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中春節是怎麼樣
1、春節在中國人心中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和地位?
團聚、年夜飯、溫馨、一家人看春晚……
中國最盛大的節日,在中國人心中,是外國節日永遠無法超越的一個最神聖的節日
2、在中國人心中春節意味著什麼
春節對中國人有什麼意義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盪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走向世界。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春節首先是個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節日,是團結的節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日。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
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春節的簡介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農歷)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為什麼春節對中國人如此重要
01 給自己一個回家的理由
為了更好的生活,許多人選擇離開家鄉,在經濟更發達的城市尋找積累財富的機會。這也就是中國正處於的「城鎮化」階段,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移,農村成了老人和留守兒童的聚集地。
不過,其實沒有人非要逼著你要回家。在大城市輕輕鬆鬆過年,不用經歷春運,不用去親戚家串門,不用包紅包……只要你狠得下心,可以不回家過年。
有人就反駁說,不回家會被家裡嘮叨,不回家別人會覺得你很奇怪,大家都回家為什麼你不回家。為什麼過年一定要回家?這便是社會習俗、傳統文化的約束。
有人把它當作束縛,有人卻感激它給了自己一個回家的理由——回去面對最熟悉你的人,做回最真實的自己;與日夜牽掛的父母相聚,看笑容爬上他們開始有皺紋的臉。
因為過年,所以回家。
02 不要讓孩子成為沒有童年的人
最新一期的《歌手2018》,汪峰說自己是個沒有童年的人,從四五歲起,每天都在練琴中長大。而你我,不會忍心孩子長大後說「我沒有童年」。
其實,許多童年的回憶都藏在各種節日里,中秋節一家人賞月吃月餅,冬至一家人吃湯圓,除夕一家人看春晚吃年夜飯……
這些節日,蘊藏著許多文化習俗,猶如詩語: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廟會,十五晚上街上走。
3、父母眼中的春節是什麼樣的?
父母眼中的春節是這樣的:
(1)臘八開始有了年的味道,臘八是臘月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各個寺院都有給廣大群眾施粥的習慣代表在我們和平年代人人都有飯吃。
(2)祭灶,在那一天(臘月二十三)要吃灶面,還要在晚上放沖天炮,送灶神上天,灶神會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一年收成以及日常都幹了什麼,都有什麼樣的收獲等等。
(3)掃塵,全家動手大掃除,掃除一年中的穢氣和不好的東西,因為只有一個乾乾凈凈的家才能過一個好年。
(4)貼對聯、年畫,代表吉祥,保佑一年平安,辟邪去災,過一個吉祥年。
(5)年夜飯,媽媽小時候的年夜飯是吃餃子的,大人會在幾個餃子里放一個硬幣,讓孩子們來吃,看那個孩子吃到了硬幣,就認為這個孩子來年會發大財。
(6)壓歲錢,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孩子們去給長輩拜年,長輩都會給拜年的小朋友發壓歲錢。一般家長都會事先去換連號的錢來發壓歲錢,預示著「連連高升」,它代表了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裡健康成長。
4、你眼中的春節是什麼樣的
我眼中的春節是滿眼的紅色,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慶的笑容,滿大街播放著歡快的歌曲。人們見面的時候相互說著吉利話。
5、小朋友眼中的新年是什麼
小朋友眼中的新年:是貼春聯、掛燈籠、穿新衣服。是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食物。是可以收到壓歲錢收到紅包。喜氣洋洋,家人團聚。是可以出去旅遊,可以和很多小夥伴玩耍。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新年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定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現代中國將「元旦」稱為公歷新年,將「春節」稱為農歷新年。當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6、大家怎麼看待春節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到來啦,大家紛紛踏上回家的路程,「莫嗟年景暮,轉眼是新春。看那人潮如海的車站,看那明亮的萬家燈火,可想而知 大家對於春節的期盼到底有多深。
春節時幸福和歡樂 辛苦了一年的人終於結束了辛苦的工作,大包小包的拎回家去過年 雖然東西很多,但仍然抵不過他們回家的強烈心情。
從大年30的前幾天,你只要在寬闊的大馬路上就會看到如潮水般的車子 ,在車站會看到許多人手裡拿著票,都在排著隊往家裡趕,他們他們是辛苦在外漂泊的兒女,他們也是在外辛苦打拚的父母。但他們無論是誰到了春節這一天他們都會回家。
春節是團聚,到除夕夜那天,一大家子整整齊齊的圍坐在餐桌旁,聽著這一年在外遇到的往事。大家的臉上總是溢滿了幸福和闔家團圓的快樂。
在過年的前幾天,大人們總是會事先把壓歲錢准備好,如果啊手裡沒有零錢,他們會從銀行里換,孩子們領壓歲錢的那一天總是最開心的一天。不過呀,也有不少人已經過了拿壓歲錢的年齡,但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會給他們准備好壓歲錢,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孩子無論多大,總是孩子。
春節是文化習俗的延續。春節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從做開始的簡單祭祀到現在的盛大節日,從開始的簡單希望到現在的除舊迎新。雖然中間的習俗是一變再變的 但最後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春節的意義總是不變的,都是在嚮往著美好。春節是一年一度歡聚的節日,是大家合家團圓的節日。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會聚在一個家庭里,大大小小的人們訴說著這一年遇到的各種事情。他們是快樂的 對春節的到來是期盼的,是嚮往的。
7、中國的春節受到世界的關注,外國人如何理解中國的「年味兒」?
