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作者怎麼寫的
1、《北京的春節》作者老舍是怎樣寫這篇文章的?文章在寫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
《北京的春節》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語言特色,通俗易懂。
老舍的語言風格有三大特色: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
2、北京的春節的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老舍(1899—1966),滿族正紅旗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前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老舍先生七歲念私塾,以後在西直門私立第二小學堂、南草廠第十三小學、北京市第三中學讀書。1918年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學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1924年夏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業余刻苦自學,並開始寫小說。1929年夏離英,途經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滯留半年,在華僑中學任教,創作長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到北京。1930年夏在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寫作,創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短篇小說集《趕集》、雜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1931年與胡潔青女士結婚。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並繼續寫作。著有短篇小說集《櫻海集》、《蛤藻集》與個人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1936年辭去教職,專門從事寫作,創作了《駱駝祥子》、《文博士》等。「七七」事變爆發,11月濟南失陷前夕,隻身離濟赴武漢。1938年8月武漢失陷前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遷重慶。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戰勝利,一直是該協會的主要領導人。這期間他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對愛國抗日做出了貢獻。他自己也以團結抗日為題材,積極進行文學創作,寫出了《殘霧》、《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著)、《張自忠》、《面子問題》等九部話劇;《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火車集》、《貧血集》以及鼓詞、京劇等。1946年3月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先生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文學創作。寫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1949年10月正在美國養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來總理請他回國的信後,立即回國,於當年12月回到北京。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處女作為《老張的哲學》。
3、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誰?
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老舍。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寫於解放後的1951年1月,發表在當年的《新觀察》雜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北京的春節》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
評價:
《北京的春節》寫的是北京,其實也是中國春節的縮影,只是更重地方風俗,更有地方特色。值得重點體味的是,作家在詳述北京春節的風俗民情時,是帶有自己既肯定贊美又圍繞著這風俗是否有『迷信色彩』,而委婉地傳達出自己一種矛盾復雜的感情的。
4、北京的春節是誰寫的?
《北京的春節》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作者用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喜愛之情。
老舍(1899年2月3日至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我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5、北京的春節寫作背景是什麼?
北京的春節寫作背景是:
北京的春節寫於解放後的1951年1月,發表在當年的《新觀察》雜志的第一卷第二期。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作者剛從美國回來就寫了《我熱愛新北京》。
從下水道、清潔、燈和水三方面談了北京的變化。差不多同時他寫了《北京的春節》這一篇文章,描寫了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和熱鬧氣氛,同時表達了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
(5)北京的春節作者怎麼寫的擴展資料:
《北京的春節》取材於市民生活。同時作者老舍也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6、作者老舍是怎樣寫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寫得最詳細的是(臘月、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節)四個部分,略寫的有臘八、小年(臘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這樣寫詳略得當,突出了北京人過春節的習俗,體現出了北京人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
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
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章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7、北京的春節作者是如何把主要內容寫詳細?
北京的春節作者是這樣把主要內容寫詳細的:1、寫人們的活動目的和細數春節的各種習俗,描繪了一幅古樸的民俗生活畫卷;2、先後提到的日子有臘月初旬、臘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3、作者沒有面面俱到、平鋪直敘,而是選取了臘八、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這四個最具代表性的日子詳細描寫,其他的日子和活動則一筆帶過;4、這種詳略有致的剪裁方式,既能用有限的篇幅表現豐富的內容,又能集中筆墨描寫重點內容,從而突出文章中心;
8、《北京的春節》作者介紹是怎麼樣的?
《北京的春節》作者是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8月24日,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1978年,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作品風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1960年是義和團起義的六十周年,於是寫出了話劇《神拳》,再現了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
9、《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誰,原名什麼?什麼族人?字什麼?課文按什麼寫了《北京的春節》。介紹
«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字舍予,課文按時間順序寫北京的春節,介紹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描寫了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喜愛之情。
10、北京的春節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
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10)北京的春節作者怎麼寫的擴展資料:
《北京的春節》作者用充滿京味的朴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並通過對比,顯示了新時代移風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後作者肯定了新風尚,歌頌了新社會。
此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准備。有的民俗習慣只一句話帶過,如,「必須大掃除一次」「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緊接著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後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令讀者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