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送燈的講究:花燈寓意各不同
在黃巷口的一家老宅里,主持人見到了花燈藝人謝善霖師傅,他家三代都是扎燈的。謝師傅說福州傳統花燈種類很多,有「蓮花燈」、「關刀燈」、「觀音送子燈」、「橘燈」、「綿羊燈」,不同的燈,還有不同的送法。
對已嫁女孩未育的女子,第一年娘家多送一盞「觀音送子燈」,到了第二年還沒生育,就送「孩兒坐盆燈」和「橘燈」,表示外婆有點急了。如果已有孩子,就會送「狀元騎馬燈」、「綿羊燈」或者「關刀燈扮跡凱」。
「女孩多送蓮花燈,男孩就送狀元騎馬燈、關刀燈、綿羊燈。」市民可別送錯了。
元宵節,除了送燈,還有「燃燈」和「觀燈」習俗。按照傳統民俗,再好看的燈到正月廿八也要燒掉。傳統花燈常點蠟燭,花燈著火時不能說「燒了」,要廳喚說「發財」。
元宵節送燈的講究:扛著甘蔗送花燈
「買花燈,還要扛甘蔗?」看見不少市民肩上扛著甘蔗,手裡提著花燈,心裡有了問號。
「這是送燈的習俗,」福州話中,「燈」和「丁」同音,送燈就意味著「添丁發財州衡」。在福州,對於出嫁之女,娘家必送燈,而且最好由十二三歲的小舅子出馬。送燈的時候,小舅子打扮漂亮,扛上兩根甘蔗,帶上豆腐乾、海蠣、蒜。
「甘蔗是節節高的意思,豆腐乾在福州話中帶『官』的音,海蠣和『弟』同音,蒜則和『孫』同音。」鄭子端說,福州有句俗話,「親家舅掏門杠,愛吃親母花生糖」,講的就是這件事。然後夫家也會給小舅子壓歲錢。
2、正月十五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一些習俗吧~~~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旦亂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獅子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稱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人壽年豐,從而還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人們消除災害,求吉納福的美好願望。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罩鬧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元宵節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模悶檔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元宵節迎紫姑
歷來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節習俗由來簡介
元宵節主要就是從弘揚佛法的漢朝流傳下來的,每年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都會有燃燈表佛的一個習俗。隨著後來佛教在中國不斷傳播之後,正月十五燃燈表佛的習俗也慢慢被流傳下來。後來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賞花燈以及張燈的習俗,成為了民間很常見的一種習俗。
以上就是關於元宵節的一些習俗、由來的知識介紹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3、外孫子給姥姥十五送燈可以嗎
外孫子給姥姥十五送燈可以嗎
2023年正月十五送燈是上午還是下午是大家都有的疑問,畢竟元宵節送燈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習俗,熟不知給先人送燈也是多地的習俗,而對於初次接觸該習俗的人來講該話題便成了大家最愛討論的話題之一,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吧。
2023年正月十五送燈是上午還是下午
正月十五送燈肯定是下午送燈。
正月十五送燈是很多地區都有的講究,一般來講正月十五夜晚,家家戶戶都要在已逝親人的墳頭前點上蠟燭,燒些紙錢,寄託思念。這天除了要給祖墳送燈外,每家每戶每個房間都要徹夜長明,連門外的茅廁也要點上蠟燭。送燈已經成為光山一帶古老的文化生活,作為弘揚孝道的豎賣一種習俗被代代傳承。
正月十五送燈有必要嗎
有必要。
正月十五送花燈是咱們中國的民俗,不是說一定要送花燈。但是送花燈是給死去的親人送花燈,中國人信奉親人雖然侍源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確去了另一個世界。這就和祭拜祖先燒紙錢是一樣的,中國人相信冥幣通過火燒會傳入另一個世界的親人手上,讓他們在哪個世界過的更好。
正月十五送燈必須年年送嗎
正月十五送燈不用年年送的,是送三年,這個習俗是老纖態閨女出嫁以後有了小孩了,是姥姥家給小外孫(女)送的,連著送夠三年了就不再送了的,所以說正月十五送燈是不需要年年送的而是送三年的了。送燈也寓意著心中永遠有一盞永不熄滅的溫暖,照亮我們的心間,代表了我們中國人自強不息,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
4、元宵節別人送花燈能接嗎
