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本地送花
1、漢口北鮮花怎樣送貨上門
漢口北鮮花 ,3小時送花上門漢口北鮮花優質鮮花!花店優質品牌!
24小時均可網上訂鮮花/蛋糕,漢口北鮮花配送時間:8:00—22:00,為保證客戶的利益,所有訂購流程則均在網站統一完成,漢口北鮮花選擇52鮮花網,訂...
www.52hua.cn
買鮮花送貨上門可定時送花上門-買鮮花送貨上門-省心放心
外地送花,鮮花配送店,附近花店玫瑰花,本地鮮花店,接受異地送花上門,市區免費送花上門,先到先得,可先送花再付款,接受24小時鮮花預定服務
收錄6年
愛神鮮花店
廣告
漢口北鮮花怎樣送貨上門 - 本地達人解答 - 百度問一問
在線
3562位生活答主在線答
已服務超1.5億人5分鍾內回復
Hi,為您實時解答生活類美食、服務等問題,與美食博主、本地達人1對1在線溝通
漢口北鮮花怎樣送貨上門
馬上提問
武漢花店網上訂花
138人正在咨詢
網上訂花送花上門app
107人正在咨詢
網上怎麼訂鮮花送貨上門
126人正在咨詢
武漢花店網上訂花
138人正在咨詢
百度問一問
【58同城】漢口北鮮花網 - 漢口北鮮花店 - 漢口北網上訂花
58同城漢口北鮮花網頻道免費提供給您大量真實有效的漢口北鮮花網,漢口北鮮花店信息,漢口北網上訂花服務,同時您可以免費發布漢口北鮮花網,漢口北...
58同城
大家還在搜
武漢花店網上訂花
網上訂花送花上門app
網上怎麼訂鮮花送貨上門
涪陵花店訂花送花
北京朝陽區花店送花
廣州天河花店訂花
西安花店訂花電話
2、怎麼送花便宜
您好,送花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但有時候價格昂貴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以下是幾種便宜送花的方法:
1.選擇當地的鮮花市場或花店購買花卉。這些地方通常比網上花店更便宜,因為它們沒有額外的運輸和包裝成本。
2.選擇季節性的花卉。這些花卉通常比其他花卉更便宜,因為它們在當地更容易獲得。
3.選擇小型花束。這些花束比大型花束更便宜,但同樣可以表達感情。
4.選擇自己製作花束。購段陪型買一些廉價的花卉和花材,在家裡自己製作亂衫花束,這樣不僅便宜,還可以表現出你的心意。
5.選擇送花的時間。在一些特別的日子,如情人節或母親節,花卉的價格通常會上漲。選擇在其他日子送花可以更便宜。
總之,握猜送花並不一定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只要你用心挑選,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可以用較少的錢表達出真摯的情感。
3、黃岡本地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通行禮節
1、串親訪友:「親戚六眷,往來相見」;「三朋四友,不時走走」。傳統的串親接請禮俗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包括「送三節(春節、端午、中秋)」、「辭年」、「拜年」,接初嫁女回娘家吃「餿飯」、「過六月」,已嫁女給父母送冬鞋等等。不定期包括探病、問安、辭行、賀謝、請召、拜訪、看女兒、回娘家。規矩是,探病,去早不去晚。最好在中午十二時前。問安,主要對老人和長輩。晚輩遠行之前,到親戚家走走,叫做「辭行」。歸來帶上接禮再去問候,親戚家或備酒菜「餞行」,或送盤纏,歸來再備酒菜「洗塵」。親友家有婚嫁、造屋、科考事,須攜禮物去祝賀。被賀者日後以禮回謝。
