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為什麼在中國能夠火起來
1、聖誕節在中國怎麼這么流行
近年來,以聖誕節為主打菜的洋節攻勢越來越猛,而中國傳統節日相對於洋節則越來越冷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年輕人一提到過聖誕就眉飛色舞,而傳統的農歷春節卻越來越覺得「老一套、單調、冷靜、越過越沒意思……」。聖誕節這種咄咄逼人的局面的出現有其特定的原因: 1、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過聖誕節,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經濟越發達,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質基礎就越雄厚,對閑暇的追求也就越強,假期和節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強勢經濟的作用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歐美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為數眾多的西方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西方的很多傳統習慣也被更為廣泛的帶入並產生深遠影響。 聖誕節在中國日漸盛行,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這樣一個根本沒有基督教傳統的國家,聖誕節這么風靡,西方的經濟、文化的相對強勢起了微妙的作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興起過聖誕節的歷史比中國要長,主要就是因為經濟更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的擴散和傳播。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對聖誕節形成了特殊定位 春節是中國人習慣了的重溫親情的時間,講的是團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時間,居民只想著舉家出遊,或乾脆休養生息睡懶覺養精神;而對於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中國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義,已經把它變成了聚會瘋狂開心狂歡的盛宴了。如果從民俗學的角度上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因此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反倒顯得是一種負擔,而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聖誕節更像是為自己過的。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洋節日更加能夠張揚一種自由的心情。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宣傳 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眾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聖誕節大軍。正如現在的國慶黃金周,民眾本來不一定非要出去旅遊,但當大環境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行為的條件,當媒體和商家又做好這樣一個「美麗的」陷阱後,民眾就不得不往裡面跳了。當然,讓更多的人跳這種陷阱並無壞處,這也是一種節假日經濟。 二、中國聖誕節消費的特徵 聖誕節作為一種舶來品,在中國有其特定的適用主體和時空條件。從當前來看,中國的聖誕節消費存在以下特徵: 1、聖誕節消費的主體是青年人 調查發現,70%過聖誕節的人為38歲以下的青年人,而他們中的45%都有相當的經濟實力。 學生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的從業人員是聖誕節的主要買單者。學生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比如網路、商務、教育等等,容易接觸到外來的新事物,在這些行業中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被職業帶進了平安夜,其中突出的是外企白領階層。 2、發達開放城市是聖誕節消費的集中區域 一個城市是否過聖誕節,怎麼過聖誕節,這與城市的文化構成、經濟發展、開放程度緊密相關。在北京、上海、廣州這種發達開放的城市,聖誕節已經成為尋常百姓都知道的洋節日,但是西北一些內地城市平安夜的熱鬧空氣十分稀薄,尤其是一些經濟並不發達的中小型城市,聖誕節形同虛設。再到城鎮、農村,聖誕節更沒有蹤跡了。 3、聖誕節娛樂消費時間集中於平安夜 因為沒有假期,所以慶祝活動100%都聚集在夜晚進行,忙碌了一天的學生、白領,這些活躍在時尚前沿的人群,都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放鬆一把。因為聖誕節也是「第二個情人節」,所以高校里的學子們最為熱衷於此,尤其是那些熱戀之中的情侶,都會選擇在平安夜裡聚眾狂歡。同樣因為沒有假期,聖誕節完全沒有闔家團聚的意義,聖誕節也就止於聖誕夜。 4、聖誕節娛樂消費強調其特有的情調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喜歡聖誕的年輕人的理由是「因為浪漫」、「是一個快樂的借口」等等,其實他們喜歡的是的聖誕節特有的一種情調。 