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祭天是什麼意思
1、北朝時期的新年是怎麼過的? 具體在皇家,哪一天祭祖?祭祖和祭天是不是分開舉行?幾點開始幾點結束?
皇帝將它作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對待。一般從臘月二十三日的小年開始到正月的二十日左右方告結束。有一個特點是守歲,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皇帝在春節前先要舉行一個封寶儀式,即將皇帝的二十五寶印璽封存起來。先由欽天監預擇吉日,屆時,由一名內閣學士一員率典籍在乾清門左設黃案,宮殿監沖培率交泰簡禪殿首領太監恭啟寶匣,將印璽捧至黃案上,學土率人洗拭完畢後,交泰殿首領將印空恭貯於匣中。至吉時,皇帝至交泰殿拈香行禮,儀式完成後各寶入匣收藏。宮里封寶後,各官署衙門也照例封印,並開始過春節。
①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攔判塵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祭祖和祭天應分開舉行,祭祖一般在除夕之夜,晚飯前後。皇家初一上午五、六點鍾,開始祭祖儀式。具體結束時間不定。
希望可以幫到你O(∩_∩)O~
2、祭天什麼意思
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於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春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的節日。
注意事項:
民族的不同,構成各具風格的祭祀文化。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門歷史文化。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
祭祀二字,祭側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匯報工作。祀側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對自己未來的灶激新工作,給予新的指導、教誨和啟發。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隱罩襪觀則記載儒教《周禮》《禮記》與《禮記正義》《大學衍義補》等書解釋。
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是祭祖日悶賀。
3、祭天什麼意思
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不同民族的有各不相同的祭天儀式。
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不同民族的有各不相同的祭天儀式。起源於上古時期。是人與天的「交流」形式。
祭天洞告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過祭天來表達人們對於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並祈求皇天上帝保佑。
祭天禮復雜而完整,主要過程包括迎神、行禮、進俎、初獻、亞獻、終獻等。
冬至祭天盛於唐宋,明清間更為隆重尊崇,並且逐漸流傳至民間,演變為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稱為「祭冬」或「拜冬」。無論是官方祭天還是民間祭祖都表達了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樸素願望。
儀式的第一項是迎神,燔柴爐內升煙火,表達了將人間敬天之意傳於上天的寓意。皇帝至昊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禮,後至祖宗配位前上香,叩拜。
回拜位後,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迎神後為奠玉帛,即向天神、祖宗進獻玉、帛。行禮時由太常卿導引皇帝盥洗後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禮,執事官向皇帝呈進玉帛。
皇帝至上帝及祖宗牌位前行敬獻禮襪蘆儀,鞠躬拜興後回拜位。第三個步驟是進俎,內贊奏升壇後,皇帝在導駕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進俎,進俎畢皇帝復位。
接下來行初獻禮。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滌爵、拭爵、進爵,而後升壇至酒尊所,執爵官以爵進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行三上香禮,同時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納好明畢樂起。
4、什麼是祭天?
祭天,我國古代祭祀活動的一種,在明清兩朝,冬至的此盯祭天活動被列為朝廷三大節日之一。「祭祀之道,自昌扒氏耐散生民以來,則有之矣。」祭祀是先民最早的文化活動之一,且歷代相傳不廢。到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對於祭天尤為重視,早在1367年尚未立國稱帝時,就建圜丘於南京鍾山之陽。
5、什麼是祭天之禮?
