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傳說和故事有哪些
1、春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春節的傳說故事:爭花治天下
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著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為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2.春節的傳說故事:驅趕年獸
相傳,和頌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喚悉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喚鏈鄭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相傳,這種做法是為了哄騙鐵拐李。
據說到了每年的最後一天,玉皇大帝都要了解民間的生活狀況,於是就派鐵拐李下凡查看民情。鐵拐李為八仙之一,是個跛腳叫化仙,因此便在人間吃年夜飯的時候,提著要飯的籃子跛著腳沿街到各處各家乞討。
討完飯後,鐵拐李把討來的東西帶給玉帝老爺子看,誰家窮。誰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據此,玉帝老爺子就讓富人一年遭幾次災,不要太富;窮的則讓他發幾次財,不要太窮了。
這事兒慢慢傳到了人世間,一個精明的商人知道了這個情況後,很快就想到了應對辦法。到吃年夜飯的時候,這戶人家把大門關的嚴嚴緊緊,家人誰也不許大聲說話。等鐵拐李來討飯時,打開門,桌上什麼也沒有。
鐵拐李一看,認為這戶人家窮得連年夜飯都吃不起,於是就大發慈悲,悄悄在這戶人家的門口放上幾個金元 寶就走了。就這樣,這家人越來越有錢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別家也看到了他家發財的原因,便都紛紛跟著學起來。後來,鐵拐李見家家戶戶都關著門吃年夜飯,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們覺察,就不再到人間來討飯察貧富了。
但是,關起大門吃年夜飯的習慣,卻據此流傳了下來並延續至今。
4.春節的傳說故事: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後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5.春節的傳說故事:倒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凈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 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2、關於春節的神話傳說有哪些?
春節傳說一: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准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
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
春節傳說二:臘八粥的故事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這是北方過年的歌謠,開始就是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並不是來源於民間,而是佛教。據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摩尼出家修道,苦修六年,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於是其弟子為了銘記釋迦摩尼為創立佛教所受的六年苦難,便在每年的臘月初八吃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每到這天,有條件的寺廟都會舉行浴佛會,製作臘八粥,供佛誦經,並將臘八粥贈送給前來祈求平安的普通民眾。後來,這就傳到民間成了習俗。
春節傳說三:萬年創歷法的傳說
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歷,一種歷書,不是歷法。傳說古時候有個叫萬曆的年輕人,覺得當時的節令很亂,便想創造一種准時、准確的方法。萬曆上山砍柴時受到樹影和山崖上滴泉的啟發,創造了測日影以定時刻的晷儀,以及計算時間的五層漏壺。
萬曆知道當時的國君祖乙因為天時不確而發愁時,便毛遂自薦。祖乙聽過萬曆的方法後便將其留下,希望萬曆能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造歷法,以福萬民。幾年後,祖乙去看望萬曆,看到測定天時的日月壇上刻錄的天時詩,就知道立法已成。
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新春復始,請陛下定個節日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由來。數年後,經過長期的觀察,萬曆制定出了准確的歷法,名太陽歷。當他將太陽歷呈獻給國君祖乙時。
滿面白須的祖乙十分感動,為紀念萬曆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為紀念萬年,人們就把初一定為「年」。
春節傳說四:老鼠嫁女的傳說
老鼠嫁女是民間傳說。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的晚上,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開燈,全家人坐在一起,一聲不吭,摸黑吃著麵粉做的炒大豆、「老鼠爪爪」和「蠍子尾巴」。不開燈、不出聲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怕驚擾了親事。不知道你們那有沒有這個習俗,我們這似乎並沒有聽說過這個習俗。
