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聖誕節比冬至流行
1、請試分析,為什麼聖誕節在全世界那麼收歡迎?
這是一個宏大的問題,就像西方文明為什麼成為當今世界主流文明是一個道理。聖誕節是西方的一個文化符號,相當於中國的春節,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和積淀的。至於聖誕節為什麼成為全世界流行,這是和西方近幾百年慢慢成為全球主流文化相關的
2、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快到了,聖誕節為何如此火?
最初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出生也設立的,相當於是一個宗教節日,後人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便把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定為聖誕節,也相當於是西方一些國家的“新年”。本來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19世紀,聖誕卡的流行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漸漸地流行起來,聖誕習俗在北歐流行以後,聖誕節裝飾也流行起來了。而後整個歐洲,美洲也開始流行起來,也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節文化。
我國改革開放以後,聖誕節也漸漸傳入,大家流行戴聖誕帽,裝飾房間,體驗節日的熱鬧氣息。大家對聖誕節的好印象來源於聖誕老人送禮物這個“傳說”,所以孩子們特別期待這個節日,因為在這一天可以收到夢寐以求的玩具和各種好吃的,並且都是神秘的“聖誕老人”送的,孩子們覺得很神秘,也非常好奇,這個傳說帶給孩子是一種童樂,也給孩子創建了一個美好的期待。
慢慢地,聖誕節在年輕人群中流行起來,大家在平安夜吃蘋果,中國人都喜歡好寓意,蘋果代表平平安安,大家都祈求接下來的一年平安順遂。所以在平安夜,會將蘋果送給自己比較親的人祈禱對方能夠平安健康。也會送一些卡片,上面寫滿了自己對於朋友家人最誠摯的祝福。
因為聖誕節時間挨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元旦很近,所以現在商家為了商品促銷,將兩個節日定為“雙節同慶”,這個時候很多商品都會打折促銷,大家會在這個時間里,享受購物帶來的樂趣,形勢不輸“購物節”雙十一雙十二。大家漸漸習慣這種中西方文化的結合,我想也只是為了在枯燥無味的生活里添一份樂趣吧。
3、聖誕節為什麼在我們國家這么流行?
一,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來往更家密切頻繁,從而有利於我們認識西方社會。西方經濟、文化的強勢因素對我們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單是中國人在過「聖誕節」,亞洲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在過,我國的香港、澳門也在過,甚至這些地方過聖誕節的歷史比我們還長。無論時間長短,本質都一樣,都可認為是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擴散和傳播的結果。
二,「聖誕節」之所以短時間內走俏中國,與商家的大肆吵作密不可分。為賺取更多利潤,商家常常利用節假日搞各種促銷活動。商家「五花八門」的聖誕促銷手段、鋪天蓋地的「聖誕」廣告,是「聖誕」成名不可或缺的原因。
三,人是一種情感動物,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精神壓力越來越大,這就使人們需要更多與親朋好友交流與放鬆的機會,而節日正可以給人們這樣一個借口。因此「聖誕節」這種「人造」的節日逐漸被更多人接受,而且賦予了它更多的中國特色。
四,「聖誕節」帶有狂歡的色彩,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聖誕節迎合了他們的需要。
相對而言,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一家人都坐在家裡吃點喝點,說說話,聊聊天,與聖誕相比無疑會顯得比較冷清。不過,這只是表現形態上的差異,完全不必擔心聖誕節會代替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中國過聖誕的年青人,絕大多數是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好玩,從這個方面講,也不必擔心聖誕會「深入人心」!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需要發展,倒是可以考慮借鑒一下聖誕節的一些特點,讓傳統佳節走出單調的禁區,把傳統節日也辦得熱熱鬧鬧的。
4、聖誕節在中國怎麼這么流行