2、待客作客:迎接友人看情況而定。如相見時稀,從遠道而來,並有預約時間,或恭候在家,或迎候門外。如友人已至家,應聞聲而起。春節時來訪,放爆竹迎接(送友亦然)。出迎中態度熱情、誠懇。客至,主人看坐,坐定奉茶、遞煙,雙手送之。紅安特敬待茶,客人每巡喝乾,主人則斟茶不止。生客至,一一介紹,客人剛到,主人有急事辦,須表歉意,避免客人感到冷淡。客人攜帶之物,勿翻動;所送禮品,不當客人面拿家人吃。客人在坐,家人不得爭吵或變臉色,不呵斥雞狗,盡力不讓小伢啼哭。待客酒飯要謙席。坐席有以北方為上,有以橫木為上,有以左方、或靠牆一方為上。斟酒端飯,客人為先。客未食,主人不端飯碗;客未止箸,主人不終席。春節期間,各地都有「把湯」習慣。主家用糕粑、掛面、荷包蛋、雞肉等招待來客。客稍吃或呷口湯就放回,叫作「回碗」。作客,則衣著整潔大方,赴宴准時。忌窺主人內室,忌豪飲暴食,不翻菜碗,不坐主人座位。
3、禮品示意:俗以紅色表示喜,黑白表示哀。賀禮忌白,喪禮忌紅,但對高齡喪者例外,(俗曰老者喪禮為白喜事)。舊時壽禮不送錢(錢與祭鬼神的紙錢同義)、不送鍾(鍾與「終」同音),今已破規。一般男女間不互送內衣。除人參、燕窩和其他高級補品外,一般不送葯物。饋送豬肉時,不送公、母種豬肉。水產類不送鱅魚(俗稱「胖頭」)、鱔魚、鯰魚、烏龜、甲魚、烏魚、芡實(俗稱「雞頭」),皆因不美。今城鎮興送水果、煙酒、飲料,亦興送衣被及工藝品。
4、通行稱謂:家人稱謂有通稱、反稱、代稱、愛稱、貶稱、親昵稱和忌稱。父、媽、伯、叔、嬸、哥、嫂、弟、姐、妹是通稱;稱「父」曰「媽」、稱「媽」曰「父」、稱「父」曰「伯」「叔」,稱「伯」「叔」曰「父」是反稱;稱丈夫為「外頭人」「門外的」,稱妻子為「屋裡人」「門內的」,稱長子次子曰「老大」「老二」等是代稱;稱小兒曰「毛毛」「寶寶」「乖乖」「姐兒」「心肝肉兒」等是愛稱;貶稱有「多伢」、「恨伢」、「忍娣」、「貓兒」、「狗屎砣兒」等;昵稱曰「死鬼」、「我的個」、「伢他父」、「伢他媽」、「老頭子」、「婆婆」等。一般地,大部地域都忌諱稱「大娘」、「婆娘」。有些地方稱呼特別,如武穴把妻子叫「媽媽」(màmà)、紅安把母親叫「大」。還有,大部地方給祖父叫爹、給父親叫爺,唯黃梅反之。黃州、團風等地把姑姑也稱叫爺。親戚稱謂同外地差不多。只是北部山區將外祖父叫「家(gà)公」,將外祖母叫「家(gà)婆」,將「親家」叫qìng gā。
5、對親屬、親戚之外的人稱謂有:對老人稱「老人家」、「您老」、「您郎家」;對讀書人稱「先生」、「老師」、「相公」;對幹部稱「某同志」、「做公的」,亦稱官職;對匠人稱「師傅」、「老師傅」、「大師傅」;對生意人稱「老闆」、「大老闆」、「少老闆」、「掌櫃的」,今稱「經理」、「服務員」等。對對方之父母稱「令尊」、「令堂」;對對方之妹稱「令妹」;對對方之女稱「令愛」;對老師之子、女稱「世兄」、「世妹」;另有「師母」、「師父」、「師兄(妹)」、「師姐(妹)」之稱。
二、生育壽誕
1、祈子鄉俗:按舊俗,境內婦女常用「摸秋」「送龍珠」「伏凱送麒麟」等方式祈子祝福。其中摸秋最具風俗特徵:婚後多年不孕婦女中秋鉛培節夜,潔衣空腹,悄悄進入鄰家瓜菜園里,將事先看好的對象——冬瓜摸回家,抹凈茸毛,抱瓜而睡,伺瓜偎熱,起身入廚,治理煮食。次日向鄰里暗示,挑起鄰里叫罵,越罵越高興。失竅者心中明白,罵而不傷。若碰巧得子,婦家必辦酒酬謝之。此俗舊時行於英山、麻城槐廳唯、羅田一些鄉村。
2、生育別稱:民間俗稱婦女妊娠曰「有喜」;嗜酸曰「害兒」;腹部隆起曰「出懷」;產前腹痛曰「發生」;臨產曰「臨盆」;產罷曰「落月」;一月不出庭戶曰「蓄月里」、「坐月子」;生頭胎曰「解懷」;稱產婦曰「月里大姐」;手先出曰「討鹽生」;腳先出名「踩花生」;臂部先出曰「坐花生」;落地不啼曰「悶地生」。讀書人生男名「弄璋」,生女名「弄瓦」(或曰「得相公」、「得千金」)。農家得子曰「放牛的」;得女曰「賠錢的」。賀富家生子曰「嵩岳降神」;其自生女曰「緩急非益」。晚年得子曰「老蚌生珠」。「洗三朝」曰「湯餅之會」(或曰「吃紅蛋」)。今統稱「懷孕」、「生產」。
