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七天都在干什麼
1、春節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和講究?
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月初一到初七自然有不少的習俗和講究。初一不掃地,掃走好運氣;初二午飯在娘家,晚飯在婆家;初三曾是「赤狗日」,如今已經可走親訪友;初四祭財神,迎灶王爺;初五「破五」趕窮,放鞭炮吃餃子;初六「六六大順」,商家開門做生意;初七「人日」,尊重每一個人。
所有中國人從小都知道,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尤其是初一到初七,要遵守的習俗和做事的講究更是必不可少。
初一時,家裡是不能掃地的,所以通常家裡的長輩都會讓我們在大年三十以前就搞好家裡的衛生。因為傳說初一在家裡掃地,會掃走家裡這一年的好運氣。到了初二,就是女兒女婿回門的日子了,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常回家看看才是孝順。初三曾是古人口中的「赤狗日」,有民間傳說在這一天出門會與別人發生口角,所以不宜出門,但是現在好像已經沒太有人提起了。
初四是祭財神,迎灶王爺的日子,所以在以前,初四的時候大家都不會出門,都會在家裡吃飯,迎接灶王爺。初五則是要「趕窮」,很多家庭會選擇在天剛亮的時候在門口放鞭炮,把家裡的窮氣趕跑。初六,顧名思義就是「六六大順」的日子了,許多商家就會在這一天開門,所以經常在初六清晨就會聽見許多商家在門口放鞭炮,普通的家庭也會把家裡的垃圾全部扔出去。初七則是「人日」,在古代,這一天不會處決犯人,長輩也不會罵小孩。
是不是沒想到初一到初七還有這么多講究?雖然現在很多習俗都已經逐漸消失了,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還是有了解的必要。
2、春節初一到初七的習俗都有哪些
不同省份,不同地方,可能會有著不一樣的習俗。
我是廣東潮汕人,那麼,我就介紹一下,廣東潮汕地區,在春節期間的一些習俗吧!
如果可以縮寫的話,整個過年,在潮汕這邊,一般就是吃團圓飯,走親戚,回娘家,然後剩下的就是祭祖,拜神,拜神,拜神,拜神。
大年初一,起床以後,就要穿上新衣服,新年新氣象。見到家人,就一定要開口說新年好,說上幾句祝福話。
在這一天,會有親戚到家裡來拜訪,我們也要去其他親戚家裡做客。
當然了,大年初一,由於不能拿刀,所以,團圓飯,一般都是外出吃。別問我飯店的廚子怎麼辦,我也不知道他們該怎麼辦。反正我們是全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吃一頓。
在這一天,不管孩子多調皮,多不聽話,也不能打孩子。畢竟,這是過年,要笑。不然第一天就生氣,未來的日子,可不好過啊。
要是不小心打碎東西,就要大聲說出,瓷打碎,大富貴。
另外,在這一天,不論家裡產生了多少垃圾,都絕對不能拿掃把,還有丟垃圾。垃圾都要留到初三那會,才可以丟。
到了大年初二,就是回娘家。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吃飯,帶上雙數的水果和紅包,給家裡的老人送祝福,送溫暖。
當然了,吃完午飯,就要到娘家的親戚那裡坐坐,畢竟一年到來,見面的次數不多,也就春節期間有走動幾下。
等傍晚以後,才回家。
只是,如果親戚比較多的話,晚上可能還要再到其他親戚那裡坐坐。
大年初三的話,我們這邊要到村裡的氏堂那裡,祭拜先祖。
同一個姓氏,同一個祖先。在那一天,沒辦法睡懶覺,因為你如果睡過頭了,到時候人家都拜完了,東西都收走了, 你想拜也沒得拜。
所以,要早起。當然了,還要把初一初二的垃圾都給扔了。
到了大年初四的時候,就是拜灶神。
初五,拜財神。
初六,村裡請老爺,拜老爺。
在那一天,每個村都會請老爺,所以特別的熱鬧,到處可以看到請老爺的轎子,還有長長的隊伍。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是先在村裡請老爺,等燒香拜神過後,就要帶著老婆孩子回娘家,觀看那裡一年一度的特大型請老爺儀式。到了晚上還有火把節和煙花盛會,就不知道今年還有沒有機會燃放煙花。
初七,拜老爺,送老爺回廟。
整個過年,在潮汕這邊,除了吃喝玩樂,剩下的時間,都用來拜神了。
所以,一定要在年前准備好多的香,水果,三牲和「元寶蠟燭」。
看似輕松的春節,其實在我們這邊,沒有一天可以輕松的。
曾經有人說過,潮汕人的一輩子,除了喝茶賺錢之外,剩下的時間,都是在拜神了。或許,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但是我們熱愛這樣的生活,可能就是這份信仰,帶給了我們無盡的動力。
3、春節7天假期你們打算怎麼度過?
春節放假七天,真希望不放假,跟平時工作一樣。七天假期沒有一天屬於自己,放假第一件事,不是睡懶覺,而是起個大早趕緊去購置年貨,打掃衛生。初一先去奶奶家,走各種親戚。奶奶,伯伯,姑姑家挨個轉個遍,晚上再去老媽那裡吃飯。初二起個大早,開車跟老婆回娘家,異地。初二當天或者初三回來。喘息一個小下午休息時間,初四,初五,跟著老媽走她家那邊親戚。初六,跟朋友一起吃飯。初七運氣好了可以休息一天。過個春節比上班都累。小時候喜歡過年,因為有吃的,有壓歲錢,不用上學。長大之後,討厭過年,討厭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叨,爸媽拿自己跟別人家孩子攀比,太累,各種應付。一直想跟老婆旅遊過年,但是不可能,爸媽不會同意,希望今年過節可以輕松一點,能有時間帶著老婆孩子出來轉轉。
4、春節初一到初七的風俗是什麼?
春節初一到初七的風俗是:
1、初一:
從正月初一開始便進入迎接新禧、祭祀神靈、祈求豐年主題。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於高潮。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送舊迎新。
2、初二:
正月初二是傳統的姑爺節,姑爺們要紛紛去給岳父家 、岳母拜年。這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利是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3、初三:
年初三又稱「小年朝」,有祀祖祭神的習俗。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親朋好友之間不可互相走動拜訪,還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小年朝:古載,初三日,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4、初四:
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5、初五:
五祀即迎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
6、初六:
農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古代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7、初七:
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初七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在文字記載上,漢朝開始便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