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內春節有什麼好活動
1、我們河北家鄉有什麼樣的習俗,充滿地方特色的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那麼河北的相關春節習俗又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除舊布新迎春忙
在河北民間,一進臘月(農歷十二月),特別是吃過臘八粥,就有年味兒了。真正進入過年實質性准備階段,是二十三日祭灶以後。俗話說是開始忙年,其主旨是除舊布新。民間歌謠說: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趕年集;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做黃酒;三十兒,燉肉包餃子。意思是忙年的七天中每天有活干,天天有重點。
掃房子,是春節前最徹底的衛生除舊活動,充分體現了人們關注起居環境和自身清潔衛生的美德良俗。
磨豆腐、蒸饅頭、殺豬、釀酒、燉肉、包餃子,是節前所有物質准備的概括。蒸,就是蒸春節期間吃的饅頭、上供用的花糕、棗山和面刺蝟。「糕」與「高」諧音,蒸花糕有盼望年年步步升高的意思。「蒸」和「爭」同音,所以蒸還有蒸蒸日上的意思。在屋內門頭上擺放面刺蝟,是讓它往家裡馱金銀財寶。
趕年集是拍如擾為了買鞭炮、煙花、糖茶、香燭、紙箔、年畫、吊簽兒、衣服鞋帽、柿餅核桃、花生水果、香煙酒類、干鮮蔬菜等年貨,是年前最集中的一次大采購。
除,將盡的意思。大年三十(小月二十九日)又稱除日,三十夜晚又稱除夕。除夕這天非常繁忙,主要是請神靈,貼春聯、吊簽兒、窗花、年畫,請家親,包除日餃子,挑水、掃院子、堆歲柴等。
除夕下午,河北農村有請家親的習俗,家中男人到祖墳上燒紙錢、放鞭炮,請家親回家和子孫一同過年。回家後,寫成黃紙牌位,供奉起來,初五日前,每天燒香上供。
春節之前,出遠門的人無論如何都要回家過年,而家人盼望出遠門者歸來的心情更為迫切。衡水市棗強縣有的村莊,年前幾天晚上有散路燈的習俗,即把紙包好的棉籽殼團兒蘸過棉籽油,橡則晚間點燃後,從村裡一個個一直擺放到村外路邊老遠,為晚間回家的人照路襲旦。
除夕夜舉家人圍爐守歲,或者共同包餃子。看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對節目評頭品足,成為近二十多年來的一種新俗。
其樂融融過大年
除夕夜是辭舊迎新的「節點」。除夕夜一過十二點,城鄉就響起一陣熱烈的鞭炮聲。這是急待迎春納福的人們搶早迎新春的標志。更多的人家是次日早晨五六點,家庭主婦起床後,首先給各位神靈燒上香,燃亮蠟燭,然後煮好餃子,供到各個神靈位前;男人或男孩子便在院里放鞭炮。鞭炮也是一戶比一戶的長;同時點放二踢腳,圖個步步升高。
吃新春餃子前,晚輩向長輩拜年,表達感恩之情,長輩給幼小的兒孫輩壓歲錢,表示愛撫,舉家老小親情濃郁,其樂融融。天亮後,先家族內部,後鄉里鄉親、師生友好之間的拜年活動全面開始。初一這天要把本家族和街坊鄰居、朋友、同事、師長、同學家拜完。如今,電話、手機、簡訊拜年,電子郵件、QQ拜年成為新時尚。
舊時在唐山農村,初一早晨到村外喜神來的方向,一人手捧點燃的香火,向另一人展開的財神畫揖拜,求財神到自己家,回家後供奉起來,直到初五,每天燒香上供,求好財運。
中午各家吃一年一度的團圓飯,盡享家人團圓的溫馨和自家動手做的美食,充分感受過年的快樂。如今到飯店吃除夕年夜飯,或者初一中午團圓飯,逐步成為一種時尚。
河北省內少數民族的春節各具特色。承德一帶滿族人家除夕夜子時一過,全家人就團聚一起吃素餃子。初一整天不動刀,不倒土,說是動刀會破財。
張北縣蒙古族大年初一早晨,每家的孩子都要出門給周圍的老年人拜年。老年人拉起馬頭琴,請他們跳舞、喝奶茶。有的地方還組織賽馬,誰的馬跑得最快,就預示當年有好運氣。
冀東朝鮮族村落,大年初一姑娘不出門,小夥子出門給鄰居老人行禮拜年。老人則給以禮物,以示感謝和祝福。冀東朝鮮族的人們還喜歡在春節時舉行婚禮。
2、關於河北春節習俗和文化有哪些?
