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要追溯到什麼時候
1、春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什麼時代?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傳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理會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廳燃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手伏唯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許諾的過程。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畢培、擺「旺火」、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什麼朝代?
根據現代民俗學的研究來看,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已經具有大約4000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商人重鬼,巫術和鬼神觀念十分濃厚,祭神祭祖的行為十分頻繁,而且頗受重視,而春節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和演變而來的。
隨著歷法和節氣的不斷完善,古代開始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新年,並將臘月的最後一天和正月第一天,稱作「過年」,稱正月初一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或元日等,亦即是今天的春節。雖然舊時以正月初一為春節,但古人慶祝春節的活動卻並非僅限於一天,而是有一個盛大的慶祝過程。千百年來,春節一直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視的節日,也是最為盛大的節日,具有十分熱鬧而豐富的慶祝形式。
在民間,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家家戶戶都忙著掃塵迎春、祭祀灶神、准備年貨,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春聯、門神、福字,在門前懸掛紅燈籠,在屋內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整個春節期間,最為重要的活動就是守歲。在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即除夕夜,一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共同吃團圓飯,辭舊迎新。這一刻,是最為幸福與祥和的時刻。等到了初一早晨,人們忙著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喜迎新春。
舊時有著「不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但一般到正月五十以後,春節便已逐漸臨近尾聲。大體算來,自臘月二十三前後的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整個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幾乎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由於這一個月是一年中的農閑時節,因而人們也更有時間和精力來慶祝春節。
以上便是傳統春節的源流與梗概,大體來講,春節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到漢武帝時得以逐漸成為最為盛大的節日,並一直影響到現代。在此,祝大家新春快樂!吉祥如意!
3、春節的起源是在什麼時候?
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族凱期。
據史書記載,關於春節的起源說法諸多,有說「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歷法。年的時間激納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明穗沒為歲首改為以孟春為歲首,後人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即農歷),落下閎也因此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
4、春節的起源是什麼?
春節的起源是:
春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中國最為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明薯灶。據歷史記載和考證,春節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二千多年前。
在古代,人們認為每個新年的第一個月,是寒冷的冬季結束,春天來臨之際,萬物復甦重新生長的開始。在此時舉辦一些祭祀和慶祝活動,以表示對自然界的感激和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期許。
春節在歷史上也發展出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比如激扮拜年、貼春聯、放鞭炮、舞龍舞獅等習俗,都是為了慶祝新春、辟邪驅災、祈福求平安和團圓等象徵意義。
總手頌體而言,春節起源於古代對自然周期變化和人類生活需求的感知和反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中華民族最具特色和傳統文化魅力的節日之一。
5、過年這一風俗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
過年習俗
年是什麼?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獲的象徵,所謂「五穀熟曰年」。
年是什麼?年是一隻怪獸,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它一上岸,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泛濫。後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把「年」嚇回逃回了海里。於是就有了除夕貼對聯,掛彩燈,穿新衣,還要剁餃餡包餃子,晚上還要攏旺火、燒柴禾,------這就是年了。
那麼古代人是怎樣過年的呢?我們先來聽聽這首「年節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寫聯對,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頭兒,
初三初四耍球兒,
初五初六跳猴兒,
…………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霄,這年才是過完了。那麼我們追溯古人的「年步」,先來祭灶——
灶王爺可是年節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臉的一尊,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說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後世流行的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象個美女。他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人們還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灶神,同時還喃喃禱祝,求他上天講好話。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祭食也簡化成了「灶糖灶餅」,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話,一定還會聽到奶奶、媽媽在叮囑灶王:上天說好話,不好的可別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術的一種工具,作用是驅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並不是象現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燒竹子,發出噼叭之聲,驚嚇鬼怪。屠蘇即屠蘇酒,意為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於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後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
