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怎麼搞活動
1、春節前都要做什麼活動?
中國春節,一個辭舊迎新的中國傳統節日,預示著舊的一年的過去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作為中國最為隆重而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由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在這樣一個盛大的節日里自然少不了形形色色的節日慶典活動和傳統習俗,你知道在年前我們都要做什麼嗎?據說照做了新年會有好運哦~~~
臘月二十三——送灶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主要指北方,南方仍有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預示著人們正式開始「忙年」,要為迎接新年而忙碌了。
臘月二十三的傳統習俗主要為祭灶,即祭拜灶王爺。
傳說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這幾天都是灶神回宮(匯報年終總結)的日子。除夕當天,則要重新請灶神下降,百姓都會先貼上灶王爺的神像然後再開始准備除夕的年夜飯。
在這天要把灶台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貼上),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食品並進行燒香、點燭、放炮等活動。
臘月二十四——彈塵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需要撣塵掃房子
新春掃塵一方面是指具體的打掃衛生,收拾屋子
另一方面則因「塵」與「陳」諧音,意為掃除病害、祛病消災,祈求安康,從而達到除「陳」(塵)布新的願景。
這一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國人民辛勤、潔凈、講衛生的傳統,也表達著人們對新年的重視熱愛和美好祈盼。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五
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一般都會忙著做豆腐,豆腐的「腐」與「福」諧音,表示迎福納新,祈福新年福氣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將磨豆腐的習俗逐漸變為貼「福」字、貼窗花、貼對聯,這同樣可以達到對新年美好的祝福!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臘月二十六
民間在臘月二十六這天講究要吃紅燒肉,「年肉」代表著富裕、富有,紅燒肉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富到流油」。
隨著時代發展,物質的豐富多樣,在坦閉猛這一天人們不僅會殺豬割肉,還會置辦如魚、蝦、乾果、糖果等其他貨物來豐富「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臘月二十七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天人們會宰雞,雞通「吉」,寓意大吉大利,有的地方還會指定宰殺公雞,公雞在古代社會隱喻著父系社會的權威、男為大的思想。
與臘月二十六不同,這一天人們趕集主要是購買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
臘月二十七在部分地區還傳承著洗衣服、洗腳、洗澡的習俗,意思是洗去污穢、洗祛舊疾,以嶄新、健康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臘月二十八
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發面蒸饅頭,提前准備除夕自食和上供祭祖的祭禮。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還要在屋裡「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用吉祥的祝語寄託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臘月二十九
臘月二十九又稱」小除夕「。中國農歷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最後一天。
由於臨近新年,這天要將過年所需的物品制備齊全,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祭祀祖先——以此表達不忘祖先恩德,對祖先懷念並祈求祖先的庇佑,人們不但要「上墳請讓橋祖」,還要擺上菜餚美酒」上大供「。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除夕
「歲」的最後一天「挨年近晚、歲窮月盡」,稱為「歲除」,年三十晚上又叫「除夕」。
除夕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祭祖大節。
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記載有: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除夕」,歲除之夜,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人們在這天會進行祭拜先祖、貼年紅、吃年夜飯、壓歲錢、一起守歲的傳統習俗。
祭拜先祖——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飯菜茶酒奉祀。
貼年紅——貼紅色的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
吃年夜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席上一般會有好意頭的菜品:如雞(寓意大吉大利)、魚(寓年年有餘)、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等。
壓歲錢——用意是鎮惡驅邪,一般是長輩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晚輩得到壓歲錢就態培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守歲——要燈火通明,大家一起通宵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