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規范和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驗,在交往過程中學會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原則,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接近,使他們覺得你是熟悉他們、理解他們、尊重他們。
實踐表明,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緩解內心的沖突和苦悶,宣洩憤怒、壓抑和痛苦,減少孤獨、寂寞、空虛和嘩亮誇獎等。這些都是十分有益於大學生身心健康,而且也會使大學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產生了不良情緒則能夠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時,社交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讓大學生學習和掌握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他們就能憑借它去順利地開啟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和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這樣,不僅是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氛圍的主要途徑,而且對於大學生個體來說,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二、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社交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因為,禮儀是整個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范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認識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他就會被該社會中的人視為「警世駭俗」的「異端」,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 大學生堪稱「准社會人」,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人。他們有一種強烈地走向社會的需要,同時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遲蘆褲何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如何盡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會交往問題。然而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直接影響到交際活動的質量。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際活動中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都能始終保持沉著穩定的心理狀態,根據所掌握的信息,迅速採取最合理的行為方式,化險為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參加重大交際活動前,常會出現驚慌恐懼,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狀況,有的在交際活動開始後,甚至會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顫抖,說話聲調不正常的現象。那麼,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不僅滿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三、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學生學的是高層次的道德規范,實際行為上卻往往達不到基礎道德的水平。這是與社交禮儀教育的缺乏分不開的。因為,禮儀是一種社會規范,是調整社會生活成員在社會中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社會規范主要包括法律規范和非法律規范兩大類別。禮儀是一種非法律規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規范、宗教規范、習俗、共同生活准則等。其中,道德規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為,它是從社會生活中概括提煉出來的一種自覺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個人的內心信念來維持的。社會禮儀反映了人們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關系,是保證交往活動順利進行和社會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禮儀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的學科。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教育可以豐富他們的禮儀知識,讓他們明確地掌握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禮儀規范,並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行為,真正做到「誠於中而行於外,慧於心而秀於言」,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文明人。
四、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主要是指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養大學生的內在品格和修養,也就是塑造大學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顯的教化功能。它作用於人的情感狀態,影響和改變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個性等,最終目標是較會大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做文明人。現在一般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在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哲學、倫理等學科中。而社交禮儀教育涵蓋了中國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見,社交禮儀教育更能直接地教會大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禮儀》課應完全可以納入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之列,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在高校中推廣和普及,這有助於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五、社交禮教與有利於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交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因為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普及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通過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繫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通過社交禮儀教育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禮儀修養,培養大學生應對酬答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讓文明之花在我們校園遍地開放。如果人人講禮儀,我們的社會將充滿和諧與溫馨。由此可見,社交禮儀的根本目標是要教育、引導全體公民自覺遵循社會主義禮貌道德規范以及相應的社交禮儀形式,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養成人們文明行為的習慣,促使良好社會風尚形成,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達到高度和諧與有序,努力推進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社交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發揮的作用愈顯重要。通過社交,人們可以溝通心靈,建立深厚友誼,取得支持與幫助;通過社交,人們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資源,對取得事業成功大有獲益。隨著人們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的機會日趨增多,如何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應對自如,凸顯個人魅力。通過《社交禮儀》節目VCD的學習,您會發現人生的改變從這一時刻開始。
適用對象:從事社會交往和公共關系的人士、商務人士、職場人士、企業白領、銷售主管等
主講專家:金正昆
浙江東陽市人,生於1959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系系主任、禮儀與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政府多部門禮儀顧問
個人專著:《服務禮儀》、《社交禮儀》、《公關禮儀》、《國際禮儀》、《政務禮儀》、《商務禮儀》等
研究領域:外交學、禮儀學、傳播學等
《社交禮儀》各集主要內容:
1.社交禮儀概述
2.遵守公德
3.稱呼
4.介紹自己
5.介紹他人
6.相見禮節(上)
7.相見禮節(下)
8.名片(上)
9.名片(下)
10.交談的方式
11.談話的內容
12.拜訪
13.待客
14.電話
15.書信
16.電子信函
17.禮品
18.鮮花為禮
六.社交的重要性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說是社交的功能與作用。
綜合來講,人們從事社交活動主要目的有以下四點:
1、交流信息
也叫信息資源共享。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獲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計參考,由於個人的活動范圍有限,直接獲取一手信息資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這眾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們與他人打交道時所獲取來的。比如,我們開車到另外一個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發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麼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信息的話,我們便會按原路線行進,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們通過朋友或親戚或同事或者廣播電視網路等社會媒體那裡得知此消息後,我們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線,少走冤枉路。
2、增進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時間將帶來感情上的收獲,如我們與親戚朋友在一起休閑娛樂。
3、建立關系
社交在很多情況下是建立諸如商業合作、感情姻緣等關系的紐帶。
在建立關系的過程中,記得要學會跟進關系,避免忘記。日近日密,日疏日遠。
3、送禮的避諱與禁忌有哪些?
