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麼信的成語
1、表示書信的成語?
A. 形容書信的成語
形容書信的成語
【白絹斜封】:古人把信寫在白絹上,然後斜封郵寄.指書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於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B. 有關書信的四字成語
雁足傳書、寄雁傳書、蔣干盜書、黃耳寄書、魚封雁帖
一、雁足傳書搏老
白話釋義:「雁足傳書」指大雁能傳遞書信。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翻譯: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傳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書信。
朝代:宋
作者:黃庭堅
出處:《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翻譯: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
三、蔣干盜書
白話釋義: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
四、黃耳寄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家信
朝代:晉
作者:唐房玄齡
出處:《晉書·陸機傳》至黃耳寄書
翻譯: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
五、魚封雁帖
白話釋義:指書信。
朝代:古代
作者:蘇州人士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
翻譯:湘江水枯竭,燕山斷了,用魚尾封住雁腳上的書信
C. 代表書信的成語
隴頭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釋】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書信
【成語故事】南朝時候,宋朝的陸凱與文人范曄關系特別好,經常書信往來。一天陸凱在江南採得梅花一枝,並做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寄給長安的范曄。范曄收到後感動萬分。
D. 形容書信寫得很優美、真誠的成語有哪些
【筆底生花】形容文采特異,作品華麗。
【不櫛進士】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採的女人。
【春華秋實】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春花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摛翰振藻】翰:毛筆,引申為文詞;振:發舒。施展文采,鋪陳辭藻。
【辭趣翩翩】辭趣:文辭的意趣;翩翩:形容風致、文採的優美。指文辭的意趣很優美。
【摛文掞藻】摛、掞:發舒,鋪陳。施展文采,鋪陳辭藻。
【才藻富贍】藻:文采;贍:充足。富有才華文采。
【摛藻繪句】摛:鋪陳;藻:文采。鋪陳辭藻,描繪句子。形容以華麗的辭藻寫作。
【才藻艷逸】才藻:才情和文采,才華;艷:華美;逸;超逸。才華華美超逸。
【鳳采鸞章】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鳳彩鸞章】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放誕風流】指有文采,言行不受禮法束縛。
【風流儒雅】風流:有文采且不拘禮法;儒雅:學識深湛,氣度不凡。指人文雅灑脫,學識淵博。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老檔斐然可觀】斐然:有文採的樣子。形容才幹或聲名顯著。
【驚采絕艷】指文采驚人,辭藻華美侍銀亂。
【口吐珠璣】珠、璣:都是珠寶,圓的叫珠,不圓的叫璣。形容說話有文采。
【龍章鳳函】比喻文采炳煥。
【龍章鳳姿】章:文采。蛟龍的文采,鳳凰的姿容。比喻風采出眾。
【鋪采摛文】指鋪陳文采。
【翩翩公子】舊時對風流而有文採的富貴子弟的譽稱。
【翩翩年少】比喻男子年少俊秀,文采風流。
【弸中彪外】弸:充滿;彪:文采。指人內有才德,則有文采,自然外露。贊美德才兼備的人。
【弸中肆外】弸:充滿。指人內有才德,則有文采,自然外露。贊美德才兼備的人。
【起鳳騰蛟】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情文相生】情:思想感情;文:詞藻。比喻文章感情深沉,文采和思想互相補充。
【吞鳳之才】指豐美的文采。常用來形容擅長寫作。
【騰蛟起鳳】蛟:蛟龍;鳳:鳳凰。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天上石麟】舊時稱人有文採的兒子。
【文炳雕龍】炳:形容有文采;雕龍:擅長寫文章。文章寫得很出色,極富文采。
【文采緣飾】文采:指文章精采;緣飾:指衣物鑲綴的花邊。指花邊文學,文筆
【銜華佩實】銜:包含;華:比喻文采;佩:佩帶;實:果實,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
【稀句繪章】繪:雕繪。雕飾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稀章繪句】繪:雕繪。雕飾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衙官屈宋】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揚葩振藻】葩:華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寫得華麗多采。
【有色有聲】原形容既有聲望,又有文采,看起來十分顯耀。後也形容說話或表演精彩生動。
【言文行遠】言辭有文采,才能傳播遠方或影響後世。
【雲霞滿紙】雲霞:比喻文采。形容滿眼都是精採的文筆、
E. 與「書信」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魚信雁書:【拼音】: yú xìn yàn shū魚信、雁書:古代指書信。後多用以指書信。
黃耳寄書:【拼音】: huáng ěr jì shū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 指傳遞家信。
雁足傳書:【拼音】: yàn zú chuán shū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雁足留書:【拼音】: yàn zú liú shū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魚書雁足:【拼音】: yú shū yàn zú魚書、雁足:古代傳說指書信的傳遞者。後多用 以指書信。
黃耳傳書:【拼音】: huáng ěr chuán shū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 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魚書雁信:【拼音】: yú shū yàn xìn泛指書信。
書不盡言:【拼音】: shū bù jìn yán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 結尾慣用語。
隴頭音信:【拼音】: lǒng tóu yīn xìn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拼音】: shūbùjìnyán,yán bù jìn yì 書信。信中難 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F. 關於信的成語
信手拈來、半信半疑、半信不信、言而有信、信誓旦旦
一、信手拈來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釋】: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譯文】:前一位只是長得好看,但是公子不是,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隨手就來像是早就准備好似的。
二、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釋】: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自】: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譯文】:如果卜筮之所以成相,老虎可以占卜而地可以選擇,什麼是半誠實而一半不相信嗎?
三、半信不信 [ bàn xìn bù xìn ]
【解釋】:指不完全相信。
【出自】: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譯文】:如果卜筮之所以成相,老虎可以占卜可以選擇,什麼是半信息而一半不相信嗎?
四、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譯文】: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五、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釋】: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出自】:周 孔子編訂《詩經·衛風·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譯文】:有說有笑心喜歡,信誓旦旦定終身
G. 關於帶信字的成語大全
關於帶信字的成語有很多,比如:半信半疑,渺無音信,背信棄義,將信將疑,通風報信。 成語詳解:
一: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
詳細解釋
1.【解釋】: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2.【出自】: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二:渺無音信[ miǎo wú yīn xìn ]
詳細解釋
1.【解釋】:指毫無消息。亦作「渺無音訊」。
2.【出自】:巴金《發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丟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信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裡。」
三:背信棄義[ bèi xìn qì yì ]
詳細解釋
1.【解釋】: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2.【出自】:《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四:將信將疑[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詳細解釋
1.【解釋】:將:且,又。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2.【出自】:唐·李華《弔古戰場文》:「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五:通風報信[ tōng fēng bào xìn ]
詳細解釋
1.【解釋】:風:風聲。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密暗中告訴另一方。
2.【出自】:清·頤鎖《黃綉球》第二十回:「那掌櫃的說他惡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陳府上去的通風報信,一面地保就在內看守了這掌櫃的。」
H. 關於信件的成語
【白絹斜封】:古人把信寫在白絹上,然後斜封郵寄.指書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於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牘】: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草草不恭】:草草:雜亂不整齊的樣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書信中的自謙之辭.
【斷羽絕鱗】: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蜂媒蝶使】: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付諸洪喬】: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比喻書信遺失.
【河魚天雁】: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鴻斷魚沉】: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鴻雁傳書】:鴻雁:大雁.用其指書信往來.
【黃耳寄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寄雁傳書】:指傳遞書信.