近年來,以聖誕節為主打菜的洋節攻勢越來越猛,而中國傳統節日相對於洋節則越來越冷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年輕人一提到過聖誕就眉飛色舞,而傳統的農歷春節卻越來越覺得「老一套、單調、冷靜、越過越沒意思……」。聖誕節這種咄咄逼人的局面的出現有其特定的原因: 1、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過聖誕節,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經濟越發達,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質基礎就越雄厚,對閑暇的追求也就越強,假期和節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強勢經濟的作用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歐美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為數眾多的西方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西方的很多傳統習慣也被更為廣泛的帶入並產生深遠影響。 聖誕節在中國日漸盛行,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這樣一個根本沒有基督教傳統的國家,聖誕節這么風靡,西方的經濟、文化的相對強勢起了微妙的作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興起過聖誕節的歷史比中國要長,主要就是因為經濟更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的擴散和傳播。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對聖誕節形成了特殊定位 春節是中國人習慣了的重溫親情的時間,講的是團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時間,居民只想著舉家出遊,或乾脆休養生息睡懶覺養精神;而對於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中國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義,已經把它變成了聚會瘋狂開心狂歡的盛宴了。如果從民俗學的角度上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因此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反倒顯得是一種負擔,而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聖誕節更像是為自己過的。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洋節日更加能夠張揚一種自由的心情。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宣傳 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眾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聖誕節大軍。正如現在的國慶黃金周,民眾本來不一定非要出去旅遊,但當大環境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行為的條件,當媒體和商家又做好這樣一個「美麗的」陷阱後,民眾就不得不往裡面跳了。當然,讓更多的人跳這種陷阱並無壞處,這也是一種節假日經濟。 二、中國聖誕節消費的特徵 聖誕節作為一種舶來品,在中國有其特定的適用主體和時空條件。從當前來看,中國的聖誕節消費存在以下特徵: 1、聖誕節消費的主體是青年人 調查發現,70%過聖誕節的人為38歲以下的青年人,而他們中的45%都有相當的經濟實力。 學生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的從業人員是聖誕節的主要買單者。學生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比如網路、商務、教育等等,容易接觸到外來的新事物,在這些行業中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被職業帶進了平安夜,其中突出的是外企白領階層。 2、發達開放城市是聖誕節消費的集中區域 一個城市是否過聖誕節,怎麼過聖誕節,這與城市的文化構成、經濟發展、開放程度緊密相關。在北京、上海、廣州這種發達開放的城市,聖誕節已經成為尋常百姓都知道的洋節日,但是西北一些內地城市平安夜的熱鬧空氣十分稀薄,尤其是一些經濟並不發達的中小型城市,聖誕節形同虛設。再到城鎮、農村,聖誕節更沒有蹤跡了。 3、聖誕節娛樂消費時間集中於平安夜 因為沒有假期,所以慶祝活動100%都聚集在夜晚進行,忙碌了一天的學生、白領,這些活躍在時尚前沿的人群,都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放鬆一把。因為聖誕節也是「第二個情人節」,所以高校里的學子們最為熱衷於此,尤其是那些熱戀之中的情侶,都會選擇在平安夜裡聚眾狂歡。同樣因為沒有假期,聖誕節完全沒有闔家團聚的意義,聖誕節也就止於聖誕夜。 4、聖誕節娛樂消費強調其特有的情調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喜歡聖誕的年輕人的理由是「因為浪漫」、「是一個快樂的借口」等等,其實他們喜歡的是的聖誕節特有的一種情調。 