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期間去麻城怎麼辦

春節期間去麻城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6-04 00:19:57

1、麻城的過年有哪些習俗?

「歡天喜地辭舊歲,張燈結綵過除夕」.麻城人過年可是很講究的.別的城市一般來說只注重兩個年;即元旦和春節;而我門麻城在這一點上是與眾不同的,我門過三個年「元旦,臘月24(小年),春節」.元旦在我門這個地方不是怎麼特別的重視,而臘月24和春節之間擱的也比較近;所以我門這里從臘月24開始便算進入了年內.過年對我門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最大的喜慶節日,所以我門麻城在過年的前後也是搞的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各種風俗習慣和地方的傳統工藝文化相得益彰,充分的襯托出了節日的喜氣.

正文

俗話說「大人愛種田,小孩盼過年」.這是以往的看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人們再也不必為了每天的三餐飯而忙於奔波,生活的壓力大大的減輕.所以大家都希望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里能放鬆一下.因此大人;小孩都盼望著過年.

到了臘月23號大家基本上都放下手中的活;單位也都放假了.因為再過一天就是小年了.也就是臘月24日.我門這里有個迷信的說法就是臘月24日接神.就是把天上的各路神仙都請到家裡來供奉著.一是為了感謝天上的各路神仙在今年一年的照顧,才能使家庭和和睦睦,事業順利.二是為了讓神仙門在明年能繼續保佑家人,能驅鬼辟邪.供奉神仙當然得有一頓豐盛的飯菜,這正是小時候的我所盼望過年的原因之一.這頓飯一般的情況下都會安排在晚上,而且吃飯還有個規矩,就是等飯菜全部上完了之後要坐在旁邊等上半個小時才能吃.因為要等神仙門先吃,神仙門吃完了我門才能吃.這頓飯我門這地方叫做「談年飯」.

臘月24往後,就進入新年的准備階段啦,打糍粑,做肉糕,炒瓜子花生糖果,很多兒時喜愛的食物都會做來,因此,臘月24過了人也覺得特別欣喜...

在臘月24到大年30的這段日子裡可是空前的繁忙,因為大家都張羅著過年.大街上人山人海,人們正忙著購買年貨,添置新衣服.各種小販的叫賣聲也是此起彼伏,絡繹不絕.當然最吸引人眼光的還是各地鄉村藝術團隊在街上表演的舞龍,劃紙船,玩花燈等等.這些都烘托出了節日即將到來之前的那種喜氣洋洋的熱鬧氣氛.

過年吃的,穿的,用的,燒的;都是很講究的.在這里我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我門這地方的過年必需品.吃的:豆腐(臭的,炸的,皮子,矸子),肉糕,糍粑,瓜子(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糖果,魚丸子,干魚,老母雞,綠豆丸子,槌魚,其他的根據經濟情況而定。抽的:就是煙了,這是最能體現身份和經濟情況的。喝的:酒,米酒,糖茶。穿的:能新就新,只要新就行。用的:燒紙若干,鞭炮若干,蠟燭(紅蠟)若干,木炭若干(取暖用的),春聯,門神。其中很多吃的東西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哦.

到了大年30大家該准備都准備了,該忙的也都忙完了.但是還有一件事情必須做,那就是上墳祭祖.在我門麻城一般都是大年30的一大早去給自己的祖先燒香,燒紙錢,磕頭.表達自己對先人的懷念與哀悼.當然這上墳在我們這里規矩也不大一樣,麻城以西的一些鄉鎮一般都是在正月15的時候才去上墳燒香;而麻城以東的地方則是我上面說的大年30的早上去上墳.

到了下午4點至5點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都忙著貼對聯和門神,掛燈籠了.這貼對聯也有個規矩:一般來說我們貼對聯都是用紅色紙寫的,因為紅色代表著喜氣;代表著吉祥.但是如果家裡有人逝世了的話那這對聯的貼法可就不一樣拉.據說家人逝世的頭年要貼白色的對聯,門神也要跟對聯的顏色一致;到了第二年就要換成黃紙寫的對聯:到了第三年要換成用綠色紙寫的對聯.這就是我門所說的「三年大孝」.聽說在古代對這還要講究一些,如果家中死了人;家人要帶孝三年,如果是在朝中做官的話就要停職三年,回家戴孝.三年期滿方可官復原職.貼門神也是有著他的一定意義的,門神的形象一般都是以古代的一些有名的將士,將軍或是勇猛的人物為主的.其作用是為了驅鬼辟邪,保護家人平平安安的.