消費者對西餐廳、酒吧、咖啡館和迪廳情有獨衷,據新華社報道,2002年聖誕平安夜,廣州市幾乎所有的西餐廳、酒吧、咖啡店都人滿為患。另據統計,上海城裡70%的14-30歲的年輕人在平安夜選擇走出家門,狂吃狂歡,其中90%的人會選擇像JJ、紐約客等可容納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廳,去參加通宵達旦的化妝舞會,發泄旺盛的精力。情侶中則有88.3%去排場不大的西餐館享受一頓浪漫的西餐。年輕人嚮往的是在節日的氣氛中,感受到他們所嚮往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另外一種文化氛圍。 5、聖誕節禮物不可或缺 在聖誕節互贈禮品,很有人情味,對人際關系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因此聖誕節禮物被青年人認為是不可或缺的。對於聖誕賀卡,電子賀卡正在對傳統賀卡發起強有力的沖擊。 三、商家的聖誕節對策 針對中國聖誕節消費的特點,相關商家應該認真研究這一市場,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出准確的定位,以在中國的聖誕節消費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1、因人而異,為不同消費主體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學生因為沒有收入而個體消費能力有限,但是由於學生數量眾多,對聖誕節的認可度又相對偏高,所以學生市場龐大。考慮到學生的群體性,餐飲娛樂服務商家應准備較大規模場地,同時不要設置高的進入價格,內部服務可以拉開檔次,但是必須以大眾價格為主,薄利多銷對於學生群體最為適用。針對學生的聖誕禮品則要充分考慮同學、情侶、師生等之間的互贈需求,而價格也不宜過高。 白領階層收入水平較高,從而可以以較多的支出來獲取較多的個體服務,他們是高檔西餐廳、酒吧和咖啡店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高價高質聖誕禮品的購買者,產品和服務價格不菲沒有關系,但是必須要保證高的品質。 老年人和兒童這兩個群體屬於潛力群體,如果商家對其市場需求有把握,可以進行試開發,家庭消費也是同樣的情況。對於這些特定群體,有市無價可能是一種真實的現狀,商家進行開發可能會有意外收獲。 2、因地制宜,把握好市場規模 由於中國地區間發展和開放程度的差異,各地區各城市之間在聖誕節消費規模上是有差異的,商家要合理估計自身所在地的市場規模,切不可盲目求大。 3、相時而動,重點放在聖誕平安夜 因為中國聖誕節娛樂消費時間集中於平安夜,所以商家要有目的地擴大平安夜的服務規模,增加平安夜的服務種類,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禮品經銷商要注意庫存問題,因為聖誕節當天後,在中國聖誕禮品很難再找到買主。 4、認真研究西方聖誕節風俗,烹飪地道「聖誕大餐」 聖誕樹、聖誕大餐、聖誕Party、聖誕帽、聖誕襪、聖誕卡、報佳音、頌歌、聖誕老人以及聖誕禮物,所有這一些構成了西方聖誕節的完整風景,消費者所需要的也正是這種綜合的效果,商家應該充分考慮這種需求,以地道的「聖誕大餐」滿足消費者。
滿意請採納
2、聖誕節明明是外國的節日,為什麼卻在中國發展得這么好?
聖誕節雖然是西方的節日,但在我們的國家卻非常受歡迎。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中西方文化相互傳播的影響。在中國春節文化影響西方節氣的同時,西方的節日也在影響著中國的文化和人民。而且聖誕節現在就是一個屬於商家和年輕人的節日,之所以會在中國受到歡迎,我覺得都是因為下面這些原因:
一、年輕人標新立異的心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因為到西方留學待過,便將西方的節日及文化帶到了中國。比如聖誕節這個節日,是西方的新年;而對於我們中國來講,一開始卻並不注重。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過聖誕節;現在每年的聖誕節,街上的聖誕裝飾越來越多,而且聖誕老人也越來越多。
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國外的節日總是特別的好玩,從而忽略了我們固有的傳統節日。如情人節也過國外的,而忽略了我們傳統的七夕節。
二、很多商家、商場的炒作很多商家為了提升自己的銷售額,就會想盡辦法利用節氣來做活動;不僅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會有活動出現,就連那些國外的節日也會有活動推出。而聖誕節正是在商家的大力宣傳過程中,逐漸被大家消費的一個節日。
到了聖誕節前後,各大商場都會播放聖誕歌曲,並且裝扮一些聖誕樹,還會做一些聖誕促銷活動,吸引人們前來逛街購物。
三、西方文化的滲透隨著我們與國際交流、合作的增多,很多的西方文化、飲食,以及節日也在慢慢地流向中國。聖誕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了中國,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這也是聖誕節在中國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綜合以上三方面情況看來,聖誕節的流行可以說,有偶然的因素在其中,也有必然的因素存在。但我個人覺得,西方節日沒有必要太過重視,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是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
3、聖誕節本是外國人的節日,為何最近幾年卻在中國火了起來?
