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情人節的由來
傳說一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困寬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二 情人節在英語里的叫法是St.ValentinesDay(原意為:「聖瓦倫丁節」)。從字面上來談扒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系。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Claudius)。當時,古羅馬內外戰爭頻仍,為了補足兵員,暴君下令:凡是一定年齡的男子,都必須進入軍隊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整個羅馬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修士瓦淪丁(Valentine)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淪丁的祈禱。 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人們怨聲載道。男人們不願意離開家庭,小夥子們不忍與情人分開。克勞多斯暴跳如雷,他傳令人們不許舉行婚禮,甚至連所有已訂了婚的也馬上要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悲憤地走向戰場。年輕的姑娘們也由於失去愛侶,抑鬱神傷。 瓦倫丁對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帝尼在神聖的祭壇前為它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淪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進了宮殿,傳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勞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淪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們苦苦哀求暴君的劾免,但都徒勞而返。瓦淪丁終於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 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傳說三 傳說中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 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 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汪侍亮。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yourValentine(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 自此以後,基督 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四 歷史學家們更願意刨根揪底,他們關於情人節的.演繹似乎令人信服。其實遠遠早於公元270年,當羅馬城剛剛奠基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處游盪。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主管畜牧和農業。 牧神節的起源實在是過於久遠了,連公元前一世紀的學者們都無法確認。但是這一節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史料記載,安東尼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節上將王冠授與凱撒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們會聚集在羅馬城中巴淪丁山上的一個洞穴旁,據說在這里,古羅馬城的奠基者被一隻母狼扶育長大。在節日的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februa,鞭打叫做fabruatio,實際上都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的單詞(February)就是由此而來。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 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並移至02月14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教皇在大約公元498年宣布2月14日是情人節。羅馬人的這種婚配方式被基督 教徒認為是不合法的。中世紀時,在英國和法國,通常認為2月14日是鳥交 配的季節。因此就把此日增加了一個內容,那就是它應該是一個浪漫的日子。最早的情人節禮物是奧爾良的公爵,查理斯在倫敦塔獄中寫給他妻子的詩。因為他在Agincourt戰役中被俘虜了。現在這個寫於1415年的祝福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幾年以後,英皇亨利五世雇JohnLydgate寫了一首曲子給CatherineofValois作為情人節禮物。 情人節的由來2 2月14情人節咋來的? 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那麼2月14情人節由來是什麼呢?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 教。 2月14日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情感問題咨詢可加導師/信:) 2月14情人節由來有很多版本,說起情人節,他的英文原名就有意思了,是「Valentine『s Day」很明顯不是情人的意思,直譯過來應該是只是個人名,譯成瓦倫丁,或華倫泰。原讀音比較接近「瓦倫泰」。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節日,他又跟愛情到底有什麼關系,那傳說可就太多了! 版本一 :傳說,古羅馬皇帝不準情侶結婚,以讓更多年輕人無牽無掛上戰場。但神父瓦倫丁仍然繼續為相愛的情侶舉行教堂婚禮。結果,他在2月14日被處以絞刑。後來,人們用Valentines Day,來紀念這位為情侶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版本二 :據說,在西方宗教史上曾經有過兩個Valentine,一個是羅馬牧師,一個是特尼主教。羅馬牧師由於救助基督 教信徒被高特王朝的克勞迪奧大帝關押。關押期間,他改變了信仰,並設法使獄吏的女兒恢復了視力。雖然如此,最終還是在公元269(或270)年2月14日被殺了。在羅馬牧師死後沒幾年,特尼主教不知因為什麼也入了獄,並且也在2月14日被殺了頭。為了紀念這兩位教士,於是這一天便成了基督 教的聖瓦倫丁紀念日。 版本三 :瓦倫丁紀念日之所以成為「情人節」,其原因目前西方學術界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由於古羅馬的牧神節逐漸由已婚婦女企求牧神祭司鞭抽。以治不孕之症演變成為情人互相祝福後,便與瓦倫丁節合而為一;另一種解釋是古代人認為2月14日是百鳥發情擇偶的開始,人們推鳥及人,便認為青年男女也應該在這一天擇定佳偶,或者至少應互相致以的祝願,表明心跡。由於這一天正好是瓦倫丁節,人們便沿用了瓦倫丁這個字。久而久之,「瓦倫丁」這個字便成為「情人」的代名詞了。 版本四 :這種說法里,情人節仍然是起源於古代羅馬,當時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為了紀念這位掌管自然及女子婚姻的神,於是這一天便於愛情聯系了起來。 情人節的由來3 西方情人節幾月幾日?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中國情人節幾月幾日? 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 七夕,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之一,傳說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喜鵠橋重逢的日子。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左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院拾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岫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蓮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岫拜遠不止是奉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叉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岫拜的痕跡。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媲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奐好衣裁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息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嫣後,牛郎織女町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2、今天為什麼是情人節?
