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節前貼對聯
1、春節為什麼要貼對聯?
原因有三:
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
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
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傳說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人們在早期貼它是為了降住一種怪獸。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據記載,當時後蜀主孟昶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他寫完之後,孟昶覺得不對仗,便又寫道:「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幅春聯,而在當時還被成為桃符。
後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春聯真正的出現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當時,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於是大街小巷處處貼滿了春聯。
(1)為什麼春節前貼對聯擴展資料大紅春聯表達了自己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是用民間藝術形式表達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貼春聯也有很多講究,若是貼得不當,就會被人笑話。
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是常用的貼法。解放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好。
如果從秦漢開始計算,中國貼春聯的歷史已有兩千年,中國百姓對貼春聯一直情有獨鍾是因為中國百姓傳統的思維觀念問題。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人民自古就有個樂觀的思維觀念,就是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
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他們藉助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
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
同時中國人民過春節很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親訪友等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氣氛的一種外在的手段。
春聯既是根據中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鑒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盡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
它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
2、過年時為什麼要貼春聯?
因為貼春聯是中國民間春節習俗之一。也是為了對新的一年美好願望的寄託,希望新的一年,能夠紅紅火火,一切順利。
相傳唐太宗以前睡覺時,天天做惡夢,就讓秦叔寶和尉遲恭守在門口,這樣就會覺得很安心,睡的也舒服,於是世人就把秦叔寶和尉遲恭畫在門上,以此來保平安。
還有一種說法是辟邪,相傳以前古代的對聯都是桃木的,也就是說的「桃符」,能夠消滅妖魔鬼怪,經過不斷的演變,慢慢的變成了現在的對聯,而為什麼是底是紅色的,因為紅色也能起到一些辟邪的作用。
春聯的來源:
一說春聯來源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