您好,您的問題是元宵節別人送敗瞎段花燈能接嗎?答案是肯定的,您可以接受別人送花燈。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日子,很多人會送花燈給親朋好友,表達對他們的愛與關懷。接受別人送的花燈,不僅能神纖表達自己的禮貌,還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察譽
5、元宵節"送花燈"寓意是什麼
元宵節「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即送孩兒燈。因為「燈」與「丁」諧音,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果是女兒懷孕,那除了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女兒孕期平安。
元宵節的其他習俗:
1、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地都會掛出燈謎,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2、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而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年十八方告結束。
3、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一般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向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和肉放在門前。
6、元宵節送花燈以秋天的雨一人心興旺對嗎
對
中秋節花燈與中秋節的花燈都是很負盛名的,中秋節的花燈為中秋節氣氛的烘托提供了很大的助力,讓節日更加有氣氛。在古代,燈籠其主要作用是照明,也是幸福團圓的象徵。一支民謠說出了它的喜慶色彩和功能,正月十五鬧花燈,五月端午掛紅燈,六月無風放天燈,七月十五蓮花燈,八月十五玉兔燈,九九重陽孔明燈。
中秋花燈寓意添丁團圓
中秋節是代表團圓的節氣,所以花燈自然也是寓意著吉祥團圓之意。在某些地方,中秋花燈還有一層添丁添福之意。剛出嫁姑娘的娘家,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姑娘送燈籠。這不僅是讓自己的姑娘前途光明,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有一層意思是希望姑娘能夠為夫家不斷添丁。因為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連綿不絕。
花燈代表著祝福
還有的地方在中秋的時候不是掛燈籠,而是在水上給放花燈,遠走的花燈就是自己對親人的祝福。在宋朝時就會將花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賞花燈,多數集中冊慶在江南水鄉南方一帶,寓意將祝福帶去。花燈也是多種多樣,如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此雀、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美州扒握輪美奐、精緻小巧令人贊嘆。
7、元宵節送燈是什麼意思啊?
送燈又稱送花燈,中國傳統民俗。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古老的傳統習俗許多地方都有。
女兒出嫁後,逢第一個燈節時,大都在農歷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間,母家要送各式花燈給女兒女婿,一般送大宮燈一對,如果女兒已懷孕,還要送小燈籠兩對,並配上點到落燈時的蠟燭。
送宮燈是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幸福美滿;送小燈籠是祝願女兒孕期平安。女兒出嫁後的第一個冬天,母家怕女兒在婆家受凍,有送炭基、火盆、火爐等禦寒用具給女兒、女婿的風俗。
8、為什麼要送花燈給孩子?
1、元宵節吃「元宵」象徵合家團圓,新的一年幸福、萬事如意,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2、元宵節「送花燈」,「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
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舞獅子,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4、元宵節楊枝插門,寓意著陽能的生發。在古代還有一種風俗,就是在上元節這一天,將楊枝插在家家戶戶的門上,楊枝表示樹木春天生發的意思,「楊」和「陽」還是諧音,其義相同。
5、人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迎接這如嬰兒般純正無私拿陵鏈、天真無消孫邪的陽能,並期待著天地間的陽能可以不斷生發,倚靠著它純正的能量,生汪消發出萬事萬物,生長出五穀蔬菜,生長出樹木花草,以供人們使用,讓我們更好地養護與保全自己的生命。
9、元宵節送花燈是以求添丁,寓意人丁興旺。()
元宵節送花燈是掘中鏈以求添丁,判孫寓意人丁興旺。(培稿)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