祭天。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稱為「郊祀」。圜丘是一座圓形的祭壇,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圓。祭祀之前,天子與百官都要齋戒並省視獻神的犧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來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內著袞服(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這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接著天子牽著獻給天帝的犧牲,把它宰殺。這些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滾氏,由天子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嗅到氣味。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隨後在樂聲中迎接「屍」登上圜丘。屍由活人扮飾,作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屍就坐,面前陳放著玉璧、鼎、簋等各種盛放祭品的禮器。這時先向屍獻犧牲的鮮血,再依次進獻五種不同質量的酒,稱作五齊。前兩次獻酒後要進獻全牲、大羹(肉汁)、鉶羹(加鹽的菜汁)等。第四次獻酒後,進獻黍稷飲食。薦獻後,屍用三種酒答謝祭獻者,稱為酢。飲畢,天子與舞隊同舞《雲門》之舞,相傳那是黃帝時的樂舞。最後,祭祀者還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屍賜福於天子等,稱為「嘏」,後世也叫「飲福」。天子還把祭祀用的牲肉贈給宗室臣下,稱「賜胙」。後代的祭天禮多依周禮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屍。
祭天,納西語叫「孟本」,是麗江、中甸等地納西族古老而又最隆重的節慶。民間流傳「納西祭天人」和「納西祭天大」的俗語,充分表明了祭天在納西民族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祭天有春祭和秋祭。其中春祭又稱為大祭,在春節期間進行,是春節活動的主要內容故春節大祭,秋祭在七月中旬舉行,因而也叫七月祭天。
祭天的由來,傳說是納西族的始祖崇任利恩和襯紅寶百命成婚後,久不生育,在天神父母指點下祭天之後,生了三個兒子,但長大後又不會說話,便再次行大祭天,三個兒子才說出三種不同的語言,變成了納西、藏族、白族等三個民族,故納西人認為祭天可以保佑子孫的繁衍和健康成答殲長,就世代相承下來。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記載,納西族「正月登山祭天,極嚴潔」。元明清的漢文史書中也有關於納西族祭天的記載。並有一套完整的祭天規程和繁雜的儀式,說明納西族祭天歷史的久遠。
納西族祭天儀式的「天」之內涵,根據對祭天時的祭祀對象—美、達、許三棵樹的象徵意義的理解,其內涵包括天地自然、人類祖先。祭天的目的在於加強群體凝聚力,加強與天界(自然界)的聯系,歌頌祖先以求保佑,以及禳災祈福,人與自然的和諧等。
祭天有祭天場,一般是在離村不遠風景優美的地方,用石頭圍砌成方形或長方形的場地,內有祭台。講究點的祭天場還有內場和外場,周圍栽培高大的常青樹,風景優美,能容納幾十到一,二百人。沒有場地的城郊或壩區中心春節期間也輪流在各家院中圍柵搭蓬來祭天。在同一個祭天場祭天的人叫「祭天群」,一般是由住在一個村的家族中的幾房人組成。每個家族和親近家族的祭天群都有自己的名稱。以前,納西族的祭天群有「浦都」,「故序」,「故在」,「故上」,「阿雨」等名稱。這中雜居在各地不同名號的祭天群,是與古代納西人的不同氏族或部落有淵源關系的。大的祭天群有數十戶,小的十來戶。其中,浦都的祭天群數和人口最多,祭天需要的時間最長,儀式相當復雜。不同清備沖祭天群的祭天時間有先有後,但都在正月十五日前舉行。
祭天有一套復雜的程序,尤其忌諱「穢氣」,所有成員和用於祭祀的物品都必須通過嚴格的「除穢儀式」。為了保持祭天族群的純潔性和神聖性,祭天場內只能使用納西族的語言。禁止外人進入祭天場,凡是新增加的成員,包括新出生的嬰兒、新嫁來的媳婦和新上門的女婿,都必須向所有的成員贈送禮品後,才被容納為本祭天族群的正式成員。祭天的一切器物,都要求潔凈和專用。如祭台上左右各栽一棵栗樹(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與地),中間一棵柏樹(代表人皇),還有前排的兩棵小栗樹(代表崇仁利恩夫婦),都是派專人到高山和岩頭去砍伐的,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祭天用的米叫「神米」。要挑顆粒整齊的,須經過多次洗曬;量祭天米的小升和裝米的竹簍,平時要掛在高處,使用前後都須洗刷干凈;祭天用的「神豬」,一般為兩頭,有兩家輪流喂養,要保證大豬上百斤,小豬八九十斤。再如,粗如茶杯,長丈余的大香,須在秋天就准備好料,使用前專門磋制,並分節貼上彩色紙花穗,使其燃燒一晝夜不熄。其他用具,大甑子,鍋,秤,刀,鉤,叉,盆,案板等等,屬祭天群所有。平時由有關戶保管,不得隨便使用。
納西族祭天活動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舉行射箭打靶儀式,村民集中於靶場,射箭者必須是男子,先由東巴祭司念誓詞,眾人不斷高呼「當......咚」(射中),氣氛極為緊張而熱烈,反映了古代部落社會尚武械鬥的歷史傳統。祭天期間,各村都立有鞦韆架盪鞦韆,有的村還跳氂牛舞、獅子舞、白鶴舞和麒麟舞,熱鬧異常。
6、過年在家燒紙燒香給先人,祭天,是迷信還是習俗?