在中國一到臘月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准備年貨,籌備年貨這件事是中國人對於傳統中國農歷新年最重要的迎接方式,年貨准備得越充足意味著家裡的年味越濃。這個中國人認為最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也在慢慢被外國所熟知,加上中國文化影響越來越大以及遍布全球各國的中國人,中國春節也正在被全世界外國朋友所接受。
在中國的外國人都知道,中國的農歷新年是整個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西方國家基本不會出現這樣驚人和可怕的畫面。一到春節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會為這個隆重的節日提前准備,在外地務工的打工者會為了回家和家人團聚很早就把工作交接好,在春節到來之前一個周就趕回家。外國人也知道一到春節這個重要的日子,所有餐館都會人去樓空,在中國的外國人在這段期間就沒辦法品嘗到地道中國菜了。可能外國人沒辦法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會這么重視這個節日,在西方除了感恩節相當於春節人們會重視一點,其他節日根本沒辦法和中國的春節所“媲美”。
除了遠在他鄉沒辦法回家的人會在異地過新年,只要能在這個傳統節日里能和歡聚一堂的人無一例外都會回家。那些沒辦法回家的人也不會錯過這個隆重的節日,他們也會提前准備年貨,也會准備年夜飯會貼春聯放鞭炮,會在新年第一天互相道一聲新年快樂討要代表喜慶的新年紅包。雖然沒有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但在中國人心裡新年就應該以傳統隆重的方式來對待。
外國人眼中不一樣的中國年很多外國人應該也渴望能夠體驗一下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在中國年夜飯中一定會有魚這道菜,除夕夜吃的這盤魚寓意年年有餘,在新的一年,里會得到比想像的更多。年夜飯過後還有一個必備節目那就是一家人圍坐一團看央視春晚,所有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吃東西,等待新年鍾聲的敲響。這些無疑是讓所有外國人最羨慕的家人團聚,享受團圓享受假期的同時,製作美味食物來招待每個前來道賀的客人。新年吃餃子穿新衣放煙花,所有能夠表達幸福的方式都在中國新年裡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傳統中國新年不僅是中國人慶祝團聚的節日,也是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生活的一種方式,在快樂中讓外國人感受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讓他們也能體會中國新年的十足“年味”。
8、父母眼中的春節
帶著一片喜慶的紅色,春節悄悄來了。
這個時候的潮州總會分外的熱鬧,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預祝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兆頭。
春節,大人們都會事先打掃好房子,所謂」除舊迎新「,並且還會買雞鴨鵝豬肉年糕等來祭拜神明、天地公。這也是中國上下幾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和風俗。
在春節里,每個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新年一片新。來到小鎮上,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的紅色,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而且東家放完鞭炮西家又開始接著放,永不間斷;一到晚上,每家無論在哪裡都會亮起燈來,還有人會在家門前放起煙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獨。
新年,還有另外一個主題,那便是「團圓」,那些離鄉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況一定都會趕回鄉里,在除夕夜裡一起吃一頓最豐盛最棒的團圓飯,飯後,也則是我們小孩最期待的環節,因為那時候比我們大一輩的家人總會給我們小孩子分發「壓歲錢」。
新年了,父母總會再三叮囑我們,千萬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說臟話。於是好奇心重的我就會忍不住問一句:「為什麼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啊?」大人解釋道,如果說了不吉利的話就會一年都不順利,而且那天如果你掃地的話還會把一切好運一起掃走,所以也不能掃地……所以我並不是很喜歡春節,因為春節的禁忌不是一般的多,還要一個一個的遵守,萬一忘記了豈不是糟糕了?
9、孩子眼中的春節和成年人眼中的有什麼區別?
孩子們眼中的春節意味著紅包,放鞭炮。意味著可以和小夥伴開開心心的出去玩。孩子的世界很單純,所以他們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而在大人眼中的春節就意味著要給紅包,然後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催婚和催生。然後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工作問候。
10、不同人眼中的春節(中國人)
70、過年好就好在能吃上肉,能穿上新衣服。希望今年的年夜飯好一點··
80、80後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所以他們更期盼父母回來和他們一起過年。
90、遙遙夜水說的很對,90後要好吃的有好吃的,要好穿的有好穿的,要好玩的有好玩的,要什麼都有,但我覺得90後還是比較喜歡壓歲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