河北各地春節習俗——承德 「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宰年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滿街走,三十晚上,除夕守歲,玩一宿。」這句在承德流傳很久的諺語將年根兒底下人們的生活演繹得緊張而有序。 大家每逢過年要准備許多好吃的東西,如磨豆腐、蒸豆包、蒸年糕等。「做豆腐有這么幾道工序,洗豆子、磨豆子、加熱水、過包、燒開了點鹵水、壓包,一般來說一斤豆子能出兩斤半豆腐。」豆腐剛做出來,大夥第一件事就是吃熱湯豆腐,新鮮嫩滑的豆腐,蘸著辣椒吃,再喝上一口濃濃的豆漿,那可是別有風味啊。吃飽了,喝足了,人們就開始接著做凍豆腐、炸豆腐了。承德本地人講究將過年食用的主食提前做好,存起來,過年時親朋好友來了,主食一熱再炒上幾道下酒菜,一桌佳餚就端上桌了。 承德過年還講究貼「春條」(也叫炕條),長長的春條上至房梁下至炕沿,上面寫上「宜入新春樂,財神家中坐,金子堆成堆,元寶垛一垛,人財兩旺好,老少齊安樂,大吉大利」。 趕年集,購置各種春節食品、雜貨、香燭、鞭炮,還有給孩子買的新衣服,這都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事,每到這時,集市上就人流如潮,熱鬧非凡。 承德又稱寺廟之城,因此廟會與民間節日相互輝映,也就成了承德民俗風情中的一大亮點。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各式的燈籠就成了主角,到處懸燈結綵,火樹銀花。在雙峰寺附近的老年溝,人們會用面做成碗狀,晾乾後插上棉花,倒點油,到晚上7時多,就開始「撒路燈」的活動,祈求一年出行平安。 到了正月二十五,這天家家戶戶於天亮之前在院內用火灰畫幾個囤形,中間撒上小米,以象徵倉滿囤流,來年生活富足。從這天以後,年味就會悄然淡下來。 河北各地春節習俗——張家口 在張家口,一進入臘月,人們就該盤算著這年的大年該怎麼過了。各家先是開始清掃房屋,拆洗被褥,接著,男男女女趕緊剃頭理發,因為在這里有正月不能理發的禁忌。接下來,就是做豆腐、壓粉條,動干鍋炸麻花,蒸年糕、蒸饅頭,許多人家要在臘月里置辦上半個正月的飯。而一到正月,尤其是初一到初十,各家各戶不能吃「賴飯」,即不好的飯,天天吃臘月里置辦的年飯,預示著來年天天有好飯吃。 等年飯置辦得差不多了,又是該「辦大年」的時候了,「辦大年」就是買年貨,花生、瓜子、紅棗、核桃、糖果、點心,有錢的人家再買些雞鴨魚肉,還有過年的花炮,這就是辦大年了。 進入了臘月的二十七八了,就開始貼對聯了。許多庄戶人家,把紅對聯貼滿整個院落,雞窩上、豬棚旁、甚至農用拖拉機上也要貼個「一路平安」。庄戶人家並不注重對聯里寫著什麼,就是圖個喜慶、紅火。 除了貼對聯,許多人家還要貼好多大紙、常千,大紙就是把紅黃藍綠各色彩紙裁成七八寸見方的紙塊,再把剪成齒狀的三四寸紙條粘在其兩個下角,四塊一幅,每塊紙上寫一個字,照字的順序貼在門頭上,如「春滿人間」等,猶如對聯的橫幅。常千,就是用彩色的紙裁成略小於大紙的四方塊,紙面上鏤空各種圖案,而後各種花色成排搭配貼到房檐下,晾衣繩上,把整個院打扮得五彩繽紛。 到大年三十兒下午,就是每家要好好吃一頓年夜飯的時候了。吃年夜飯之前,要放個二踢腳炮,農家把一些貢品擺在院落一個干凈的地方,意思是請神主,忙了一年了,他們要讓神主先享用年夜飯,之後他們再吃。到了晚上,每家的家庭主婦要把家裡人初一要穿的新衣服全部從櫃子里拿出來,把要准備的年貨也統統拿出來,因為,三十兒這天晚上是不能開箱開櫃子的,也不能揭瓮揭缸,老人們說,這樣做是免得放走了「金馬駒」。 八大集鎮看窗花 在舊時的蔚縣,一進入臘月,逢每月農歷的三六九,蔚州縣城、代王城、西合營等八大集鎮便開始熱鬧起來,而這個時候,集鎮上唱主角的便非窗花莫數了。 那時,集市上擺滿了窗花,地攤上用黑布襯底,上面也是窗花。趕集的老鄉們看了這家,再看那家,比比這家,再評評那家,看看誰家剪得最好,等到把整個集市上的窗花都逛個遍,才肯買下自己最喜歡的。 對於許多大姑娘、小媳婦,還有一些平素喜好剪紙的老藝人來說,這更是一次取經的好機會,當地人稱之為「看窗花」,並積久成習。