本來的目的應該是習俗,表示對先人的追思懷念之情,但其中因為人的因素肯定會夾雜迷信的色彩。應該姿逗沖去其腐朽,發揚我中華指沖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正確地樹立這種觀念和行為才對跡殲。
7、信佛人春節時怎樣祭天?
1、擺香案,襪世24天或帝釋天像居中,前面擺五供(香爐1具居中,插三枝香;左右2花瓶,插鮮花三枝或五枝,以單數為宜;左右燭台一對,插紅蠟燭。合稱「五供」)。
2、五供前面擺五穀(五種顏色的穀物,如大米、黑豆、綠豆、黃豆、花生等)、五果(五色水果如蘋果鉛拿、橘子、香蕉、葡萄、梨子等),三杯清槐好搭茶等,切記不可以放葷腥,否則有損神佛福德(因為成神則「不食人間煙火之物」)、也損害自己的福報。
8、香格里拉春節習俗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納西人的過年祭祀習俗
楊福泉 文/圖署名村村民在祭天友橋時進香祈福。
農歷正月過年在納西語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庫市」,意為「新年」。納西人的過年習俗很有意思,筆者的家鄉在雲南麗江古城大研鎮,春節之前一段時間,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熱鬧,人山人海,民間有「達瓦納西努」之說,意思是「臘月間,納西人發了瘋」,反映出納西人過春節的盛況。
春節期間,麗江古城納西人家家戶戶都喜歡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幾束山茶花。除夕這天,家家戶戶貼上春聯和門神,還在家裡的每個花盆上貼上一個紅紙上書寫的「春」字。
祭天和祭祖是納西人最典型的新年習俗,迄今在納西族城鄉還普遍保持著。
祭祖
除夕吃年夜飯前,納西人首先要祭祖。麗江局告碧古城的年夜飯習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個完整的腌制豬頭,煮熟後,要在豬嘴上插幾朵野山茶花,抬到家裡的神龕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頭。
從大年初一到初三,麗江古城的納西人家都要帶上各種祭品去上墳祭祖。這幾天桐舉,麗江古城附近的金虹山、蛇山等各家墓地集中的地方,到處都是絡繹不絕的掃墓者。各家到了墓地後,首先要祭山神,每個家庭的墓地上都豎有一個象徵山神的石頭,究其實,這既是山神,也是一個管轄著一家人墓地、有些類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掃墓時,要祭獻香燭、紙錢,還祭獻野山茶花,每個墳頭都要插上幾枝。另外一定要祭獻酒和茶水,納西語稱之為「日少類少」。然後,大家一一向祖墳磕頭祈禱。
祭天
祭天是納西人春節期間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內容。祭天是納西人最大的節日,也是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祭天在納西語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為祭。按傳統習俗,每年一般舉行兩次祭天儀式。第一次是在農歷新年,稱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農歷七月,稱為小祭天。過去,納西族把祭天與否作為是否納西人的重要標志,納西人自稱「納西美本若」,意為「納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為本民族的主要特徵,可見祭天在納西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古老的東巴象形文經典《創世紀》中說,納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兄弟姐妹們互相婚配,導致洪水劫難。