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過春節有什麼的特點

過春節有什麼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3-06-12 01:17:58

1、春節的特點有哪些?

春節的特點是歷史悠久,風俗繁多,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

春節的特色有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春節的地位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春節有什麼特點?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3、春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

春節的習俗特點為:

主要以人熱鬧,增進親友感情為主而傳承下來的一套習俗、節日期間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慶賀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而節日期間的活動也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節習俗:

春節,老百姓叫過年,要貼紅對聯,掛紅燈,放鞭炮,敲鑼打鼓,初夕夜燈火齊明,守歲,吃餃子等。節日活動有掃塵、守歲、拜年、貼春聯、爆竹、發壓歲錢等,節日飲食有臘八粥、年糕、餃子、春卷、元宵(湯圓)等。

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而年末的除夕,祭祖、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辭舊迎新的幾件大事。

春節習俗: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即在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產都要清洗傢具,拆洗被褥,乾乾凈凈迎新春。這一習俗,由來已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禮記》中,有「凡內外,雞初鳴,……灑掃室堂及庭」的記事。

周書《秘奧造宅經》有「溝渠通浚,屋宇潔凈,無穢氣,不生瘟疫」的記載,說明古代的人們早就知道污穢、塵沫與疾病傳播有關。

《呂氏春秋》載:「歲除日,擊鼓驅癘疫鬼,謂之逐除,亦曰木難。」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大掃除,謂之「掃年」。到了唐代,「掃年」之風盛行。

4、春節有什麼特點?

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節日。它也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盛大的一個節日。

春節為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這種叫法大概起源於周代。因為對於「年」,堯稱「載」,夏曰「歲」,商曰「祀」,到了周代才稱「年」。「過年」是農業收獲後的一個大慶祝日。古書載:「年,谷熟也;從禾、干聲。春秋傳曰:大有年。」又說:「五穀皆熟曰有年,大熟曰大有年。」五穀豐登,俗稱「好年冬」或「好年景」。

我國民間慣用農歷,代代相傳,未易轉移。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形式。因為歷時久遠,深入人心,所以形成為固定的習俗。其中主要有:

(1)春聯

春聯究竟始於何時,雖傳說不一,文獻難證,但其歷史久遠,卻是毫無疑問的。直至到今天,每逢春節,張貼春聯,仍為一項歷久不衰的慶祝形式。

(2)春酒

新春飲春酒,由來已久。遠在我國戰國時代,就有此風。如《莊子》中說:「春月毗巷,飲酒茹蔥,以通五臟。」《詩經》中也說:「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張衡賦中還說:「致飲芹於春酒。」由此可見,春節期間飲春酒,不但是歡慶中一大樂事,且有益於身體。

古時所飲的春酒是一種延年祛病的「屠蘇酒」或「椒柏酒」,多用中葯調制。據說,屠蘇酒系華陀所配葯方,飲之可以「辟疲癘一切不正之氣」。早年我國醫學多「寓醫葯於飲食,以收預防之效」。

(3)迎春接福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廣大農村特別重視。《禮記·月令》說:「先立春三日,太史謁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傳在木,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至今有些農村仍有「迎春」之俗。就是在紅紙上寫「迎春接福」四字,貼於中堂,並陳設果品、五穀,以祀勾芒之神;敲鑼打鼓以迎「春牛」。當然這都是古俗了。

燈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為燈節,又稱.「元宵節」,俗稱「十三點燈起,十五上元冥」。燈節前幾日為「放燈」,最後一天為「謝燈」。此日家家懸燈結綵,競放花火;夜間舉行燈會,鼓樂齊鳴,龍獅並舞,一派喜樂景象。

關於燈節的起源,北史上有這樣記載:「隋柳或見都邑百姓正月十五日作觚戲,上奏曰:『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階塞陌,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帶獸面,男為女服,竭資破產,競此一時,請並禁斷』。上可其奏。」這里所說的觚戲,就是一種摔跤游戲。

《漢書·武帝紀》中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來觀。」

隋朝也同漢代一樣,在春節期間舉行摔跤游戲,只是隋人選在元宵之夜舉行,並且擴大范圍,將摔跤游戲演變為「人帶獸面,男為女服」,好像現代的化裝遊行。照柳或奏摺所述,「竭資破產,競此一時」,可謂十分熱鬧。但「禁斷」並未能遏止民間習尚。到了唐代,元宵晚會更發展為盛大的燈節。

另據《明皇雜錄》載:「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大陳燈彩,設庭燎,自禁中至於殿庭,皆設燭炬,連屬不絕。時有京都匠毛順、巧思結創,繪成燈樓十二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珍金銀,微風一至,鏗然成能。其燈為龍鳳虎豹之狀。」

到宋代,改為放燈五夜。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描述元宵情景,至今讀來仍耐人尋味:「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從上述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元宵放燈始於漢,興於唐、宋。古代農業社會在歲首閑暇之時,官府與百姓同度佳節,張燈結綵,通宵達旦,歡樂之情可以想見。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各族人民仍把元宵放燈作為喜慶豐收和抒發歡樂的象徵。全國各地多在公園游藝場所舉辦花燈展覽,燈型製作逞奇鬥巧,更有電動花燈,人物栩栩如生,尤為奇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