春節傳說五:「年」獸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兇猛十分,每到大年三十都會肆虐人間,吞吃牲畜,害人性命。後來有一個老神仙來到村子裡,教人們驅趕「年」,「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家家戶戶每到春節,都會穿紅新衣、貼大紅年畫、貼紅紙、放爆竹,然後就演變成了過年的習俗。
春節傳說六:過年放爆竹的傳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放爆竹最初的用意就是驅散瘟、晦氣,帶來吉祥。據古籍記載,爆竹最初就帶有神秘色彩,古時是一種驅邪的用品,野外露宿時也可以用它驅趕野獸。後來人們除了在春節,在其他盛大的節日和喜慶日子都會燃放爆竹,表示吉祥慶賀。
春節傳說七:貼門神
古代神話說中有兩員大將捉鬼、保平安,名神荼、郁壘,民間便由此用桃木板製作桃符,上寫神荼郁壘名字或者刻畫像,掛於家門口,鎮邪惡、保平安。宋代時桃符變成了春聯,一來不失其意,二來表達美好願望,三來裝飾美觀。
民間認為,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可以驅散妖魔鬼怪。怒目圓睜、武器高大、成對,這就是門神的樣子。唐朝以後,秦叔寶和尉遲恭因保衛唐太宗安然入睡,也成了門神。現在一般都是這兩人,神荼郁壘倒是極為少見了。
春節傳說八:貼春聯的傳說
春聯最初的來源就是上面所說的神荼郁壘,五代時人們開始將連語代替神荼郁壘的名字,宋朝開始春聯變得普遍,明清時期興盛,據說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命令全城百姓貼春聯,還親自出遊欣賞,後來文人也將寫對聯當作文風雅事,成為社會時尚。
春節傳說九:倒貼福字的傳說
倒貼福字有恭親王府說、慈禧太後說和朱元璋、馬皇後說等三個傳說,三個傳說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下人、百姓不識字,導致倒貼了福字,但「福倒」諧音「福到」,所以傳為一時佳話,流入民間。
3、春節的由來和傳說故事有哪些?
節日起源: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的傳說故事: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春節是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關於過年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時間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所以每年到除夕這一天,村裡的人就帶著家眷躲避年獸。
這年除夕,「年」獸闖進村。它看到一戶人家燭火通明,門貼大紅紙,「年」狂叫著撲過去。接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不敢靠近。這時,院門大開,只見老人身披紅袍在院中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走了。這事很快就在別的村裡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後,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放爆竹,用來驅趕「年」獸。這個風俗越傳越廣,從此就有了「過年」。
春節民族特色:
朝鮮族受漢文化影響也有過春節的習俗。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耶琴和筒簫樂曲將人們帶入新的一年。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他們的兒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樂曲翩翩起舞。
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還有藏歷十月過新年,源起於那些古老的時代。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歷正月過年了。
4、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是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最耳熟能詳的一個傳說故事: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體形象狗,每到現在農歷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很多人受其侵害,人們一到每年這個時候都非常的害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後來發現年怕爆竹爆炸時的聲音,所以每到它要出來的時候人們就放爆竹嚇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們就可以平安的度過這段時間了.而且由此就把這段時間叫做「過年」。不得不說,這個故事一直是我們童年的回憶。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關於春節的故事,下面我為大家一一道來:
1、春節接財神的傳說——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准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
2、臘八擾敗配粥的故事——「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枯冊天」,這是北方過年的歌謠,開始就是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並不是來源於民間,而是佛教。據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摩尼出家修道,苦修六年,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於是其弟子為了銘記釋迦摩尼為創立佛教所受的六年苦難,便在每年的臘月初八吃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每到這天,有條件的寺廟都會舉行浴佛會,製作臘八粥,供佛誦經,並將臘八粥贈送給前來祈求平安的普通民眾。後來,這就傳到民間成了習俗。
