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韶關人過春節吃什麼

韶關人過春節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26 21:14:07

1、韶關市翁源縣江尾鎮過年時的習俗

做糖圓,油角,大年初一,定要起早床,趕在別人還沒起床之前,放炮仗迎接新的一年,據說誰家最早放炮仗,誰家的運氣就最好。小孩子起床了,做父母的給每個小孩一個用紅紙包好的壓歲錢,一邊給一邊對小孩說好話。過年有個風俗,大年初一/初二是不可以掃地的,聽說這是"頓財"的意思,門口堆著紅紅的炮仗紙,越多越好。在除夕中午家家戶戶就開始在大門上帖對聯,在房間門上/灶台上帖上大大小小的"福"字。過年帖"福"字,是有考究的,要把」福」字倒著來帖,有福到的皆音。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入席,有的人一直吃到深夜。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一桌豐富的晚宴,算是一年來的獎賞,在陳舊的老祠堂里,點香祭拜後,鞭炮響。

2、韶關南雄除夕習俗

除夕中午吃「團年酒」,用金針菜、雞蛋、油燒豆腐和黃酒煮成,晚上吃「團圓飯」,處出的人都要趕回家團聚,以示團圓幸福。晚飯後,要扎甑,用一盤白米盛著白銀和一筒筷子,一串鑰匙,象徵萬事如意,晚 10 時「封財門」,先用炒好的黃豆、早谷,用勺盛到房門口,抖動勺子,象徵迎財進門,然後把寫著「封門大吉」四字的紅紙貼在兩扇門中間。封門後全家團圓守夜,至深夜一點左右開門,按通書所示的大利方向「出行」。這種習俗建國後逐漸廢止,但仍保留著除夕晚上吃「團圓飯」的習慣。

年初一吃齋,齋菜有芫荽、蕎頭、大蒜、木耳、腐竹、冬筍、韭菜、金針菜等,都寓意祥瑞之兆。年初二殺雞做牙祭,請新姑爺。初四請姑娘客。初七為謝年,要謝灶神。

無宵節--有舞龍燈、打火獅、打香火龍、鬧花燈等盛大活動,至今盛行不衰。舊時無宵節還有一種習俗,婦女婚嫁兩年以上未生育的,女家要將兩株偷來的白色菜花(象徵男孩)和兩盞紙扎的蓮花燈,俗稱「菜花燈」,還有一尊多仔彌勒佛象,打鑼敲鼓送到男家洞房中,祝福生男育女。如果生了孩子,男方要向女方送謝燈。此俗已廢。

清明節--城鄉家家戶戶上墳掃墓,修整祖墳,三牲祭拜,以示對祖先的緬懷。還有做艾糍和餃俚糍的習俗。建國後,機關學佼組織幹部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悼念革命先烈,請老一輩革命者講述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端午節--是南雄一大節日,俗稱「端午大過年」。此日家家裹粽子,雞殺鴨。市區有劃龍船的習俗。市區和珠璣巷還有迎游茅船、裝故事等節目,茅船用芒稈草紮成,由一人把著前走,後邊跟著一群人,一人領唱眾人和,邊走邊唱茅船歌(市區只迎游茅船,不唱茅船歌)。還有迎太子菩薩,從五月初五至十八日。傳說太子菩薩為驅瘟之神,迎菩薩可以驅災安民。</b>

http://club.sohu.com/read_elite.php?b=fengsu&a=6430680

3、韶關的美食是什麼?

大塘扣肉

曲江大塘鎮扣肉出名已久。肉中夾之香芋,肉香和芋香渾為一體,入口綿軟,甜香適中,肥而不膩,食肆眾多。

瑤山煙肉

瑤族同胞居於深山老林,遠離集市,食肉甚為不便,故自養家豬,宰殺置於爐灶煙窗懸掛,憑煙薰干,全年享用。瑤山煙肉保鮮時間甚長,有的甚至達五年之久,取之而食,味道非凡。

田螺香煲

仁化的鄉村人家,屋前屋後皆種有一種獨特香味的檳榔草,陽春三月,採摘其葉拌田螺一起煲之,甜香味獨特可口,有驅寒祛濕之功效。田螺香煲由於其歷史悠久,今擺上餐桌便成為一鄉村家常名菜。

4、糍粑小吃有幾種

大康糍

大康糍是用糯米粉揉成糯米團,然後煮熟 ,待糯米團放涼後再揉勻,做成熟的糯米皮。然後把炒香的花生粒、炒芝麻、白糖混合,用軟熟的糯米皮包好,撒上米粉末,豆糠糍就完成了。大康糍吃起來柔韌而有彈性,餡料香甜可口,讓人垂涎欲滴。