【蔣干盜書】:蔣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干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隴頭音信】: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冒昧陳辭,有辱清聽】:清聽:是對聽話者的敬詞.書信中常用的謙辭,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請收信人諒解、採納.
【目斷鱗鴻】: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平安家書】:報告家人平安的書信.
【青鳥使者】:指傳遞書信的使者.
【書不盡言】: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意】: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停雲落月】: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言不盡意】: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雁去魚來】: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I. 與書信有關的成語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 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出處: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後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比喻書信遺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
鴻斷魚沉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寄雁傳書 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書不盡言 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盡意 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停雲落月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出處:晉·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言不盡意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出處: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雁素魚箋 指書信。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途敘》:「雁素魚箋,離愁滿懷誰與傳。」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出處: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出處: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
魚沉鴻斷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雲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魚沉雁靜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沉雁靜。」
魚沉雁渺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魚沉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出處: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綉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魚書雁帛 泛指書信。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為乎?」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泛指書信。
出處:《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欲徒手奉咫尺之書,自托於執事,將使執事何從而知之,何從而信之哉?」
2、關於寫信的成語與詩句
1. 關於寫信的成語【鴻雁傳書】:鴻雁:大雁.用其指書信往來.
【黃耳寄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寄雁傳書】:指傳遞書信.
【蔣干盜書】:蔣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干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隴頭音信】: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冒昧陳辭,有辱清聽】:清聽:是對聽話者的敬詞.書信中常用的謙辭,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請收信人諒解、採納.
【目斷鱗鴻】: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平安家書】:報告家人平安的書信.
【青鳥使者】:指傳遞書信的使者.
【書不盡言】: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意】: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停雲落月】: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言不盡意】: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雁去魚來】: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雁素魚箋】:指書信.
【雁足傳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雁喚帆納足留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2. 與書信有關的詩句古代書信的「美稱」
河北 張木軍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詩句。信,滿載著深情厚誼,使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如同面聚,因而顯得特別珍貴。
自古以來,書信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給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稱,賦予了美好的情趣。「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多麼美妙的詩句,多麼動人的情境!
魚肚子里真有「尺素書」嗎?古人的書信常用潔白的絹來寫,長一尺左右,稱為尺素,故書信即稱尺素書。潔白的尺素常結成雙鯉之形,古樂府詩有道:「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因此,「雙鯉」為書信的代稱。前面引詩中的「烹鯉魚」並非真烹,不過是一種生動的比喻罷了。
蘇武牧羊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縛在雁足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鴻雁傳書」。所以,信又常常合稱「魚雁」,例如古詩有「長江不見魚雁書,為遣相思夢入秦」。
在紙發明以前,古人除用絹、帛寫信外,還以竹片、木片作為書寫材料,稱為簡、札、牘,故書信有時又稱「轎雀書簡」、「書札」、「書牘」或「簡札」、「簡牘」。簡札的長度和素絹一樣,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牘」、「尺翰」、「尺書」等等美稱。
紙發明以後,人們製作了一種小巧精美,專門用來題詩和寫信的紙張——「箋」,並以此作為書信的代稱。晏殊有詞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雲中誰寄和沒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
3. 關於書信的詩句《飲馬長城窟行》
——漢·無名氏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結素魚貽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家書後批二十八》
——唐·韓偓
四序風光總是愁,鬢毛衰颯涕橫流.
此書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頭.
《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得家書》
——唐·杜甫
去憑遊客寄,來為附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熊兒幸無恙,驥子最憐渠.臨老羈孤極,傷時會合疏.二毛趨帳殿,一命侍鸞輿.北闕妖氛滿,西郊白露初.涼風新過雁,秋雨欲生魚.農事空山裡,眷言終荷鋤.
《贈獵騎》
——唐·杜牧
已落雙雕血尚新,鳴鞭走馬又翻身.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漁家傲》
——宋·陸游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端州江亭得家書》
——唐·李紳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颺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蝶戀花》
——宋·趙令畤
尺素重重封錦字.未盡幽閨,別後心中事.佩玉采絲文竹器.願君一見知深意.
環玉長圓絲萬系.竹上斕斑,總是相思淚.物會見郎人永棄.心馳魂去神千里.
《蝶戀花》
——宋·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4. 關於寄信的詩句落花時 納蘭容若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箋書直恁無憑據,休說相思。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虞美人納蘭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使青鳥兮銜書,恨獨宿兮傷離居。李白
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李白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李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李白
書無鴻雁如何寄,腸斷催歸作麽回。向子諲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
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晏幾道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陸游
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柳永
別來憑誰訴,空寄香箋,擬問前歡甚時更。歐陽修
香箋小字寄行雲。纖腰非學楚,寬頻為思君。晁補之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
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雲中尺素書。李白
5. 關於寫信的四字成語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
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
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
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 堆:堆積。
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
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間飛舞的蜂蝶。
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出處: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後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
比喻書信遺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
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 鴻斷魚沉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
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
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寄雁傳書 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
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書不盡言 書:書信。
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盡意 指文辭難充分達意。
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 停雲落月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出處:晉·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
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言不盡意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
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出處: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雁素魚箋 指書信。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途敘》:「雁素魚箋,離愁滿懷誰與傳。」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
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出處: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出處: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 魚沉鴻斷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雲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魚沉雁靜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沉雁靜。」 魚沉雁渺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魚沉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
指傳遞書信。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出處: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綉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魚書雁帛 泛指書信。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為乎?」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泛指書信。 出處:《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
6. 形容寫信的詞語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稱書札為書信是後來的事。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著名的書信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在現代漢語中「書」仍保留了「書信」的意思,如「家書」等。現將古代書信的別稱介紹如下: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稱其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3尺,一般書信寬不過1尺,故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貼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或綢)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稱為函。後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7. 誰有關於書信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這是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詩句。信,滿載著深情厚誼,使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如同面聚,因而顯得特別珍貴。
自古以來,書信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給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稱,賦予了美好的情趣。「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多麼美妙的詩句,多麼動人的情境! 魚肚子里真有「尺素書」嗎?古人的書信常用潔白的絹來寫,長一尺左右,稱為尺素,故書信即稱尺素書。
潔白的尺素常結成雙鯉之形,古樂府詩有道:「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因此,「雙鯉」為書信的代稱。前面引詩中的「烹鯉魚」並非真烹,不過是一種生動的比喻罷了。
蘇武牧羊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縛在雁足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鴻雁傳書」。所以,信又常常合稱「魚雁」,例如古詩有「長江不見魚雁書,為遣相思夢入秦」。
在紙發明以前,古人除用絹、帛寫信外,還以竹片、木片作為書寫材料,稱為簡、札、牘,故書信有時又稱「書簡」、「書札」、「書牘」或「簡札」、「簡牘」。簡札的長度和素絹一樣,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牘」、「尺翰」、「尺書」等等美稱。
紙發明以後,人們製作了一種小巧精美,專門用來題詩和寫信的紙張——「箋」,並以此作為書信的代稱。晏殊有詞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
8. 關於寫信的好詞佳句1、雪野茫茫的小草,寒冷孤寂中懷抱著「理想」取暖;征途迢迢南飛的大雁,因為「夢想」才不停地往前飛.我的夢想,但只是目前的夢想,就是考上重點.這個理想並非遙遠而不可即,我鍥而不舍地勤勉學習,為了應付目前的挑戰,這最大的挑戰就是戰勝自己.
2、夢想是事業的大門,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個旅程的盡頭,就有成功在等待著,來慶祝我努力的結果.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毫不懈怠,因為我知道:沒有理想等於沒有靈魂.我要證明我擁有理想,擁有靈魂.我的理想,是重點.我不質疑自己的能力,我要超越自我,實現夢想.
