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舟山有什麼講究

春節舟山有什麼講究

發布時間: 2023-05-17 16:16:25

1、想知道各個地方過年有什麼習俗?

各地區春節的習俗:

一、黑龍江: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

由於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吉林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裡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二、江蘇:處處聚財尋「元寶」

蘇州人除夕在年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有「恭喜發財」之意。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三、浙江:大年初一「慶田蠶」

浙江烏程縣在大年初一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寧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關門前,再放一次「關門炮」。

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橘,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四、廣東:拜年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復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落座後,親戚會以潮汕功夫茶招待,臨走時,回送大橘。

五、老北京:吃法講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尤其講究過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期間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這些都已經是人們的家常便飯,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卻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六、山西:年飯不說話

山西現在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七、遼寧:難忘農村的血腸

在遼寧農村,一到農歷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還會殺豬請客,邀來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吃上一頓宴席,吃好喝好之後,熱情的主人還會把灌好的血腸分給客人帶回家。

2、【春節習俗】大年初三,老鼠娶親

民間流傳的「老鼠娶親」故事是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老鼠夫婦生了一個女兒。他們從小就非常疼愛她。當她長大成為又漂亮又乖巧時,他們就想把她嫁給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但誰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呢?

他們認為能照耀大地的太陽當然是最偉大的人啊!於是他們就跑去跟太陽說:太陽先生,我們覺得你是這世界上最灶咐偉大的人,我們想把女兒嫁給你。太陽被這突來的問題嚇了一下,心想:如何脫困是好?急中生智的說:謝謝你們看得起我,但我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只要雲一來我就會被遮不見,所以雲比我厲害。

他們認為也有道理,便跑去問雲說:雲先生,我們覺得你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想把女兒嫁給你。雲暗中叫苦,怪太陽將他一軍,雲也想把燙手山芋丟出去,靈光一現的說:我才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只要風一來我就被吹跑了。

老鼠夫婦有點失望,便跑去找風。風也暗罵雲沒有良心,把他拉入漩渦中,於是硬推託說:我可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因為牆能把我擋住,牆才是最了不起的。

老鼠夫婦為了女兒的終生幸福,只好又風塵僕僕的跑去找牆。牆最了解天下父母心,不忍心他們再次被拒絕受傷害,於是心生善念,想一個兩其美的辦法,就裝著苦瓜臉說:我才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最怕你們老鼠了,老鼠會在我身上打洞啊!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鼠輩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啊!於是即刻回家,舉行拋綉球選老鼠女婿。總算在大年初三,選了一隱瞎純個青年才俊的老鼠做女婿,把寶貝女兒嫁了過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民間文化表演

1988年3月張吉道老先生以木雕民間藝術品的形式分別參神弊加了「甘肅省民間藝術品展覽」和「全國民俗作品展覽」,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充分肯定和贊譽。原創作品被國家群眾文化局收藏。現生產的《老鼠娶親》是根據張吉道老先生提供原創作品的部分原樣,並設計製作全部模型、模具,採用較為先進的精密鑄造工藝和全手工加工工序,以黃銅為主要材料而加工生產的銅鑄工藝品,屬整體鑄成,部件合成,具有設計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形態各異、形意明了、趣味性強的整體特點,工藝品表面光滑平整,無任何粗糙痕跡,特別是老鼠的嘴、耳、眼、尾等形象逼真,工藝品的整體布局和搭配顯得神形並茂,猶如一幅立體民間故事的圖畫。

《老鼠娶親》的傳說內容,生長在縉雲一帶的成年人絕大多數都知道,調查者與被調查者基本對傳說內容吻合,只是《縉雲縣志》的記載略簡而已。

大概意思是:大年初一的晚上,是老鼠娶親的大好日子,為讓老鼠可以安安穩穩,歡歡喜喜辦好事,大人、小孩都不要去打擾它,如果你吵它一夜,它就會吵你家一年,所以人們都要早早睡覺。