3、生育禮式:舊時鄉村中,嬰兒出生,後有諸多禮式。一是報喜。新生兒問世,其父抱公雞一隻到岳父母家報喜。岳母贈母雞,連舊公雞一起帶回(此俗行於與安徽、河南交界地)。二是送喜餅。沿江一帶興送喜餅,生男送單、生女送雙。親戚鄰里收了喜餅得送賀禮,岳父母尤其豐厚。大至搖窩、童車,小至衣帽、掛面、雞蛋、豬肉、紅糖、糯米。三是洗三朝。出生第三日「洗三朝」。步驟先用煎泡的艾水洗過,再有熟雞蛋滾兒全身。四是剃「毛頭」。男孩一月,女孩十八天前接來理發師傅「剃毛頭」。兒頂部留頭發一撮,叫「性命褡(dǎ)」,亦稱「百歲毛」。剃下的毛發捏成團,交母親保留。五是做月子。及一月,燒香供祖,殷實人家辦酒請客。有的還興「做九朝」、「做百日」。六是制「百衲衣」、「長命圈」。兒在襁褓中,其母便走親串友,向每家乞一塊布片,一個雞蛋。用布片縫「百衲衣」,以雞蛋換銀圈,制「長命項圈」,寓意於祝福。
4、少時賀生:境內習俗,一般慶老、慶小,一歲、六十歲壽慶最為隆重。
①小孩周歲時行「抓周」。主家擺酒請客,堂屋中聯桌結壇,鋪錦列席。壇席上陳列衣帽鞋襪、馬鞭弓箭、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算盤刀尺、寶器玩具、胭脂水粉、蔥芸(諧音聰明)果餅雜什。其母將孩子打扮後扶坐於放滿物什的簸箕之中,觀他先抓何件物什推斷其嗜好前程。最希望他先抓書、稱,主人常把書、稱置於孩子手邊。但無論抓到什麼,觀者一律喝彩。「抓周」後喝周歲酒。
②孩子十歲時興「做十歲」。沿江幾縣及紅安、麻城特重,但無特定儀式,一般也請酒收議定書,家長、親友的贈品較豐。今有僅點播電視歌曲為慶的。對孩子平時的生日,父母也有表示。通常是割點肉,殺只雞,辦兩個菜,或給孩子煮雞蛋掛面。孩子過生日犯規,可免於打罵。
5、老年壽慶:人滿五十歲始行做壽俗稱「做生」。做第一個壽後,每逢「五」做「小壽」,逢十做「大壽」。父母健在,即逢「花甲」、「古稀」亦不做壽。有夫妻同年同月滿六十,由長輩做主,破例做「雙壽」,此種禮儀尤為隆重。有些人怕親友破費,事先提出不做壽,乃於前一天到親友家躲避,叫「避壽」。
拜壽儀式是在堂屋裡鋪氈條(無氈條以稿薦代之),擺香案。「壽星」率領家小拜祭列祖列宗後,高坐中堂,接受晚輩之拜。拜畢,分發壽餅、壽面與家人、親友。
三、婚嫁喪葬
1、舊式婚嫁:境內解放以前,農村男女定親早、結婚早,擇配講究門當戶對。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確定,放婚姻形成多為包辦婚姻,童養媳、血緣婚(表兄妹聯姻)、買賣婚姻也較常見,共和國成立後,實行《婚姻法》,推行移風易俗,非法婚姻被禁止,舊式婚姻形式得到改變。舊時婚嫁禮儀繁瑣,俗套很多。在訂婚上,先是央媒說合。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問名」,徵得女方家長同意結親。繼而「換庚貼」。將男女方出生年月報與算命先生「合八字」後送與女家,男方攜禮到女家「過路」上門,女方備酒席「打發」女婿。一些地方有姑嫂村婦「盤女婿」之風。最後選擇迎娶日期,將「日子」裝入柬盒,帶上錢物,送與女家。在婚娶上,俗套較多,一是哭嫁。嫁女自收下「日子」起開始哭嫁,有憐己憐親、以及討嫁妝之意。臨嫁前半日對親人、親友大哭一番。受哭者常送「紅包」明表情意。二是搬嫁妝。結婚之日,男家請人搬運,新郎前往,搬運工具一一掛紅。女家置酒款待,並封「利市」(小費)。一般人家嫁妝多為家用器具和衣被之類。富家女辦「全福嫁妝」乃金銀、寶器、山場、田宅、店鋪應有盡有。搬時女婿向岳母跪討鑰匙。至男家。打開箱櫃「揀箱」,亮出新人針線工藝,任人品評。三是迎娶。民國之前以彩轎迎娶新娘,轎分小轎、彩(大)轎兩種。小轎兩人抬,四角掛燈籠,周圍罩帷簾,轎眉懸鏡子、貼「喜」字,意在避邪。彩轎四人抬。帷蓋裝飾華麗,周圍飾龍鳳呈祥圖案。前列儀仗,後擁絲弦鑼鼓,喇叭、嗩吶引之。轎至,女家關閉大門,雙方隔門放鞭,男方送足「求門禮」,散足「彩錢」,女方甚為滿意才開門接轎。女子經過「開臉」(拔去臉上汗毛)、化妝、「辭祖」、「辭親」後被扶登轎,一路上鼓樂齊奏,伴娘隨之。男家以燈籠、爆竹迎候村頭。及至門口,舉行「回車馬」儀式,新郎開轎鎖,由「牽娘」(二女子)攙新娘出轎。拜堂,喝圓房酒。前來祝賀婚禮的親朋鄉鄰喝「喜酒」。多數地方酒後有「鬧新房」之俗。