情人節的這一天,網路上興起了一個熱議,那就是今天晚上去垃圾桶回收垃圾。
據網友分析,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人會把收到的鮮花或者禮物扔掉,所以從垃圾桶那裡可能會挖掘到「寶藏」。
當然,這個討論開玩笑的成分更多,不過也反映了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情人節送禮物可是一門技術活,送不好,你的一番心意只會被扔進垃圾桶啦!
作為一個滿腦子只想搞錢的老基民,基長表示,與其在各電商平台上苦苦搜尋「笑敏女友/老婆感動哭了」的禮物,不妨考慮為愛定投。
為愛定投的效果怎麼樣?
口說無憑,我們用客觀數據來驗證。
從2018年開始,我們測算往後4年裡每年情人節開始月定投的收益率情況。
結果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情人節當天檔配開啟基金定投,截至昨天,定投均取得了正收益。
其中2018年情人節行升指開始定投的累計收益率最高,達到27.9%。
這份定投測算,可能並不能很好地說服大家。小夥伴可能會說:
基金定投有什麼好的?你看,2021年情人節那天開始定投,都定投2年時間了,最後還不是虧的?
的確,無可否認的是,基金定投並不是萬能的,也不能保證不會出現短期虧損的時候。
不過,當我們詳細地剖析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這一次定投的扣款情況,你可能就不會這么想了。
先看市場環境。
2021年的情人節(2月14日)以來,滬深300指數和萬得偏股型基金指數均是一路下行,跌幅分別為-28.17%和-18.25%。
相比之下,定投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5.98%,是不是相對好多了?
再來看定投過程中的情況。
3、這個世界上為什麼要過情人節?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大概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關於情人節來歷的詮釋吧。和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
西方情人節的來歷一直是眾說紛紜,以至於許多人感到十分迷茫。但這些,並未改變人們對於情人節的喜愛。時下,許多中國青年更是熱衷於過西方情人節。為何中國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其原因很多,不能單一的認為是某個方面所造成。
首先是西方文化的侵染,使得中國人熟悉和了解了西方的情人節。其實,不僅是我國,在許多亞洲國家都是如此。比如日本,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後的白色情人節回禮表衷腸等。可見,西方的情人節,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普遍的一個節日了。
其次是商家炒作的結果。無論是我國還是日本等國家,情人節都和商家的炒作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商家之所以炒作,原因很簡單,就是為利益所趨。為了獲取利益,對於他們來說,節日是越多越好。每一個節日,總是要暢 銷某些商品。像情人節那天,玫瑰和巧克力之類就是相當暢銷,甚至於許多商家斷貨。越是如此,他們就越是哄抬物價,好從中牟利。
最後是西方情人節的內容更適合年輕人追求時尚的潮流。像我國的七夕節,其內容有待更新。元宵節也只是賞看焰火,則無其他節目。和西方情人節相比,似乎使人無法喜愛。火紅的玫瑰,讓人心花怒放,即使是一個外表冷漠的人,也會被那一束鮮花所感染。而巧克力的味道,是愛情的味道。璀璨無瑕的鑽石,更是象徵著彌足珍貴的愛情。況且,隨著時代的變化,情人節的內容也是不斷的更新和豐富,像什麼燭光晚餐等等。這些東西,又如何不令年輕人追捧呢?