(作者:百度經驗)

3、春節期間各種語言、行為上的規矩與禁忌以及形成的原因

1.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各地春節的風俗習慣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春節掃塵的由來

每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人們噴刷房子、清洗傢具,拆洗被褥,古稱「掃年」。

掃塵習俗起源於堯舜時代,從古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到了唐宋時期,「掃年」之風盛行。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至今民間流行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諺語。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則傳說,掃塵習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農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里的佃農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將宅院里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復一年,春節掃塵的民族風俗一代代延續流傳下來。

春節守歲的由來

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 守歲習俗始於南北朝,梁朝的庚肩吾、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拜年的由來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便流傳開來。

春節放爆竹的由來

放爆竹是我國人民春節時藉以助興的習俗。這一習俗源於漢魏時期,南北朝風俗書《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據說古時,住在山區的人,常得寒熱病(可能是今天的瘧疾)。當時被認為是惡鬼作怪,於是為了一年平安無事,便在農歷元旦時就用火燃燒竹子,發出巨大響聲,把山鬼驅走,因最初的爆仗是燒竹子,故稱「爆竹」。唐朝稱「爆竿」。後亦稱「爆仗」。火葯發明後,爆竹採用硫磺做火葯,外面裹有厚紙,並插上引線,用火燃放引線後,體積驟然擴大,結果把外面厚紙炸開,因而發出巨響。約在此時,放爆竹在消災去邪的同時,亦有了慶祝之意。現放爆竹只有象徵歡樂的意思了。

春節貼春聯的由來

每逢春節,我國民間家家要貼春聯。

春聯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喂老虎。後來,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紅紙書寫春聯始於明朝。

貼門神的由來

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買張門神貼在門上,一是表示吉慶,二是為了「避邪驅魔」。

關於門神的來歷,戰國時代的一部著作里有這樣一個神話記載,東海度朔山中,有一棵盤曲3000 里的巨大的桃樹,其枝伸向東北方的鬼門,所有的鬼怪來往皆從此出入。樹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櫑,專門監視鬼的行為,發現哪個鬼胡作非為,便用草繩捆起來喂老虎吃。於是,人們就在兩塊桃板上,畫上神荼和郁櫑的像。置以門側,以御百鬼騷擾。這是傳說中最早出現的門神形象。

經過歷代演變,門神的內容也不斷發生變化。唐代的門神已不是神荼、郁櫑,而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惡夢而生病,半夜三更時分,常聽到鬼叫。這事被大臣們知道後,就推薦開國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全副披掛,在門外徹夜守衛。沒出幾夜,太宗的病果然好了。爾後,他就命畫工畫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貼在門上,藉以鎮邪避祟。這個作法,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後來,門神又不斷增加了新的內容。人們把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也有其他聖賢的像)貼在前門迎客,把傳說中的捉鬼能手鍾馗的畫像懸於後門上趕鬼,自以為前後把得緊,野鬼鑽不進了。

除夕不殺雞的由來

舊時,在浙江舟山過年不許殺雞,這就很奇怪了。因為在過年這樣的喜慶日子裡,中國人都要大擺筵席,而筵席上往往離不開雞。為什麼舟山會流傳下這么一個習俗呢?

據說明朝未年,魯王逃到了舟山,輔佐魯王的是舟山人張名振。張名振是東海抗清名將,屢次擊敗清軍。1651 年的除夕,清兵趁張名振率兵遠出作戰之機突襲定海城,清軍逢人便殺,他們相約,一直殺到雞叫為止。他們殺了舟山百姓1.8 萬人,最後只剩下六戶人家六個姓。當清軍殺到劉家嶴時,忽然聽到了公雞的叫聲便停止了殺人。正是由於這一聲雞叫,才救了舟山的這最後六戶人家,舟山人才得以繁衍下來。從此,為了紀念公雞的恩德,舟山除夕不殺雞的風俗就流傳下來。

