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祭祀親人做什麼
1、四川過年時拜祭故去老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四川很多地區有春節上墳拜祭的習俗,但是跟清明掃墓有區別,實際上是請祖先回家過年。完整的過程分三個部分:一、請故去的親人回家團聚。年三十下午,家中男主人帶上祭品、錢紙、鞭炮,前往祖墳拜祭,並祝告祖先回家過年了。二、在家拜祭。大年初一,闔家在祖先牌位或遺像前,焚香祭拜。三、送故世親人回山。年初三,全家帶祭品、錢紙,上墳拜祭燒紙,送祖先回去。眾所周知,由於多年戰亂,四川在明末幾乎荒無人煙,後來有著名的「湖廣填四川」。所以四川人來自全國各地,上述習俗很可能是中原、湖廣地區帶入。其傳承也並不一致。目前流行的儀式簡單得多了,往往只是大年初一上墳燒紙祭拜。2、春節時有哪些祭祀先祖的活動,有什麼文化意義
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們在春節祭祀上天神靈(祖先),重溫先祖們構建的「天人合一」生態世界基礎上,緬懷和感受天地神靈(祖先)好生之德的神聖與威嚴,不忘肩負「天道秩序」賦予今人維護人倫向善的責任與使命,心懷敬畏,方行之高遠。
正因如此,在熱鬧非常的春節期間,敬天法祖傳統文化祭祀節儀才依循祖上規矩,進貢上香,叩拜行禮,莊重肅穆,一絲不苟。一系列依次展開的節日儀式程序,代表著節日文化內涵的逐層展示,讓傳統節日變得莊重,富有意義。
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更表現源遠流長,寄望於後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時,嚴肅、隆重、恭敬、誠摯,全發自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
在我國歷史上,黃帝時代是中華文明開始大創造的時代,黃帝被後人尊為人文初祖。「黃帝崩,葬橋山」,就是今天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每年清明時都在這里進行黃帝陵祭祀。
重視祭祀祖先,是中國禮儀的顯著特點。這是因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有助於培養社會成員的品德,加強社會成員之間的團結,維護宗法社會的穩定。
先秦道家學派的《道德經》(《老子》)、《莊子》兩部書則從反面說明了禮儀形式與天道自然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禮儀的不足。老子、莊子批評煩瑣禮儀違反人的自然性,主張恢復禮儀沒有產生前人的樸素自然本性。
《道德經》認為,禮儀產生於「道德」廢棄以後的時代,其名言是:「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莊子》繼承了《老子》對禮儀的觀念。《莊子》書記載,老子去世,好朋友秦失來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三號而出」。
有人不理解,問他。他解釋說,人出生,可謂應時而生;人去世,可謂順命而行。人只要「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哪裡會有悲痛的情感呢?這說明老子、莊子通過對自然「天道」的深刻體悟,主張在現實生活中超越禮儀形式的約束,甚至認為禮儀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順其自然才好。
老、庄等人對禮儀的批評,是我國後來禮儀形式沒有完全被神化,反而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
(2)春節祭祀親人做什麼擴展資料
台灣:從除夕轉進春節,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後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後,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人家先在歷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廣東惠州:中秋掃墓祭祖活動,是與粵東一帶的傳統習俗有關。惠州市民俗文化研究學者林慧文表示,惠州地區居民的祭拜有春秋兩祭之分:老惠州人多是選擇從農歷二月初二到四月初八這段時間祭拜先人(春祭),居住在惠州的一些客家人則選擇在重陽節、中秋節祭拜先人(秋祭)。
根據相關的研究,明代已經有不少的客家人遷徙到惠州。大批的客家人遷徙到惠州定居是在清代初期,客家人來惠州定居約有380年~400年左右。重視秋祭的地域主要是惠州靠近東部的客家人居住地區,如惠東平山、惠陽淡水等地。
秋祭一般分兩個時段,分別是中秋節和重陽節。惠陽淡水片區以中秋為祭拜時間中心,惠東片區以重陽為祭拜時間中心。時間雖有差異,但兩者在概念含義上基本相同,都屬秋祭。惠州客家人春秋兩祭:春祭則在春節。
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山東、東北地區: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紙接種」。
粵桂地區:初一上午五、六點鍾,擺設去·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後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初一早餐以後,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後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3、過年如何祭祀故人
過年如何祭祀故人:
祭祀方法各地一般略有不同
1、大年三十上午,在房屋正堂掛上已故去先人的家堂,去世沒超過3年的,用黃表紙寫牌位。
2、擺上供品(單數),酒杯,放上筷子。
3、擺上香爐,然後點上三支香,去祖墳路口,鞠三個躬,口中默念請先人回家過年。
4、回家後,把香插在香爐里,燒三刀黃表紙,供應完畢。
5、香燃盡即換,香煙不斷;每吃飯前,新餐上供,先人同享,並燒黃表紙。
6、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家堂夜話不睡,守夜。
7、初一下午,或初二早上,收家堂,並把牌位帶去墳上焚化。此時可放爆竹,燒紙錢,送先人歸寧。
這是中華文化的敬先人的傳統,以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