次日上午舉行「堂見」禮。堂屋鋪紅氈、稿薦。新娘出場參拜親友。受拜者一一賜「喜錢」。第三天早晨,新郎上廚房摸摸瓢勺碗蓋,到親房伯叔家灶房看看,是日「參廚」。上午,由丈夫陪同「回門」(看望娘家父母)。當日返回。俗以為新房不能空人。至滿月,帶禮物再回女家看望父母。
2、新式婚禮: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貫徹後,婚俗多有改易和簡化,一般由介紹人牽線,約期見面、相親,雙方同意就去照相留念,互贈禮品。然後分別上門,會見雙方父母,男給女「見面禮」。婚期由男女雙方約定,佳期不行舊套,嘗定在進行結婚登記後以元旦、三八、五一、五四、國慶節和選擇的其他日期(俗稱「老日子」)。迎娶時租用汽車、拖拉機,坐轎絕少。婚禮不拜堂,而行主婚人(領導幹部)講勉勵的話,新人介紹戀愛經過,然後散煙、散糖果。鬧新房、盤新娘亦有之,但不過分。城鎮有由共青團、婦聯主持的集體婚禮。旅行結婚風氣一度盛行,筵宴多到賓館包席。「嫁妝」男女兩家都辦,七十年代興「四十九條腿」,八十年代興「電器四化」及組合傢具。合八字、送庚貼、喝准盅、哭嫁、哭轎、回車馬、參廚等禮儀消失。認親、過路、送節、問安、備嫁、送彩禮、辦喜酒、堂見更講實惠。
4、麻城婚.嫁.喪習俗.特色小吃……。盡量全面
特色小吃:肉糕,魚面,豆皮,熱乾麵,老米酒等等!(肉糕,魚面全國只有麻城有哦,夠特別了吧!)
婚嫁習俗沒有什麼特別的。(下面轉載黃岡地區古老的習俗給你看看吧!麻城目前還屬於黃岡哦!)
饒平黃岡及黃岡周圍一帶的婚嫁,多論門風相對。求婚者一般托媒說合,也有經親戚朋友介紹的,現時則男女雙方因同學、同事等關系相熟相戀而成婚嫁者,也多有之。
傳統的婚嫁習俗有一定的程序:一般先行「相親」,先是男方到女家「相看」。如女方覺得這個「仔婿胚」合意,便煮糖粥相請,然後女方到男方家看厝屋、家庭陳設等,謂之「覽家風」,多由女方父兄為之,現時則姑娘多親到男家觀察。
倘若兩家初步同意,男方便行「請日」。即由媒人領男方叔、伯輩到女方家索取姑娘的生辰八字。大戶人家鄭重其事,備有「帖盒」(盒長32cm、寬lOcm、高5cm,多用檀香等名貴木材精製而成,配有銅制合頁,「如意」型的鎖扣和小銅鎖),帖盒裡放上一份四面大帖,帖上寫明男方的生辰八字,鎖上。放在盒裡,抬到女方家後開鎖取出,女方在這份帖上填上姑娘的生辰八字,再鎖上抬回,由男方請星命家推算,謂之「合婚」。星命家有其一套理論,其要為「男之擇女,八字貴有夫子二星;女之擇男,八字貴得中和之道」。只要在短期內男女雙方家庭不發生大變故,婚事大抵可成——因為在這道手續之前,男女雙方,特別是女方的「八字」,已由媒人相互傳遞,先行「合」好了。
「請日」之後是「議聘」,男方通常先送去部分錢,現時多為240元,另加32塊餅,配以「一對成」(即兩支榕樹枝),女方將錢收下,打開盛餅的盒,從周圍拿去一半,餘下放在中間部分,配以「一對紅花」(即兩支石榴枝),由男方帶回,俗稱「成去紅花來」。聘禮的多少依時代背景、家庭條件各不相同,總以二家同意便可。舊時豪富人家有嫁女僕、田地者;窮人不外幾件日常用品。普通人家多是床、帳、箱、櫃、桶之類,現時則以家用電器為多。貧富懸殊,差別萬里。但總要湊足八式。女方如有祖母健在者,聘禮還要加送「老媽盒」,多為餅食之類,也有以錢折代者。
接著是「添聘」,一般是「議聘」時送多少錢,「添騁」時也送多少錢。如上,則再送240元。
之後是「食聘」,男方送以糖果餅食之類,讓女方分送親戚朋友。寓意在傳達一個喜訊:「姑娘長成要出閣了。」收到餅食的人,要送禮:或布匹、或首飾、或脂粉……謂之「送花粉」。
最後是「完聘」:男方將議定的聘禮補足和請星命家推算的「龍鳳帖」送去。「龍鳳帖」又叫「九面大帖」。九面大帖其實只有八面,只在第八頁(即封底)向里折進一小片。其意思「八」是陰數,「恐生女孩」;「九」為陽數,「望生男兒」。
九面大帖用紅紙折疊而成,封面寫「龍鳳帖』或「琴瑟和鳴」之類的字樣。次頁書以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男方謂之「乾造」、「建生」,女方謂之「坤造」、「瑞生」。中間標明年、月、日、時,並註明「陽氣」、「陰胎」、「夫星」、「天嗣」的干支。