過年吃年糕的由來

過年吃年糕的習俗,據傳從周代開始,已有3000 多年的歷史。由於禾穀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所以後世過年吃年糕,就含有祝賀五穀豐登的意思了。吃年糕還有取「年高」長壽之意。在江浙一帶,至今流傳著一則年糕的故事。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傳說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之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牆挖地三尺,可以得到食糧。」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聞知,認為吳國失去主將,就進攻吳國雪恥。夫差連吃敗伏,京城被困,城中糧盡援絕,軍民紛紛餓死。這時,伍子胥的親信按他生前囑咐,去象門挖地三尺,果然挖到可以充飢的 「城磚」。原來這是當年伍子胥暗地設下的「屯糧防急」之計,他在象門一帶用的城磚,全部是用江米粉蒸制後壓成的,這類江米磚十分堅韌,既可以作磚砌牆,必要時又可充飢。從此以後,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蒸制象城磚樣的江米年糕,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製作的食品,就把它叫作年糕,沿襲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SAY:過春節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啦!民間傳說,孩子們可用壓歲錢抵制

春節舞龍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裡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他們就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SAY :只可惜現在很少有地方還擁有舞龍這么好的風俗了~~

倒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吃年糕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咸皆有。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雲:「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咬春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卷進春餅里吃。

2.中國人在過春節時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在來年事事順心,萬事如意。由初一至初十的禁忌有:

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ji) 。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豬日,祭財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初 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開始復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穀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 。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叫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4、舟山本地過年習俗

鄉下比本島更講究些
團圓 吃餃子 接灶神 守歲 放鞭炮 上墳 拜年 到正月十五吃元宵 算是結束
舟山過年的時間很大,襪老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過小年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為止,人們都為跡銀過年而忙碌而高興。

十二月二十三日那天,傳說是灶神上天匯報家家戶戶一年情況的日子,人們為了讓灶神在玉皇大帝那兒替自家說好話紛紛點起了香,供起了東西。我們小孩子就盼著早點供好,吃那美味的供品。十二月二十四那天,是撣塵的日子,各家的主婦們拿起笤帚撣起了灰塵,一來讓家裡變得干凈些,二來希望掃走一年的穢氣,明年交個好運。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到大年三十為止,是各家送年的日子。那幾天,很姿好宴多人家准備了豐盛的物品,祭起了祖宗,拜起了菩薩,早上和晚上,鞭炮聲此起彼伏,整個舟山充滿著濃濃的年味。大年三十,各家邀請親朋好友吃起了年夜飯,小孩子們都得到了壓歲錢,開心地到處亂喊亂叫。

正月初一開始,各家都帶著禮物是走親訪友的日子,舟山到處充滿著安逸和諧的氣氛。

5、舟山的春節習俗

1、 滿櫥滿罐

年三十那天,每家每戶要將水缸、米缸都備得滿滿的,意為「滿櫥滿罐」,祈禱來年生活更加美滿,吃用有餘。

2、備年糕、「飯富」

定海舊俗,春節期間,到初五才能動用米缸;而且,春節期間還不能動刀。所以,要在年三十那天,蒸熟夠吃三至五天的米飯,俗稱「飯富」;女主人要切很多年糕、海蜇,備好新年裡要用的食物。

3、關門點燈

舊時,在年三十那天,一天忙完之後關門,天亮前不能再打開。然後,在每個房間都要點上蠟燭或油燈。人們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4、 年夜飯

年三十晚,闔家團聚,長輩坐上位,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魚是不能少的,因為「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以前,定海人桌上的魚品種很多,但至少要用一條完整的大黃魚。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年夜飯後,長輩開始給小輩分「壓歲錢」。

5、迎灶神

定海人在年三十晚上,還要迎灶神。灶神從天庭稟報回來,灶台神龕貼上新的灶神像,供上年糕、年羹(年羹是用年糕切成片,加芋艿和蘿卜起漿),橡仔供畢把年糕放在米缸上,謂「滿米缸」。此後米缸封存,待初五才能啟封。