蕉葉糍

蕉葉糍是用芭蕉葉來包裹的一種糍粑,芭蕉葉有保鮮的作用,把葉子洗干凈,將煮好的半固體米漿放在葉子中央,然後放上炒好的香噴噴的餡料,用葉子包裹好放入蒸籠蒸熟便可。蕉葉糍的餡料有三種,有茄子、豆角、酸菜。茄子和酸菜是辣的。蕉葉糍香滑可口、口味多樣化,用蕉葉製作清香易保存。

糖糍

糖糍一般都是和蕉葉糍一同售賣的,老太太挑著擔子,一籮蕉葉糍,一籮糖糍,都是賣1~2元一個,大家都喜歡買來做早餐或當小吃。糖糍是用用糯米粉和黃糖製作而成,然後用竹葉包裹起來,蒸熟即可。雖然它沒有餡料,但是糍粑軟硬適中,甜中帶有竹葉的清香,甜而不膩。還可以把糖糍煎著或炸著來吃,香脆可口,味道口感都和年糕有點相像。

油糍

油糍是韶關人過年必吃的傳統美食,也是春節的必備年貨和婚宴的喜慶食品,油糍圓圓的外形,寓意著團團圓圓,圓圓滿滿。過年的時候,外婆都會炸很多油糍,吃完團圓飯後再將油糍分給大家。油糍也常用於隨禮,包含著送禮者美好的祝福。它的材料很簡單,主要是黃糖片和糯米粉,但是要做出色澤金黃,皮圓發亮的油糍是很考究功夫的。剛炸起來的油糍,吃起來皮脆內軟,一口咬下去,口感黏糯,酥嫩香甜,非常好吃。

谷花糍

谷花糍又名古夏糍粑,是祖輩流傳下來的一道傳統甜品,用於禾齋盛會上迎神祭祖,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也是當地人春節的必備年貨之一。

為什麼叫谷花糍呢?因為它的內餡是用稻穀爆出的谷花做成的,把谷花和紅糖混合成團,然後在糯米糊里滾一圈,直到谷花完全被糯米糊包裹,再入油鍋炸制而成。谷花糍色澤金黃誘人,但是放久了會變硬,食用前只需隔水蒸10分鍾左右便可,咬上一口谷花糍,香醇松軟、餡香又甜而不膩。

艾糍

清明期間吃艾糍是客家地區的傳統習俗,用新鮮艾草做出來的艾糍表皮光滑,色澤翠綠,清香撲鼻。

艾糍可甜可咸,可蒸可炸,每到清明外婆都會做上兩種餡料的艾糍,甜的是芝麻白糖花生餡,餡的是酸菜餡,然後做一鍋蒸的,一鍋炸的,各有風味。

香芋糍

香芋糍,又叫菜糍,用芋絲製作而成,炸芋糍圓滾滾的,裡面的全是芋餡兒,咬一口外脆里軟,滿滿的芋香,每次外婆炸芋糍我都能吃5,6個。在市場的一些流動小攤也有得賣,大家都喜歡買來做早餐或者小吃,美味又飽腹。

5、介紹一個風味食品(我是韶關的)請在中午前回答

乳源縣:
乳源豉汁山坑螺:乳源瑤山碧水、溪流縱橫交錯,生長在清明如鏡的山坑小溪之螺,清香爽口,味道獨特。配以豉汁、蒜茸清炒,深受食家贊賞,乃山區特色之食品。

山石韭菜:韭菜到處皆是,但山石韭菜韶關地區唯獨乳源才有。它生長在深山石坑水邊,屬野生綠色食品,味道似韭非韭,配炒瑤山臘肉更是甚佳,且獨具風味。

瑤山煙肉:必背瑤寨地處乳源縣城東北54公里的崇山峻嶺中。瑤族同胞居於深山老林,遠離集市,食肉甚為不便,故自養家豬,宰殺置於爐灶煙窗懸 掛,憑煙薰干,全年享用,保鮮時間甚長,有的甚至達五年之久,取之而食,味道非凡!遊客至此,必食為先,而今食煙肉的人多了,此菜名氣也頗大。

翁源縣:
六里游水雞:游水雞,即鮮雞切件,用水慢水浸熟,使之清中托鮮,淡中求濃,原汁原味,致以芸芸食肆中,一枝獨秀。

曲江縣:
大塘扣肉:曲江大塘鎮扣肉出名已久。肉中夾之香芋,肉香和芋香渾為一體,入口綿軟,甜香適中,肥而不膩,食肆眾多。

仁化縣:
丹霞臭豆豉魚: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與陽元山之間的錦江,丹山碧水,水環著山,山擁著水,山水掩映在竹樹婆娑的環境中。錦江之魚,是遊客用餐必點的享用佳餚。最頗具特色的算是一臭豆鼓魚:採用民間古傳的臭豆豉燜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回味無窮。

