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人的春節怎麼過
1、各民族的春節風俗習慣 (如,漢族:包餃子 貼春聯 放鞭炮 拜年 祭灶 掃塵等;壯族:挑新水 喝伶俐水 舞獅
1、藏族
在藏族的文化,凡是在過年或者重要節日的時候,都要穿著漂亮的衣服、佩戴珍貴的首飾。即便自己的生活非常拮據,也需要預備一件袍子,來慶祝節日的到來。而藏族過年的風俗習慣也非常多,如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另外藏族的農民們可以穿上節日的衣裝,並將自己的更牛打扮地「花枝招展」,以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
2、蒙古族
蒙古族有一個特別的習俗,那便是崇尚白色,因此過年又被稱為「白節」。在新春的這一天,蒙古族的人民除了要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穿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等。另外還要把放有哈達的羊和牛獻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慶祝新春佳節的來臨。
3、漢族
漢族人在過年的時候,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如貼春聯、貼年畫、除塵、守歲、送禮等。其中送禮是人們非常煩悶的事情。送什麼禮物才能使對方開心呢?不妨聽小編一說吧。
倘若送禮是送給自己的姐姐的話,小編建議可以送給姐姐一件飾品,如鑽石小鳥家的一款名為「如意」的鑽石項鏈,做工精緻,簡單卻不簡約,寓意兩人之間事事如意,感情一帆風順。
4、壯族
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5、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6、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2、不同民族的春節習俗(簡短)急呀!
春節將至,讓我們看看各民族都有哪些傳統的春節習俗吧。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採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准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哈尼族——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夥子上山砍竹子,搭鞦韆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盪鞦韆。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塘旁,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
瑤族——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綉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雲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徵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後跑到泉邊,迎接象徵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3、春節要怎麼過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而且各地自有各地不同的過法,舞龍打鼓、燈展廟會、舉國上下歡騰一片,喜氣祥和過大年。那麼,中國人應該怎麼過春節呢?
一、及時打掃房屋
打掃房屋來「除舊迎新」。因為中國人相信過年前,要把今年的霉運統統掃掉,以讓家裡能容納新年的好運氣,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打掃房子。
有的地方風俗是把簸箕和掃帚扔掉,這樣除舊迎新更徹底一些。
除了屋裡干凈,保持自己形象清新也是很喜慶的,可以試一個新發型哦。
不要剛過了年才打掃,比如掃地或擦窗戶。這樣做會把你在新年裡剛剛收到的好運統統掃光掉。這段時間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都不要掃地擦窗。這樣可能會比平常臟一點,但是按照傳統中國人的說法,能為你家積累好運氣哦!!
二、裝飾自己家
最推薦用紅色的裝飾品,紅色是中國文化里的喜慶色,有福氣的寓意。數字「8」也代表幸運和財富,因為在漢語中「8」和「發」諧音,「發」意味著幸運、財富(發財)。但不要過度裝飾。求精不求量,色彩艷麗喜慶,裝飾品富有年味即可。在房子里種花,比如荷花。荷花象徵著新生命、新的一年。
三、祭祀灶王爺。
祭灶的時候要供點食物,比如水果。許多傳統的家庭在廚房裡都會貼張灶神的畫像。
四、在除夕吃頓傳統的年夜飯。
這是春節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時吃的食物具有與中國新年相關的傳統意義。有的中國人在新年第一天不吃肉,因為每個新年都有一個動物的名字。其餘的日子裡就沒有這樣的限制了。傳統的菜餚包括魚、雞肉、年糕(粘米糕)、面條(長壽面)和各式甜點。
希望我們都能闔家歡樂、倖幸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