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都是怎麼過春節的
1、春節各地區風俗大不相同,南方和北方的慶賀方式都是怎樣的?
中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文化差異大,但春節是所有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是一年中的頭等大事! 南北方的春節有哪些相同的習俗和不同的習慣呢?相同的習俗是貼春聯,吃年夜飯,穿新衣,長輩給孩子發壓歲錢,過年過節,走親戚。習慣不同,飲食不同,活動不同,主要是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差異。
在飲食方面,麵食是北方的主要食物。春節期間要做饅頭和餃子,年夜飯要吃牛羊肉。中國南方過年一定要蒸粽子,打年糕,自製臘肉。沿海地區的年夜飯多吃海鮮,內陸山區的年夜飯可能多一點山味。總的來說魚是要有的,年年有餘嘛,其他與當地方言有關的同音食物也是要關注的。比如,有的地方吃芋頭,來年出門遇到好心人等等。華南地區春節有花市、舞龍、舞獅。華東地區舞龍,廟市。在一些地方,人們崇拜自己的祖先。在中國東部的江蘇省,人們燒紙錢來慶祝新年。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人們在新年過後祭拜祖先。在一些地區,元旦期間不允許吃熱食。
在新舊交替之際,北方人講究頭一天吃餃子,取 "新舊交替,多歲交子 "之意。又因餃子的形狀與金錠相似,煮熟後盛在POTS里,象徵著 "新年發財,金錠滾滾 "的好兆頭。由於地理和飲食因素的不同,北方和南方的春節傳統和現代習俗有一些明顯的差異。我妻子的家庭在山區,許多習俗都很簡單。在婚禮和葬禮上,只邀請親戚參加(同村的人也被邀請參加)。參加儀式並不重要,但參加儀式很重要。朋友甚至表親都不被邀請。我岳父的50大壽只有兩桌。你只需要一袋糖果或一個簡單的禮物。
2、中國各地是怎樣過春節的
老北京的春節廟會,春節,俗稱過年。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岳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甘肅——新年舞社火,社火,廣泛流行於甘肅各地,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歷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
福建,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 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浙江省,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點一次「關門炮」。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江蘇,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陝西,吃「五豆「,在春節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樣豆子,如大豆、黃豆、綠豆、豌豆、打江豆等熬制而成,這是幾千年來流傳的風俗。
東北: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廣東:年廿四,送灶君;年廿五,辦年貨;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責年;年三十,慶團年;大年初一,拜年;年初二,開年;年初三,赤口;年初四,求文昌;年初七,人日;你的家鄉有哪些春節風俗?不妨來說說。
3、中國各地過年的習俗
1.廣東
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區春節會吃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寓意「生活甜美,源遠流長」。初四夜裡,家家要點一盞燈,准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2.廣西
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
3.甘肅
有新年舞社火的習俗,社火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
4.遼寧
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
5.黑龍江
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餃子,還要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在初五這天也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
6.福建
鄉村農家的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
7.山西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合家互相拜年。
8.山東
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然後才能說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
參考資料:人民網--盤點全國各地過春節的特色習俗
4、全國各地過春節的方式各有不同,大家都知道哪些地方的習俗呢?
全國各地過春節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老北京會有春節廟會,東北吃餃子放硬幣,雲南貼春聯要唱歌,江蘇除夕夜的時候在飯裡面放荸薺元寶……各個地方的習俗不盡相同!
春節作為中國最隆重的節日,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但是由於風俗習慣不同,各地的春節風俗也不太一樣。
在老北京,春節的時候會有春節廟會。最著名的廟會是五顯財神廟、東岳廟、白雲觀……比如五顯財神廟,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大清早,就有很多穿著各種綢緞的棉袍、外罩馬褂或者坎肩、頭戴細氈禮帽的人進廟上香。
在東北,吃餃子是他們的年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大家一定要吃餃子。在餃子當中有的是帶有硬幣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代表新的一年裡會有好運,寓意著吉祥如意。而且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掉!
在雲南,他們過年一定要貼對聯,是紅紙剪成的各種圖案的對聯。除夕之夜,每人拿著自製的春聯,然後在院里院外進行張貼。他們必須邊聽邊唱,白族的春聯被稱為歌聯。
在江蘇,他們在除夕夜的時候在飯里放熟荸薺,吃的時候把它挖出來,意思就是挖元寶。他們在泡茶的時候要放兩只青橄欖,喝的是元寶茶,恭喜發財的意思。
在天津,他們會在臘八的時候用醋泡大蒜,名字叫臘八醋。等到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餃子蘸臘八醋。
在安徽,除夕的年夜飯是非常豐盛的,而且在吃飯前需要先放鞭炮。吃完飯之後,全家人圍在一起,邊吃瓜子邊聊天,直到天亮,這就是守歲。
在海南,春節叫做年,有些地方初一是要吃素的,不能夠殺生,他們稱這個叫排年,初二才能夠見酒肉。
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目前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如果大家感興趣,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喲!