聖誕是西方節日。現在西方懼怕中國的進步,極力打壓中國,還打著和平泯豬旗號四處欺負弱小,智能機的普及,讓這類新聞傳播很快,越來越多的人對西方感到憤怒,簡介影響了對西方國家的印象。
國家和地方都在逐漸恢復對傳統節日的影響。對西方節日的報道不多。
西方節日主要是以高中、大學的學生為主,現在好多學校明文規定不許過洋節,淡化了聖誕的流行印象。
中國國力增強,中國節在外國流行的也不少(主要是歐美日韓發達國家),一到中國節,全世界各國都在用漢字廣告向中國遊客搞促銷,全世界的櫃台服務員都會講幾句中文,這些新聞被廣泛報道。淡化了外國節日的印象。
當然,聖誕味變淡,不是因為刻意少報道洋節,而是因為我們強大了,對國內和國際上影響越來越深,越來越遠,中國人的優越感也越來越強烈,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下面這些有功之臣:
4、聖誕節為什麼在我們國家這么流行?
一,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來往更家密切頻繁,從而有利於我們認識西方社會。西方經濟、文化的強勢因素對我們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單是中國人在過「聖誕節」,亞洲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在過,我國的香港、澳門也在過,甚至這些地方過聖誕節的歷史比我們還長。無論時間長短,本質都一樣,都可認為是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擴散和傳播的結果。
二,「聖誕節」之所以短時間內走俏中國,與商家的大肆吵作密不可分。為賺取更多利潤,商家常常利用節假日搞各種促銷活動。商家「五花八門」的聖誕促銷手段、鋪天蓋地的「聖誕」廣告,是「聖誕」成名不可或缺的原因。
三,人是一種情感動物,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精神壓力越來越大,這就使人們需要更多與親朋好友交流與放鬆的機會,而節日正可以給人們這樣一個借口。因此「聖誕節」這種「人造」的節日逐漸被更多人接受,而且賦予了它更多的中國特色。
四,「聖誕節」帶有狂歡的色彩,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聖誕節迎合了他們的需要。
相對而言,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一家人都坐在家裡吃點喝點,說說話,聊聊天,與聖誕相比無疑會顯得比較冷清。不過,這只是表現形態上的差異,完全不必擔心聖誕節會代替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中國過聖誕的年青人,絕大多數是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好玩,從這個方面講,也不必擔心聖誕會「深入人心」!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需要發展,倒是可以考慮借鑒一下聖誕節的一些特點,讓傳統佳節走出單調的禁區,把傳統節日也辦得熱熱鬧鬧的。
5、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這么流行?