3、夢想是一個深淵,從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奮力搏擊.要麼,大鵬展翅,扶搖而上;要麼,石沉淵底,再無聲響……而我,則選擇前者,我會努力奮斗,向自己的夢想一步步邁進!
4、每個人都有理想,但要讓這美好的理想變成現實,關鍵還要看自己.在失敗中振作,在振作中奮發,在奮發中取勝,這才是我們要的精神.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塌實的學習,一定會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不盡,數不完.我的夢想是長大當一名天文學家,去探尋宇宙中的奧秘.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坐在院中看星星,認星星.」
6、夢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動的種子對參天大樹的嚮往,夢想是夏雨後含苞欲放的蓓蕾對眾芳競妍的期待,夢想是秋風里默默醞釀的果實對圓潤甜美的盼望,夢想是冬雪下蟄伏搏動的生靈對和風艷陽的憧憬……
7、夢想是什麼?是虛無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許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實現,但是在一個孩子的稚嫩的心田裡,在一顆天真的純潔的童心面前,夢想是快樂、幸福和美好,是一種嚮往.
8、夢想之所以美妙是因為它遠遠地高於現實.夢想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吸引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夢想,我們稱之為理想.夢想若太不切合實際就會流於空想.因此,夢想之花要植根於現實的土壤里,並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結出成功的碩果.年青時的夢想往往因虛幻飄渺而缺少現實的根基,最終因為無本之木而枯萎.
9、年少時,我們都曾有過一些美妙、綺麗而又略顯天真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就像河流邊那些五光十色的鵝卵石.我們都曾陶醉於那些絢麗的顏色中.漸漸地,我們長大了,目光由腳邊的鵝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頭,屹立著一座雄偉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們把它稱之為——理想.一個最美的字眼!
9. 形容「書信」的詩句有哪些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
釋義:戰爭時期,一封家書抵得上萬兩黃金。
2.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出自宋代詞人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釋義:應是月滿時 ,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
3.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贈獵騎》。
釋義:君不要射從南邊飛來的大雁,萬一大雁帶著家書,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
4.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端州江亭得家書》。
釋義:拆開信封看看有什麼喜事,雖然只有幾行字,但是家書的分量也比千兩黃金重。
5.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出自漢代無名氏的《飲馬長城窟行》。
釋義:叫小二開始煮鯉魚,發現魚的肚子里有封書信。
6.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出自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
釋義:洛陽城裡已經颳起了秋風,想要寫封家書表達思念。
7. 「去憑遊客寄,來為附家書。」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得家書》
釋義:憑借遊子送去書信,回信的時候帶回來家書一封。
8.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出自宋代詞人晏幾道的《蝶戀花》。
釋義:想把自己的感情寫在尺素上傳給心愛的人,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沉在水底,最終都是不了了之罷了。
9.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出自宋代詞人陸游的《漁家傲》。
釋義:向東望故鄉山陰在哪裡呢?來回相隔有一萬三千里。一封家書寫滿紙。
10.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出自明代詩人袁凱的《京師得家書》。
釋義:江水有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那麼長。
1. 書信是以前相隔較遠,暫時見不到面的人們相互交流情感與思想的工具。書信擁有悠久的歷史且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有使用。
2. 書信在人類的交流與溝通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手機,電話與電腦這些簡單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願使用書信來互通信息。但由於信息時代的來臨,書信的格式變得多種多樣,不再拘泥於原有經典格式,有些甚至沒有對象,即沒有受體的說教議論性書信。
3. 書信中稱呼父母的尊稱: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4. 書信中稱呼長輩的尊稱: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
5. 書信中稱呼師長的尊稱: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
6. 書信中稱呼平輩的尊稱:足下、閣下、台鑒、大鑒、惠鑒。
7. 書信中稱呼同學的尊稱:硯右、文幾、台鑒。
8. 書信中稱呼晚輩時的尊稱:如唔、如面、如握、青覽。
9. 書信中稱呼女性的尊稱: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3、和書信有關的四字成語
1. 有關書信的四字成語雁足傳書、寄雁傳書、蔣干盜書、黃耳寄書、魚封雁帖
一、雁足傳書
白話釋義:「雁足傳書」指大雁能傳遞書信。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翻譯: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傳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書信。
朝代:宋
作者:黃庭堅
出處:《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翻譯: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
三、蔣干盜書
白話釋義: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
四、黃耳寄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家信
朝代:晉
作者:唐房玄齡
出處:《晉書·陸機傳》至黃耳寄書
翻譯: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
五、魚封雁帖
白話釋義:指書信。
朝代:古代
作者:蘇州人士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
翻譯:湘江水枯竭,燕山斷了,用魚尾封住雁腳上的書信
2. 關於寫信的四字成語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
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
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銷答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
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 堆:堆積。
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
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族鄭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間飛舞的蜂蝶。
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出處: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後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
比喻書信遺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
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 鴻斷魚沉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
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
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寄雁傳書 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
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書不盡言 書:書信。
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盡意 指文辭難充分達意。
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 停雲落月 表示對兆斗頌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出處:晉·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
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言不盡意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
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出處: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雁素魚箋 指書信。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途敘》:「雁素魚箋,離愁滿懷誰與傳。」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
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出處: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出處: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 魚沉鴻斷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雲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魚沉雁靜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沉雁靜。」 魚沉雁渺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魚沉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
指傳遞書信。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出處: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綉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魚書雁帛 泛指書信。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為乎?」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泛指書信。 出處:《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
3. 帶有信的四字詞語或成語半信半疑 半:二分之一;信:相信;疑:懷疑。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渺無音信 指毫無消息
背信棄義 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不言而信 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篤信好學 篤信:忠實地信仰。指對道德和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勤學好問。