5、關於春節各地的風俗有哪些
1.老北京年俗
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岳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五顯財神廟的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財神廟進香者。除巨富顯貴外,絕大多數是騎自行車。他們多身著各種綢緞的棉袍,外罩馬褂或坎肩,頭戴細氈禮帽。香客們從城裡出發出廣安門向南,當然基本順風(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廣安門就須逆風而行了。
2.東北年俗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3.陝西特色過年習俗:打醋炭
陝西歷史悠久,過年也有很多不同的習俗,「打醋炭」是其中一種,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保佑來年順利平安。
「打醋碳」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相傳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封神時忘了自已,只好做醋炭神,但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打了醋炭後姜子牙光臨,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4.雲南年俗
雲南過年時也要貼對聯,但那「對聯」是紅紙剪成的各種圖案。不僅「書寫」方式不同,連貼的方式也別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著自製的春聯,合唱立腳點《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園和田邊地角為萬物張貼。因為邊貼邊唱,白族的春聯被稱為「歌聯」。「歌聯」貼到什麼東西上面,就以那種東西為「主題」,唱首聯歌「表達」聯意。如貼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紙,人們唱的「聯歌」是竹報平安值千金,清白傳家振家聲;東風得意花千里,紅日高照萬木春。這種剪紙、唱歌融為一體的「歌聯」,堪稱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5.上海年俗
舊時,一到春節乞丐就多起來了。有一種乞丐,他們不是因為家中貧困而去行乞,而是為行孝道。據傳,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歲有一道鬼門關,只有吃了「百家飯」才可安然無恙度過這一關,於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們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門去討飯給自己的父母吃。
有的用紙和竹絲做成牛狀,到家門前說吉利話,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樹的樹枝,在樹枝上掛些小鈴後古錢,表示在新的一年裡家人會象搖錢樹一樣,財源滾滾而來,這叫」搖錢樹「。有的身穿佛衫,頭戴神像面具,化裝成財神菩薩的模樣到各家的宅院內狂奔亂跳,以示財神菩薩來了,這叫「跳財神」。
6.河南年俗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伴有一則凄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糊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裡。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裡,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後,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重慶在中國有山城和霧都的稱號,在那裡過春節,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梅花。
當地人喜歡春節在家裡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其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重慶南山盛產臘梅花,從臘月開始,不論你到花市還是在普通街道,到處都能看到來自近郊的農民身背背籠,裡面裝滿含苞待放的蠟梅花。
廣西特色的過年習俗:舞雞舞春牛
過年期間,很多地方都有舞龍舞獅高蹺隊,但是在廣西有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慶祝過年,那就是舞雞舞春牛。大年初一,由舞雞的青年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門雞,打著鑼去各家各戶賀年,他們唱起吉慶的幽默舞雞歌,使主顧家喜笑顏開。
內蒙古特色過年習俗:吃「手把肉」除舊歲
蒙古族人喜食羊肉,春節盛宴更是如此。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以示合家團圓。年夜飯時,把煮好的整羊擺到案頭,羊頭放在整羊上面,羊頭面朝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長者。
6、全國各地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實際上是一種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輕松和期盼。提起春節的過法,人們腦海中通常會想到年夜飯吃餃子、貼春聯、掛年畫、放鞭炮、大拜年等習俗。但是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在大江南北,過法卻不盡相同,許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續至今。 老北京:吃法講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尤其講究過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期間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這些都已經是人們的家常便飯,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卻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連,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吃餃子的程序也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製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冷盤。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冷盤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要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現在的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遼寧:難忘農村的血腸 在遼寧農村,一到農歷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還會殺豬請客,邀來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吃上一頓宴席,吃好喝好之後,熱情的主人還會把灌好的血腸分給客人帶回家。兒女們這幾天都會盡量在家幫忙,但是,嫁出去的閨女卻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年的,否則這一年會對娘家兄弟不利。所謂年三十晚上「不許看娘家燈」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風俗目前已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而慢慢被人遺忘了。 很多遼寧人在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大年三十晚上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 黑龍江: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龍江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吉林:年夜飯後吃凍梨 由於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吉林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裡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江蘇:處處聚財尋「元寶」 蘇州人除夕在年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有「恭喜發財」之意。 常州人過年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唯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意為聚財。春節期間,江蘇地區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大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祛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山東:大年初一吃餛飩 在山東的寧陽縣,大年初一講究吃餛飩,稱之為「填倉」。 在黃縣、蓬萊一帶,初一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檯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閂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 有些農村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 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紮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紮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 浙江:大年初一「慶田蠶」 浙江烏程縣在大年初一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寧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關門前,再放一次「關門炮」。 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橘,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廣東:拜年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復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落座後,親戚會以潮汕功夫茶招待,臨走時,回送大橘。「所以,一天下來,你會發現早上帶幾個潮州橘子出門回來還是幾個。」因為粵語送大橘為「大吉」,回贈是一種禮貌。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別人掏,「被人掏口袋,意味著這一年要被『掏空』」。 湖北:年飯何時吃要看你貴姓 在湖北農村很多地方,因姓氏不同,吃年飯的時間就各異,這一習俗可能您怎麼也想不到。姓王的,在早晨五點多鍾就開始合家團圓了;姓高的,則一般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才開宴;那麼姓余的呢?年飯時間定在天快黑的六點鍾;姓楊的,則只能在晚上十二點以後…… 這里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來的楚國便到了「萬徑人蹤滅」的地步,楚人已被追殺得成了一片哀鴻。看到楚地人口銳減,秦始皇便下令從九江一帶(即今江西)移民到楚國去住,有的人是早晨到的,有的人是中午到的,有的人則是下午……人們為了紀念自己來到楚地,在吃年飯的時間上便以自己到達新居地的時間為准。 山西:年飯不說話 山西現在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意在有餘頭。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
7、全國各地都有怎樣的春節習俗,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怎樣的區別?