聖誕節在中國流行有些不可思議,據我所知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信奉基督教;而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在年輕人中漸漸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節,人們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新年將至,這個時候,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慶祝節日的到來。 全球一體化不僅促進了國際商業貿易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人們的傳統和風俗習慣。以美國的餐飲為例,美國的每個城市都有中餐館,我相信沒有哪個美國人不曾吃過一頓中餐,而義大利、希臘、泰國、墨西哥或其他各個國家口味的餐館也遍布全美。 聖誕節在中國流行 有些不可思議 就像美國人接受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一樣,中國的年輕一代也在吸收著西方文化,比如他們熱衷於慶祝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 任何事物都會因為時空的轉變而發生變化,文化也不例外,尤其是當它需要融入另一種文化時,必然會使本來面目有所改變。比如,在美國出售的中餐,味道會跟它在中國的有些區別,那是因為它要適應美國人的口味。同樣地,根據我在中國的親身經歷,中國人慶祝西方節日的方式也跟美國人的傳統慶祝方式有很大區別。 4年前,我曾在中國的一所大學教過兩年書。執教期間,我發現,慶祝聖誕節在學生中非常流行。 學生們不僅互贈卡片和禮物,還會在聖誕前夜或聖誕節當天舉行舞會。此外,還有許多商店用聖誕樹進行裝飾,甚至請人裝扮成聖誕老人。這些和美國人慶祝聖誕節的方式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無論如何,我都覺得聖誕節在中國流行有些不可思議,因為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而據我所知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信奉基督教,也不明白這個節日的真正內涵。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為了慶祝耶穌誕生而舉行的慶祝儀式,因此最初,在美國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只有基督教徒才慶祝聖誕節。不過時至今日,聖誕節已經變成了宗教和傳統文化的混合體。在聖誕節期間,人們不僅會像過去一樣去教堂並互贈禮物,還會豎起聖誕樹,在壁爐邊掛起長襪,等待聖誕老人的禮物。如果將這一切都看作是聖誕節傳統慶祝方式,那就錯了。事實上,大約200年前,聖誕樹才開始成為慶典的一部分,而聖誕老人的出現甚至只能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而與中國年輕人的慶祝方式截然不同的是,西方國家的聖誕節並沒有大型的派對和舞會,因為在西方傳統里,聖誕節是一個與家人團圓的日子,就像中國的春節。一家人會聚在一起,享用一頓大餐,然後在聖誕樹下拆開禮物,然後一起去教堂。 眼下中國人熱衷慶祝的西方節日不僅有聖誕節,還包括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等,只不過,中國的年輕一代都將這些節日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將其視為一種與朋友聚會的機會。 不要因為「洋節」 使傳統日漸沒落 就在這些洋節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同時,中國傳統節日的境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曾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全家會一同賞月並享用美味月餅,古代也有許多名士為此作詩賦詞。然而如今,「中秋」的概念已經在年輕人中漸漸淡化。甚至在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人們回到家與親人團聚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通常還沒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就已經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工作中了。 節日是文化的一個方面,而文化則是隨著世界脈搏的跳動不斷變化的。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是在有意無意地幫助這種節日傳統在文化中得以延續,或者使其發生變化以達到與時俱進。正如人隨著年齡增長外貌會發生變化,人生經歷也會有所不同,文化以及傳統的變化也是理所當然的。隨著全球相互聯系日益緊密,文化傳統也成為世界各國共享資源之一。而外來文化想要在某處落地生根,也必然需要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環境。 就文化本身來說,並沒有好壞之分。但無論如何,古老傳統的喪失的確令人痛心。如今,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流行說英語,穿牛仔褲,聽英文歌曲,甚至連聖誕節這樣的宗教節日在很多非宗教地區都開始盛行。我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它的確意味著,很多地方的傳統文化日漸沒落。每一種文化和傳統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它不應該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進程而被我們遺忘。很多人都認為現代和傳統互不相容,但實際上,文化傳統是能夠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生存的。就像處 於傳統耕作方式的農民能夠適應手機片刻不能離身的現代生活一樣,古老的傳統和節日文化也一樣能夠得以在這個發達的現代社會發揚光大。但這歸根結底都要取決於人,如果人們決定拋棄傳統,那它勢必逐漸沒落;如果傳統得到人們的重視,那麼它必然會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光彩
6、聖誕節為什麼會在中國如此受歡迎呢?
