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倫送李白什麼了
1、汪倫送了李白多少東西
汪倫送了李白:良駒八匹,官錦十端。
解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中國,不知道李白這首《贈汪倫帶正敬》的人,恐怕真的不多,首先題目很明了,就仨字,不難記。
其次,題目已經點名,在詩詞當中重復打call的,整個全唐詩中,絕對稀缺。
也虧得詩仙這種頂級大佬,才能將這么明顯的廣告文,作得如此不著痕跡,那麼當初汪倫打這波廣告,出的廣告費到底有多少呢?
按照野史來看,當年汪倫以十里桃花,萬間酒店誆李白來這里度假,包吃包住,好酒可勁兒喝,管夠;還親自招待陪玩,遊山玩水。
臨別時,還送了李白兩件禮物:良駒八匹,官錦十蠢慎端。
包吃包住、陪旅遊,這待遇對於詩仙李白這一級別來說,這也只是最基本的起步價,但汪倫後面給出的禮物,確實讓李白,動容了。
唐朝時期的馬匹,按照李白那個時代的市價來算,大概在35-40匹絹之間,因為當年回鶻曾經來大唐交易馬匹,曾要出過天花板價格——40匹絹。
「回鶻恃功,自乾元後,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仍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萬馬。」
那麼一匹絹在當時是個什麼概念呢?一匹絹大概是800文,而當時一斗米的價格在50文,按照成年男人一年口糧七石二斗來算的話,四十匹絹可以頂一個成年男人近9年的口糧。
官錦的價錢:
唐代以物易物比較盛行,錦、綾、羅、紗、絹等絲織物在當時都屬於硬通貨,而唐代絲織清賀業分為官營和民營。
相比作坊類的民營莆田系,官錦不僅質量高,而且品牌形象好,價格自然要高不少。
但錦本身的價格就非常高。「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其制字從帛與金也。」
古人也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在當時人們更多交換的其實是繒、絹這類相對廉價的絲織品。
織一匹絹,大概需要兩人四五天的時間,才能織就而成。而織一匹錦,不僅需要專有的面料,同時耗費幾倍的人工和時間,簡直是絲織品中的限量版愛馬仕。
那一年,汪倫好吃、好喝、好玩招待著李白,隨後還送了他七十二年的飯票,以及十幾個限量版「大額硬通貨」。
在這么深的「友情」面前,連李白也不得不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呀。
2、汪倫在什麼地方送李白
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寫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問汪倫桃園酒家在什麼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無桃花。萬家是店主人姓萬,並沒有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5]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贈汪倫一詩汪倫在什麼地方送李白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鄭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禪侍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給汪賀叢吵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