只有崇仁利恩倖免於難,他與下凡洗澡的天神之女襯紅褒白命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崇仁利恩隨襯紅褒白命去天上求婚,在她的幫助下,戰勝了天神的種種刁難,終於結為夫妻。但夫婦定居人間後久不生育,他們便派蝙蝠和狗到天上求天神賜教,天神指出要舉行祭天之禮才能生兒育女。崇仁利恩夫婦照神諭祭天,生下三子,三子成為納西、白、藏三個民族的祖先。從此,納西人祭天的習俗便延續不絕。
納西每個村寨中的祭天團體都會在附近風景優美之處設有專門的祭天場,並視為神聖之所。很多村子會選擇在長有大片古老櫟樹叢的地方,因為櫟樹是納西人象徵天神的神樹。
農歷正月大祭天的程序是:立祭樹,量神米,搬祭米籮,布置祭場,安置神石,准備祭酒,燒杜鵑葉、青松葉除穢,祭村寨神,燒火試灶。當夜,各戶留一男子在祭天場守夜。不過,在筆者參加過的玉龍縣塔城鄉署明村現在的祭天儀式中,已沒有了祭天場守夜的習俗。祭天之日的早晨,參與祭天的村民在主持祭天的和貴華東巴家集合,然後女子身背神米簍,男子手持弓箭和象徵勝利之神的長矛,扛著祭天豬,一男子手持松明火把在前引導,眾人列隊去神聖的祭天場。
祭天既是祭自然之天,也是祭天神之子勞阿普及天神之妻襯恆阿祖。筆者在玉龍縣塔城鄉的署明村和玉龍縣魯甸鄉阿時主村祭天場看到,祭壇上以黃櫟樹象徵上述二神,分植祭壇正中兩邊,在這兩棵樹下還插兩根櫟樹枝象徵崇仁利恩夫婦。此外,還祭天之舅,用柏樹象徵,在祭壇上立於兩棵黃櫟樹的中間,以示納西族傳統的「舅父為大」。據東巴古籍的記載和民間傳說,古代祭天要用黃牛為祭牲,並有放生一頭黃牛的習俗。後世則普遍用豬當祭牲,放生一隻雞。祭豬由各家輪流飼養,每年一戶一輪。
到祭天場後,人們將自製的大香豎立於神樹前點燃,依長幼列隊面向祭壇,由主持祭天儀式的主祭東巴領頭詠誦祭天口誦經,其他東巴隨之吟詠。現在署明村和阿時主村主持祭祀的東巴中,有兩位村裡自發組織的東巴文化傳習組的學員,也有從「東巴教聖地」香格里拉縣三壩鄉白地來的。在署明村,參加祭天的村民們一一向諸神跪拜獻酒,眾人按年齡輩分磕頭進香,然後進行嘗酒儀式。按傳統習俗,過去人們要圍坐在酒壇周圍,每人將一節竹管插進酒壇汲酒,現在已換成用碗和杯子喝。
在這些過程中,眾人不斷高吟祈吉祝福辭,之後舉行殺豬大祭。先將捆綁好的豬牲供在神樹前,主祭東巴以蒿枝蘸凈水灑於豬上除穢,再由當年出豬牲的男主人宰殺。隨後主祭者將豬血塗抹在神樹神石及其他祭木上,表示血祭。兩個年輕人又按主祭東巴的吩咐,把一些肉食放到附近的一棵樹上,這一過程叫「給烏鴉和老鷹餵食」,因為烏鴉和老鷹在納西族文化中是兩種靈禽。繼而,人人手持柏枝或青松枝向天神和祖先神求富裕、福澤,並將「福澤枝」帶回,插於家中正房的「擎天柱」上。
在祭天過程中,要詠誦很多東巴經,其中最重要的是描述萬物起源和納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夫婦遷徙創業偉績的《創世紀》。據老人講,過去,此時是滿場肅然,一片靜默。這是震撼心靈的群體民族情感體驗,它使所有參與的人情緒激越昂揚。用參與過傳統儀式的老人的話講,聽一次東巴經的吟詠,彷彿又與過去的先祖見了面,彷彿又回到了先祖走過的那許多地方,回顧先祖力挫天神天舅和各種仇敵的業績,回味始祖面對天神發出的豪言壯語,渾身的熱血一陣陣沸涌。
祭生命神、門神、山神