年集實際上就是一年一度全縣窗花藝術的大檢閱、大評比、大交流,而正是這種群眾自發的大交流,使得蔚縣剪紙不斷推陳出新、人才輩出。 如今的蔚縣,集鎮窗花盛景已難與當年相比。但是,進入臘月,集鎮趕集之時,仍然是窗花最為風光的時候了。 亮子是伴隨蔚縣剪紙而生的一個老物件了。所謂亮子,就是賣窗花的人用木框做成窗戶樣的方格子,之後再糊上紙,在每個方格子上都貼上要出售的窗花樣子。簡單地說,就是用來呈窗花樣子的。臘月的集市上豎起的一架架亮子上貼滿了各種顏色亮麗的窗花,爭奇斗艷,供老鄉們觀賞選擇。一旦哪一個種類的窗花賣完了,賣窗花的人就把亮子上的那個樣子撕掉,以告知買家這個已經賣完了。 如今,在集鎮上,使用亮子這樣懷舊的方式來賣窗花的已經不多了,大多以地攤代之。但是,進入臘月,與平時禮品剪紙在蔚縣盛行相比,窗花已經在市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蔚縣的許多老鄉都在這個時候選上最美的窗花帶回家,裝扮新年,而外地的窗花販子,也到蔚縣大批的購進窗花,再到各地出售。 河北各地春節習俗——衡水 在衡水的民俗中,有些人家一進臘月便開始置辦年貨,准備過年。隨著春節的日漸臨近,「年味」也越來越濃,到了臘月二十三,年節的序幕就揭開了,這一天要「過小年」,家家戶戶要在晚間送灶---把貼了一年的灶王神式蟻呂瓷盞簦然後再請一張新的灶王神使┏夕接灶王時貼用。 按照衡水民間舊俗,臘月二十四要掃房子,寓意掃去一年的塵穢,乾乾凈凈迎接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把里里外外打掃一番,把習以為常的家居擺設換換位置,動動地方。室內合適的位置上貼上五顏六色的年畫,大門上貼門神神像、春聯,影壁牆上貼上福字。 過年的時候,人們把早已買來的神誓昊在各自的位置上張貼妥當,下面秉燭焚香。人們在屋內對畫著三代宗親的祖宗圖像叩頭禮拜,以示不忘記祖先的養育,願祖先佑護後人興旺長遠。人們在院子里對畫著天地全神的圖像焚香致禮,希冀在來年生活富裕平平安安。 河北各地春節習俗——邯鄲 古趙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相傳,這一習俗,起自戰國末年。秦始皇打敗齊、楚等國,派大將章邯出兵趙國。趙國軍民堅守陣地,英勇抵抗,給秦軍以重大創傷。秦將章邯大怒,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後,對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婦孺,房不分官商民賈,大肆燒殺擄掠。趙國人為了逃避秦軍的殺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離鄉,四齣逃亡。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了統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趙國人不忘亡國的奇恥大辱,每當夜深人靜,就紛紛把秦王規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時的邯鄲已在秦的統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橫遭殺戮。從此,趙國人對秦王更加怨恨。他們為了避免無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換舊為名,把頭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說是驅趕一年的晦氣,扔舊愁、迎新喜。官府也就無可奈何了。 久習成俗後來,秦國雖已滅亡,邯鄲人並沒改變習慣,把它作為一種地方風俗,稱之為「扔愁帽」,流傳至今。不過,今人扔帽,已沒有當年的憂愁,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應景的樂事了。 追問: 石家莊的是甚麼? 