6、掛年糕

將蒸熟的年糕切成小段,掛到各個地方:筷子、掃帚、拖把、秤鉤、犁、耖、耙、籮等器具上。意思是慰勞這些辛苦工作一年的器具,期盼來年「順順流流,年年純如陪有餘,萬事平安」。 在這一天,老鼠可以正大光明地出來吃這些年糕。

7、 守歲

守歲,在舊時定海也稱「照虛耗」,又稱「守爹娘完善」,因為傳說如果一連三年的年三十夜不睡覺,可修下世「爹娘完善」。除了在家中守歲之外,有不少善男信女到廟宇庵堂坐夜守歲,祈禱菩薩保佑新年平安好運。

8、打果樹

打果樹,是非常有地做蠢域特色的習俗,現已罕見。吃完年夜飯後,家人就到種植果樹的地方,來「打果樹」,祈求自家的果樹來年能有個好收成。因為紫嶴是大貓島的主要產梨區,果園收入是居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參考資料:舟山-網路

6、有關春節習俗的資料

春節各種習俗來歷----春節掃塵的由來

每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人們噴刷房子、清洗傢具,拆洗被褥,古稱「掃年」。

掃塵習俗起源於堯舜時代,從古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到了唐宋時期,「掃年」之風盛行。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至今民間流行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諺語。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則傳說,掃塵習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農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里的佃農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為了迎接玉帝的恩賜,佃農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將宅院里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復一年,春節掃塵的民族風俗一代代延續流傳下來。

春節守歲的由來

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 守歲習俗始於南北朝,梁朝的庚肩吾、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拜年的由來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便流傳開來。

春節放爆竹的由來

放爆竹是我國人民春節時藉以助興的習俗。這一習俗源於漢魏時期,南北朝風俗書《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據說古時,住在山區的人,常得寒熱病(可能是今天的瘧疾)。當時被認為是惡鬼作怪,於是為了一年平安無事,便在農歷元旦時就用火燃燒竹子,發出巨大響聲,把山鬼驅走,因最初的爆仗是燒竹子,故稱「爆竹」。唐朝稱「爆竿」。後亦稱「爆仗」。火葯發明後,爆竹採用硫磺做火葯,外面裹有厚紙,並插上引線,用火燃放引線後,體積驟然擴大,結果把外面厚紙炸開,因而發出巨響。約在此時,放爆竹在消災去邪的同時,亦有了慶祝之意。現放爆竹只有象徵歡樂的意思了。

春節貼春聯的由來

每逢春節,我國民間家家要貼春聯。春聯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喂老虎。後來,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紅紙書寫春聯始於明朝。

貼門神的由來

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買張門神貼在門上,一是表示吉慶,二是為了「避邪驅魔」。關於門神的來歷,戰國時代的一部著作里有這樣一個神話記載,東海度朔山中,有一棵盤曲3000 里的巨大的桃樹,其枝伸向東北方的鬼門,所有的鬼怪來往皆從此出入。樹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櫑,專門監視鬼的行為,發現哪個鬼胡作非為,便用草繩捆起來喂老虎吃。於是,人們就在兩塊桃板上,畫上神荼和郁櫑的像。置以門側,以御百鬼騷擾。這是傳說中最早出現的門神形象。

經過歷代演變,門神的內容也不斷發生變化。唐代的門神已不是神荼、郁櫑,而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惡夢而生病,半夜三更時分,常聽到鬼叫。這事被大臣們知道後,就推薦開國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全副披掛,在門外徹夜守衛。沒出幾夜,太宗的病果然好了。爾後,他就命畫工畫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貼在門上,藉以鎮邪避祟。這個作法,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後來,門神又不斷增加了新的內容。人們把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也有其他聖賢的像)貼在前門迎客,把傳說中的捉鬼能手鍾馗的畫像懸於後門上趕鬼,自以為前後把得緊,野鬼鑽不進了。

除夕不殺雞的由來

舊時,在浙江舟山過年不許殺雞,這就很奇怪了。因為在過年這樣的喜慶日子裡,中國人都要大擺筵席,而筵席上往往離不開雞。為什麼舟山會流傳下這么一個習俗呢?

