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寓意是什麼
1、七夕為什麼叫乞巧節?什麼意思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現在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2、為什麼古人又將七夕稱為「乞巧節」?有什麼寓意?
七夕節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民間的女子被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所感動,都會在這一天為他們兩個人祈福,都是也乞求自己能夠得到這樣一段美好的因緣,所以也稱乞巧節。織女原本是天上的仙女,因為不堪忍受天庭中無聊的生活便偷偷的下凡,在凡間遇到了勤勞朴實的牛郎。
兩個人一見鍾情並且結為了夫妻,可是不久織女下凡的事情被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的氣憤,她親自將織女抓了回去,還用發簪在天上畫了一道銀河,隔斷了牛郎和織女。後來礙不住織女的苦苦哀求,便同意每年讓他們兩個人相聚一天,所以這天便被稱為七夕節。這個優美的民間故事流傳了很多年,在七夕節這一天,所有的人都會他們兩個人乞求,幫助他們團聚。
而且因為織女是一位非常聰明,手藝非常巧的仙女,所以人們也在這一天乞求織女能夠讓自己像她一樣聰明靈巧。在古代七夕節是女孩家非常重要的節日,在節日的前幾天一些要好的小姐妹便會約好一起過七夕節,還會提前做好各種面果子,來比試看誰做的最好看。
而且還要曬水,就是用青花大碗裝滿水,放在既能曬到太陽還沒有灰塵得地方,在七夕的這天晚上,將曬好的水都依次擺好,看誰能用針將水面上那一層薄薄的水皮挑起來。成功的人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都會心靈手巧,又因為織女是織布的仙女,所以也要比試穿針引線,看誰穿的最快。到了深夜的時候,女孩們都會悄悄的一個人走到葡萄架子下,默默的和織女訴說自己心裡的故事,乞求能有段好姻緣。
3、乞巧節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叫乞巧節
乞巧節就是七夕節。乞巧節是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之中,傳說織女的手藝極巧,不僅會織雲錦,而且還能縫無邊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習俗。七夕節這一天,民間要進行乞巧活動,即向織女乞求智巧,所以七夕節也就叫「乞巧節」了。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4、乞巧節有什麼意義
乞巧節有乞巧、嚮往愛情、祈願的寓意。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歷代發展
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跡來看,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節俗在上古時代就有了。漢代是我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主要的傳統節日在漢代開始普及。
此後七夕的風俗漸出現於文獻上記載。「七姐誕」的乞巧習俗傳入北方西安一帶始於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