第三頁標明納彩、裁衣、合帳之時間;第四頁標明安床、祈福、冠笄之時間;第五頁標明迎娶、歸寧的日期;第六頁空置,或書以「子嗣」字樣,留待以後生產子女時填寫;第七頁以詩句、或聯語等形式表達祈求願望。如「太陽拱照吉星辰,嫁娶之時福來臨,夫唱婦隨歌好合,上和下睦事順心」之類。
封底通常書以一個「福」字。
龍鳳帖送去之後,女方如沒有異議,便按帖里標明的項目和日期各自做准備工作。新娘請「好命人」,即夫妻齊全、子女眾多的老婦人為其「挽面」解辮梳髻,有的還安排她倆同眠,請老婦人傳授房中應注意之事。新郎也同樣,除了自家理發,裝修洞房外,也要請族中好命人(自家父母也可)為其「安床」。安床時有的也說四句,如「金玉墊床腳,新郎做亞爸,吉時掛羅帳,翁笑嬤也笑」等等。
如果女方覺得有些不合適,便可請男方另行擇日。另行擇日叫「進日」,「進日」其實是延長婚期。比如男方原擇定八月初一迎娶,但女方覺得初一沖撞某人,要求另擇初八或十五。男方如覺初八好,便初八;十五好,便十五。如初八十五均不好,要十二,女方如沒異議,即十二。否則要另擇雙方均無異議的日子。與此相反的一種情況是「退日」,「退日」即縮短婚期,提前出嫁。通常是男方或女方家族(五服內)中有人死去,雙方不願因此而另擇婚期。其時新娘便收拾自家日常所用的衣服雜物,草草到夫家成婚。以前議定的各項事如沒辦完,留待以後再擇日補做。如果是女方家族中死人,即使是死父死母,新娘也不可服喪。如果是夫家死人,新娘到夫家後便要披麻執杖「做事」,謂之「掄凶」。又因狀如私奔,又稱「走戶」。
到了雙方婚期,親友盛服陪伴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出嫁前三天,飲食起居由親鄰姐妹相伴。出嫁之日,要吃「六個碗」,即六式菜餚,吃時由青娘母(即伴娘)相陪,臨嫁前要拜別父母(拜四拜),要嗚嗚哭泣,意為哭點「目汁」(眼淚)留給兄弟做「傢伙」(財產)。新娘上轎(或坐車、步行)前,新娘父親或族老用「紅花(即石榴)水」噴花轎,並說好話,如:「紅花水,噴花轎,女兒(或新娘)嫁去夫人樣。」新娘出家門後,不可回頭。到夫家的路線也有講究:不可擇近路。要從東門或者南門而進,要在新郎家的地頭宮前經過。有的新娘行嫁時辰相沖雙方父母,則出娘家門時選沖夫家父母時辰;進夫家門時選沖娘家父母時辰。這樣前後便要跨越兩個時辰,而在路上又不可停住,倘若新娘到新郎家的路程不是太遠,便要慢慢地走,要准確掌握這個時間,便要全仗伴娘了。有的新娘行嫁,恰遇「三煞白虎」之日,又沒別的日可用,便要在轎前吊一塊豬肉,到夫家門外摘下扔掉。
倘若新娘出嫁,而娘家中還有姐姐未嫁,其姐便要站在半梯上送嫁。其意「本是我居大,應是我先成家,但我既不擋你的路,也不願低於你。」如有哥哥未娶,形式也如之。現時則多避上樓上,或乾脆不歸家,留在外邊。
本地風俗,認為女人此日最尊貴。舊時官府的轎和新娘轎相遇,官府的轎還要暫避,讓新娘轎先過。一般「討賺」人家,無論作小生意,還是漁獵,路遇新娘出嫁,都要暗嘆:「倒霉,今日無賺了。」而往往也如此,故本地擇日家,多喜擇子、丑、寅等較少路人的時辰。新娘進門前,夫家的人要避開,大門洞開,讓新娘進房後,夫家的人才可出來。舊時新娘進門時,在門檻外先設一小草把點燃冒煙,讓新娘跨越而過,叫「跨火煙」。
黃岡是埠頭地方,居民多從五湖四海移來,各自保留著自家固有的風俗。故同一地,婚俗也不盡相同。有鬧洞房者;有不鬧洞房者。不鬧洞房者怕和新娘「相沖」,影響彼此運氣。鬧洞房者也和別地大同小異,多是斗笑耍鬧,甚至有的鬧到在新娘眠床上打撲克。說四句雅俗均有,以能詼諧而引起鬨堂大笑者為佳。如「支物硬硬,撞過眠床下,今日娶嬤,明天做亞父」。三十多年前,筆者觀看過鬧洞房,一青年說:「新娘生雅面又滑,肚又大來奶又突」。在滿屋(包括新郎新娘)的鬨笑聲中,沒了下文。必須說明的是:在彼時彼地,是絕對沒有未婚先孕且又敢熱熱鬧鬧辦喜事的,那個說四句者,限於知識,逗趣而已,而人們也絕不見怪。