風信年華 指女子二十四歲時。
果於自信 果:果敢。形容過分自信。
4. 跟信有關的成語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難以置信、
信口開河、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善男信女、
通風報信、
信口雌黃、
言必信,行必果、
背信棄義、
信以為真、
言而不信、
深信不疑、
將信將疑、
盡信書不如無書、
篤信好學、
言信行果、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貞信之行、
意忌信讒、
韓信用兵,多多益辦、
訥直守信、
信以傳信,疑以傳疑、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5. 帶有信的四字詞語或成語半信半疑 半信不信 半疑半信 抱柱之信 背信棄義 背義負信 不言而信 篤信好學 風信年華 寡信輕諾 果刑信賞 果於自信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韓信用兵,多多益辦 花信年華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將信將疑 講信修睦 盡信書不如無書 隴頭音信 履信思順 鸞音鶴信 美言不信 渺無音信 民保於信 難以置信 偏聽偏信 偏信則暗 破除迷信 棄義倍信 輕諾寡信 輕言寡信 詘寸信尺 取信於民 取信於人 去食存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善男信女 賞罰信明 賞信罰必 賞信罰明 深信不疑 貪而無信 通風報信 通風討信 威信掃地 尾生之信 謂予不信 無征不信 孝悌忠信 信筆塗鴉 信步而行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徵 信而有證 信及豚魚 信口雌黃 信口胡言 信口開呵 信口開喝 信口開合 信口開河 信馬由韁 信賞必罰 信誓旦旦 信手拈來 信守不渝 信言不美 信以為真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而不信 言而無信 言而有信 言信行果 言行信果 昂首信眉 杳無信息 杳無音信 疑信參半 音信杳無 魚書雁信 雲期雨信 自信不疑。
4、送急信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 信四字詞語有哪些信四字詞語有哪些 :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難以置信、
信口開河、
善男信女、
通風報信、
信口雌黃、
深信不疑、
言而不信、
將信將疑、
信以為真、
背信棄義、
篤信好學、
去食存信、
言信行果、
訥直守信、
意忌信讒、
貞信之行、
棄信忘義、
信及豚魚、
信嘴胡說、
姑妄信之、
言而無信、
棄信違義、
徙木為信、
信受奉行、
疑信參半、
偏聽偏信、
魚書雁信、
信而有徵
隴頭音信、
信馬由韁、
信外輕毛、
威信掃地、
推誠相信、
偏信則暗、
魚水雁信、
信手拈來、
言而有信、
謂予不信、
自信不疑、
貪而無信、
不令而信、
信口胡謅、
履信思順、
似信非信、
花信年華、
民保於信、
魚信雁書、
昂首信眉、
講信修睦、
孝悌忠信、
睦友以信、
信口胡說、
治兵以信、
忠信樂易、
達誠申信、
小忠小信、
取信於民、
輕諾寡信
信以為實、
果於自信、
信使往還、
違信背約、
惇信明義、
信言不美、
果刑信賞、
信步而行、
信筆塗鴉、
一言之信、
詘寸信尺、
一枝春信、
信不由衷、
賞信必罰、
杖莫如信、
卬首信眉、
雲期雨信、
物微志信、
信使往來、
鸞音鶴信、
半信不信、
篤銷頃信好古、
信以為本、
青鳥傳信、
破除迷信、
一言立信、
信而好古、
無征不信、
不言而信、
棄義倍信
尾生之信、
抱柱之信、
信步漫遊、
賞罰不信、
一詘一信、
忠款誠信、
納忠效信
2. 用信組成的四字成語有什麼用信組成的四字成語有:半信半疑、將信將疑、信口開河、言而無信、信以為真等。
一: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
1、【解釋】: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2、【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眾人聽了,也都半信半疑。」
3、【示例】:廣告上說,喝了某種口服液就能變得聰明,我對此半信半疑。
二:將信將疑[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1、【解釋】:將:且,又。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2、【出自】:《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大家聽了,將信將疑,面面相覷。"
3、【示例】:榮祿對他是持著戒心的,所以這番憤激之言,在將信將疑之間。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三:信口開河[ xìn kǒu kāi hé ]
1、【解釋】: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2、【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3、【示例】:大夥明知這是他信口開河,胡編的故枯租事,但就是百聽不厭。
四:言而無信[ yán ér wú xìn ]
1、【解釋】: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
2、【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一回:「老孫若不與你,恐人說我言而無信。」
3、【示例】: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哪怕是很愚蠢的,也總比言而無信的好。
五:信以為真[ xìn yǐ wéi zhēn ]
1、【解釋】: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當作真的。
2、【出自】:明·馮夢虧敗陸龍《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後,在人前誇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3、【示例】:寶玉又問他地名庄名,來往遠近,坐落何方,劉老老便順口謅了出來。寶玉信以為真。 清·曹雪琴《紅樓夢》第三十九回
3. 表示誠實守信的四字詞語有哪些童叟無欺.貨真價實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赤誠相待: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實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正意: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信守不渝:堅守信用不變。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諾千金: 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比喻一言為定,決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極好。
4. 信字收尾的四字詞語有哪些不言而信 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果於自信 果:果敢。形容過分自信。
民保於信 指執政的人有信還要有義,才能受到人民擁護。
難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
破除迷信 原指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現也指解放思想,掃除自卑感,樹立敢想、敢說、敢乾的新風格。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通風報信 把對立雙方中一方的機密暗中告訴另一方。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言而有信 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抱柱之信 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鸞音鶴信 比喻仙界的音信。
去食存信 比喻寧可失去糧食而餓死,也要堅持信義。
孝悌忠信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魚書雁信 泛指書信。
5、帶信字的成語有哪些
問題一:關於帶信字的成語大全 帶信字的成語 :
信口開喝、
風信年華、
取信於人、
言信行果、
意忌信讒知埋、
篤信好學、
信口開河、
信口開合、
貞信之行、
棄信忘義、
信口胡言、
通風討信、
背義負信、
善男信女、
言而無信、
去食存信、
音信杳無、
訥直守信、
謂予不信、
徙木為信、
威信掃地、
信受奉行、
信而有徵、
信嘴胡說、
魚書雁信、
信誓旦旦、
棄信違義、
信馬由韁、
姑妄信之、
疑信參半
偏聽偏信、
信以傳信,疑以傳疑、
不令而信、
信及豚魚、
魚水雁信、
推誠相信、
渺無音信、
隴頭音信、
貪而無信、
偏信則暗、
魚書e信、
美言不信、
信而有證、
花信年華、
信口雌黃、
違信背約、
信筆塗鴉、
小忠小信、
信手拈來、
昂首信眉、
雲期雨信、
治兵以信、
履信思順、
半信不信、
講信修睦、
信口胡謅、
信口胡說、
杳無音信、
詘寸信尺、
言而有信
問題二:帶有信字的成語有哪些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難以置信、
信口開河、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善男信女、
信口雌黃、
言必信,行必果、
通風報信、
背信棄義、
信以為真、
深信不疑、
言而不信、
盡信書不如無書、將信將疑、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言信行果、
意忌信讒、
韓信用兵,多多益辦、
篤信好學、
貞信之行、
棄信忘義、
言而無信、
去食存信、
訥直守信、
謂予不信
問題三:帶信字的詞有哪些 帶信字的詞有哪些 :
不信、信封、信用、相信、信心、自信、信息、書信、信箱、信賴、
誠信、信守、信任、信奉、信服、篤信、信箋、虔信、信石、信託、
輕信、信函、信號、賀信、信物、憑信、取信、信條、凶信、深信、
信手、花信、信風、信貸、迷信、密信、口信、信譽、信據、荒信
問題四:帶個信字的成語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難以置信、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善男信女、
信口開河、
信口雌黃、
言必信,行必果、
通風報信、
信以為真、
深信不疑、
背信棄義、
盡信書不如無書、
將信將疑、
言而不信、
篤信好學、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意忌信讒、
貞信之行、
去食存信、
信嘴胡說、
韓信用兵,多多益辦、
信以傳信,疑以傳疑、
徙木為信、大猛帶
信而有徵
問題五:帶信的成語有哪些 半信半疑、
信誓旦旦、
難以置信、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信口開河、
善男信女、
通風報信、
信口雌黃、
言必信,行必果、
深信不疑、
盡信書不如無書、
言而不信、
將信將疑、
信以為真、
背信棄義、
篤信好學、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去食存信、
言信行果、
訥直守信、
意忌信讒、
貞信之行、
韓信用兵,多多益辦、
棄信忘義、
信及豚魚、
信嘴胡說
問題六:信字的成語有哪些? 信手拈來: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信馬由韁:信、由:聽任。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也比喻無主見,隨外力而轉移。
信以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當作真的。
信守不渝:堅守信用不變。
信口胡言:隨口亂說。指毫無根據、不負責任地瞎說。
信口雌黃: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滾蘆事實,隨口亂說。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信口開河: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
6、有關信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 信四字詞語有哪些信四字詞語有哪些 :半信半疑、信誓旦旦、難以置信、信口開河、善男信女、通風報信、信口雌黃、深信不疑帶如、言而不信、將信將疑、信以為真、背信棄義、篤信好學、去食存信、言信行果、訥直守信、意忌信讒、貞信之行、棄信忘義、信及豚魚、信嘴胡說、姑妄信之、言而無信、棄信違義、徙木為信、信受奉行、疑信參半、偏聽偏信、魚書雁信、信而有徵隴頭音信、信馬由韁、信外輕毛、威信掃地、推誠相信、偏信則暗、魚水雁信、信手拈來、言而有信、謂予不信、自信不疑、貪而無信、不令而信、信口胡謅、履信思順、似信非信、花信年華、民保於信、魚信雁書、昂首信眉、講信修睦、孝悌忠信、睦友以信、信口胡說、治兵以信、忠信樂易、達誠申信、小忠小信、取信於民、輕諾寡信信以為實、果於自信、信使往還、違信背約、惇信明陵行拆義、信言不美、果刑信賞、信步而行、信筆塗鴉、一言之信、詘寸信尺、一枝春信、信不由衷、賞信必罰、杖莫如信、卬首信眉、雲期雨信、物微志信、信使往來、鸞音鶴信、半信不信、篤信好古、信以為本、青鳥尺棗傳信、破除迷信、一言立信、信而好古、無征不信、不言而信、棄義倍信尾生之信、抱柱之信、信步漫遊、賞罰不信、一詘一信、忠款誠信、納忠效信。
