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都要拜什麼
1、春節拜年禮儀
春節一到,每個人都會去親朋好友家拜年,那麼拜年需要注意什麼禮儀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春節拜年的禮儀,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拜年禮儀 篇1春節拜年由來
在過去的時候,家裡拜年的順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長輩。現在一般的大年初一都是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長命百歲、身體安康等。新年過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而且在同學、鄰里、同事之間也要互相拜年。
「拜年」泛指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間的相互拜訪,而早年間過春節的拜年之禮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晚輩向長輩叩頭施禮,而「賀年」則是平輩之間相互道新年之禧。無論是「拜年」還是「賀年」,所表達的均是祝賀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從傳統拜年的禮儀上說,有幾種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即晚輩給長輩跪拜磕頭,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都要行叩首大禮。
二是躬身作揖,先雙手抱拳前舉,然後用左手握右手,俗稱「吉拜」。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春節拜年的禮儀
1、拜年前的預約
拜年要提前預約,不要跟主人的其他拜年的親人朋友「撞車」,或者因為主人也出門拜年而白跑一趟,同時也讓主人家有一個准備的時間。要共同預約一個雙方都比較方便的時間。
2、拜年的時間選擇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假日期間不宜過早,因為由於平時勞碌,過年期間人們一般起的比較晚,如果登門拜年過早,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要留有噓寒問候的聊天時間。
3、拜年的禮品准備
要根據拜年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的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愛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果不太了解,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也要根據對象來選擇,不要送給不沾煙酒的人哦。如果家裡有孩子,也記得要適當給小朋友帶禮物。
4、拜年的服飾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服飾的得體,以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隨意,也不要穿晚禮服類太正式的。
5、做客的禮儀進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以主人家的生活_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
6、拜年時間的控制
如果是沒有飯局的安排,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提前1個小時左右到達,飯後一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的限制,可以根據拜年對象合理安排時間。
7、餐桌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要以長輩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可以通過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
8、拜年時的聊天要領
新年裡要多說贊美的話,贊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贊美事業、健康、家庭關系;對孩子要多贊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春節拜年時的12大禁忌
1.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2.左鄰右舍的街坊,如果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還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需要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就可,無甚過多禮節。
3.選擇合適的時間,乃拜年的第一要素。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個小時,難免影響主人休息。
4.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即匆匆離去,會給人「缺少誠意」的感覺。所以做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鍾為宜,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5.送禮物要得體。給長輩、教師、師父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
6.拜年禮物應講究衛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有益於對方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
7.應注意節儉,比如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8.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9.給家中長輩拜完年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吉祥話語。
10.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禮尚娛樂。
11.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三叩首,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12.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全國各地的春節拜年的風俗
一、東北地區
初一早飯後,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裡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二、華北地區
老北京守歲至午夜時分,鳴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輩要給長輩叩首拜年,討要壓歲錢,全家再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說是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北京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加上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喜慶氣氛更加濃郁。1994年,北京禁放煙花、爆竹後,北京人只能到郊區的幾個定點地方去看喜慶的新年煙花。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在嘗試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度過新年。
三、華東地區
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跪親友。
四、華中地區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五、華南地區
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復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別人掏。
六、西北地區
富平縣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麵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綵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口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七、西南地區
大年初二,貴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兩汪鄉的苗族同胞開始走親訪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豐盛的酒席款待,席間以當地苗族獨特的方式相互對歌喝酒打花臉,臉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春節拜年禮儀 篇2一、春節拜年的時間
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並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說法;但是現在是不一樣了,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從這種演變上看,生活節奏在加快、婦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 去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二、拜年順序
走親戚的大體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然後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回拜。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
1、大年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 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走親戚的,真正的春節走親戚是從大年初二開始的。
2、大年初二: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並且必須帶禮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話,這個禮物可是有很大的講究,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這個風俗在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3、大年初三開始之後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
大年初三開始之後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由於初三起大家普遍開始走 親戚,所以這時候去走親戚一定要注意好時間的安排,首先是確認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門的時間不宜選擇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響到主人休息,讓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話如果逗留時間一長就會打擾主人休息。最後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鍾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三、 拜年帶什麼禮物好?