婚禮到鬧洞房後結束。以前就不盡相同,現時則更各異其趣。有遵古者,有不遵古者,有古今摻雜者,難以盡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婚嫁習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運動的制約。每逢變革、動盪的時期,如土地改革時期,歷次政治運動時期,婚禮均趨向簡單化。舉一個例證:文化革命期間,選定一個節日或休息日,兩人到影院看場電影,散場後兩人同到男方家,便結婚了。左鄰右舍說:「亞姆娶媳婦不敢人知」。亞姆說:「我自己也不知,昨晚兒子要我今早多煮一個人的伙食,那知來食的,卻是新媳婦」。
依傳統婚俗,新娘要在房中藏三天,三天後方出房,開米瓮舀米煮飯。米瓮里要先放有紅包,紅包歸新娘所有。飯後「返厝」,「返厝」以在做晚飯前(不見炊煙)歸家為前提。交通不便,路途太遠者則不一定回到娘家,可隨意在路邊店吃過中飯,然後回夫家,也算返厝。以後還有「二返厝」、「三返厝」。近時人多略去「三返厝」,將三返厝和二返厝合在一起做,即回娘家後,又出來到外邊四處轉一轉,再進娘家, 便算二次返厝。倘是「走戶」的新娘,則要候待四個月後,另行擇日返厝。娘家通常煮糖粥招待。然後是亞舅提油陪新娘回夫家,「提油來,好添燈」。「燈」「丁」同音,望新娘早生貴子之意。其「舅」也有三項不同:有新娘的兄弟者、有新娘的母舅者,也有新娘的侄子者。(有的自家沒有侄子,可在宗族內「借」個來做亞舅)亞舅要隨帶糖果餅食(有的還有專做糯米糍)來分送親家的兄弟叔侄,接到餅食者要回以紅包,用紅絲繩系住掛在亞舅脖子上,謂之「栽須」。
新娘返厝歸來後由伴娘帶去「撒井」,即將一小包紅糖撒入水井,其時伴娘口中念念有詞,無非請「井公井媽」(井神)保佑,左鄰右舍關照之意。
新娘陪嫁品應有剪刀、針、線,這一天要「開剪」,手巧者要做件衣服;一般的也要剪剪縫縫。
新娘的發髻上要插支珠針。珠針有個作用:在房事之時,新郎或因過度勞累,興奮,或是什麼原因,造成精泄不止,即俗稱「上馬風」。此時女方便可拔出珠針,在男人屁股上一紮,其夫一痛,猛一收縮,「黃河逆流」,便救了駕。倘若不懂此訣,慌亂中將男人推下,則其精泄不止,脫陽而死。
新娘結婚倘遇經期,則要在眠床腳放四個盤子,盤子里放些水、草。床腳還要放把鐮刀,謂是「馬」來,刈馬草招待。其時不可同房。婚前新郎的父輩也要教知新郎此事。
新娘在夫家第一次坐馬桶前,要先向馬桶里灑些油,伴娘也要說四句,大意是「灑油,生仔滑溜溜」,祈望以後生產順利。
新娘的陪嫁品要有一隻小雄雞。有的還要向多男的女人討一付小兒衣服,放在眠床里。希望新娘早生兒子。
新娘的陪嫁品雖是多寡懸殊。但有一條則是相同的。即「仔婿面前」和「草頭肚腰」。仔婿面前是十二個染上紅色的雞蛋,十二個香蕉,一個豬心和一團紅糖。豬心和紅糖在洞房花燭夜煮食,據說這樣以後夫婦共同生活能同心同德。「草頭」是兩株咸草,咸草用紅紙和紅絲繩扎住,取草頭結發之意。「肚腰」者,肚兜也。即以布折成肚兜樣,以線虛綴住。內放種籽(多是早谷種)、龍銀(錢)、龍眼乾和一紮棉花束(用紅紙包棉捲成一束,雙頭留棉花,對折用紅絲繩扎住)。男方在洞房內要放有一支煤油燈(燈筒上寫有喜字),要讓它燃點三天三夜,要放兩對大吉(四個柑)和一團用炒熟的黑大豆和紅糖團成的「烏豆球」。所有這一切,都是寄託一個願望:大吉大利、白頭到老、多子多孫、大富大貴。
以上所談的都是初婚。
男到女家入贅的風俗,也大略相似。一般地也有相看、議聘、迎親(由女方尊長去迎,有的新娘也去)。也有「嫁妝」(因男方也有親友贈送的禮品、自家固有的東西),也有「返厝」。舊時男方到女家後即改為女姓,一直沿用到刻上石碑,女方在石碑上換刻上其夫的姓,這樣便不會讓人誤以為同姓通婚了——舊時同姓是不可通婚的。