3、萬年創歷法的傳說——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歷,一種歷書,不是歷法。傳說古時候有個叫萬曆的年輕人,覺得當時的節令很亂,便想創緩指造一種准時、准確的方法。萬曆上山砍柴時受到樹影和山崖上滴泉的啟發,創造了測日影以定時刻的晷儀,以及計算時間的五層漏壺。萬曆知道當時的國君祖乙因為天時不確而發愁時,便毛遂自薦。祖乙聽過萬曆的方法後便將其留下,希望萬曆能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造歷法,以福萬民。幾年後,祖乙去看望萬曆,看到測定天時的日月壇上刻錄的天時詩,就知道立法已成。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新春復始,請陛下定個節日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由來。
4、北方老鼠嫁女的傳說——是在正月二十五的晚上,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開燈,全家人坐在一起,一聲不吭,摸黑吃著麵粉做的炒大豆、「老鼠爪爪」和「蠍子尾巴」。不開燈、不出聲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怕驚擾了親事。不知道你們那有沒有這個習俗,我們這似乎並沒有聽說過這個習俗。
5、「年」獸的傳說——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兇猛十分,每到大年三十都會肆虐人間,吞吃牲畜,害人性命。後來有一個老神仙來到村子裡,教人們驅趕「年」。「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家家戶戶每到春節,都會穿紅新衣、貼大紅年畫、貼紅紙、放爆竹,然後就演變成了過年的習俗。
6、過年放爆竹的傳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放爆竹最初的用意就是驅散瘟、晦氣,帶來吉祥。據古籍記載,爆竹最初就帶有神秘色彩,古時是一種驅邪的用品,野外露宿時也可以用它驅趕野獸。後來人們除了在春節,在其他盛大的節日和喜慶日子都會燃放爆竹,表示吉祥慶賀。
7、貼門神——古代神話說中有兩員大將捉鬼、保平安,名神荼、郁壘,民間便由此用桃木板製作桃符,上寫神荼郁壘名字或者刻畫像,掛於家門口,鎮邪惡、保平安。宋代時桃符變成了春聯,一來不失其意,二來表達美好願望,三來裝飾美觀。民間認為,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可以驅散妖魔鬼怪。怒目圓睜、武器高大、成對,這就是門神的樣子。唐朝以後,秦叔寶和尉遲恭因保衛唐太宗安然入睡,也成了門神。現在一般都是這兩人,神荼郁壘倒是極為少見了。
8、貼春聯的傳說——春聯最初的來源就是上面所說的神荼郁壘,五代時人們開始將連語代替神荼郁壘的名字,宋朝開始春聯變得普遍,明清時期興盛,據說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命令全城百姓貼春聯,還親自出遊欣賞,後來文人也將寫對聯當做文風雅事,成為社會時尚。
9、倒貼福字的傳說——倒貼福字有恭親王府說、慈禧太後說和朱元璋、馬皇後說等三個傳說,三個傳說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下人、百姓不識字,導致倒貼了福字,但「福倒」諧音「福到」,所以傳為一時佳話,流入民間。
10、熬年守歲的傳說——大年三十晚上熬夜守歲的習俗現在是一去不復返了,幾乎沒有人家再過這個習俗。這個習俗的由來也是跟怪獸「年」有關。傳說古時候,性情兇殘的怪獸「年」每到大年三十都會到人間肆虐一次,於是百姓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後,就把大年三十晚上稱作「年關」,晚上提前做好飯,家家戶戶圍坐在一起,「躲」在屋裡吃年夜飯,因為「吉凶未卜」,所以年夜飯都很豐盛。吃完飯後,大家都不睡覺,坐在一起閑聊壯膽。這就是大年夜熬年守歲的來由。
——相信大家一定有些故事還沒聽過吧,那麼關於春節的一些故事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能多多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
5、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風俗民情
春節的傳說和故事:
傳說遠古時代有滑段歷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除夕燃旦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便流傳開來。
風俗民情: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5)關於春節的傳說和故事有哪些擴展資料:
各國春節
春節不是中國獨有的節日,亞洲國家中,與中國一樣過農歷春節並有法定假期的包括越南、印尼、朝鮮、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另外,泰國、菲律賓和蒙古國信搜也有過春節的傳統。不過蒙古國過的是藏歷春節,當地叫白月節,每年的節日起始日期要由喇嘛測算才能確定。
周邊國家一直受我國文化的影響,在韓國、朝鮮和越南,農歷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朝鮮半島,農歷新年被稱為「年節」或「舊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農歷新年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換休,共6天。
6、關於春節的傳說有哪些?