據說明朝未年,魯王逃到了舟山,輔佐魯王的是舟山人張名振。張名振是東海抗清名將,屢次擊敗清軍。1651 年的除夕,清兵趁張名振率兵遠出作戰之機突襲定海城,清軍逢人便殺,他們相約,一直殺到雞叫為止。他們殺了舟山百姓1.8 萬人,最後只剩下六戶人家六個姓。當清軍殺到劉家嶴時,忽然聽到了公雞的叫聲便停止了殺人。正是由於這一聲雞叫,才救了舟山的這最後六戶人家,舟山人才得以繁衍下來。從此,為了紀念公雞的恩德,舟山除夕不殺雞的風俗就流傳下來。

過年吃年糕的由來

過年吃年糕的習俗,據傳從周代開始,已有3000 多年的歷史。由於禾穀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所以後世過年吃年糕,就含有祝賀五穀豐登的意思了。吃年糕還有取「年高」長壽之意。在江浙一帶,至今流傳著一則年糕的故事。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傳說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之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牆挖地三尺,可以得到食糧。」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聞知,認為吳國失去主將,就進攻吳國雪恥。夫差連吃敗伏,京城被困,城中糧盡援絕,軍民紛紛餓死。這時,伍子胥的親信按他生前囑咐,去象門挖地三尺,果然挖到可以充飢的 「城磚」。原來這是當年伍子胥暗地設下的「屯糧防急」之計,他在象門一帶用的城磚,全部是用江米粉蒸制後壓成的,這類江米磚十分堅韌,既可以作磚砌牆,必要時又可充飢。從此以後,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蒸制象城磚樣的江米年糕,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製作的食品,就把它叫作年糕,沿襲至今。

7、岱山春節的習俗有什麼??????

春節習俗:

舊時,農歷十二月甘三,家家「祭灶」,祭後吃「祭灶果」。俗語:「廿三祭祭灶,廿四撣撣塵,廿五、廿六做點心,廿七、廿八回家 門(指長工)」。

普通人家多在廿七以後「送年」,富庶人家提早擇日「謝年」(辭舊迎新之意),供奉三牲或五牲福禮,供者沐浴凈身禮拜神靈祝禱,口念「太太平平」、「新年發財」等吉語,此謂「散福」。

農歷三十,家家戶戶貼春聯、門神及青龍紙,中堂掛畢檔歷代祖先畫像,供以酒饌,後改設香茗果餌,朝夕禮拜,俗 稱「幀子太公」,至正月初五中輟,十三日復供如初,至十八日停供。三十夜,合家團圓吃「年夜飯手閉亂」,每人吃米團(意來年合家團圓無缺)。

飯後,長輩向未成 年晚輩分「壓歲鈿」。入夜,合家圍坐,燈火不熄,意在光亮迎神,防鼠、邪入室,亦修來世爹娘完善,俗稱「坐歲」。

正月初一,凌晨即起,媳婦給公婆敬桂圓或紅棗湯,然後至寺廟和祖墳拜歲,叫「拜菩歲」、「拜墳頭歲」。是日,不掃地、不汲水、不動刀、剪。元宵(當地稱「擺燈祭」),正月十三「上燈」,十 八「落燈」,神廟張燈結綵,祭祀廟神。

夜間,提魚燈、蝦燈、船燈,齊集熱鬧處舞燈。鄉間馬燈、龍燈於廟內外游舞。正月十四夜,興抬「三娘」(糞缸、水缸、井潭姑娘),意求吉利。多以放鞭炮辭舊迎新,春節假期,與親朋同 歡共聚。元宵節態亮(正月十五)部分人家吃元宵湯團。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