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春節的核心文化是什麼
1、中國春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春節傳統文化有:
1、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由於每個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別,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紀念祖先。
2、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貼年紅可以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3、辦年貨:在過年之前,家家戶戶會備年貨、送年禮。年貨有很多,例如春節用品春聯、福字、中國結等;食物如臘腸、豬肉、雞肉、魚等;還有各式各樣的瓜果蔬菜,堅果零食、酒水飲料等。
4、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等,指在除夕這晚上,家家戶戶團團圓圓,一起吃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豐富,吃魚寓意年年有餘、發菜寓意發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臘腸寓意長久。
5、拜年: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從初二、三走親串友,互相拜年,通常是說些恭喜發財、新年好等話。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2、春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春節有的文化內涵是拜歲,開門炮仗,齋日,聚財,開年(開齋日),姑爺節,拜年。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西晉周處《風土記》:「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但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不同的地方,春節習俗也是有區別的,如北方春節吃餃子,據說與張仲景有關;南方春節吃醪糟,醪糟的歷史更悠久。
過去人們除夕守歲分歲酒,分的就是當年所釀之新酒,一般是米酒,也叫醪糟或酒釀,而不是現在的老白乾之類。
春節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具有濃郁的農耕文明歷史文化內涵。農耕文明時代,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年復一年,歲歲如是。
人們生活節奏慢,辛苦勞作之餘,偶爾會在小的節日里聚會宴飲一下;更會在豐收之際,尤其是除夕、元旦(指農歷大年初一)時祭祀天地祖先,爆竹聲中一歲除,把酒話桑麻,總結過去,同時積極謀劃來年,憧憬未來,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納吉慶。
那時的節日,節味濃,人情味更濃。現在城裡過節,節味不如農村,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城市化以後,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快,人人之間缺乏過去那種淳樸的人情味,加之城市景觀與農耕文明時代的田園風光、「四合五天井」民居等建築也相去甚遠。
3、春節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內涵
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過春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們在春節祭祀上天神靈(祖先),是在重溫先祖們構建的「天人合一」生態世界基礎上,緬懷和感受天地神靈(祖先)好生之德的神聖與威嚴,不忘肩負「天道秩序」賦予今人維護人倫向善的責任與使命,心懷敬畏,方行之高遠。
春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活動達於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春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
而時至今日,大部分地方除祀神祭祖活動有所淡化以外,春節的其它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春節的文化內涵:
春節民俗深刻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倫理價值。歲首大年,時值立春節氣,為四季循環之首,大年在民國時期得名春節,與大年所在節令時段有著密切關系。雖然傳統社會大年以元日、元旦、正日、新正命名,但大年節俗中早就包含了與立春節氣相關的元素,如大年的春聯、宜春帖、春酒等,王安石《元日》詩中的「春風送暖入屠蘇」就形象地歌詠了元日與新春的內在關聯。
而春節民俗以祭祀祖先的方式,促進人們與歷史對話,增強人們的歷史責任感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意識。同時,春節民俗以家人團聚為核心,以隆重的年夜飯儀式,召喚散在四方的家人回歸故鄉,享受親情盛宴,並以圍爐守歲、夜話家常與拜年祝福的方式,強固家庭人倫。
對於家庭價值的堅守,是春節走向世界的積極因素。春節除了家庭團聚外,還是親鄰交往的重要機會,城鄉社區居民春節之際以人情往來、拜賀新年、欣賞年戲與廟會社火等活動形式,增進社區成員的相互理解與溝通,實現社區有機團結與文化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春節
4、春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春節所蘊含的是一種蘊含著古老文明與文化的節日。它孕育著「仁義禮孝和」的道德之光,也飽含著「福祿壽喜財」的人生追求。它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
從時間角度看,過春節就是新年對舊年的取代。面對新生的時間和即將到來的春天,人們要舉行慶賀儀式。過年的習俗包含著驅凶祈吉的寓意,其中放鞭炮是典型的驅除凶邪的習俗活動。正月初一既是一年的頭一天,又是孟春之月的頭一天,很早就與「春」聯系起來。
家,在過年期間幾乎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指向和歸屬。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時,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諧,是人們春節期間的美好訴求。
春晚有著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
就像春晚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的黃金時間播出一樣,春晚與守歲、吃年夜飯、家庭團聚等民俗結合起來,象徵著團圓,象徵著和諧,也象徵著社會共識的達成。
春節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習俗,而是在於家人團聚、親人和諧、健康美滿的幸福感。於華夏兒女而言,春節是「團圓節」,更是「感恩節」,感恩五穀豐登,感恩年年有餘,感恩團圓之樂,感恩和諧之喜,感恩健康、感恩平安、感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