在過節期間,納西民間要舉行一系列傳統的辭舊迎新活動。一是祭石門神。臘月三十,全家祭石門神。二是祭生命神「素」。大年初一,約四更時分,男子搶先起床生火,然後去提凈水,用於祭祀生命神,為生命神除塵。黎明,由家長主持在生命神前擺設各種祭品,在院內燒天香;全家跪拜迎接生命神和祖先降臨,與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節。三是求福澤,納西話稱之為「諾哦少」。納西人認為,在新年,要祭祀和迎接祖靈以及各種天地神靈,向他們祈求福澤。在院中豎3棵松樹,稱為「含英巴達子」,即福澤樹,在神樹下擺設祭品,全家向神靈敬拜求福澤。四是祭山神。全家面北跪拜,戶主點滇、川、藏各地納西人居住區域的13座名山(有的說是12座)之名,祈求眾山神在新的一年裡,為納西人提供放牧、狩獵的場所,並賜予更多的收獲;向山神謝罪道歉,請山神原諒納西人在過去一年的放牧狩獵生活中的過失。五是迎灶神。在母房「吉美」的火塘灶邊舉行,將祭品在火中燒化,祈求灶神賜福。
納西人春節的祭祀,不僅給麗江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地增添了吉祥的氣氛,也使麗江呈現出古老宗教文化獨特而雋永的魅力。
9、過年之前的祭祖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你好!這是為了孝敬祖宗先輩,另一個就是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孫後代的平安富貴;1.祀祖的起源:
按竹書紀年所記:「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幾仗而廟祀之。」這便是祀祖的濫觴,從此以後,歷代的帝王,都根據此種意義,而發生祖宗的祭祀。
2.祖與宗的分別:
祖與宗原是一種祭祀的名稱,所謂「祖有功,宗有德」,鄭玄註:「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自夏以下,稍用其姓氏之先後次第。」這說明最初的祀祖,並不以血統為標准,乃是以功德為標准,如有虞氏所祖宗的不是有虞氏血統上的親屬。
舜父是瞽瞍,祖是橋牛,何以不宗瞽瞍而獨崇堯,不祖橋牛而祖顓頊呢?此乃尚功德,不尚血統之最汪清好說明,到了夏後氏以後,方開始祖宗血統。如郊鯀而宗禹,周代也祖文王而宗武王,從此對於祖宗的祭祀,看得非常重要,甚至與祭天並列,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成為中國古代報本返始的宗教祭祀觀。
3.祭祖的目的:
祀祖與祀天並重的風尚,乃中國過去宗法社會骨幹,藉祭祖的方法來親睦九族,結成一個宗法團體。此在古代社會思想中,未始不有相當的價值,但流傳既久,漸失去祭祖的原意,乃因守著狹隘的家族觀念,其流弊所及,反而減損了人心上的家國情懷。
4.祭祖之變異:
祭祀之原始意義,乃是敬天、明德、教孝、報本返始,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祭神之外又須祭先,如雲:「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困胡前也」。祀先之禮,必須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故備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明乎郊社禮,禘嘗之義,這些都是古代天祖崇拜的遺傳,為子思所特別注重。
佛教(小乘)傳入中土,重乎對死人之祭祀,其意義在乎超薦其上度西天,不復有我國古代祀天祭祖之意義,故自隨唐以還燒紙人、紙屋、紙衣、紙具做嫌,以供死人在陰間之用度,乃成習慣,此並非中華民族原始的習尚,不可不察。
而燒紙具在乎向死人祈福、護庇、求其輪回超度,其目的在乎功利並非孝思。故梁朝范縝所著神滅論乃欲在根本上推翻小乘教義之迷信處,范縝特別強調古人為宗廟祭祀,乃聖人從孝子之心,所以設教,並不是真為了祭祀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