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殺大公雞是在什麼日子
1、漢族的年俗中要趕在春節前殺大公雞,一般是在哪天?
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七殺灶雞。
2、過年的順口溜「二十七,殺公雞」,為什麼?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說法,只是老輩們遺留下來的一些風俗罷了。中國過年以前是講究,從二十三號開始就要為過年做准備了,以前條件差,雞、肉什麼的吃的少,現在生活水平高了,這些東西平常吃的多了,各家各戶過年也就做的少了,看以前的一首童謠就能看出,基本都是壓韻的,如七和雞壓i韻,八和發壓a韻。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漢族的民俗中要趕在春節前殺大公雞是哪天?
沒有你說的那個。
族的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穀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貼「赤口」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肢迅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送年」
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年畫:財神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拍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在北方還有吃餃子的習俗預兆招財進寶。
路頭神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襲飢悉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送窮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4、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七「殺年雞」
現在殺雞簡單多了。買好雞後,多花十塊錢,賣雞的把雞往脫毛機里一扔,不一會就屠戮干凈了,裝袋兒拿走就行了。
小時候殺雞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都是在家裡手工完成的,而且那可以說是一門手藝活。
首先,買回家的雞要餓上一天再殺,要把雞的肚子倒空,殺雞前,燒一鍋滾燙的開水備用。
殺雞人左手分別揪住雞翅膀和雞冠子,一定要抓牢,大公雞就形成了一個弓字形狀。
右手拿刀,下刀要穩、准、狠!對准雞脖子一刀拉下,雞血滴向事先准備好的空碗,接住雞血,留作雞殲伏血糊糊用。
雞血基本控干後,這時千萬別鬆手,到外面把雞丟到地上,任其撲騰直到咽氣為止。
這時馬上要抓起雞,進屋放進事先准備的大盆里,用滾水往雞身上澆,直到把雞全身澆透。
待到水稍微涼,手可以忍受水溫的情況下,就可以拔雞毛了。別忘了留幾根大公氏跡攜雞的尾翅,洗凈、晾乾,掛在家裡的牆上,既漂亮又上檔次,還是一道裝飾風景線。
春節的鍾聲即將敲響,家家戶戶都熱鬧了起來,辦年貨,掛對聯……忙的不亦樂乎!
今天是臘月二十七,民間諺語有:「臘月二十七,殺只雞」的說法。
「雞」同「吉」,有吉利、吉祥的意思!
要說臘月二十七殺雞也是有講究的。首先,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
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全都吃完,要留一些,因為有大吉大利意思,所以天天在餐桌上都要見到雞。
吃的時候熱一下就端上桌,這樣才算圓滿。還有就是,老話說,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必須要提前准備好。
臘月二十七這天,除了要宰雞為年夜飯做准備外,人們還要趕大集,置辦各種年貨。
這天趕集要比平時熱鬧百倍,集市上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農民家裡剛殺的豬,有的還直冒熱氣,雄赳赳的大公雞,鮮亮的羽毛就像披掛整齊的大將軍,挺胸抬頭在領略人們地「檢閱」。
對聯在竹排紮起的排柵上垂下,一排排洋溢著節日的喜氣,大紅燈籠下,一串串黃穗兒迎風飄舞……
集市上州寬,人們迎著寒風,滿臉的喜氣,絲毫感覺不到冬日的寒冷。
臘月二十七來了,除夕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