在中國,大多數人,尤其青年男女,往往誤把聖誕節當成情人節。
在聖誕節這一天,很多年山拿輕人都會趁這個節日把禮物送給自己親愛的人,以表關心,儼然把聖逗鉛搭誕這個節日當成情人節來過,根本就是聖誕節最本的意義給忽略了,這種現象對於我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這就是聖誕節普遍受到歡迎的另一個原因。
人物形象
聖誕節人物形象主要指聖誕老人(SantaClaus),其原型是生活在公元4世紀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內)的主教聖尼古拉斯。他一生當中做了很多慈善工作,最喜歡在暗中幫助窮人。聖誕老人是他後來的別號,這個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錢,幫助三個女孩子的故事。
尼古拉斯死後被尊為聖徒。聖誕老人的形象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鬍子老頭。每年聖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而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激爛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
7、聖誕節是西方國家的節日,為何在中國如此盛行
聖誕節在西方國家當中就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受到重視。在西方,聖誕節最早只是宗教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儀式,以紀念耶酥基督的誕生。隨著基督教的傳播開來才逐漸在民間形成一種習俗,並帶著很濃重的宗教色彩。後來基督教開始分化,逐漸形成天主教、東正教等不同分支,聖誕節的內容也隨著這些教派的不同而有大同小異之處。隨著基督教向世界的傳播,聖誕節這獨特的宗教文化也向世界傳播開來,並且與當地的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更具有地域風格的「聖誕節文化」。 聖誕節在中國大陸的傳播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也是中國改革開放、融入世界文化體系的一個現象。聖誕節在中國的發展同樣也受到了「中國色彩」的渲染,帶著濃重的中國色彩。雖然說它仍然是基督教文化體系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國大陸,人們更加重視的是它的節日氣氛,而非宗教內容。在我們身邊,過聖誕節的人,絕大部分都很重視聖誕節,但是在他們當中,則有佛教徒,有穆斯林,甚至還有無神論者,當然也有信仰基督教的。他們之所以如此重視聖誕節,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潮流,或者說是時尚。 我們開過這樣的玩笑,聖誕節喝酒慶祝,除了不知道要慶祝什麼以外,還不知道是要敬玉皇大帝還是敬耶酥。很可能這樣說會對一些虔誠的信仰者造成感情上的傷害。但是這卻表達了我們內心一種十分沉重的矛盾。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影響如此之深重,特別是在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一代人身上更為嚴重,這不得不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烙印在他們身上的淡化而感到擔憂。 現在有這樣一個詞語,即文化入侵,說的是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入侵。它以麥當勞、好萊塢、可口可樂等為標志,正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面入侵,也成為宣傳西方文化的一個櫥窗。有人提出這樣的擔憂,現在有的孩子對外國事物十分了解,但是對中國本土事物卻知之甚少。雖然這樣說不免存在誇張之處,但卻也發覺了一種讓人擔憂的現象。如果說中國文化本身已經失去吸引力,這不免有些杞人憂天,但是西方文化的影響在中國逐漸擴展和本土文化的淡弱,卻不得不另人擔憂。這提出一個問題,即我們如何正視西方文化?我們自己是要全盤西化還是對東西方文化採取一種兼收並蓄的包容態度,還是努力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這值得認真思考。 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其著名專著《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將世界文明分為七個或八個主要文明,其中包括一個被稱為「儒教文明」的中國本土文明,以區別於更廣而泛之的、包括中國和中國以外的東南亞以及其他地方華人群體的共同文化,以及越南和朝鮮,甚至日本等相關文化的「中華文明」。且不論這種分法是否正確,但是足以說明儒教文化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已舉世公認。實際上塞繆爾·亨廷頓更關注的是一個有著佛教信仰傳統的中華文明,即已包括前面所列的除中國本土文化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當然作為這個文明的核心,中國文明自然被視為有著基督教傳統的西方國家的挑戰。塞繆爾·亨廷頓擔心的是這兩個之間文明的沖突將會代替冷戰以來的意識形態沖突。同時他也特別重視穆斯林與西方文明的沖突。 那麼文明之間是否真的會產生沖突呢?現在這只是一個不得而知的預想。這種帶有濃重政治色彩的分析實際上暴露的是西方政治、而非西方文明覬覦中國利益的用心,只不過打的卻是文明這張牌。經濟全球化時代必然會使一些人認為文化的趨同也將是世界未來文化的走勢。如果一味的追求世界文化的大同,那麼這不免顯得太理想主義;而一味的強調文明的沖突也不免顯得過於狹隘。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全球化必然會對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重要的是我們要怎樣去看到這個現實。文明和經濟有著某種不可解脫的聯系,但是文明卻不是經濟發展與否的決定力量。