2. 帶有信的四字詞語或成語信口開合 半信半疑 半信不信 半疑半信 抱柱之信
背信棄義 背義負信 不言而信 篤信好學 風信年華
寡信輕諾 果刑信賞 果於自信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韓信用兵,多多益辦
花信年華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將信將疑 講信修睦 盡信書不如無書
隴頭音信 履信思順 鸞音鶴信 美言不信 民保於信
渺無音信 難以置信 偏聽偏信 偏信則暗 破除迷信
棄義倍信 輕諾寡信 輕言寡信 詘寸信尺 取信於民
取信於人 去食存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善男信女 賞罰信明
賞信罰必 賞信罰明 深信不疑 貪而無信 通風報信
通風討信 威信掃地 尾生之信 謂予不信 無征不信
孝悌忠信 信筆塗鴉 信步而行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徵
信而有證 信及豚魚 信口雌黃 信口胡言 信口開呵
信口開喝 信口開合 信口開河 信馬由韁 信賞必罰
信誓旦旦 信手拈來 信守不渝 信言不美 信以為真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而不信 言而無信 言而有信 言信行果
言行信果 昂首信眉 杳無信息 杳無音信 疑信參半
音信杳無 魚書雁信 雲期雨信 自信不疑
3. 「信」的四字詞語有哪些1信口開河。2背信棄義 。 3半信半疑。4難以置信。5信男善女。
釋義:
1信口開河[xìn kǒu kāi hé]: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2背信棄義[bèi xìn qì yì]:違背諾言,不講道義,多指朋友間出賣友誼。多用於揭露、指責、譴責的場合。
3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4難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漢語成語,意思是出乎意料,讓人很難相信。
5信男善女[shàn nán xìn nǚ]: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後泛指虔誠信奉佛教的男女。
4. 字的四字成語,信字的四字詞語組詞字的四字成語
1. 金字招牌[jīn zì zhāo pái]
舊時店鋪為顯示資金雄厚而用金箔貼字的招牌。現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義或稱號。也比喻名譽好。
2. 白紙黑字[bái zhǐ hēi zì]
白紙上寫下了黑字。 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不容抵賴或悔改。
3. 字正腔圓[zì zhèng qiāng yuán]
形容吐字准確,唱腔圓熟。
4. 字里行間[zì lǐ háng jiān]
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
5. 一字一句[yī zì yī jù]
形容人說話清楚從容。
6. 字字珠璣[zì zì zhū jī]
珠璣:珠子。 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
信字的四字詞語
1. 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
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2. 滿懷信心[mǎn huái xìn xīn]
心中充滿自信心。胡采 《序》:「以 閻興 為核心的黨組織和黨的領導……是忠心耿耿和滿懷信心地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 蕭乾 《斯諾與中國新文藝運動--記》:「他對三十年代我國新創作。
3. 信誓旦旦[xìn shì dàn dàn]
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4. 杳無音信[yǎo wú yīn xìn]
音信:消息,回信。沒有一點消息。
5. 難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
不容易相信。
6. 信口開河[xìn kǒu kāi hé]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5. 帶有信字的成語有哪些半信半疑、信誓旦旦、難以置信、信口開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信口雌黃、善男信女、通風報信、信以為真、深信不疑、言必信,行必果、言而不信、盡信書不如無書、將信將疑、背信棄義、篤信好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訥直守信、姑妄信之、言信行果、去食存信、信以傳信,疑以傳疑、自信不疑、貞信之行等。
一、自信不疑 [ zì xìn bù yí ]
【解釋】:相信自己,絕不懷疑。
【出自】: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譯文】:在當政的時候,相信自己,絕不懷疑。
二、言信行果 [ yán xìn xíng guǒ ]
【解釋】: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清 梁啟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發端及其略傳》:「正直謹嚴,言信行果。」
【譯文】:做人要正直謹慎嚴格,說了一定要守信做事一定要辦到。
三、盡信書不如無書 [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
【解釋】: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出自】: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譯文】:呼應道,如果是拘泥於書上的東西不如還沒有看過這本書。
四、言必信,行必果 [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
【解釋】:說話一定要算數,行動一定要堅決、果斷。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kēng)硜然小人哉。」
【譯文】: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不問是非固執己見是小人啊。
五、信以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釋】: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當作真的。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後,在人前誇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6. 含有「信」字的成語有哪些半信半疑 半信不信 半疑半信 抱柱之信 背信棄義
背義負信 不言而信 篤信好學 風信年華 寡信輕諾
果刑信賞 果於自信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韓信用兵,多多益辦 花信年華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將信將疑 講信修睦 盡信書不如無書 隴頭音信
履信思順 鸞音鶴信 美言不信 渺無音信 民保於信
難以置信 偏聽偏信 偏信則暗 破除迷信 棄義倍信
輕諾寡信 輕言寡信 詘寸信尺 取信於民 取信於人
去食存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善男信女 賞罰信明 賞信罰必
賞信罰明 深信不疑 貪而無信 通風報信 通風討信
威信掃地 尾生之信 謂予不信 無征不信 孝悌忠信
信筆塗鴉 信步而行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徵 信而有證
信及豚魚 信口雌黃 信口胡言 信口開呵 信口開喝
信口開合 信口開河 信馬由韁 信賞必罰 信誓旦旦
信手拈來 信守不渝 信言不美 信以為真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而不信 言而無信 言而有信 言信行果 言行信果
昂首信眉 杳無信息 杳無音信 疑信參半 音信杳無
魚書雁信 雲期雨信 自信不疑
7. 關於寫信的四字成語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
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
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
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 堆:堆積。
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
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間飛舞的蜂蝶。
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出處: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後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
比喻書信遺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
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 鴻斷魚沉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
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
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寄雁傳書 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
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書不盡言 書:書信。
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盡意 指文辭難充分達意。
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 停雲落月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出處:晉·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
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言不盡意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
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出處: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雁素魚箋 指書信。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途敘》:「雁素魚箋,離愁滿懷誰與傳。」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
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出處: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出處: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 魚沉鴻斷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雲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魚沉雁靜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沉雁靜。」 魚沉雁渺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魚沉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
指傳遞書信。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出處: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綉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魚書雁帛 泛指書信。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為乎?」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泛指書信。 出處:《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
7、送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 送開頭四字成語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故迎新 舊指歡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來接替的..
