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的一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1、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 歡度春節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准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2、春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
說法,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
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
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
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成為春節。
春節演變
春節以前也稱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國歷代的
正月的設定日期卻並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者陵轎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
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
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
孟春為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
陰歷(即農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後中
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末
年,長達2080年。
春節名稱
在不同時代,春節有不同名稱。
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
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
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
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
「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
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辛亥革命後,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採用公歷,
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歷歲首;1914年起把夏
歷正月初一定作「春節」,為農歷歲首。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
會議決定採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稱為「元
旦」,夏歷正月初一仍稱「春節」。1970年以後夏歷改稱
為農歷。
春節時間
春節的時間(農歷正月初一)在公歷1月21日至2月
21日之間游動。「最早的春節」(如1966年的1月21
日)和「最遲的春節」(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
一個月。根據歷法計算,如果農歷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
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
在公歷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閏春節
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
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裡,農歷閏正月只發生6
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汪笑是1651、2262、2357、2520、
2539、2634 。
閏春節的過法
如果一年有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
閏正首肆月的時候則不過節。當然,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
正月的春節以後,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
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
3、過年從什麼時候開始?
有幾種觀點:
以立春作為分界點:「黃歷是『傳統農歷』,它把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作為一年的起點,因此生肖應以立春為准。
以正月初一零時為分界點: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等節目當中,我們守歲等候的新的一年,都是過了除夕夜最後一秒卜核,也就是過了正月初一零時才算。根據傳統民間習俗,人們習慣於將十二生肖與農歷年聯系起來,生肖應當跟著農歷年走,正月初一零時後就是下一個生肖年了。
以正月初一子時為分界點:中國古時候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24小時共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正扮在的兩小時。從晚上11點開始,與12屬相相對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型清掘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也就意味著一天的開始是從『子時』算起的。
個人偏向第二種觀點,現在都是看著春晚過年的,這種情懷會在潛意識里認為是以正月初一零時為分界點。
4、除夕過節時間和節日習俗是什麼?
除夕過節的時間是在大年30,就是在每一年的農歷30或者29,除夕節日習俗一般是包餃子,吃團圓飯
5、中國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農歷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農歷)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歷01月01日,將春節定義為農歷正月初一。
6、什麼時候過春節,過春節是指哪一天?
正月初一。
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嫌敗天法祖,報鋒燃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在早期銀者虛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回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春回大地的歲首具有重要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歷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
7、中國的傳統節日過節的時間和習俗是多少?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龍抬頭、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
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在我國流傳著「二月二,拜村社;龍抬頭,祈豐收;八月二,祭村堂;龍收尾,送龍歸」的說法。
4、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有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之說,用蘭湯以驅除邪氣。蘭草被用作靈物,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進行齋戒,其中包括當時最好的洗浴方式「蘭湯沐浴」。
5、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並為全國所接受。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贊許,是千年如一的。
8、過節是從年前開始的嗎?
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重要,卜旅也是最快樂的節日。過年實際上從年前就開始了。那些充滿特色的年前活動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年味兒,也態衫讓春節到來的時候更加感到開心和快樂。……對我來說,特色年前活動有趕大集辦年貨、小年祭灶,以及打掃房間這三種。
1,過年前最能令自己感到年味的,就是趕大集辦年貨了。
在過年之前的各種特色活動之中,最令自己感帆弊腔覺到年味的,就是趕大集辦年貨了……與去商場超市不同,大集一般在農村的寬闊場地上,雖然條件不如商場超市那麼好,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充滿了溫暖。在自己的記憶中,只有趕大集辦的年貨才最正宗,過年才最有年味。……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每到過年之前,我都要到農村大集去辦年貨,讓自己體會那種獨特的年味。
2,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是過年前非常重要的特色活動。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既然也是「年」,那就當然重要。……而且在這一天還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灶。……雖然對我來說如何祭灶已經不太清楚了,但是這件事本身的儀式感遠遠重於事情本身。在自己的印象中,只有過了小年祭了灶,大年才真正來臨。
3,年前打掃房間,乾乾凈凈過大年,這項活動不但有特色,還更有意義。
打掃房間是我們平日里經常做的事情,並不稀奇。……但是過年前的那一次打掃房間卻格外不同。……平日里我們打掃房間的時候並不是很願意,覺得比較辛苦,但是在過年之前的這次打掃房間卻令我格外激動,做起來也格外賣力。……之所以我會產生如此變化,是因為這次掃除事關過年這件大事,因此極具儀式感,自己當然就非常重視了。……正是這些特色年前活動讓春節真正來臨的時候自己的心中已經積累了滿滿的幸福和喜悅,過年時才會感覺更加開心和快樂。
9、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過春節)的?
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年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9)過節的一天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資料;
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准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
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