1、香煙
現在基本上還是很多人愛好抽煙的,所以在春節的時候要送禮的話買香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煙能夠滿足需求,這種滿足,帶著喜悅。在新年裡,滿是喜慶。不過送煙的話,最好是要送好一點的煙,如果說是戒不掉的話,那就最好是抽好煙會比較好,不過抽煙最好是配合濾嘴抽哦。
2、酒
中國素來有酒文化,在節日的時候餐桌上也是一直會有酒的,這里的話是可以選擇白酒或者是紅酒的,不過現在更多的人願意去喝紅酒了,紅酒中含有一些從葡萄皮、葡萄籽中被酒精溶解出的單寧、多酚類的化合物,特別是白藜蘆醇等特殊的抗氧化物營養價值很高。白酒的度數太高,喝太多還是不太好的。送白酒的話五糧液和茅台都是很好的選擇哦。
3、堅果禮包
堅果禮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因為現在的人還是比較喜歡吃堅果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成年人每天都吃30~50g的堅果。堅果除了富含維生素E、膳食纖維和黃酮類抗氧化物以外。所以送禮送堅果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哦。
4、燕窩禮盒
燕窩是珍貴的保健補品,尤其是眾多女性朋友的鍾愛之物,春節送親戚即食燕窩禮盒,是一件健康又很上檔次的禮物。特別是送給女性是非常好的送禮佳品哦。
5、送朋友、同事的禮物
朋友同事之間,可以選擇果籃,紅酒,關系比較鐵的可以帶只雞,鴨,豬腿啥的即經濟又實惠。有小孩子的家庭別忘記給孩子帶些小禮物。
6、送領導的禮物
給領導們送禮要選擇貴重一些的為好。海參人參山珍海貨,真的假的無所謂。反正領導也吃不過來也就是那麼個意思。
7、送客戶的禮物
有些人過年還得跟客戶走動,如果不知道客戶的愛好,傳統的煙酒茶、水果都是不會錯的選擇。如果知道客戶一些愛好,比如打高爾夫、畫畫、騎馬等,可以相應的送他們球桿、揮馬鞭、畫展券,投其所好,也會讓客戶更好的記住你哦。
春節拜年禮儀 篇3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一、拜年先拜家裡人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三、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麼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並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於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乾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四、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拜年時最好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最好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別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對象、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回應即可。
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盡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裡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麼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麼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不要帶訃告拜年,不要著孝服或戴著黑紗去拜年,北京舊禮正月如有親友訃告,進門時需將訃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將晦氣除掉。
2、春節應該如何拜祖先?拜祖先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中國人最講「百善孝為先」和「仁義禮智信」,故此,春節一定要首先供奉祖先,也就是一家人的老祖宗!供奉祖先的意義一是在於體現「大孝」的傳統,二是求得祖先對子孫後代的保護!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培嫌慎多飛來災禍都是我們沒有供奉祖先,他們沒有來保佑我們。可以百度老師,因為老師每年正月都會為客戶預測八字命理一年的吉凶,和辦公室風水。也會有客戶咨詢供奉祖先和每年躲星轉運的問題,今天老師給大家普及一下供奉祖先的知識!
一、在大年三十的午餐餐之前,就可以將祖先的牌位立於干凈的案子上,不能照到鏡子。沒有老祖宗的雙親在世的可以供奉「太歲星君是唐傑大將軍」。現在很多家沒有供奉老祖宗的可以供奉逝去父母的照片。來保佑一家的平安。
二、在牌位前要供奉雞、魚、方肉、饅頭、雞蛋、水果,糖、酥油燈、三套筷子酒盅。香爐里須上香三支並恭敬叩頭三個,別忘了一定要供上一碗清水,祈禱:「恭請XXX歷代祖先前來受供,保佑子孫吉祥安康、家庭幸福、事業發展、萬事如意!」 還要給祖先送錢,每到吃放前都要把好吃的先供奉一點給祖先,並祈禱!
三、供奉時間:從大年三十到初二下午14點之前,14點以後就可以撤牌位和撤供品了。撤牌位與供品之前要恭敬叩頭三個,念誦「請祖先離家,明年三十再來受供!」但在這三天里,每天需更換供品,以保持新鮮,清水更是要勤換。並叩頭祈禱吉祥之語!更換供品可在中午飯前,撤下的供品可以食用!
四、如有信仰者在供奉祖先牌位後行叩頭之禮前,是佛弟子者,須先向佛龕行跪拜之禮,信神先叩拜神位然後再者御向祖先行叩拜之禮或問訊!也可以念誦佛號心經地配敬藏經都可以,隨喜功德!