「全盤西化」論者卻恰恰認為文明與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他們崇拜西方文明,嚮往西方生活方式,實際上只是崇拜西方發達的社會經濟,而並非真正的西方文明。 現代中國還有這樣的一個詞語,即小資。如果僅從字面上來理解,也許許多人會將其理解為「小資產階級」。但是這個詞語所代表的內容卻不是被階級斗爭批判得一無是處的真正意義上的小資產階級,而是作為工薪階層、也就是所謂「白領階層」的一個代名詞。他們是現代知識經濟產生的一個階層,而不是生產關系劃分的階級。同樣,他們也代表現代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中國小資等同於西方的中產階級,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也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事物。由於一種「不求甚解」的態度,很多人認為中國現代小資階層是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國的實踐群體。其實不然。他們接受一些西方價值觀,而並非完全認同西方價值,在他們身上卻有著很濃重的現代中國的特色:溫和、開放,不斷進取。 文明是一個嚴肅的詞語,和文化相比起來,它帶有更多的理性成分。不同文明的產生是不同文化發展成熟的一種結果。當代世界是一個經濟趨於一體的時代,以此為載體,文化也開始互相包容。聖誕節只是一種文化,是基督教文明的一種表現,傳播到中國來的只能看做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這其中必然也帶有現代社會的感性成分,但是經過中國文化的浸禮,它也會成為未來中國文明的一部分。我們不能無視這種現實的存在,因為信仰自由,中國的信仰文化不僅僅是道教的和佛教的,同時也包括伊斯蘭教的和基督教的
8、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盛行
因為改革開放.
因為中國窮,所以覺得人家的好
因為我們的民族優越感太缺乏了
因為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喜歡隨大流.
因為聖誕節的確很有意思很浪漫.
再者,中國已邁進全球化、國際化的一個標志,沒有什麼奇怪,就象英語一樣.
、「西風壓倒東風」,聖誕節為何來勢漸猛
近年來,以聖誕節為主打菜的洋節攻勢越來越猛,而中國傳統節日相對於洋節則越來越冷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年輕人一提到過聖誕就眉飛色舞,而傳統的農歷春節卻越來越覺得「老一套、單調、冷靜、越過越沒意思……」.聖誕節這種咄咄逼人的局面的出現有其特定的原因:
1、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過聖誕節,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經濟越發達,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質基礎就越雄厚,對閑暇的追求也就越強,假期和節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強勢經濟的作用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歐美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為數眾多的西方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西方的很多傳統習慣也被更為廣泛的帶入並產生深遠影響.
聖誕節在中國日漸盛行,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這樣一個根本沒有基督教傳統的國家,聖誕節這么風靡,西方的經濟、文化的相對強勢起了微妙的作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興起過聖誕節的歷史比中國要長,主要就是因為經濟更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的擴散和傳播.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對聖誕節形成了特殊定位
春節是中國人習慣了的重溫親情的時間,講的是團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時間,居民只想著舉家出遊,或乾脆休養生息睡懶覺養精神;而對於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中國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義,已經把它變成了聚會瘋狂開心狂歡的盛宴了.如果從民俗學的角度上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因此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反倒顯得是一種負擔,而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聖誕節更像是為自己過的.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洋節日更加能夠張揚一種自由的心情.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宣傳
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眾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聖誕節大軍.正如現在的國慶黃金周,民眾本來不一定非要出去旅遊,但當大環境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行為的條件,當媒體和商家又做好這樣一個「美麗的」陷阱後,民眾就不得不往裡面跳了.當然,讓更多的人跳這種陷阱並無壞處,這也是一種節假日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