送往事居 往:死者;居:生者。禮葬死者,奉養..
送往迎來 走的歡送,來的歡迎。形容忙於交際應..
送抱推襟 真誠相待的意思。
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舊迎新 送走舊的,迎來新的。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君:敬稱對方;
送暖偷寒 元曲中指暗中為男女私情牽線撮合。
送暖偎寒 元曲中指暗中為男女私情牽線撮合。
送去迎來 形容忙於交際應酬。同「送往迎來」。
送往勞來 形容忙於交際應酬。同「送往迎來」。
送往視居 禮葬死者,奉養生者。同「送往事居」。
送眼流眉 猶言眉來眼去。指男女以眉目傳情。
2. 「往」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往古來今、往蹇來連、往來如梭、往哲是與、往渚還汀。
1、往古來今
【拼音】: wǎng gǔ lái jīn
【解釋】: 指自古至今。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造句】:
恰如冢中的白骨,往古來今,總要以它的永久來傲視少女頰上的輕紅似的。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2、往蹇來連
【拼音】: wǎng jiǎn lái lián
【解釋】: 指往來皆難;進退皆難。
【造句】:
登山到半山腰時突然下起了雨,這真讓我們往蹇來連。
這邊不滿意,那邊有意見,弄得我往蹇來連,不知如何是好了。
3、往來如梭
【拼音】: wǎng lái rú suō
【解卜迅釋】: 梭:織布時遷引緯線在經線中來回穿織的工具。來來去去象穿梭一樣。形容來去頻繁。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一回:「雷震子觀看,只見稀奇景緻,雅韻幽棲,藤纏謹游檜柏,竹插顛崖,狐兔往來如梭,鹿鶴唳鳴前後,見了些靈芝隱綠草,梅子在青枝,看不盡山中異景。」
【造句】:
宕中以大船為經,小船為緯,遊冶子弟,輕舟鼓吹,往來如梭。
平日里空曠的河灘上帆桅林立,當年水碼頭往來如梭、街市繁華熱鬧的場面如今再次重現在人們面前。
4、往哲是與
【拼音】: wǎng zhé shì yǔ
【解釋】: 往哲:先哲,前賢;與:贊許。古代聖賢所贊許的。
【出處】: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造句】:
尊老愛幼不僅僅是優良美德,也是往哲是與的。
5、往渚還汀
【拼音】: wǎng zhǔ huán tīng
【解釋】: 指往返都須渡水。
【造句】:
小夥子的心上人住在江的那邊,每次見面他都往渚還汀。
3. 日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日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
日積月累、
日月如梭、
日臻完善、
日削月割、
日日夜夜、
日新月異、
日夜兼程、
日行千里、
日理萬機、
日昃之勞、
日程月課、
日親以察、
日湮月塞、
日高三丈、
日落千丈、
日許多時、
日光玉潔、
日慎一日、
日月參辰、
日滋月益、
日親日近、
日試萬言、
日月無私、
日角偃月、
日角龍顏、
日甚一日、
日薄崦嵫、
日征月邁、
日富月昌、
日薄桑榆
4. 一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一觸即發、
一呼百應、
一槌定音、
一飛沖天、
一生一世、
一見鍾情、
一錘定音、
一雙兩好、
一無所有、
一葉知秋、
*** 、
一蹴而就、
一路順風、
一絲不苟、
一丘之貉、
一諾千金、
一帆風順、
一鳴驚人、
一統祥弊銷天下、
一石二鳥、
一衣帶水、
一葉障目、
一如既往、
一事無成、
一往無前、
一馬當先、
一線生機、
一針見血、
一勞永逸、
一籌莫展一言難盡、
一馬平川、
一曝十寒、
一鼓作氣、
一舉兩得、
一以貫之、
一五一十、
一物降一物、
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一氣呵成、
一手遮天、
一見如故、
一應俱全、
一語中的、
一往情深、
一廂情願、
一意孤行、
一揮而就、
一網打盡、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一飯千金、
一瀉千里、
一知半解、
一成不變、
一箭雙雕、
一心一意、
一塌糊塗、一言以蔽之、
一蹶不振、
一顰一笑、
一路風塵、
一文不名、
一言為定、
一見傾心、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視同仁、
一毛不拔、
一笑傾城、
一琴一鶴、
一團和氣、
一孔之見、
一本正經、
一目瞭然、
一席之地、
一脈相承、
一張一弛、
一拍即合、
一笑千金、
一念之差、
一路平安、
一傅眾咻、
一覽無余、
一技之長、
一夫當關、
一擲千金、
一暴十寒.
5. 書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書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 書聲琅琅、書香世家、書香門第、書畫卯酉、書生之見、書記翩翩、書富五車、書功竹帛、書通二酉、書劍飄零、書缺簡脫、書聲朗朗、書缺有間、書空咄咄、書香銅臭、書囊無底、書符咒水 書(漢字) 書,(Book,shū)從聿從曰,上古結細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
~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2. 信:~信。~札。
~簡。~函; 3. 文件:證~。
說明~。聘~; 4. 寫字或寫的字:~法。
~寫。~桌。
~案。~畫; 5. 寫文章:大~特~。
罄竹難~; 7. 古書名,《尚書》的簡稱(亦稱「書經」); 8. 某些曲藝形式的通稱:說~。聽~。
9.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中文名 書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橫折 總筆畫 4 五 筆 NNHY 倉 頡 IDS 簡體字筆順 橫折、橫折鉤、豎、點。 繁體字筆順 橫折橫橫豎豎橫折橫橫 繁體字 書 詞語解釋 書動詞 例:書,箸也。
——《說文》。按說文序雲:「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的行草」沈艷松 例:五曰六書。——《周禮·保氏》 例:作書。
上古以刀錄於竹若木,中古以漆畫於帛,後世以墨寫於紙。——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後世以墨寫於紙。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例:易之以書契。——《易·系辭》 例:書者,以筆畫記之辭。
——《尚書序》疏 例:子張書諸紳。——《論語·衛靈公》 例: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史記·陳涉世家》 例: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台。——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例:眾言同,於是乎書。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書候(寫信問候);書孽(記載罪惡);書記手(擔任抄寫文書等的書吏);書畫卯酉(上下班);書文(撰文並書寫);書抄(指手抄本);書具(書寫工具,文具);書券(書寫契約);書硯(硯台);書獄(書寫獄詞);書命(書寫詔書、命令);書格(一種文具,書寫時用以支臂,使腕壓著紙,以防墨污);書帖(書寫簡貼)。 例:今大將軍問事,但令我書可邪?——《資治通鑒》。
胡三省註:「書可,畫可也。」 簡體寫法 例:書,凡載籍謂之書。
——《正字通》 例:申子、韓子皆著書。——《史記·韓非列傳》 例:何必讀書,然後為學?——《論語·先進》 例: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
——《史記·禮書》索隱 例:飽讀節寰公(袁可立)所藏經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書。――明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 例:黃生允修借書。
隨園主人授之書而告之曰。——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例: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書名詞 又如:史書(歷史書);圖書(圖和書。泛指書籍);書客(賣書籍、文具的商販);書香之族(世代讀書的家庭);書香 中國書法 一脈(知書達理的家風);書包翻身(指窮讀書人發跡);書謎兒(將書中的話作成的謎語);書帕(禮金。
明代官場習慣用書籍、手帕作禮物,稱書帕);書劍(書和劍。古代文人隨身攜帶之物。
後亦指文人生涯);書笈(小書箱);書儀(託名買書而饋贈的禮金);書腐(蛀書蟲。喻指迂腐的文人);書心兒(一部書中最精彩的章節);書劫(書籍的劫難);書會(宋元時戲曲作者、說話人共同組織的社團);書呆(只知啃書本的人);書城(書籍環列如城,言其多);書腦(書籍裝訂時打眼穿線的部分);書閣(收藏書籍的地方);書錄(圖書目錄);書囊(盛書籍的袋子)。
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資治通鑒》 例:差徭驛遞最繁苛,公(袁可立)貽書郡守。
——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又如:書介(傳達書信的使人);書尾(書信、信函的末尾);書呈(亦作「書程」。給上司或長輩寫的信,信函);書字(書);書辦(管辦文書的官吏);書啟師爺(管文書的幕友);書役(管理文書的小吏);書尺(尺牘,書信);書素(書信);書筒(古代盛書信的筒。
亦指書信);書題(指書信);書緘(書信) 例: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例: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樂府詩集·木蘭詩》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憂之。懸書於門:「如有能言公所見之鬼者,當贈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吳中,執簡柱下,上書忤當路,削籍二十六載。——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例:先生有所陳奏,則著之於所進呈書之中而已。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證書;保證書;說明書;書可(批閱公文,書字認可);書稟(文書);書文(文書);書府(收藏文書圖籍的府庫);書佐(主辦文書的佐吏);書辦(管辦文書的屬吏) 網路書法:「書」 例:悅親戚之情話,樂琴。
6. 「願」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願受長纓 、願聞其詳 、願者上鉤、願聞顯據,以核理實、願賭服輸
1.願受長纓
【拼音】:yuàn shòu cháng yīng
【解釋】:長纓:長繩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願為國家效力。
【造句】: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2. 願聞其詳
【拼音】:[yuàn wén qí xiáng]
【釋義】:願意聽取詳細的解釋。帶有請求說明的意味。
【造句】:這種偏愛的原因何在,我不太明白。請您解釋一下,我願聞其詳。
