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初一守舍是什麼意思
1、春節除夕守歲的來歷是什麼
守歲又叫守歲火、照歲,其歷史悠久,主要表現為在新年前夜的除夕晚上,在所有房子里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
守歲的來歷
我國民間守歲的風俗,起源很早。根據傳說,古時人們認為守歲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對守歲是非常虔誠的。這和送灶王、貼門神、放鞭炮等習俗一樣,是與對大自然某些現象不理解,因而產生迷信思想有關。
據史籍記載,在辭舊迎新的除夕夜「守歲」的傳統,是從晉代就開知脊肢始出現的。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日「守歲」。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現代守歲時,全家歡聚,開懷暢飲,同時還要舉行一系列的娛樂活動,如老人給孩子講故事猜燈謎,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將、打撲克、觀看電視節目,夜半時分還要煮餃子迎新年。
關於除夕守歲來歷的傳說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守歲怎麼來的故事: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做「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而且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因此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會談「年」色變。但是平時「年野鍵」是散居在深山密林中的,知道春節的時候他們會趁著人們在慶祝豐收的時候出來竄到人群之後在吃人,然後在雞鳴破曉的時候返回山林中去了。後來人們算準了「年」出來肆虐的日期,於是人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後來人們每到這一天晚上就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不知道自己家會不會受到「年」的禍害,因此人們就會把年夜飯置辦的非常豐盛,當做自己家最後的晚餐。吃過飯的人為了防止自己熟睡之後被「年」偷偷吃掉而無法逃命,就誰也不敢睡覺。這就逐漸形成了除夕守歲的習俗。
還要一種說法就是:相傳古代的時候,每逢春節瘟神就會出來侵害百姓。後來百姓發現,瘟神害怕燈光、火光,因此搭世他們就在除夕夜通宵點燃燈光、旺火、放鞭炮,把瘟神去驅走,在新的一年不再禍害他們。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 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 ,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 ,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