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家裡彩燈點到什麼時候
1、放花燈一般是什麼節日
陰歷正月十五放花燈,稱為燈節,或稱「 元宵節」。這一天,人們有觀燈和吃元宵的習慣。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
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2、過年彩燈什麼時候掛好?
過年掛燈籠,也是有時間上的講究的,一般是在大年30,天黑之前,掛上燈籠,過完了元宵節就可以把燈籠取下來,按照過去的老傳統還有一個碰碰的習俗正月十五過後,將燈籠取下來。掛燈籠的習俗講究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第一個,掛雙不掛單,一定要成雙成對掛起來,代表著好事成雙福壽雙全雙喜臨門的意思。還講究對稱平衡,無論是高低還是要講求和諧。
第二個,燈籠掛在高處,鴻運當頭步步高升,所以掛燈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能高掛就別低了,掛燈籠的位置沒有太多的限制,門口陽台庭院,等一些位置都可以掛燈籠,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掛燈籠有辟邪的寓意。第三個,燈籠從方位上來講,燈籠掛在南面比較好,但是現在的住宅也不全是坐北朝南的方位,如果沒有朝南掛的條件,朝東西方外掛也是可以的,但不建議掛北面,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燈籠,燈籠屬於火,北屬於水,水火傷害,寓意不好。
第四個,掛燈籠的時間,過年掛燈籠,也是有時間上的講究的,一般是在大年30,天黑之前,掛上燈籠,過完了元宵節就可以把燈籠取下來,按照過去的老傳統還有一個碰碰的習俗正月十五過後,將燈籠取下來,兩燈相碰,毀壞之後丟棄,或者摘下來的燈籠,給孩子玩兒,怎麼會家的燈籠,相互頂著玩,比較誰家做的燈籠質量好。然後丟棄了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的燈籠,所用的材料不同,而且也用燈泡取代了蠟燭,所以也就沒有了碰燈的必要了,至於說是直接扔掉還是儲存起來,再用就看個人的選擇了。
3、春節燈籠什麼時候掛?
在除夕前後、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掛燈籠。
1、春節掛燈籠
中國的春節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春節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2、元宵節掛燈籠
宋代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