一些人呼籲年輕人不要追捧西方的情人節,另外一方面卻又顯得十分蒼白和無力。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情人節都成為了年輕人不可或缺的一個節日。即使你不參與,即使你不喜愛,即使是排斥它,但你卻不能不感受到情人節那天的熱情,你不能不在那一天看到美麗的鮮花在四處綻放,你不能不聞到周圍或明或暗散發著愛情的味道。對此,你還能說些什麼呢?
4、為什麼大部分節日都過成了情人節
什麼節日都能過成情人節,這是因為商業營銷的推動、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情人們追求浪漫的心理所造成的。這三個原因合在一起,使人們除了過2月14日傳統的西方情人節外,我國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節、女朋友的生日、包括雙11的光棍節都被不少人當成情人節來過,感情好的男女朋友甚至認為“有情之人天天都是情人節”。
商業營銷為了讓人能購買更多的商品,賺取更大的利潤,商家們絞盡腦汁制定了不少營銷策略,其中之一就是“節日營銷”。也就是砸下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把國外的情人節等“洋節”在國內大肆宣傳造勢,使人們不由自主地過起了洋節,從而花費了更多的金錢去購物消費。此外在國內還催生出了男生節、女生節、光棍節等,烘託了母親節和父親節,加上過其他的傳統節日,讓我們一年到尾都在過節,其實商家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們拿更多的錢拿去買他們的商品。
外來文化影響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轉型引進了許多新科技和新的經濟模式,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同時國外的文化也趁虛而入,逐步在國內攻城略地,在它們的影響下許多中國人過起了洋節,主要是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和平安夜等。其實這些節日對國人來說並非必要,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情人節就是七夕節,在洋人不過我們七夕節的前提下,沒必要把人家的情人節拿過來用;聖誕節、萬聖節以及平安夜其實都和基督教有關,人家美國人都信耶穌、信神才過這些節,作為不信耶穌的那些中國人,過這些節其實多數都是從眾心理。
浪漫心理作怪在男女戀愛中,女生作為感性的一方是比較崇尚浪漫的,所以從她們的角度來看,真的是希望每個節都過成情人節,在這種心理推動下,許多戀人都把普通節日過得很浪漫。
5、為什麼現在一年到頭有這么多的情人節?
西方的情人節每個月的14日都有一個,一年就是12個。中國的情人節是農歷七月初七,也叫七夕。加起來就是13個了。我個人認為:只要有錢有時間天天都是情人節,哪怕只有你一個人。
不知是由於人們對愛情忠誠的信仰,還是商業上的炒作,如今在一年裡,每個月的14號,加上傳統的聖瓦倫丁日,已經有了12個不同的情人節。
1月14日。在這一天,情侶們會互贈足夠紀錄一整年戀愛情事的日記本,以此象徵兩人將攜手走過未來一年,並留下更多美好回憶。 而單身的女孩子們,在這新的一年的開始,對自己喜歡的人要有表白和計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在心中撒下愛的種子。
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大概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關於情人節來歷的詮釋吧。和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
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大家也應該很熟悉了,流行的解釋是說,2.14男生要是收到女生的禮物,那就應該在一個月之後的白色情人節有個答復。白色情人節流行於日本、韓國、台灣等地區,是我們所知道的西方情人節的延續,也是最早的非主流情人節,也是其他非主流情人節的先導。其實,白色情人節的誕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商業陰謀。
6、為什麼在我們的國家也開始流行過「白色情人節」了?