烤黑山羊腿:取仁化黑山羊腿,以醬料腌制後炭火慢烤,羊皮爽嫩,膠質豐富,頗具口感,羊肉甘香嫩滑,羊汁內蘊,羊味十足。

田螺香煲:仁化的鄉村人家,屋前屋後皆種有一種獨特香味的檳榔草,陽春三月,採摘其葉拌田螺一起煲之,甜香味獨特可口,有驅寒祛濕之功效。由於其歷史悠久,今擺上餐桌便成為一鄉村家常名菜。

樂昌市:
馬蹄酸筍牛什煲:馬蹄爽帶甜,酸筍酸帶脆,牛什香滑帶辣,混為一體,慢火開煲,其特點咸、甜、酸、辣、爽脆,口感復雜,將會使您吃得有滋有味一頭汗。

梅花月婆雞:客家人媳婦坐月子,補身體食足一個月的月婆方能恢復元氣。農家自釀黃酒或紅糯米酒煮自養家雞,黃酒甜香,雞肉鮮香,汁豐滿,味道鮮,使非坐月者也垂涎三尺。

新豐縣:
靈芝毛桃湯:新豐靈芝毛桃湯料,被南粵稱之為土特湯皇,無論煲什麼肉類都能香溢滿樓,有如香妃散發之香,誘人之極,真乃「偷得浮生半日閑,爭喝巧婦一碗湯」。

過年蒸香肉:大凡民間過年(即春節),農村家家戶戶視為主菜的就是香肉。大塊豬肉,調配五香八角,川椒小茴,油、鹽、醬、醋、糖,幾乎能與肉類的調科都用上,用大砂缽盛裝明火蒸2至3小時,慢慢享用,從年初一直食至十五開年宵為止。這是典型的民間節日風俗菜餚。

南雄市:
白果玉盞:南雄白果名譽東南亞,用白果配菜,口感酥爛香甜,清鮮淡雅,還可開胃健脾,營養豐富。民間製作的白果玉盞,既滿足了口腹之慾,又償還了養顏的心願。

6、哪位大神可以告訴我 韶關民風民俗 !注意是特點!

韶關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畲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

農業生產方面,漢族地區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從事農活早出晚歸、請親朋幫工成為傳統,山區還有春種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橫塘、檢油茶等等各種習俗。

經商貿易方面,講究擇吉開張、注重招牌,有趕墟日(定期集市)、賒銷等習俗。

居住方面,農村多以姓族聚居,講究風水擇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圍樓、「小康房」等住宅類型。

飲食方面,注重節日飲食,講究吃「團年飯」、「團圓飯」,有炒米餅、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數種有特色的年節食品,民間普遍重視傳統節日,除春節、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外,還有嘗新節、冬至節等。

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拜堂、鬧洞房等古俗遺風。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獎勵讀書等傳統。
瑤、畲兩族有各自獨特的風情習俗,在姓名稱呼、起居飲食、衣冠服飾、喜慶禁忌、社會風等各方面富有當地民族特色。

宗教方面,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較多。一些宗教廟會如南華誕等影響至今,信徒在飲食、服裝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語言方面,韶關方言以客家方言為主,廣大城鄉普遍使用,並成為瑤族與當地漢族進行語言交流的工具。韶關市區、樂昌市區和仁化縣城則普遍使用粵方言(廣州話),普通話在市區、縣城及工礦區也普遍使用。此外,還有少量農村地區使用湘方言、閩南方言、北江船話和粵北土話。韶關瑤族群眾使用瑤語,畲族群眾則已放棄本民族語言轉用漢語。韶關民間文化藝術種類豐富,包括採茶戲、花鼓戲、花燈戲、山歌劇、山歌、說書、快板、粵曲、舞龍、舞獅等民間歌舞以及木雕、編織、刺綉、剪紙等民間工藝。

居住在粵北山區的排瑤同胞,逢年過節,都喜歡跳長鼓舞。起舞時,舞者身穿節日盛裝,腰扎紅綢,腳裹白色綁腿,掛著1米多長的花鼓,時而騰空急轉,時而如猛虎撲地,特別是雙人表演時,猶如兩虎相鬥,又象雙龍戲珠,真是妙趣橫生。 整套動作剛勁有力,粗獷灑脫,把瑤族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和雄勁剛強的性格, 表現得維妙維肖。其中「斗雞」、「射箭」、「虎跳龍門」等動作,舞姿優美奇特,但難度也很高,需要嫻熟的表演技巧。 長鼓瑤語叫「汪嘟」,約4尺長,兩頭大,中間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製成。兩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為鼓面。舞時橫掛在腰間,右手五指並攏,以掌拍鼓。發出「比」聲;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發出「冬」音。 這樣有節奏地連續擊拍,便發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聲音。表演者隨著舞蹈動作,變換節拍, 表現不同的內容和情緒,來達到其藝術效果。在表演形式上,長鼓舞分為單人舞、雙人舞和多人舞(有4人、6人、8人的),共36套表演程式,內容十分豐富。

