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要做什麼事要吃什麼
1、春節應該吃什麼?做什麼?
南北方有差異,地域有差異,生還習慣的不同,飲食喜好當然也不同,我是北方的.說出來的不一定適合你.不過說說我家的年夜飯共享哈.
我家的年夜飯首先是每個人說一道自己最想吃到的菜,無論是多難做的都會滿足每個人的要求,這11道菜都要上桌,然後是必須有的菜,比如澆汁鯉魚,紅燒豬肘,紅燒豬腳,四喜丸子,一道涼拌菜,在下來是甜食,就是大家都比較喜歡吃的一些小點心,滿滿的兩大桌,其實吃不了多少的,就是要豐盛啦
大年初一吃什麼?許多人對這農歷新年第一餐非常重視講究,雖然吃法都不一樣,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湯圓
湯圓的種類非常繁多,可以在家自己做,也可以上超市買速凍的,在超市湯圓的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大的、小的,甜的、鹹的應有盡有,不過春節的湯圓基本上以中間包糖為多。在自己家做湯圓也是不錯的選擇,湯圓的做法很多,也比較簡單,買上糯米粉、芝麻餡和糖就可以在家做了。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年糕
農歷新年必吃年糕,這也是紹興人的一個習俗,吃年糕以祝願生活「年年高」,年糕的吃法很多,糖年糕、湯年糕、炒年糕等,但不外乎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
粽子
紹興人習慣在春節包裹粽子,紹興人一般用箬竹葉片(也叫粽葉),此葉片燒煮後亦具有清香之味。用粽葉包成的粽子,有濃濃的清香之味,食之宜人。除了以純糯米包成的米粽、在糯米中加入豇豆或赤豆的豆粽外,現在還有不少味道好的鮮肉蛋黃粽、栗子粽等。在大年初一吃粽子,意為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紹興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面條
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糖茶
在紹興城鄉,春節期間走親訪友,一進門主人總會給你泡上一杯糖茶,同時也不忘在糖茶中放上兩顆蜜棗,意為甜甜蜜蜜。
中國各地大年初一吃什麼?
湖北:湖北團風人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徵「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江西:鄱陽地區大年初一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東:部分地區大年初一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茨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廣西:壯族人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閩南人,大年初一吃面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安徽: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卜,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關中、河南:部分地方大年初一要吃餃子與面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台灣:大年初一吃「長年菜」。這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菜。有的還在菜里添加細長的粉絲,寓意「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2、過年要吃哪些傳統美食 春節要吃什麼美食
1、餃子
在北方的年夜飯桌上,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一道大宴美食。餃子,又名嬌耳、交子,是新舊交替之意。除夕守歲吃餃子,意為「更歲交子」。此外,餃子外形似元寶,過年吃餃子,也有「招財進寶」之意。
2、魚
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一般為餐桌上最後一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為「年年有餘」。並且有些地方對挑選年夜飯里的魚也是有講究的,鰱魚為連年有餘,鯽魚和鯉魚為大吉大利,鮭魚則為富貴有餘。
3、年糕
早起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年糕,後來逐漸在全國各地盛行,比如山東的紅棗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紅、白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諧音「年高」,是春節必備的應景食品,寄託了人們「年年高」的期望。
4、湯圓
四川地區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這天的湯圓叫「元寶」,吃湯圓叫「得元寶」,取其團圓、圓滿、甜美之意。揚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團圓;上海人年初一早飯也是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有財有勢。
5、臘味
過年吃臘味是我國廣東、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的傳統習俗。因為臘味腌制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一般在每年大雪節氣後就開始准備。臘肉、臘腸、臘魚、臘豬頭等,色美味香,令人垂涎。舊時生活艱苦,物質短缺,人們便把美好的心願寓意到諧音的過年食物上,所以春節吃臘腸寓意「常吃常有」。
3、過春節我們要做什麼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4、春節的一種習俗春節要吃什麼干什麼
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魚是絕對不能少的,年年有餘嘛!
還有八寶飯,要是是北方的人話就要吃餃子,這是習俗。
除夕在家裡和家人一起看春節晚會,然後放鞭炮,代表熱鬧喜慶。
這些都是春節要吃,要做的。元宵節的時候再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5、春節要吃什麼做什麼,的整理卡?
1.春節吃雞肉,寓意著萬事大吉,因此,春節期間,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會出現雞肉這一道菜。
2.春節吃湯圓,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上海人習慣在春節這天吃湯圓。
3.春節吃魚,寓意著年年有魚(余)。豫南一帶的人喜歡在春節這天吃魚。
4.春節吃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因為,餃子的形狀像元寶。西北很多地方都會在春節吃餃子。
5.四川人在春節會吃火鍋,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的。
6.春節吃年糕,有「年年高」的含義,展現了人們期望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願望。
7.春節吃春卷,流行於福州民間,象徵著迎春喜慶的好兆頭。春節一般會吃雞肉、湯圓、魚、餃子、火鍋、年糕、春卷等,而且每道菜有它獨特的寓意。由於習慣不太一樣,每個地方在春節吃的食物也會有小小的差別。
6、春節人們要吃什麼?,在春節人們吃什麼
1.中國民族眾多,過春節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不盡相同。
2.漢族在過春節時:一般都會吃餃子、年糕、湯圓、糍粑、荷包蛋、全魚、大肉丸、美酒、福橘、瓜子、花生、蘋果、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
3.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
4.餃子是春節必不可少的飲食,是中國的傳統食品之一。
5.古稱「角子」,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
6.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
7.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
8.除夕夜,十二點鍾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9.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中國的邊遠地區了。
10.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相當盛行。
11.餃子要在除夕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才可以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開始。
12.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和「餃」諧音。
13.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餃子,會覺得沒有過年的氣氛。
7、春節都需要幹些什麼?
春節都需要幹些什麼
一、辦年貨: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每年一到農歷十二月(俗稱臘月),就開始准備年貨了。在古代,挑著擔子進村賣貨的賣貨郎,這時候生意就好得不得了了,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瓜果菜蔬等應有盡有。
二、祭灶神: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灶」在古代人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灶神」就是廚房之神,掌管百姓飲食的,所以「跳灶王」主要就是討好灶神,保佑來年賜福。
三、貼春聯: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買春聯貼春聯,祝福新的一年。春聯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到今天依然如此。
四、貼門神: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除了貼春聯,貼門神也是一項重要內容,祈福來年。根據史料記載,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祀門」的活動,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典禮。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
五、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年三十,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聲聲爆竹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六、給壓歲錢: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用壓歲錢壓祟驅邪,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七、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已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如今的人們除了沿襲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興起了網路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八、鬧元宵:
過完元宵節,一個新年就算是過完了。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正月十五晚上賞花燈、猜燈謎等等,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這些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