國內也開始流行過“白色情人節”,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每年的3月14日又被人稱作是白色情人節。不過這個節日的誕生也只是一個商業陰謀。主要是一些商家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收益才創造了這個節日,讓年輕的男男女女去買一些禮物送給對方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所以在這一天有很多巧克力商店的生意就會有很好。
一、因為年輕人比較崇洋媚外
在大家印象當中,從國外進口的就一定是非常好的東西,曾經也聽到過一個笑話,有些人發現天上的月亮特別圓,就覺得是從國外進口的月亮,這個故事雖然比較可笑也比較荒謬,但是確實能夠反映出當時人崇洋媚外的心理情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比較喜歡過一些節日。如果一個人表示不知道這些節日的話,可能會顯得特別不入群,就像是從鄉下來的土包子一樣。
二、商家的套路
只要到了節日的時候,很多商店裡的生意就會特別好,有各種各樣的年輕人都會前去購買商品,而且這些東西的價格也比普通的東西貴一些,但是有些年輕人是不在乎價格,只在乎自己的心意,想要將一些好的東西送給自己的對象。而且有的商家會打出一些廣告,然後誘惑更多人去關注這些新上市的商品。例如有些商家賣巧克力或者是賣糖果的,在白色情人節和情人節當天的收入特別高。
三、結束語
白色情人節最開始起源於1977年,是日本一家甜點製造商發起來的,最開始是為了鼓勵情人節收到禮物的人在白色情人節當天回禮給對方,也是一種營銷的手段。直到1980年開始被改為白色情人節,因為使用的糖果是白色的。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會創造各種各樣新奇的節日名字,來吸引廣大群眾的注意力。
7、情人節怎麼來的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
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
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起源: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8、七夕情人節的來歷
牛郎與織女 七夕又相會
2005年8月11日是農歷七月初七,這天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該日也逐步演變為中國的情人節。因為,每到七夕有情人總會仰 望星空祈禱愛情忠貞不渝。
據天文專家介紹,牛郎與織女是民間一種叫法,其實在天文學上牛郎的中文名為河鼓二,而織女星稱為織女一,它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一顆亮星,由於這兩顆恆星肉眼清晰可見,又容易辨別所以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就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志之一。
根據19世紀以來天文觀測及測算結果,牛郎星距我們有16光年(1光年約等於 10萬億公里),織女星距離我們26光年,兩星之間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給織女打個電話,織女也要等到16年後才能聽到牛郎的聲音。因此他們每年的「七七相會」,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傳說中為何要將「七月初七」這一天算做牛郎織女的相會日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吉利數字,有圓滿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銀河的時候,月亮的光輝也恰好能照在銀河上,更便於人們觀星。今夜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會看到銀河裡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個月亮的余暉灑向銀河便成了人們想像的「鵲橋」
眼下,已進入初秋時節,晚間8時左右亮度零等的織女星首先出現愛天頂附近,隨後在其偏南方向還有一顆一等星的牛郎星,在遠離城市燈光的郊外,市民抬頭仰望夜空會驚喜地發現,在兩顆星的中間隔著一條橫貫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銀河),其中牛郎在河東,織女在河西,它們無言相望,頗有詩情畫意。
「七夕」的由來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
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談到七夕節,不得不提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徵。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
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瞬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七日,人間的喜雀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朗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祖先們如何過「七夕」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
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蒙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地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漂針試巧
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二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得食品。
結扎巧姑 種豆苗青蔥 占卜巧拙 穿針引線 剪窗花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