瑤胞的「跳王」風俗散居在粵北連山、乳源各縣的過山瑤同胞,有一種「跳王」的風俗。「跳王」又叫起歌堂,或稱「調旺」,即一調就旺,越跳越旺盛的意思。實際上它是一種叩神還願的儀式。瑤胞非常崇拜盤古王、唐王和狗頭王,把他們奉為瑤族的祖先。盤古王就是傳說中「開天地」的那位英雄,他不但是瑤胞的始祖,也是漢族的始祖,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唐王是指唐朝盛世的聖明君主,實際上也是借唐來泛指我們民族的先聖。 狗頭王即宋代的開國之君趙匡胤。瑤族有兩首民歌反映這一事實,現錄於下: 番幫過人十二姓,過到海中既不行;大哥船頭急許願,唐王相救正太平。番幫過人十二姓,過到海中船不游;大哥船頭急許願,大船悠悠州過州。

這兩首民歌,雖然語言比較粗糙,但朴實無華。歌中大意說瑤族有十二姓,從外番過海而來,遇險許願,才為唐王相救,平安抵岸。現在瑤胞的確還有盤、房、鄧、李、沈、唐六大姓,羅、龍、王、馮、趙、錢六小姓,共十二姓。這十二姓瑤胞,不忘救命之恩,叩神還願,唱跳一番,這就是「跳王」的起源。 後來,凡是叩過盤古王和許過願的,應驗後都要「跳王」還願。比如遇到幾年禾穀不豐熟,或家人小孩有個三災六難,就叩盤古王許願,以後年成轉好,病去災消,就要「跳王」還願。「跳王」自1958年停止,1980年後陸續有所恢復。從民俗的角度看,它不是單純的迷信活動,還有紀念、祭祀和契約的性質,反映了瑤胞格守諾言的美德。

瑤胞的婚俗曲江、乳源等縣,散居有部分瑤胞,稱為「過山瑤」。瑤族社會的家庭組織,實行父系小家庭制,子女結婚後多數分居,另行組織新家庭。其家庭成員一般包括夫妻及未婚子女。夫妻之間比較平等,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普遍早婚,離婚和再婚現象亦較普遍,但一般不受歧視。「過山瑤」的婚姻大部分是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合的,女方還要接受一定的聘金。結婚那天,要宴請親友,婚後多數和父母同住,不另立家庭。按照「過山瑤」的規矩,有子娶媳,無子招贅。招贅不用禮金,雙方訂個婚約即可。婚後所生子女,第一個用父母兩姓,第二個隨母姓,第三個隨父姓。現在提倡計劃生育,瑤胞也有自覺響應者,生一個的多隨母姓,也有隨父姓的。入贅者並不受歧視。

7、韶關特產有哪些?韶關有哪些特色小吃?拿來送人的

韶關屬於山區,特產就是冬菇,筍干,樂昌馬蹄,張溪芋頭朝天子辣椒醬還有糖梨茶葉
小吃的話就是炒米餅,炸花生餅,南雄米花糕

8、韶關過年的習俗?

韶關「過年」習俗
過年, 韶關, 習俗
韶關市區的老一輩居民,流傳著「過年」(春節)的傳統習俗:
除夕,一家老少團聚一堂共進晚餐叫做吃「團年飯」,盡管貧富豐儉各異,雞肉、扣肉、紅肉卻是要有的菜餚,其意是吃了紅肉,家境興旺,老少安康;吃了扣肉,夫妻和子女都和睦相處。雞的分吃有嚴格規定:雞頭讓給父母吃,以示尊重他們是「頭」,一家之主;雞翅膀讓給兒子吃,其意飛黃騰達、陞官發財;雞腿讓小孩子吃,孩子就能快高長大、學業早成;媳婦一定要吃雞腳,寄託她們旺夫益子、操持家務。每道菜都要吃剩一些,名曰「壓盤」,取其「年年有餘」之意。
年初一,一家之主是不出門的,還要一家人都吃「齋」,表示潔身和虔誠,打開大門在恭候著「財神」的到來。初二是「開牙」,中午飯餐和除夕菜餚一樣好,寓意一年都豐衣足食。初三是「窮鬼日」,是不走親訪友的,也不歡迎親友上門來,忌避出外或親友沾染晦氣帶進門來,否則那一年就會多災多難不吉利。初四以後才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
正月十一「起燈」,天未亮,當家人就點燃神龕上的油燈,日夜不熄,一直點燃到十五元宵才「元燈」,歡送那為期半個月的春節。( 援引)
http://bbs.sgnow.net/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sgnow.net/thread-30829-1-1.html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