女方姐妹的子女管入贅的新郎稱「舅」,招婿的姨稱「姑」。現時入贅的男子多沒改姓,只有子女姓女方的姓。如有多子女,有一些姓男方的姓。也有個別全姓男方的姓,這就使女方的父母大傷其心了。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傳統婚嫁習俗體現出來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受到嚴重的沖擊。但客觀點說,要徹底根除這種觀念,尤其是在經濟條件較差、文化水平較低的廣大勞動人民中,還須假以時日。至於同姓通婚,則已比比皆是,見慣不鮮了。
喪禮,主要為哭喪。就是死者生前親朋好友(一般是女性,男性負責招待客人,鄂東的習俗是喪禮也要請客。)來哭訴,主要表達對死者的惋惜以及贊頌死者生前的功勞,訴說死者的不幸。死者去世第一晚需由死者至親為其守夜(一般是晚輩,如兒子或女兒!)下葬前需由風水先生選好日子和陰宅,並商量下葬事宜。送葬前所有送葬之人需披麻戴孝,(即頭頂搭上白綾,越是死者至親之人,所要披搭白綾也越長,最長可至後腳跟乃至拖地!)呵呵,就知道這些!
5、麻城本地消息在哪
在主頁里選擇我的消息就可以看到
麻城本地網鎖定的麻城用戶群體以18至50歲社會高知主流人群,這個群體的特徵是高消費、高學歷、高感度。他們不僅是眾多產品和服務所瞄準的目標消費群體,還是諸多新產品、新服務的早期消費者,在消費的傳播鏈條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這個群體好比消費和媒體使用的晌枯差風向標,他們所敗迅表現出來的消費或媒體使用特徵往往預示著大眾即將跟進的潮流。
麻城本地網,始建於2015年,是一個麻城集網友互動、生活消費、分類信息於一體的大型麻城本地化綜合性門戶網站。目前,主要為麻城廣大網友提供資訊、房產、汽車、裝飾、人才等多個版塊的信息資訊與服務平台。是麻城最具影響力的網路服務品牌,為120萬人提供生活信息、日常消費等實用服務,以促進城市信息交流,提高社會效率為己宴皮任。麻城本地網一方面不斷完善自身的網站內容建設,一方面加強對外合作聯系。
6、我可以本地訂花送到外地嗎?
異地送花可以在網上訂花,網上訂花推薦到花禮網,花禮網門店覆蓋全國2000+城市,由當地門店新鮮製作,專人專車送貨上門。並擁有200%的退賠付承諾,請放心選購。
網上訂花的優勢:
1、異地訂花。網上訂花滿足了異地戀人或者異地親朋好友們的訂花需求。以前身在異地在各種節日或者特殊的日子,需要給遠方的他們送去祝福,送去驚喜是件比較困難的事。而網上訂花即使異地、只要填好對方地址,便可以將驚喜送到對方手中。不必因距離而讓心意無法傳達。
2、款式眾多。實體花店大的局限在於空間。而空間則限制了花店的品種數量。但網上訂花可選擇的花束款式、花材種類數不勝數。網上訂花上千種花款式可供消費者選擇。同時網上訂花款式更新快,走在鮮花行業時尚前端。消費者可以選到流行的新的款式,給心愛的人一個好的驚喜。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異地送花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花禮網。花禮網具有金牌花藝師團隊,國內領先的原創花藝,中國花藝博覽會賽事冠軍花藝師團隊打造,堅持原創設計,創作花款迄今已暢銷千萬束。同時,門店覆蓋全國2000+城市,由當地門店新鮮製作,專人專車送貨上門,1-3小時送達,可選擇指定日期,指定時段送達;得到廣大消費者認可,口碑值得信賴。
7、故鄉的山!!!麻城龜峰山賞杜鵑花
五月!五月的楊柳不再是嫩嫩的鵝黃!日漸成熟的翠綠投下了斑駁的日影!退去了的春裝,嫵媚了夏衣,初夏的微風,還留著春的溫度,飄落滿地的花瓣,卻不帶一絲的憂傷,它孕育著的是桃兒,杏兒,梨兒!金黃的油菜花兒謝了,菜莢飽漲,溢出來的是滿滿的希望!一杯淡淡的清茶,一抹悠悠的茶香……
我是出生在鄂東地區的一個小山村,黃麻起義,革命老區,大別山!我熱愛我的家鄉,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家裡的親人,鄰居!還有那兒時的夥伴,更有那滿上遍野的杜鵑花!說到杜鵑花,就不得不說因花而聞名的山,龜峰山!今年有幸可以一睹家鄉的風采和壯麗山河!