過時送禮、事後補禮都應避免,給年長者送鍾,有「鍾」「終」諧音,烏龜雖然長壽,卻有「王八」的俗名,都不宜作禮品相送。
互贈禮物是必要的,但要了解對方的送禮禁忌:
港台饋送風俗禁忌在港台風俗中,喪事後以毛巾送吊喪者,非喪事一律不能送毛巾;剪刀是利器,含有「一刀兩斷」之意,以剪相送會使對方有威脅之感;甜果是祭祖拜神專用之物,送人會有不祥之感;港台話中「雨傘」音同「給散」,若送雨傘會引起對方誤解;扇子是夏季用品。
台灣俗語說「送扇無相見」;台灣的居喪之家習慣不蒸甜食、不裹粽子,如果以粽子相送,會被對方誤解,十分忌諱。
國外饋贈禁忌日本人忌「9」、「4」,因為「9」與「苦」音同,「4」與死音同;西方人喜單數卻忌「13」;對英國人不能送百合花,以為有「死亡」之意:對荷蘭人不能送食品;波蘭人除愛人、情人,不能給其他異性送紅玫瑰;對日本人不能送菊花,菊花是日本皇室專用;對美國女性不能送香水、化妝品、衣物、假首飾,那會以為你看不起她。
送鮮花的禮儀送花禮節在西方很是盛行。我國近幾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花逐漸成了人們的送禮佳品。在祝賀喜慶場合,在走親訪友之際,鮮花成了許多人手頭必備的禮品。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送花的禮儀以及鮮花深蘊涵著特定的文化內涵,於是鬧出了許多笑話。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的「花語」及送花的禮儀。
禮品花的種類常見的禮品花有盆花、庭園花、瓶花、襟花、花籃和花圈6種。
送花的學問迎送親友客人宜送紫藤花,夜夜含苞、朝朝開放,表示熱情好客;迎接英雄勞模宜送紅棉花;戀愛時應送紅玫瑰和紅薔薇;南宋詩人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故事中稱秋海棠為「斷腸紅』、「相思紅」,故秋海棠表示苦戀、苦苦追求;求婚送一束玫瑰,同意回贈玉蘭;夫妻合好送百合花;拒絕求愛送康乃馨。
中國花語紅薔薇表示相戀之意;玫瑰花是愛情的象徵;合歡花表示夫妻好合;芍葯花表示依依惜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菊花表示高潔;牡丹花代表繁榮富貴;蘭花正氣凜然,稱為國香;薔薇表示戀愛;並蒂蓮表示夫婦恩愛;紅豆表示最相思;黃月季表示和平;鬱金香表示勝利美好;紫羅蘭樸素、謙遜、誠實。
西方「花語」
西方人送花歷史悠久,人們通過互相饋贈鮮花,表達各種祝願、期望等情感。
西方的「花語」很多。如:百合花象徵純潔友好和幸福;水仙花象徵尊敬;紅菊花象徵自愛;杏花象徵疑慮;黃菊花象徵淺愛;芹花象徵德行;白菊花象徵真實;豆蔻花象徵別離;四季花象徵勝利;木棉花象徵勝利;牡丹象徵華貴:勿忘我象徵愛情堅貞;蓮花象徵無邪、相愛;鬱金香象徵愛情;梅花象徵卓越、堅貞;櫻花象徵美麗;紫羅蘭象徵誠實謙遜;薔薇花象徵純潔的愛。
4、給西方人送花的禮儀禁忌有哪些
<
5、哪個國家忌諱送鮮花
印度人將荷花當成祭祀之花,所以忌諱將荷花當成禮物送人。東亞文化里備受追捧的菊花等黃色的鮮花,在歐洲文化里就不那麼討喜了,一些歐洲國家的人會覺得黃色暗含斷交、不忠誠的意思。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菊花代表著哀悼的意思,是不祥之花,通常只在葬禮上出現。
(5)波蘭人送花禁忌擴展資料: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鮮花作為珍貴的禮物贈送給家人、朋友或戀人。然而,哪些花能送,哪些花千萬不能送,這一點,在不同文化里差異可大得很。送花在中國很流行,尤其是贈送老師。除了菊花,中國人最喜歡的花還有牡丹,常在婚禮儀式上贈送。
葬禮上贈送最多的是菊花、百合和康乃馨,用來表達同情,這些花瓣緊密排列的花朵代表著出生、生存、死亡和重生的生命周期。對中國人來說,紅色是吉祥的色彩,所以送花往往選擇紅花。
在俄羅斯,生日禮物通常會是一朵花或一束花;在歡慶時節,俄羅斯人送花喜歡送奇數朵;黃花只送給病人或在葬禮上贈送,用來表達同情;在俄羅斯的婦女節那一天,要送紅玫瑰,還有鬱金香、風信子、一枝黃花等春花。歐洲國家有著濃厚的贈花文化,尤其是英國、法國、德國和瑞士。
在英國,客人去別人家拜訪,常常會帶花來,但不會拿白百合,因為白百合象徵著死亡。在美國,紅玫瑰通常只作為男女間表達浪漫情感的禮物。德國人認為紅玫瑰有點兒太感性了,或者只適合浪漫關系,送花也不能送康乃馨、菊花或百合,因為這些花象徵著哀悼死者,法國也有類似傳統。