五、如果家裡有吉祥物的,如貔貅、麒麟、金蟾等可以和祖先一起供奉,那樣財運會更好。雞年財源廣進,左右逢源。
3、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春節(別稱:新春、年節、天臘、歲首、新年、大年,英文名:Spring Festival)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農歷新年,傳統上的「年節」,日期定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常見的中國春節習俗有:備年貨、貼年紅、祭灶、撣塵、掛年畫、貼窗花、倒貼福字、年夜飯、拜年、放爆竹、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龍、拿壓歲錢、吃湯團、開門炮、拜歲、觀社火唯明、、舞獅等習俗。
我認為在中國春節的眾多傳統習俗中值得一提有9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節的習俗之一:備年貨🌹✨
年貨是在過年前買的一些好的物品,而采購過程則稱為辦年貨,《京都風俗志》雲:「十五日以後,市中賣年貨者,星羅棋布。」北京年蘆物貨種類之多是全國各地都比不了的。趙岡先生在其《考紅瑣記》中說,曹雪芹的《紅樓夢》在描寫過年情景時,有滿人風俗,令人感到奇怪。其實這是很自然的。北京在清代二三百年中,都是漢人、滿人,北方人、南方人雜處的。尤其上層社會,即官僚階層中,各種風俗交流更普遍。滿人、北方人故意學蘇杭人的飲食起居,漢人故意學滿人(即旗人)的禮數、官派,這就從各個方面混合成特殊的「北京味」。復雜的年貨,也是這種社會生活的反映。
備年貨由來是在古代交通不方便,物資比較缺乏。為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歡樂,家家戶戶在節前10天左右准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陪山液穿。
古時人們把辦年貨叫趕集,就是大家約定俗成地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進行的貿易活動的俗稱,年集是一年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一般在舊歷新年前臘月二十五。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做件大事。過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日「年貨」。
✨🌹春節的習俗之二:祭灶神🌹✨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來自一個民間傳說。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裡。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裡,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後,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來過「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春節的習俗之三:貼春聯🌹✨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從此貼春聯的習俗就流傳下來。
✨🌹春節的習俗之四:包餃子🌹✨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關於這個習俗,民間傳說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山村,有一戶人家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裡沒有白面,也沒有菜,聽著四鄰的剁菜聲,心急如焚。無奈,只好向親友借來米面。和好面後,又胡亂弄了點雜菜湊合成餡,就包起了餃子。因為面是借來的,所以包的餃子就格外珍貴,擺放時,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齊,也很美觀。剛剛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看了很高興。同村有個財主,家有萬貫家產,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慣了,根本不把餃子放在眼裡。大年三十這天用肉、蛋等料調餡,包成了餃子,亂放在蓋簾上。小料餃子下鍋煮熟後,一吃味道全變了樣。豬肉餡變成了蘿卜菜。而那戶窮人的餃子卻變成了肉蛋餡的。原來,是灶王爺對財主家包餃子的'態度很不滿意,為了懲罰他,就把兩家的餃子給暗中調了包。第二天,這事便在村裡傳揚開來。從此,人們再忙,年三十的餃子也要擺放得整整齊齊,以討個"圈福"的口彩。
✨🌹春節的習俗之五:守歲熬年🌹✨
有一個傳說為「守歲熬年」。這也是人們最常聽說的一個傳說,每到除夕之夜,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人們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後,除夕熬年守歲就形成了。
✨🌹春節的習俗之六:拜大年🌹✨
拜大年是中國民間的最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大年是大年初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的意思。拜年習俗由來: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祝福語。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簡訊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的習俗之七:開門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說起鞭炮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名為「山臊」的動物。人們在深山老林里露宿野外的時候,就要燃起篝火,人們為了預防山臊的侵襲,於是在篝火中點燃竹子,用竹子的爆裂聲嚇走山臊。後來火葯的出現,讓人們開始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來燃燒,於是「爆仗」就產生了。宋代開始,人們就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葯編成串來代替竹筒,成為了「鞭炮」。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的習俗之八:上采日🌹✨
農歷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這是春節元宵節前的一個小節日,名為「上采日」。上采日有悠久的歷史,寓意迎春納福。按照福州傳統風俗,福州人有在元宵節之前送燈的習慣,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給外孫、外孫女,送燈時間一般是農歷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
為何要趕在正月十一前送燈?專家介紹,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個小節日,有迎春納福之意。這日,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祝,有些人家晚上還要吃「上采飯」。舊時的各類元宵慶祝活動也在這日前後拉開序幕。
✨🌹春節的習俗之九:鬧元宵🌹✨
正月十五,是傳統的「元宵節」,也叫「燈節」「上元節」,老北京人更喜歡稱「元宵節」為「鬧元宵」。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古代,這「元宵節」和「除夕」一樣,人們最為看重,總是把它過得熱熱鬧鬧的,最典型的就是「鬧花會」,也叫「走會」。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也是過春節時的最後一個習俗。
春節習俗和活動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團圓、走親訪友、看望長輩等,願我們能將這些飽含濃濃親情和美好心願的習俗牢記心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