五月一號,清晨起床,下樓吃個湖北聞名的特色小吃,熱乾麵,蛋酒!驅車兩個多小時,車水馬龍,旅遊旺季,大多都是和我有一樣的目的,龜峰山!路途擁擠,穿過麻城市區,踏上前往龜峰山的山間大道,打開車窗,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蒼松挺拔,青草蔥翠,山間微風襲過,花香四溢,馨香撲鼻,沁人心扉,抬眼藍天白雲,高山飛鳥,好一個活力四射的初夏!到景區大門,買好票,停好車,望著眼前的高山,腦海中想起前段時間看的一篇散文,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山雖無言,然非無聲,人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夥伴比它更壯觀!人在山谷,常會感嘆,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峰頭悠然而下!」
小徑盤曲而上,台階是用青石鋪入的,一層層的通往山頂!林中樹判碧困木茂盛,像一把大傘為我們遮擋太陽!然而,剛走兩步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的我,望著那通向天際的階梯和我身邊跟我有著一樣的目標向著山頂攀爬的人們,他們有花甲之年的老人,有年富力強的中年人,有而立之年的青年,有意氣風發,風華正茂的少年,有成熟,知性,活潑,可愛的女同胞,更有尚會呀呀之語,蹣跚滿步的嬰兒!看著他們,讓我想起我最近再看的一本書,一本很勵志的書籍!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先將你的心拋過去,你的身體自然會跟過來!」做任何事都得有一股信念,信念可以幫你克慧斗服你所遇到的所有困難!遇到困難不要怕,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並積極努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想到這里,我不經渾身充滿了力量,更堅定了我登頂的信心和勇氣!這本書叫羊皮卷!喜歡閱讀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說到看書,在這里我借著這個機會,要感謝一個人,是她讓我喜歡了閱讀,也是她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看法,更是她陪著我度過了我心裡最煎熬的日子,在這里我衷心的祝願她,願她以後能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過好每一天!也希望她能每天微笑,微笑面對生活中的困苦!謝謝你!
經過一個小時的攀爬,中間休息了三次!我終於登頂,當我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真的是花的海洋!我覺得值了,也來對了!杜鵑花,也叫映山紅,由它開的花映紅了整座山!故名映山紅!走在花海之中,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綠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麼熱烈,那麼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艷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著蕊,瓣貼著瓣,相互依偎,竟相輝映,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好不愜意!讓我這平時不喜歡拍照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機拍了幾張照片!真的是太美了!也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福地!
龜峰山上有連片面積達10萬多畝,生長周期之久的古杜鵑群落,面積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花色之美,保存之好,世界罕見!
1958年董必武先生視察龜峰山時曾親筆題詩「昔日游擊地,今為產茶區,龜峰名久著,牯嶺德不孤,爛漫紅花勝,蒙茸綠草鋪,此山藏寶物,前進莫躊躇!」
是的!龜峰山聞名的不僅有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還有湯清葉綠,口感醇厚,茶湯清香的綠茶!有龜山岩綠,龜山雲霧,龜尾毛尖等等!掘念都是野生高山茶!也有食用價值之高,養生效果之好的野生山茶油!更有素來討女士喜歡的野生蜂蜜!在這里我就不一一的具體描述了!待以後慢慢更新!我從小在山區長大,對這些都耳濡目染,有一定的了解,也可區分好壞,目前也想慢慢的把家鄉好的特產,推薦給那些有需要的朋友,如果朋友有需要,可以聯系我!
看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就不得不去感受那以龜而成名的山石!龜峰山景區內山勢險峻,尤其是神似龜頭的龜峰,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拔地而起,垂直高度達300餘米!排隊等候,由人工開鑿的石道,小心翼翼的拉著兩邊的鐵絲欄桿,我終於站在了龜背上,站在龜背上,迎著山風,凝視著壯麗的景色,視野開闊,心情舒暢,俯瞰大地,眼前的景物,遠處的閣樓,湖泊是如此的渺小,而自己就好像一個巨人般頂天立地!
從龜背下來,下山,走在盤山公路上,翠松,鳥語,花香,溪水和那些剛開始登山的人們,也許晚霞下的杜鵑花別有一番景緻,由於個別原因,我今年沒有機會去欣賞了,唯有來年有機會再來領略故鄉的風采了!
下面是我遊玩當中隨手拍的幾張照片,跟那些和我一樣喜歡杜鵑花的朋友一起分享,如果有機會,我們來年相約杜鵑花海,一起賞花,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