在歐洲,送花送奇數是古老的傳統,今天仍然盛行,但是送人不能送 13 朵花,因為13被視為不吉祥的數字。在墨西哥、哥倫比亞、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所有聖人的節日人們都會進行慶祝,會使用萬壽菊,但不是作為禮物饋贈,因為它們象徵著死亡和哀悼。
近幾十年來,在非洲的大城市,還有肯亞和南非,特別流行送花。被用來贈送的花不僅包括玫瑰和其他最受人們喜愛的常年都有的鮮花,還有好打理的本土花卉,包括該地區的普羅蒂亞帝王花,這是非洲最南端開普敦地區的一種特色花。
在南非,聖誕節假期人們會互贈鮮花,包括普羅蒂亞帝王花。在埃及,送花只限於婚禮和葬禮。穆斯林親朋之間通常不送花,尤其是最虔誠的信眾。
在美國,幾乎任何理由都可以送花,上文提到的大多數的儀式和場合都可以。聖誕通常會送一品紅和蟹爪蘭(拉丁屬名:Schlumbergera),復活節送白百合花,而很多其他場合可以送玫瑰或混合花束。
參考資料:網路-鮮花
6、誰了解波蘭的風土人情、日常生活、節日、忌諱
波蘭位於歐洲中部,北臨波羅的海,惡勢力溫差不大。溫和濕潤的氣候適於各種植物的生長。因此,在波蘭人長年可以色彩繽紛的鮮花。波蘭人不僅十分喜歡養花,並且還有將鮮花饋贈親朋好友之習。每逢節日走親訪友,參加婚禮、喪禮、祝賀生日、命名日、招募、探望病人、親友久別歸來等等,都以應時的鮮花贈送親友,使人賞心悅目,受到熱烈歡迎。但是送花很有講究,如送得不當,不僅不能增進友誼,反面會引起誤會,甚至招來不快。以菊花為例,通常人們認為這是墓地上的花朵,一般都在亡靈節把它奉獻到已故的親友墓前,而絕不能作為日常饋贈之用。 再如仙人掌之類帶刺的花卉數耐,也可以贈送親友。贈送花卉的顏色也頗有講究,它因人的關系和贈花的場合不同而異。送給親近好友的花要顏色鮮艷,如小蒼蘭、香石竹和月季花等。送給戀人的花最好是紅色的,象徵著愛情似火。平時人們忌送白花,但是在生日或莊重的命名日例外。成束的白花通常只用於婚禮。探望病人忌送香味濃烈和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花。送花還要因接受者的年齡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送給中年人,以大花為宜;送給青年和孩子,可選用各種顏色的小花。送花還必須是單數,即使送一束、一支也無不可,但切忌送雙數。花束由一種花組成,被認為薯棚春是雅緻的。通常,人們都贈送切花,很少送盆花。 握手的講究:
波蘭人握手有講究。與婦女握手要輕一些,與男子握手時可略重些。禁忌一腳在門內一腳在門外人握手,波蘭人對婦女有吻手的習慣,見面時在婦女伸出的手背上輕輕吻一下,表示尊敬,這與歐洲一些國家不同。據說,在波蘭,大多數婦女都不要自己的丈夫操勞家務,然而卻希望自己的丈夫和親友都能把她們當作貴婦人看待,吻她們的手。吻手禮在波蘭十分流行,隨時隨地都可以人們在行這一禮節。甚至在崗位上執行任務的女警察也要求人們向她們行吻手禮。吻手禮一般是婦女先伸手而且手作向下垂式,這時對方便可將該婦女之手輕輕置於手中而吻之,但不可過於接近。此外,在波蘭,親人和朋友別後重逢時常擁抱,除愛人接吻之外一般人之間在擁抱時只親臉,即在左右臉頰上親幾下,但長者對幼者親額頭。 手勢的講究:
在波蘭打手勢頗有講究。如果波蘭商業夥伴舉起右手握拳,是表示善意,說明談判是成功的,簽訂的合同算數。如果波蘭人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彈一下脖子,那是要請你喝一盅。在波蘭人面前切勿用手指頭點太陽穴來表示你頭痛或對勞動保護事情要考慮一下,尤其不能用食指和拇指彈太陽穴或額頭,否則波蘭人就會輿論界我把他看成傻瓜。在波蘭人家裡做客時不要用手摸鼻子,如果鼻尖發癢,可用手帕或餐巾紙把鼻子捂住去癢。在成功地進行某項商業談判之後,波蘭人喜歡伸出右手和簡食指和中指表示祝賀,而且常是手心沖自己,手背沖對方。1st January - New Year 新年
first day of Easter 復活節第一日
second day of Easter 復活節第二日(看來復活節休息兩天)
1st May - Public Holiday 勞動節(公眾節)
3rd May - National Holiday of the 3rd May 5.3全國假日
15th September - Holy Mary 聖瑪麗節
1st November - All Saints 波蘭萬聖節
11th November - National Independence Day 波蘭獨立日
25th December - first day of Christmas 聖誕第一日
26th December - second day of Christmas 聖誕第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