故事一:七郎射夕
傳說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當大雪封山,夕聚會到附近傷害鄉鄰找食物,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這年,村子人在准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
等到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里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陪臘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里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裡的東西。
夕被嚇跑了核鎮,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七郎。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據說這就是除夕之名的由來,而掛紅布、點竹節,逐漸演化為後世的貼福字、放炮竹。
故事二: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故事三:春聯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蘆氏滑。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7、關於春節的傳說有哪些?
1.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放鞭炮
熬年守歲,其實就是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一整夜來迎接新的一年。想必大家都是在一親人一起開著春晚搓麻將、打牌中度過這一晚的,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叫「年」年的怪獸會在每年的天黑以後出來吃人,雞鳴破曉後便返回山林中,百姓們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
為了平安度過這一年,百姓們每到這一天晚上,都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屋裡全家游洞老小一起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還要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後來大家又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因此,每年熬年守歲,其實就是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一整夜來迎接新的一年。想必大家都是在一親人一起開著春晚搓麻將、打牌中度過這一晚的,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叫「年」年的怪獸會在每年的天黑以後出來吃人,雞鳴破曉後便返回山林中,百姓們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
為了平安度過這一年,百姓們每到這一天晚上,都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屋裡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還要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後來大家又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2.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聰明小伙兒,常年被混亂的節令所困擾,就有了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時,無意間受到樹影的悶磨磨移動啟發設計出了可以測定一天時間的晷儀,後來,又在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又發現四季輪回的規律。
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青年,萬年決定為國分憂,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但是的國君祖乙,為他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希望萬年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一次,祖乙在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螞斗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
一歲月有十二圓。
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後來,國君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3.春節傳說之三:「壓歲錢」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叫「祟」,每逢大年三十的夜裡都出來害小孩。他只要用那雙慘白的手在熟睡的小孩額頭摸三下,小孩子就會發高燒,講囈語;等到幾天後高燒退去,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就變得神志不清,呆頭呆腦了!
人們害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在這一天通宵燈火團坐不睡,「守祟」保護孩子。後來有一戶姓管的人家老來得子,為了保護這來之不易的孩子,他們在這一晚就逼著孩子玩耍,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小孩拆了又包,一直到睡下。但這夫妻倆可不敢睡,守在孩子身邊。半夜狂風驟起,「祟」又來張狂而來,當它得意地准備用手去摸孩子的額頭時,枕邊突然裂出一道亮光,「祟」嚇得魂飛魄散,倉惶而逃。後來這對夫婦把「紅紙包銅錢」的事告訴大夥兒,家家戶戶也就年年按照這樣的方法防「祟」,小孩子們再沒被傷害過。
據說這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保佑孩子平安。紅包「壓祟」的習俗也延傳至今,因「歲」與「祟」諧音,「壓祟」發展到現在也就自然叫做「壓歲」了。
4.春節傳說之四: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個鬼界,當中有座棵覆蓋三千里桃樹的山,樹上有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時,夜晚出去的鬼就必趕回。負責看守鬼界大門的兩個神人叫神荼、郁壘,如果鬼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他們就會立即將它捉去喂虎,所有的鬼都怕他們。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
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8、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傳說很早的時候,有一種小怪,每到過年的晚上,就喜歡挨家挨戶的摸正在睡覺的小孩的頭,可是只要這個小怪碰過的孩子,過幾天就是瘋的'瘋,傻得傻,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大人都得熬夜看著小孩,可那年年三十的晚上,一對老人守著一個孩子,但到三更時,他們實在熬不住了,便睡了,於是小怪就來腔粗滑到了這戶人家中,剛准備摸小孩頭,忽然從枕頭下閃出一道金光,將小怪趕了去凳悔,事後才發現原來枕頭下有幾枚銅錢,所以人們就養伍臘成了過年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9、關於春節的傳說?
我們都知道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的一個,春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在春節人們有著除舊布新、掃塵、守歲、拜年等等傳統習俗。除了這些傳統習俗之外,關於春節的傳說你又知道多少呢?
春節傳說之蠢遲旁一:熬年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旦並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祖已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帶橡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春節傳說之四:貼門神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了,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在評論區里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