全國各地都有怎樣的春節習俗,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怎樣的區別?春節馬上就要來臨,要知道南北方過年習俗方面是有著不同差異的。那麼大家知道南方和北方過年的區別有哪些些?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解析南北方過年差異!
南方和北方過年的區別在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的人們,准備年貨的數量是非常豪放的。白菜是基本必備品,臨近春節,一大麻袋的往家裡搬白菜,那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另外,肉餡也是必備品。在北方家裡,常會看到為了包餃子提前准備出好幾天的肉餡。另外,北方的備年貨最重要的還有蒸饅頭這一項。特別是一些農村,各種花式饅頭都會在過年期間紛紛亮相。
一、飲食不同:在南方,常見的年貨則是臘肉和年糕等。進入冬天,家家戶戶開始曬臘肉。年糕也是必不可少的,南方各地的年糕種類繁多,但都十分美味。湯圓也是南方人過年必不可少之物。湯圓也叫「團子」、「圓子」,取「全家團圓」之意;年糕與「年年高」諧音,象徵來年生活、事業步步高升。至於南方吃的零食,各式各樣的糕點是必不可少的。杏仁餅、雲片糕、綠豆糕、龍須酥……各類糯米、糕餅類的零食很受歡迎。
二、娛樂活動不同:在北方由於氣候寒冷,過年一般都是待在家裡的,和親戚朋友聊聊天打打牌,很少有戶外的娛樂活動。開春以後北方的廟會比較多。逛廟會是北方春季的主要活動,有些地方的廟會從新年就開始了,新年元宵節都有廟會,我們這里的廟會一般從二月開始,二月十五城隍廟、三月十八老君廟。在南方溫度比北方高,室外的活動比較多,南方舞龍燈也是一種形式,集「舞獅、舞龍、劃綵船、跑竹馬、踩高蹺等。
三、在江南一帶,賣年糕,包裝紙上也常印有「水磨年糕」的字樣。雖然中國早就大一統,飲食風俗,還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咸」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
8、全國各地過年大不同,你所在的城市怎麼過年?
全國各地過年大不同,每一個城市過年的氛圍都是不一樣的。小編所在的城市,在過年的時候主要是會在吃年夜飯的時候看春節聯歡晚會,而且一家人一定要聚集在一起,並且對晚會中的節目進行評價。另外一般情況下會在夜晚的時候吃年夜飯,白天的時候是要簡單一些,大概在下午的時候就會選擇貼春聯,這樣的話就能夠迎接新的一年,而且也會守歲,等到新的一年來臨的時候就會走街串巷的拜年,所以每一個地區過年的習俗都不一樣。
其實不同的地區根據文化以及環境的不同過年習俗不一樣,比如說南方的地區在春節的時候天氣也是比較暖和的,這個時候很多的家庭都會選擇買各種各樣的花。這些花就代表了新年新氣象,所以說在春節的時候。南方的花草市場都是比較繁盛的。而像北方的話過年必然是要吃餃子的,而且也要把提前准備好的年貨拿出來,並且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火鍋,看春節聯歡晚會,這樣的話過年氛圍也會很濃。而且很多小孩也特別喜歡在過年的時候放炮,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如果說要過春節的話,春節的前幾天都是要走街串巷的。把自己重要的親戚都走一遍,這樣的話也能夠讓自己在春節的時候可以聯絡感情。
年味的濃淡不過有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春節的時候不回家或者直接出去旅遊,而且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過年的時候年味反而變淡了。這跟城市化的進程有關,也跟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表示自己特別不喜歡,在過年的時候一些親戚問來問去的,顯得特別的討厭。所以說在過年的時候還是要保持一些距離,這樣的話年味才能夠更濃。
總結人們生活方式的不同導致了過年的模式也在不斷的發生改變,不過即便如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積極的去過年,並且也能夠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這樣的話才能夠讓自己一年的生活顯得更加的有意義,而且也能夠真正的體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