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青年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結網地疏密來定巧拙。如果蜘蛛還在瓜果上結網,也意味著智巧的到來。及以小蜘蛛貯盒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是七夕節中舊的習俗,實際上是信仰之一種。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樹液洗頭發 花草染指甲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輕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七夕儲水 紅頭繩七個結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回答者:小松博客 - 董事長 十六級 6-14 20:34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的關於星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誰最先說出來的,什麼時候開始在民間流傳——這兩個問題不曉得已經有人考證出來沒有。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關於織女,古書里還有幾處提到她。《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史記》:「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記》:「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天河就是我們在夜裡看到的那條橫貫天空的光帶;我國古人也把它叫做「銀漢」、「星河」、「天杭」、「銀潢」、「明河」、「高寒」等等。現在天文學家叫它「銀河」。織女星在銀河的東邊,它的西名是Vega。從前我國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現在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個「星座」。織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恆星。附近銀河裡有五個幾乎一樣亮的恆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狀,那五個星屬天鵝座。銀河的西邊稍為南一點有三個星排得很近,中間那個比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牽牛星,我國古稱「河鼓」、「何鼓」、「黃姑」,西名叫Altair。牛郎是天鷹座里最亮的恆星。它和兩旁那兩個亮度小一點的星,有時候被人們合起來稱為「扁擔星」。神話里說旁邊那兩個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鵝在銀河裡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織布,對岸有一個牧人帶著兩個小孩子在放牛。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圖畫。
宋代詞人秦觀也被牛郎織女這個悲里帶歡、歡里帶悲的故事激動了文思;他把這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意境用長短句很巧妙地表達出來。「鵲橋仙」是詞里很美麗的一首。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前我國許多人相信牛郎和織女真的在七夕渡河相會一次。那一夜,婦女們都穿針乞巧民,又以瓜果祀織女星。這個故事也常被用作戲劇的資料,京劇、話劇和各地的地方戲里多半有「牛郎織女」這出戲。
在戲劇里,牛郎是一個農村裡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幫哥哥種田,不肯幫嫂嫂車水,不肯幫媽媽做家務事。牛郎只是貪玩,只愛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夢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牽著老牛動身到天上去。同時,在天上有一位織女卻想要下凡來享受人間的溫暖。王母娘娘可憐織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鵲把織女帶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真是「勝卻人間無數」。一對愛侶被送上九霄雲外度蜜月去了。
牛郎游遍了天上的勝境,日子一久,也便覺得平淡無奇了。織女得繼續紡織雲錦天衣,不能老陪著他。牛郎越來越感覺無聊,又從金童得知家裡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訴織女。織女決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愛的春天。可惜事機不密,給西王母曉得了。她趕來用玉簪劃成銀河一道,把牛郎和織女隔開,只答應每年七夕遣喜鵲結成天橋,使他們渡河相會一次。牛郎回到人間,很高興地再看到母親、哥哥、嫂嫂。從此,他不再偷懶,不再作無謂的幻想,天天努力勞動。他覺悟到在現實生活里也可以創造出美麗來。他聞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義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愛的織女不能也到地上來和他一起勞動,一起享受人間的溫暖。不過每年七夕還可以相會一次,那已經比永別好多了。
有個話劇里有幾首歌曲,其中一首是俞鵬所作的《鵲相會》:
誰知道天長地久何時了?
誰知道離恨年年有多少?
度盡了長歲,好難得這七夕良宵;
卻又是無限悲愁相逢在鵲橋。
夢長夜短總是多情惱。
見東山晨星已現,天將曉。
可奈何,喜鵲頻噪,催人分道。
只好待明年的七夕快快的來到。
一直到今天,我國還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織女兩星每年七夕渡河相會一次,許多婦女還在那一夜向織女乞巧。很可惜,科學告訴我們: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並不是真的,它只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神話而已。近年來,天文學的進步,使我們對這個恆星,對其他的恆星和銀河中,都認識得比從前清楚得多。銀河並不是一條河,銀河裡並沒有一滴水,也沒有橋。它是很多恆星和星雲的集合,用大望遠鏡就可以看出來。牛郎織女兩星雖然不是絕對的「恆」,但每逢七夕並不能看出它們向對方移動絲毫,當然更談不到「渡河」。每年七夕,還是一在河之東,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興嘆。科學的進步竟打碎了他們的美夢,這使作者想起曹雪芹替太虛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對聯: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可憐風雲債難酬。
