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月相
1、除夕 元宵 七夕 中秋 重陽 月的形態
除夕的月亮為新月: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其黑暗的一面對著地球,並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元宵節、中秋節月亮為滿月:農歷十五、十六時,月亮在天球上運行到太陽的正對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 ,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黃昏時滿月由東邊升起,黎明時向西邊沉落。
七夕節、重陽節月亮為上弦月:農歷初八左右,從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陽以東90°角.這時可以看到月亮西邊明亮的半面,這時的月相叫「上弦」。
2、七夕節的時候月亮是什麼佯的
半圓,也可以說半邊陰。
七夕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月亮是按照農歷變化的,每月初一月亮最小,是鉤狀,然後逐漸圓潤,在十五達到一個圓,故月亮在初七初八達到半圓的樣子。
下面是與月亮有關的歇後語:
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初七八的月亮--半邊陰。
大年初一沒月亮--年年都一樣。
大年三十盼月亮--妄想。
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
上弦的月亮--兩頭奸(尖)。
十五的月亮--完美無缺
月亮跟著太陽轉--借光。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月亮跟著日頭走--惜光。
3、七月七日的月亮什麼樣?
農歷七月七日的月亮是上娥眉新月,就是彎月。月相主要為四種月相:新月(農歷初一日),上弦(農歷初八左右),滿月(農歷十五日左右),下弦(農歷二十三左右),它們都有明確的發生時刻,是經過精密的軌道計算得出的。
月相是指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循環。
春節在農歷正月初一,月相是「新月」,也叫做「朔月」;端午節:五月初五,月相是蛾眉月;重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月相接近於「上弦月」;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月相是「滿月」,或稱之為「望月」;七夕節在農歷七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
5、七夕(農歷起月初七)是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當天能看到的月相是()
《左傳·桓三年·疏》雲:「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為弦,全照乃成望。」
初一稱為朔,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月末為晦。
朔之後一二天,月相呈蛾眉月,凸面向西。之後,月牙變大,五六天後,也就是初七或初八,成了西亮東暗的半圓,稱為「上弦月」。再過七天,到望長成滿月。滿月以後,月面西部日益虧缺,過了七八天,就是農歷二十三或者二十四,變成了東亮西暗的半圓,稱為「下弦月」。接著幾天月亮繼續虧缺,成為凸面向東的殘月。當殘月結束,月亮完全隱沒,這天就是晦。
因此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初七正是上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