桃符又稱「桃版」,是春聯的前身。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從漢代起即有用桃作厭勝之具的風習,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轉化成春聯據說緣於五代後蜀之主孟昶。紙制的春聯則是明、清才興盛起來。今天的春聯意在於渲染年節氣氛,祝吉求祥,已經失去了舊時春聯的驅闢作用,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寫了聯對,接下來該准備過年的食物了,年節飲食很多,諸如年糕、年夜飯、更歲餃子等。另外還有巫術味很濃的飲食,如桃湯、柏酒、椒酒、五辛盤。桃湯是用桃煮的湯,柏酒是一種用柏樹葉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飲用,意為避邪祈福。五辛盤即以蔥、姜等五種辛辣食品置盤中,又稱春盤。俗謂可以辟惡、除瘟、通五臟,也有賀新的意思。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守歲。除夕夜的家伏告者是一個格外溫馨甜蜜的空間,在歷史上甚至連監中的犯人也釋放回家團聚。全家人團坐桌前,開始了「團年」、「守歲」的進程。先是一餐「團年飯」飯後闔家團坐守歲。
此時小輩兒人向父祖家長行禮辭歲, 老人們則要分壓歲錢。壓歲錢也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原是用來 厭勝驅邪、幫助小孩子過年的,後世則多藉此表示親情愛意。
團年飯後還要「消夜」,一家人吃著 點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細雨,靜待天明,這便是守歲。另外除夕夜還有鏡聽、照田蠶、賣痴呆、打灰堆等習俗,以此來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願新的一年小孩聰慧,萬事如願。
「鄉村裡過年,從臘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個半月的鑼鼓聲,這聲音單調,卻打動到咱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坎上。就在這時際,……發現迎春花開了。」
是的,迎春花開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古人將新正的前八天分別以六種動物和人、谷相稱。正月一日為雞日,即吉缺薯日。古人有用雞辟邪之舉,方法是殺雞著門或貼畫雞於門。從元旦開始,人們開始忙著拜年賀節。拜年在漢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這天進宮朝拜,君臣同樂。到了明清兩代,官場拜年則發展成虛文的禮節,往往是「望門投刺」,不管認不認識。有詩為證: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友缺狂歡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復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這天的習俗活動是「送窮」,而對商家來說,初五這天商家開業。正月的活動一直到了十五,才漸漸平靜……
6、春節什麼時候開始的
春節是夏朝開始的。
春節是從夏朝開始的,最早的春節要追溯到夏朝。山森那個時候春節也是在正月,所遵循的歷法是夏歷。所謂夏歷,其實就是最早版本的陰歷。夏朝的春節在正月,而商朝將春節改到了臘月,也就是說提前了一個月。雖說對歷法的修改有了一定覺悟,卻依舊沒有察覺歷法和輪培大環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當時按照月亮繞地球一圈作為一個月,實際上有一定偏差。但是對當時的人來說,這已經很厲害臘唯唯了。他們根據月亮出現的形狀,來確定時間的變化。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的夏歷,短期內看夏歷是比較准確的,因此夏朝的春節定在了正月,和現在類似。
春節淵源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回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春回大地的歲首具有重要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
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歷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春節
7、春節的起源?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在農歷正月初一慶祝的。據史書記載,族判燃春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年節祭祀活動。
在古代,人們認為每年冬至後陽光開始逐漸加長,天氣逐漸轉兆虛暖,萬物開始復甦生長,正月是一年中最有希望、最富生機的時候。為了感謝神靈給予的恩賜,人們在這個時候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向神沖檔靈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庭平安和國泰民安等祝福。後來,這種宗教活動逐漸演化成為民間文化活動,也就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稱的春節。
在春節期間,人們會進行一系列傳統的慶祝活動,如貼春聯、放鞭炮、舞龍舞獅、賞花燈、吃團圓飯、發紅包等。春節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
8、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春節是從夏朝開始的。
春節是從夏朝開始的,最早的春節,要追溯到夏朝。那個時候春節也是在正月,所遵循的歷法是夏歷。所謂夏歷,其實就是最早版本的陰歷。夏朝的春節在正月,而商朝將春節改到了臘月,也就是說提前了一個月。雖說對歷法的修改有了一定覺悟,卻依舊,沒有察覺歷法和大環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當時按照月亮圓旦檔繞地球一圈作為一個月,實際上是有一定偏差。但是對當時的人來說,這已經是相當牛掰了。他們根據月亮出現的形狀,來確定時間的變化。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的夏歷,短期內看夏歷是比較准確的,因此夏朝的春節,是定在了正月,和現在類似。
春節期間安全提示
1、防觸電:春節期間用電的機會較多,安全用電是迫切關注的問題:1、不要讓孩子隨意亂接電線,避免災害發生;2、檢查家用電器是否漏電、是否老化、是否會對老人和小孩直接構成威脅;3、教育孩子不要在變壓器附近、高橘亂壓電線下玩耍;4、對於取暖器材做到人離電斷。
2、防火:防火是安全工作的重大主題:1、防野外放火,不要玩火,發現火情要立即報告,及時撲滅;2、防止住宅火災,不要卧在床上吸煙,離家外出時要關閉煤氣、拉掉不必要的電源,對易燃物品要妥善處理好;3、在發遲襲生意外時懂得如何自救或求救。
9、過春節的歷史可以追述到哪個朝代?
關於春節的起源多種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虞舜時期,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逗伏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山派攜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中國歷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羨明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即農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10、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過春節)的?
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年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10)春節要追溯到什麼時候擴展資料;
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准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
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