3 願者上鉤
【拼音】:[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釋義】: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造句】:你為什麼怪我?你是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4. 願聞顯據,以核理實
【拼音】:[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釋義】:願意聽到明顯的證據,以核實事理與客觀實際。
【出處】:出自《辯戴法興難新歷》
5.願賭服輸
【拼音】:[yuàn dǔ fú shū]
【釋義】既然自願參加的賭博,賭輸的後果就要心悅誠服地承擔,同義為「甘拜下風」。
【造句】這世上有什麼百分之百肯定的事?願賭服輸罷了。
8、送書信的成語?
Ⅰ 代表書信的成語
隴頭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釋】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書信
【成語故事】南朝時候,宋朝的陸凱與文人范曄關系特別好,經常書信往來。一天陸凱在江南採得梅花一枝,並做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寄給長安的范曄。范曄收到後感動萬分。
Ⅱ 關於寫信的成語
【鴻雁傳書】:鴻雁:大雁.用其指書信往來.
【黃耳寄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寄雁傳書】:指傳遞書信.
【蔣干盜書】:蔣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干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隴頭音信】: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冒昧陳辭,有辱清聽】:清聽:是對聽話者的敬詞.書信中常用的謙辭,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請收信人諒解、採納.
【目斷鱗鴻】: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平安家書】:報告家人平安的書信.
【青鳥使者】:指姿物傳遞書信的使者.
【書不盡言】: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差中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意】: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停雲落月】: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言不盡意】: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雁去魚來】: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雁素魚箋】:指書信.
【雁足傳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雁足留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Ⅲ 與書信有關的成語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 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出處: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後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比喻書信遺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跡慶液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
鴻斷魚沉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寄雁傳書 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嘆路途千里,日日思親。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書不盡言 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盡意 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停雲落月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出處:晉·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言不盡意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出處: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
雁素魚箋 指書信。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途敘》:「雁素魚箋,離愁滿懷誰與傳。」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出處: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魚腸尺素,鳳足數行,書此謝辭,終知不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出處: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
魚沉鴻斷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雲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魚沉雁靜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沉雁靜。」
魚沉雁渺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並雲,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魚沉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南宮詞紀·絳都春·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帖。」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出處: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綉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魚書雁帛 泛指書信。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為乎?」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出處: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泛指書信。
出處:《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欲徒手奉咫尺之書,自托於執事,將使執事何從而知之,何從而信之哉?」
Ⅳ 和書信有關的成語
魚信雁書:【抄拼音】: yú xìn yàn shū 魚信、雁書:古代指書信。後多用以指書信。 黃耳寄書:【拼音】: huáng ěr jì shū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 指傳遞家信。 雁足傳書:【拼音】: yàn zú chuán shū雁:大雁;書:書信
Ⅳ 關於書信的成語
【白絹斜封】:古人把信寫在白絹上,然後斜封郵寄.指書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於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牘】: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草草不恭】:草草:雜亂不整齊的樣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書信中的自謙之辭.
【斷羽絕鱗】: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蜂媒蝶使】: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付諸洪喬】: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比喻書信遺失.
【河魚天雁】: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鴻斷魚沉】: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鴻雁傳書】:鴻雁:大雁.用其指書信往來.
【黃耳寄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寄雁傳書】:指傳遞書信.
【蔣干盜書】:蔣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干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隴頭音信】: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冒昧陳辭,有辱清聽】:清聽:是對聽話者的敬詞.書信中常用的謙辭,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請收信人諒解、採納.
【目斷鱗鴻】: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平安家書】:報告家人平安的書信.
【青鳥使者】:指傳遞書信的使者.
【書不盡言】: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意】: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慣用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停雲落月】: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言不盡意】: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雁去魚來】: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雁素魚箋】:指書信.
【雁足傳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雁足留書】: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音問兩絕】: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音問相繼】:書信消息來往不斷.
【音問杳然】:不通書信與消息.
【魚腸尺素】:指書信.
【魚腸雁足】:泛指書信.