帖完了對聯和門神大家就進入了大年30的主題了,也就是吃「年夜飯」我們這里又叫做「團圓飯」。這團圓飯可是有講究的,首先最先吃的是餃子,這餃子可是很特別的哦.在一個餃子里包上一個硬幣然後跟其他的餃子放在鍋里一起煮好.等端上來後,大家就開始吃餃子拉;誰先吃到這個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明年一定會發財.其實這只一個吉祥的象徵而已罷了.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圍著一張圓桌子,品嘗著美味,談論著這一年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小孩子則說下這一年自己的學習情況.反正每個人都要說上那麼幾句,談談這一年的收獲.一家人高高興興邊吃邊聊,這一刻大家都充分的感覺到了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吃過了年夜飯,長輩門便給孩子門發壓歲錢;同時也要給逝去的先人門上香,上供品.30日晚上都要通宵,叫做:守戲,主要也是燒香上貢品,一直到天亮.要維持著香火不熄滅.而且這天晚上要把家裡火爐里的火燒的特別的旺一直要維持到大年初一的上午.30晚上12點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到門口放鞭炮,煙花.放鞭炮的時間越長越好,響聲越大越好.整個城市的上空被各種各樣的煙花照耀的五彩繽紛,十分漂亮.人們期待著在下一年能象這爆竹和煙花一樣,紅紅火火,五彩繽紛.

到了初一,天才剛剛亮,大街小巷早已是熱鬧沸騰.家家戶戶都出來拜年了.初一一般都是給家人,鄰居,單位同事,領導以及附近的一些朋友拜年.到了初二就是給自己父親這邊的親戚拜年拉,比如說叔叔,伯伯拉這些親戚.初三,給自己母親這邊的親戚拜年,也就是表親.女子只能才初四以後才能出去拜年,這是以前的規矩,現在早就沒人執行了.初4至正月15是給一些比較遠的朋友拜年問好.

拜年還有些規矩,去人家家裡拜年不能說一些忌諱的字或詞,比如不能說死,不能說斷,這些不好的字和詞都不能說.否則主人會不高興的.還有不能晚上去拜年,不能從人家的後門進去拜年,走錯了門不要緊,順便恭喜一下。晚輩拜年得跪下,同輩握拳作揖就行。

我門麻城人是比較好客的,無論你去誰家拜年主人都會端上一碗自家做的肉糕來招待你.但是一天要拜這么多家的年,恐怕再有10個肚子也裝不下.但是又盛情難卻,怎麼辦呢?只好接過主人遞過來的肉糕,象徵性的吃一口或是喝幾口湯,再跟主人推辭一翻,客氣半天.說是吃好了,再也裝不下去了.這樣主人才能把肉糕端回去.

這邊過年以前是有很多活動和娛樂節目的,可是到了現在大家一般都簡化了.以前一個村子裡面會在一起看場電影什麼的;可是到了現在一般都只是打牌,從老到小幾乎一天到晚的都在麻將桌上面坐著.那些年輕的就更不用說.我發現打牌這個習俗到是一點都沒簡化;而且全國各地幾乎都以這作為過年期間的主要娛樂活動.

年過完了,馬上就是元宵節了;這可是我門麻城人的第三個年.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中,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道教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各式各樣的燈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元宵節的發展史中,燈在隋朝才出現,在各種元宵節目中算晚的,卻後來居上,從唐朝開始,燈成了元宵的主要標志。一般認為元宵以漢武帝在正月祭拜「太一」為開端。但祭拜「太一」並不一定在正月,也非年年舉行。所以元宵的起源不能算從漢武帝開始。元宵大約是從公元3世紀開始,慢慢形成為一種節慶,至南北朝時期發展為固定的節日,但成為後世元宵節的花燈和百戲到隋煬帝才確立,隋煬帝是第一個把元宵慶典官式化的皇帝。今天提到元宵,許多人會想到這是「中國情人節」,因為多少戲曲都以才子佳人元宵邂逅並共訂盟誓為題材。但是追始溯源,元宵節強調的「情」卻是「親情」而非「愛情」,或許這也反映了中國文化在「情」方面的特點吧。

俗話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麻城東山區對待正月十五似乎比年三十更重視,年三十隻是爐火燒得旺,而正月十五則家家整宿燈火通明,直至天亮。麻城元宵與眾不同的習俗,是這天要接公祖「回家過年」。在麻城,臘月廿四的小年,臘月三十的大年都沒忘記祖先,但只是祭。到了正月十五晚上,也就是過年的「閉幕式」,各家都敞開大門(過小年和過大年門都關著),香案上擺著供品,迎接公祖「回家」。回家就回家唄,麻城人還怕公祖們不回,還要帶著香燭到祖墳上去請,把香燭點燃,還要罩上罩子,怕風吹熄,影響他們走路。所以正月十五晚上,墳山上一片燈火搖曳,繁星點點,煞是壯觀。這正是我們麻城人對先輩門懷念的一種方式,也充分的反映了我們麻城人比較重視親情.

「年過月半盡」各種行業相繼開張了;到處又都恢復了以往的繁華與寧靜.農村也開始進行春播了,大家都處於一種忙碌的工作狀態,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跟往常一樣了.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