恆星的「恆」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對而言。實際上天上沒有一個星是絕對地「恆」;每個星都在動,動多動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658角秒;此外,每秒鍾還以26千米(每小時93600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間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機還快幾十倍。織女動得慢一點,不過在女子百米比賽里還是可以得冠軍。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345角秒,每秒鍾以14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行為往外跑。
牛郎和織女都比太陽大得多、亮得多。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只是兩小點的光呢?那是因為這兩個恆星比太陽遠得多。牛郎的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織女的光度等於太陽的60倍,直徑等於太陽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於太陽的3倍。所以,織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來還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00萬倍;織女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70萬倍。織女不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遠好些,所以我們看起來兩個星差不多一樣亮。光從牛郎星來到我們的眼裡,需要16年4個月;光從織女星來,需要26年5個月。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一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無線電波的速度和光一樣,假使牛郎想打一個無線電話給織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
恆星在大小、光度、溫度、顏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質量卻差得不很多。20世紀以來,天文學家把許多恆星分門別類,好像生物學家把動植物分門別類那樣。
科學家已經證明日光和星光都是從原子能來的。因此,牛郎和織女這兩個星也可以說是兩個非常大的原子彈。它們把肚子里的原子能變成光線發射出來。人類在欣賞它們的燦爛的光輝的時候,竟幻想出一個哀艷動人的故事來。
童話和神仙故事並不會因物質文明的進步而被消滅。它們可以提高少年人的幻想能力,可以作成年人的業余的消遣,又可以作為各種藝術的原料。中國的牛郎織女可以和希臘的奧德賽、金羊毛,法國的尼貝倫指環等故事並列。每年七夕,大家不妨繼續提出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來談:一方面欣賞這富有詩意的神話,一方面也可借機會提倡科學,使一般人注意到科學家替我們所發現的許多關於星星的新知識。
回答者:唐子畏 - 大學士 十六級 6-14 20:35
中國民間著名傳說。這個傳說是中國過去封建社會
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生活的藝術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
活為背景,通過牛郎與織女結合又離散,只能七夕在天
上相會一次的幻想性情節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
關系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劇。
楊柳青年畫《天河配》
傳說中的主人公牛郎和織女是從牛郎星和織女星的
星名衍化而來的。漢魏間,民間便有了這個故事。漢應
劭《風俗通義》逸文引《歲華紀》載:「織女七夕當渡
河,使鵲為橋。」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
雲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
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
會。」這大約是這個傳說的較早面貌。後來故事中的天
帝,被說成是王母娘娘,織女則成為她的外孫女,牛郎
是人間的看牛郎。織女與牛郎婚配,並生一男一女,最
後王母將其捉回,用發簪在她和牛郎之間劃成一道天河。
牛郎攜兒女追逐,被河所阻,只能靠鵲橋每年七夕相會。
每到此時,婦女集於瓜棚下,可聽到他們相見時的哭聲,
喜鵲在這一天也因以身搭了橋而頭上要掉毛。此外,還
有一種說法,是用故事解釋天上牛、女二星的:天上牛
郎星身邊的兩個小星,為織女生的一男一女;織女星懷
中還有個牛枷星,是夫妻吵嘴時牛郎隔河拋過來的;而
牛郎附近的梭子星,是織女生氣時打過來的,不過織女
力氣小,打得不準,所以梭子星並沒有靠近牛郎。這種
說法增加了傳說中的生活色彩。
牛郎織女傳說,千餘年來家喻戶曉。它的源頭,從
《詩經·大東》中可以看到,如「□彼織女」,「□彼
牽牛」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也有關於
它的歌詠。故事在流傳演變中,由原來的隔河相望,變
成七夕鵲橋相會。溶進了人們對牛郎織女的同情,增加
了理想的成分。但這個故事在民間口頭上還常常生出許
多變異的說法,有的與兩兄弟型故事結合,把牛郎說成
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與羽毛衣型故事結合,把織
女說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訴牛郎藏匿織女衣服而
成親,最後織女找到衣服飛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
天去會織女。當代記錄的流傳於內蒙古地區的《天牛郎
配夫妻》中,老牛是幫助牛郎戰勝哥嫂虐待的助手。故
事的結尾,還有岳父考驗這個牛郎女婿的情節。牛郎忘
了織女囑咐的話,結果被天河所隔。後世文人運用這個
傳說題材寫成了《天河配》等戲曲,更擴大了它的影響。
它與孟姜女傳說、白蛇傳說、梁祝傳說被稱為中國著名
四大傳說。
牛郎織女傳說,與七月七日的乞巧風俗結合非常緊
密。《荊楚歲時記》較早記載了這個故事對風俗的影響: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
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針,陳瓜果於庭
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希望能你能對七夕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