Ⅵ 形容書信的成語
隴頭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釋】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專·伯喈行路》:「嘆屬路途千里,日日思親。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書信
【成語故事】南朝時候,宋朝的陸凱與文人范曄關系特別好,經常書信往來。一天陸凱在江南採得梅花一枝,並做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寄給長安的范曄。范曄收到後感動萬分。
Ⅶ 關於書信的成語有哪些
雁足傳書、寄雁傳書、蔣干盜書、黃耳寄書、魚封雁帖
一、雁足傳書
白話釋義:「專雁足傳書屬」指大雁能傳遞書信。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翻譯: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傳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書信。
朝代:宋
作者:黃庭堅
出處:《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翻譯: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
三、蔣干盜書
白話釋義: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
四、黃耳寄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家信
朝代:晉
作者:唐房玄齡
出處:《晉書·陸機傳》至黃耳寄書
翻譯: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
五、魚封雁帖
白話釋義:指書信。
朝代:古代
作者:蘇州人士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
翻譯:湘江水枯竭,燕山斷了,用魚尾封住雁腳上的書信
Ⅷ 有關書信的四字成語
雁足傳書、寄雁傳書、蔣干盜書、黃耳寄書、魚封雁帖
一、雁足傳書
白話釋義:「雁足傳書」指大雁能傳遞書信。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翻譯: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傳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書信。
朝代:宋
作者:黃庭堅
出處:《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翻譯: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
三、蔣干盜書
白話釋義: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
四、黃耳寄書
白話釋義:指傳遞家信
朝代:晉
作者:唐房玄齡
出處:《晉書·陸機傳》至黃耳寄書
翻譯: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
五、魚封雁帖
白話釋義:指書信。
朝代:古代
作者:蘇州人士
出處:《吳騷·步步嬌·閨怨》:「湘江竭,燕山截,斷魚封雁帖。」
翻譯:湘江水枯竭,燕山斷了,用魚尾封住雁腳上的書信
Ⅸ 跟送信有關的成語
掃地以盡
發音 sǎo dì yǐ jìn
釋義 比喻破壞得徹底。也比喻面子、威風丟失干凈。
出處 內《漢書·魏豹田容儋韓信傳贊》:「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
示例 把幾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權,打得個落花流水。地主的體面威風,掃地以盡。( ***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Ⅹ 與「書信」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魚信雁書:【拼音】: yú xìn yàn shū魚信、雁書:古代指書信。後多用以指書信。
黃耳寄書:【拼音】: huáng ěr jì shū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 指傳遞家信。
雁足傳書:【拼音】: yàn zú chuán shū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雁足留書:【拼音】: yàn zú liú shū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魚書雁足:【拼音】: yú shū yàn zú魚書、雁足:古代傳說指書信的傳遞者。後多用 以指書信。
黃耳傳書:【拼音】: huáng ěr chuán shū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 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魚書雁信:【拼音】: yú shū yàn xìn泛指書信。
書不盡言:【拼音】: shū bù jìn yán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 結尾慣用語。
隴頭音信:【拼音】: lǒng tóu yīn xìn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拼音】: shūbùjìnyán,yán bù jìn yì 書信。信中難 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9、跟送信有關的成語
黃耳傳書 解析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亦作"黃犬書"、"黃犬寄書"、"黃犬傳豎世書"余弊肢。 晉朝的詩人陸機,養了一隻湯宗元種狗,叫"黃耳"。陸機在京卜基城(洛陽)當官,好久沒收到家裡寄來的信,擔心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10、信的成語有哪些
信的成語有哪些:半信不信、似信非信、信以傳信,疑以傳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_首信眉、昂首信眉、半疑半信、半信半疑、抱柱之信、背信負義、背義負信、不言而信、篤信好學、篤信不移、寡信輕諾、果於自信、果刑信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用兵,多多益辦、韓信將兵、
信的筆順是撇、豎、點、橫、橫、橫、豎、橫折、橫。
信字的筆順圖解
共九畫
信
1
撇
2
豎
3
點
4
橫
5
橫
6
橫
7
豎
8
橫折
9
橫
信字的筆順分布演示圖
信的拼音為xìn,部首為亻,結構為左右,注音為ㄒㄧㄣ_,ㄕㄣ。
信字的具體字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基本解釋 點此查看信的詳細內容
[ xìn ]1. 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2. 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託。信心。信念。3. 崇奉:信仰。信徒。4. 消息:信息。杳無音信。5. 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6. 隨便,放任:信手(隨手)。信步(隨意走動,散步)。信筆。信意。7. 同「芯2」。8. 姓。[ shēn ]1. 古同「伸」,舒展開。2. 古同「伸」,表白。
二、百科解釋
信,兩個讀音:xìn和shēn。讀作xìn的基本字義是誠實,不欺騙,不懷疑,認為可靠的意思:也有消息、函件等意思。中國姓氏中的讀音。讀作shēn時古同「伸」,是舒展開,表白的意思。
三、詳細解釋
[ xìn ]形容詞(1) (會意。從人鉛卜,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2) 同本義信,誠也。——《說文》有諸已之謂信。——《孟子》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信誓旦旦。——《詩·衛風·氓》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庄公十年》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3)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4) 真實,不虛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其事信。——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5)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動詞(1) 相信;信任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且單於信女,使_人死生。——《史記·蘇武傳》不自信。——《戰國策·齊策》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猶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笑而不信。——宋· 蘇軾《石鍾山記》(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採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3) 守信用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小信未孚。——《左傳·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信義著於四海。——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4) 住宿兩夜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5) 證實;應驗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6) 知曉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聊齋志異》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陸游《蝶戀花》(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名詞(1) 信約;盟約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寬激蔽公元年》(2) 符契;憑證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3) 又如:信籠(內盛物品後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為信(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宜急追信改書。——《資治通鑒》越絕糧,使 素忠為信,告糶於吳。——《越絕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說新語·文學》(5) 又如:信使(使者)(6) 通「訊」。音訊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李白《大堤曲》(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凶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信息)(8)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慎州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函使報信。——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10) 姓副詞(1) 放任;隨便要不拿出綱紀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醒世姻緣傳》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唚。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著(任著;任憑);信手拈來;信步(3) 果真,的確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史記·華佗傳》煙濤微茫信難求。——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信知生難惡。——唐· 杜甫《兵車行》信造化之尤物。——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開。(2) 古同「伸」,表白。
四、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信【卷三】【言部】_也。從人從言。_意。?,古文從言省。_,古文信。息_切說文解字注(信)_也。__。_、信也。從人言。序__意曰信武是也。人言__不信者。故從人言。息_切。十二部。古多以_屈伸之伸。
五、康熙字典
信【子集中】【人部】 康熙_畫:9畫,部外_畫:7畫〔古文〕??《唐_》息_切《集_》《正_》思_切,??音_。_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__》人之所助者,信也。《左_·僖七年》守命共_之_信。又《_雅·_地》大蒙之人信。《_》地_使然也。又《左_·_三年》一宿_舍,再宿_信。《_·豳_》於女信_。又《周_》有客信信。《_》四宿也。又符契曰信。《前_·平帝_》_律,___者持尺五木_信。《_》_行__帛,分持其一。出入_,合之乃得_。或用木_之。《後_·_武_》取_信__禁_。《_》_,有衣戟也。又古人_使者曰信。__通。《史_·_世家》??__楚王,_信臣,多其_,重其_。《司_相如·_巴蜀檄》故遣信,使__百姓。又州名。唐置信州,_今_信府。又姓。信陵君_忌之後。又_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又《集_》《正_》??升人切。_申同。《易·__》往者,屈也。_者,信也。《_·邶_》於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_·春官》侯_信圭,伯_躬圭。《_》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又葉斯_切,音新。《_·小雅》庶民弗信。葉上_。◎按《正_》雲:_王信本_淮_侯同名,嫌__作新。今《__》_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_音,其_平者亦音,而非葉矣。
下面介紹下信字的其他相關知識:
關於【信】字的詩詞有:
《信步·信步過高崗》、《長信草·長信宮中草》、《信·信以實諸言》、《入寺信宿·始信人間別有天》、《花信亭·時時風報信》、《送信禪人·誠信之言是道根》、《信步·信步獨幽尋》、《信眼·信眼成吟步》、《得鄉信·鄉信迢迢出舊山》、《題信豐縣城門六首·民信》、
關於【信】字的組詞有:
幺幫信、言必信、信必、信博雅、信插、誠信、_信、信從、信達雅、待信、信貸、諦信、篤信、信_、幡信、信鳧、孚信、信服、
關於【信】字的成語有:
半信不信、似信非信、信以傳信,疑以傳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_首信眉、昂首信眉、半疑半信、半信半疑、抱柱之信、背信負義、背義負信、不言而信、篤信好學、篤信不移、寡信輕諾、果於自信、果刑信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用兵,多多益辦、韓信將兵、
關於【信】字的英語有:
trust、confidence、faith、convert、assurance、export、message、fanatic、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我字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