追問: 可不可以簡要概括一下呢? 回答: 石家莊春節習俗: 除夕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正月初一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初二 初三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正月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3、河北春節的習俗是什麼?
1、逛城隍廟。
河北人每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裡的九曲橋,看一看市區燈會活動。這一天整座城隍廟都是流光溢彩,燈火通明的。
2、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是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3、吃年糕。
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4、守歲。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此夜緊接新年,所以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著電視守歲,就是邊說邊笑,邊看中央台的春節晚會。
5、初五迎財神。
初四晚上,臨近子夜時分,大家會拿著准備好的高升鞭炮到門口趕點放鞭炮迎財神。上海每到初四晚初五凌晨的鞭炮聲音是最響的,其聲勢超過大年三十。
4、河北人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1、石家莊:藁城宮燈
藁城宮燈始於東漢,相傳劉秀定都,為了慶賀統一天下之功業,在宮廷里張燈結綵大擺宴席,所掛宮燈盞盞精緻,宮燈之名由此而生,後來宮燈的製作技術傳入民間。據傳,明代藁城屯頭村李師傅手工製作的紗燈,以美觀明亮、耐風耐用為特色,遐邇聞名,生意愈發興隆,其藝傳世而不絕。
2、張家口:攏旺火
三十兒這天,大人小孩都一宿不睡,有的玩牌、有的竄門拉家常,這就是「熬年年」。而到了快五更天的時候,大人小孩們穿上新衣服,到院子里攏上一堆火,俗稱「攏旺火」,旺火一著,鞭炮、二踢腳、花炮就開始燃放,新的一年在爆竹聲中來了。
3、秦皇島: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作為一種傳統的漢族民間藝術,最早產生於元代,流傳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多少年來,凡遇年節或喜慶日子,地秧歌隊伍遍及昌黎城鄉,群眾自我娛樂,自我演出,自我表現已成為昌黎人民世代相沿的傳統習俗。
4、張家口:蔚縣剪紙
蔚縣剪紙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風格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蔚縣剪紙吸收了河北武強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綉花樣等民間傳統藝術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用小巧銳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構圖朴實飽滿,造型生動優美逼真,色彩對比強烈,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5、邢台:珍珠元寶飯
廣宗、巨鹿、南宮一帶不少村莊,每到正月十六這天早晨,差不多家家都吃「珍珠元寶飯」。所謂「珍珠元寶飯」就是小米飯內煮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