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文化特色有哪些

春節文化特色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14 19:13:00

1、中國春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春節的習俗主要有買年貨、貼春聯、剪窗花、掛年畫、年夜飯、壓歲錢、守歲、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貼福字、扭秧中褲歌、逛廟會、踩高蹺、舞獅子、換桃符等。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有什麼風俗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老培凳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侍旅 春節有什麼風俗

春節又稱過年,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春節期間均以除舊布新、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為主要賀歲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2、春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

春節的習俗特點為:

主要以人熱鬧,增進親友感情為主而傳承下來的一套習俗、節日期間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慶賀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而節日期間的活動也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節習俗:

春節,老百姓叫過年,要貼紅對聯,掛紅燈,放鞭炮,敲鑼打鼓,初夕夜燈火齊明,守歲,吃餃子等。節日活動有掃塵、守歲、拜年、貼春聯、爆竹、發壓歲錢等,節日飲食有臘八粥、年糕、餃子、春卷、元宵(湯圓)等。

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而年末的除夕,祭祖、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辭舊迎新的幾件大事。

春節習俗: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即在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產都要清洗傢具,拆洗被褥,乾乾凈凈迎新春。這一習俗,由來已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禮記》中,有「凡內外,雞初鳴,……灑掃室堂及庭」的記事。

周書《秘奧造宅經》有「溝渠通浚,屋宇潔凈,無穢氣,不生瘟疫」的記載,說明古代的人們早就知道污穢、塵沫與疾病傳播有關。

《呂氏春秋》載:「歲除日,擊鼓驅癘疫鬼,謂之逐除,亦曰木難。」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大掃除,謂之「掃年」。到了唐代,「掃年」之風盛行。

3、春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Chinese New Year),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常見的中國傳統春節習俗有:備年貨、貼年紅、祭灶、撣塵、掛年畫、貼窗花、倒貼福字、年夜飯、拜年、放爆竹、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龍、掛燈籠、拿壓歲錢、吃湯團、開門炮、拜歲、觀社火、踩高蹺、鬧花燈、舞獅等習俗。

我認為在春節的眾多風悶亂俗傳統中值得一提有6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節習俗之一:貼年紅🌹🌷

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增添拆耐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貼春聯: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文學作品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

窗花與螞御檔「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春節習俗之二:包餃子🌹🌷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關於這個習俗,民間傳說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山村,有一戶人家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裡沒有白面,也沒有菜,聽著四鄰的剁菜聲,心急如焚。無奈,只好向親友借來米面。和好面後,又胡亂弄了點雜菜湊合成餡,就包起了餃子。因為面是借來的,所以包的餃子就格外珍貴,擺放時,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齊,也很美觀。剛剛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看了很高興。同村有個財主,家有萬貫家產,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慣了,根本不把餃子放在眼裡。大年三十這天用肉、蛋等料調餡,包成了餃子,亂放在蓋簾上。小料餃子下鍋煮熟後,一吃味道全變了樣。豬肉餡變成了蘿卜菜。而那戶窮人的餃子卻變成了肉蛋餡的。原來,是灶王爺對財主家包餃子的'態度很不滿意,為了懲罰他,就把兩家的餃子給暗中調了包。第二天,這事便在村裡傳揚開來。從此,人們再忙,年三十的餃子也要擺放得整整齊齊,以討個"圈福"的口彩。

🌷🌹春節習俗之三:拜大年 🌹🌷

拜大年是中國民間的最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大年是大年初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的意思。拜年習俗由來: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祝福語。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簡訊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習俗之四:開門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說起鞭炮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名為「山臊」的動物。人們在深山老林里露宿野外的時候,就要燃起篝火,人們為了預防山臊的侵襲,於是在篝火中點燃竹子,用竹子的爆裂聲嚇走山臊。後來火葯的出現,讓人們開始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來燃燒,於是「爆仗」就產生了。宋代開始,人們就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葯編成串來代替竹筒,成為了「鞭炮」。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之五:舞龍 🌹🌷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春節習俗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風俗。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於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葯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大夫摸脈後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於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葯,龍王完全康復了。為了答謝治療之恩,龍王向大夫說:「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件事傳出後,人們便以為龍能興雲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並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

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後二月「龍抬頭」、端午節時也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綉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春節風俗傳統文化。

🌷🌹春節習俗之六:迎財神🌹🌷

迎財神,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春節習俗。因為中國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迎財神」的習俗在中國各地有許多不同之處,有些地方是正月初一接財神,有些地方則正月初四、初五接。

自古至今,中國老百姓信仰的財神有很多,這其中有「武財神」、「文財神」還有「五路財神」、「准財神」和「偏財神」。 正月初四(也有正月初五說法)接財神的出處,五顯財神或五路財神:傳說有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接財神」的風俗在中國各地有許多不同之處,有些地方是正月初一接財神,有些地方則正月初四、初五接。在清代的蘇州、上海等地,初五一大早,人們就敲鑼打鼓燃放爆竹,擺犧牲供品准備迎接財神,民間認為誰先接到財神,誰就會得到更多的好處,於是迎神者都爭先恐後,唯恐接得晚了,惹財神不高興,由此又衍生出「搶路頭」的習俗。

春節習俗和活動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團圓、走親訪友、看望長輩等,願我們能將這些飽含濃濃親情和美好心願的習俗牢記心中,代代相傳。

4、春節的文化有哪些?

1、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2、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3、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中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4、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中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5、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5、春節有哪些傳統文化風俗?

春節傳統文化風俗有:

1、掃塵: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每家每戶都要打掃干凈自己家裡,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2、貼春聯:春聯,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其中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但不是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3、辦年貨: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

4、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由於每個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別,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紀念祖先。

5、逛廟會: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指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廟會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

6、春節的習俗文化都有什麼?

春節的習俗文化有掃塵(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的習俗)、辦年貨(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貼年紅(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團年飯(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除夕守歲(忌照鏡子、忌大聲喧嘩、忌打碎器物)、壓歲錢(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拜歲、舞龍、舞獅、游神、祭祖、放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疃疃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年例、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等。

1、掃塵: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禪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

2、團年飯: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

3、守歲:吃完年夜飯後,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願,寄希望於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隨而至。

禁忌打碎器物,意味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細胞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

4、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

5、壓歲錢: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