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什麼樣的春節

春節什麼樣的春節

發布時間: 2022-12-06 07:29:23

1、春節是什麼樣的節日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每家每戶都要過春節(俗稱:過年),每家每戶都會提前准備過年的年貨,做香腸,臘肉,鹵菜,買豬肉,買調料,買對聯,買鞭炮,買窗花,搞得很喜慶,很熱鬧。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古代,人們會張燈結綵,貼對聯,貼窗花,小孩子都穿是新衣服,放鞭炮,吃年飯。
在現代,大街小巷都有濃郁的春節色差,街上的每一顆樹上都掛著彩燈,五顏六色的很好看,家裡的長輩都會提前准備年貨,買豬買鴨,做香腸,做鹵菜,買新衣服,除舊迎新,過年的時候穿上自己的洗衣服,初三後,每家每戶都開始走親訪友拜年。過春節最開心的不過就是拿紅包了,家裡的長輩都會給小孩子紅包。還有包餃子,你是不是很想念呢,熱騰騰,香噴噴的香菇肉餃子。
總結:春節一年到頭最開心最幸福最熱鬧的日子,和親人團聚,和家人在一起,和家人一起吃飯,一起說話,一起看春晚,春節是最幸福的節日。

2、春節是一個什麼樣的日子

春節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幾十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3、春節是怎麼樣的節日?

答: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以「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此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新的輪回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歷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

4、春節是怎麼樣的節日

春節(Spring Festival)指華夏傳統歷法夏歷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歷元旦不同),農歷正月初一,又稱農歷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資料來源:http://ke.haosou.com/doc/5333009-5568377.html

5、春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

春節(別稱:新春、年節、天臘、歲首、新年、大年,英文名:Spring Festival)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農歷新年,傳統上的「年節」,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而來,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日期定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

在春節期間,各家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多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節期活動

忙年(小年)

買年紅或寫年紅(5)年尾十二月廿三或廿四開始忙年,又稱「小年」。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十二月廿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十二月廿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上行下效,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十二月廿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十二月廿四過小年的傳統。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塵和祭灶。[35][55]

傳統習俗:祭灶、蒸花饃、買年紅、吃灶糖、掃塵。

年廿八

年廿八除舊布新,清除舊的年紅,有的地方年廿八開始貼年紅。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說在農歷十二月廿八日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裡打掃衛生,貼年紅,迎接新年。[27]

除夕

貼年紅(17)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除夕,祭祖、吃團年飯,年夜飯後有派發壓歲錢和守歲的習俗。[27][56]

傳統習俗:置天地桌、祭祖、燒炮、吃年夜飯、接神、踩祟、接財神。

正月初一

從年初一開始便進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豐年主題。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於高潮。炮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燒炮竹,叫做「開門炮仗」,送舊迎新。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正月初一迎新歲,拜歲。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拜歲神。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新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恭祝新年大吉大利。[27]《占書》中說,正月初一是「雞日」。

傳統習俗:開門炮仗、拜歲、祈年、拜年、占歲、聚財。[7][9][32][57]

正月初二

回娘家(9)大年初二是開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靈,祭禮完畢,燒炮、燒紙寶,然後吃「開年飯」。這餐「開年飯」一般備發菜、生菜、魚等,意在取其生財利路之意。這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27]《占書》中說,正月初二是「狗日」。

傳統習俗:拜神,開年飯等。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為熛怒之神,是上古五帝(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俗以為是日赤熛怒下兄,遇之則不吉,故此,「小年朝」例應祀祖祭神。「赤口」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古時在中國南方民間,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27][58]

傳統習俗:燒門神紙。

正月初四

財神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迎神接神。[27]《占書》中,傳說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傳統習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39]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北方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傳說正月初五是「牛日」。[36]

傳統習俗:祭財神(南方)、送窮、開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馬日」,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27]大年初六也是啟市日,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27]

傳統習俗:送窮,啟市。

正月初七

舞獅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占書》說,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27]從漢朝的文獻開始有人日節俗的文字記載,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

傳統習俗:熏天、吃七寶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開工日,派發開工利是,是廣東老闆過年後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著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紅大紫。年初八前走親訪友拜年基本完畢,從年初八起民間便陸續開展敬神、游神、擺宗、舞獅、舞龍、飄色、游燈、做醮、標炮、做大戲以及各種文藝表演活動。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陰則年歉,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27]

傳統習俗:順星、游神、做齋頭、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放爆竹(9)正月初九是天日,傳說此日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稱「天公生」。有說「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四御」,是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區有開燈的習俗,設開燈酒宴。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認為「十」,諧音「石」,因此初十為石頭生日,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

元宵節(14)正月十二,搭燈棚,花燈酒會,做齋頭,做醮,標炮等。從即日起人們開始准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做醮,標炮。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三、十四

正月十三、十四,舞獅、飄色、游神、逛廟會。有傳說正月十三是「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

正月十五,習俗活動主要有賞燈、游燈、押舟、燒炮、燒煙花、采青、鬧元宵等。元宵節的節俗非常有特色,節期與節俗活動,也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鬧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發展至今,燒煙花也是元宵主要習俗之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