消費者對西餐廳、酒吧、咖啡館和迪廳情有獨衷,據新華社報道,2002年聖誕平安夜,廣州市幾乎所有的西餐廳、酒吧、咖啡店都人滿為患。另據統計,上海城裡70%的14-30歲的年輕人在平安夜選擇走出家門,狂吃狂歡,其中90%的人會選擇像JJ、紐約客等可容納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廳,去參加通宵達旦的化妝舞會,發泄旺盛的精力。情侶中則有88.3%去排場不大的西餐館享受一頓浪漫的西餐。年輕人嚮往的是在節日的氣氛中,感受到他們所嚮往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另外一種文化氛圍。 5、聖誕節禮物不可或缺 在聖誕節互贈禮品,很有人情味,對人際關系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因此聖誕節禮物被青年人認為是不可或缺的。對於聖誕賀卡,電子賀卡正在對傳統賀卡發起強有力的沖擊。 三、商家的聖誕節對策 針對中國聖誕節消費的特點,相關商家應該認真研究這一市場,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出准確的定位,以在中國的聖誕節消費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1、因人而異,為不同消費主體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學生因為沒有收入而個體消費能力有限,但是由於學生數量眾多,對聖誕節的認可度又相對偏高,所以學生市場龐大。考慮到學生的群體性,餐飲娛樂服務商家應准備較大規模場地,同時不要設置高的進入價格,內部服務可以拉開檔次,但是必須以大眾價格為主,薄利多銷對於學生群體最為適用。針對學生的聖誕禮品則要充分考慮同學、情侶、師生等之間的互贈需求,而價格也不宜過高。 白領階層收入水平較高,從而可以以較多的支出來獲取較多的個體服務,他們是高檔西餐廳、酒吧和咖啡店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高價高質聖誕禮品的購買者,產品和服務價格不菲沒有關系,但是必須要保證高的品質。 老年人和兒童這兩個群體屬於潛力群體,如果商家對其市場需求有把握,可以進行試開發,家庭消費也是同樣的情況。對於這些特定群體,有市無價可能是一種真實的現狀,商家進行開發可能會有意外收獲。 2、因地制宜,把握好市場規模 由於中國地區間發展和開放程度的差異,各地區各城市之間在聖誕節消費規模上是有差異的,商家要合理估計自身所在地的市場規模,切不可盲目求大。 3、相時而動,重點放在聖誕平安夜 因為中國聖誕節娛樂消費時間集中於平安夜,所以商家要有目的地擴大平安夜的服務規模,增加平安夜的服務種類,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禮品經銷商要注意庫存問題,因為聖誕節當天後,在中國聖誕禮品很難再找到買主。 4、認真研究西方聖誕節風俗,烹飪地道「聖誕大餐」 聖誕樹、聖誕大餐、聖誕Party、聖誕帽、聖誕襪、聖誕卡、報佳音、頌歌、聖誕老人以及聖誕禮物,所有這一些構成了西方聖誕節的完整風景,消費者所需要的也正是這種綜合的效果,商家應該充分考慮這種需求,以地道的「聖誕大餐」滿足消費者。
滿意請採納
5、為什麼現在聖誕節變得這么火呢?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反而不熱鬧!
造成西方節日的「入侵」的緣故,一方面與西方較強的經濟與文化大背景有關,這種甜頭在盛唐時代我們中國也嘗到過。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市場把這些外來的充滿新鮮感的節日,當作商機,大力炒作,捧為時尚。
中國年輕人不光熱愛聖誕節,對其他國外的洋節也很感興趣,比如國外的情人節、愚人節、風情節、感恩節、母親節等等,年年十分紅火,而對本國的傳統節日如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秋節甚至是春節等卻反倒漸漸冷淡。這主要是體現在當代中國年輕人的身上。
參考資料:
聖誕節
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天主教亦稱耶穌聖誕瞻禮。耶穌誕生的日期,《聖經》並無記載。公元336年羅馬教會開始在12月25日過此節。12月25日原是羅馬帝國規定的太陽神誕辰。有人認為選擇這天慶祝聖誕,是因為基督教徒認為耶穌就是正義、永恆的太陽。5世紀中葉以後,聖誕節作為重要節日,成了教會的傳統,並在東西派教會中逐漸傳開。因所用歷法不同等原因,各教派會舉行慶祝的具體日期和活動形式也有差別。聖誕節習俗傳播到亞洲主要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現在西方在聖誕節常互贈禮物,舉行歡宴,並以聖誕老人、聖誕樹等增添節日氣氛,已成為普遍習俗。聖誕節也成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
6、現在學生還,流行過聖誕節嗎
流行啊
在平安夜就會有專門買蘋果的,就是為了在聖誕節能夠送給朋友一個平安果,聖誕節在學生之間很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