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現象是什麼
1、聖誕節傳統習俗有什麼
聖誕節的傳統習俗:裝扮聖誕樹、互贈聖誕卡片、給親友送禮物、唱聖誕歌、製作聖誕美食等。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2、聖誕節的由來是什麼,習俗主要有哪些
據說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
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聖誕節習俗:
聖誕色
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
聖誕樹
聖誕樹是聖誕節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前後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聖誕襪
聖誕襪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3、聖誕節的由來是什麼呢?有什麼傳統的習俗嗎?
傳說聖誕節是耶穌誕生的日子也是耶穌受到洗禮的日子,所以基督教的教徒們才開始慶祝聖誕節的,因此聖誕節算是最大的一個宗教性節日。首先聖誕節最重要的是需要准備一場豐盛的晚餐,在這些食物當中出現次數概率最多的一般是火雞,除了美食之外還需要全體成員都坐在一起互相祝福,這其實和我國的春節有一些相似,而聖誕節的那場晚宴就相當於我國的年夜飯。還有就是在聖誕節人們需要准備聖誕樹,聖誕樹上面掛滿自己的心願以及對未來的期望,而聖誕樹除了好看還有另外一個功能是可以相互傳遞人們的禮物。一開始的時候人們的禮物都是掛在聖誕樹上然後互相傳遞的,等到後來有了聖誕老人的傳說之後,聖誕樹上面掛上滿了一個個的聖誕襪,而裡面的東西也就成為了聖誕老公公所送的禮物。
這些事情都做完之後如果是正宗的基督教家庭還會前往教堂進行聖歌的歌唱,不過是現在大部分人過聖誕節的時候已經忽略了這一點。但是仔細想來一群人站在一個禮堂當中高唱聖歌的確是有一些庄嚴以及肅穆的味道,這樣才像一個宗教節日真正該有的樣子。
前面說的都是一些傳統的聖誕節習俗下面說一些現代的,聖誕節經過慢慢的發展地位越來越重要,於是聖誕節慢慢的也衍生出了很多的附加品,其中每年聖誕節期間都會蹭一波熱度的聖誕節電影或者是聖誕節吉祥物也可以當做一種習俗,而在英國每一年過聖誕節的時候英國女王都會向全國人民進行祝福這其實也算是一種獨特的習俗。最後就是在單身男女荷爾蒙的作用下聖誕節也成為了表白次數比較多的節日。
4、聖誕節的習俗是什麼?
聖誕節的習俗:
1、裝扮聖誕樹
聖誕樹的習俗來源於德國,是由一些常青樹砍伐而成,常常使用的是杉樹、松樹等枝葉呈塔狀的樹。一般會在樹上裝飾金銀條帶、拐杖、蘋果、小禮品等。
2、互贈聖誕卡片,聖誕信件
外國人在聖誕節這一天會寄送聖誕卡片,以表現對於遠方親友的思念。聖誕節卡片一般印有聖誕節期間的圖片,還有一些印有基督元素的賀卡。
3、給親友送禮物
每年聖誕節的時候,親朋好友都會互贈禮品。聖誕老人贈送禮品的傳說也源自這個故事。傳說在每年的12月24日,有聖誕老人駕駛馴鹿拉的雪橇到各家各戶送禮物。
4、唱聖誕歌
聖誕節期間總是會回盪著一些傳統的聖誕歌曲,給聖誕節增添氛圍,歡樂的歌曲回盪在大街小巷。
5、製作聖誕美食
在聖誕節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樣化,比如果脯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受歡迎的美食莫過於是聖誕蛋糕了,現在聖誕蛋糕樣式越來越多,但大部分還是以雞蛋、黃油加上水果製作而成的比較多。聖誕蛋糕已經成為聖誕節晚宴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5、聖誕節現象體現了怎麼樣的文化沖擊?
在這個被稱為「平安夜」的晚上,許多中國都市裡的年輕人也和世界其它地方的人們一樣,歡度聖誕,他們到酒店吃大餐,看最新的賀歲電影,去教堂體驗聖誕的宗教氣氛,
到劇院聽音樂……,其樂融融。而對中國人來說,聖誕節僅是一個長達3個月的狂歡時段的開始,他們將陸續迎來陽歷新年、春節、情人節、元宵節等一連串節日。北京的各大五星級酒店本月初就推出了價格從800多元到2000元不等的平安夜大餐,到23日,這種價格不菲的晚宴券大多已經售磬。至少有10年歷史的聖誕晚宴,一直是京城高檔商務酒店年末的一道大餐。訂購晚宴的大部分是外企公司答謝員工或作為禮物送給客戶。聖誕樹、小鈴鐺、白鬍子聖誕老人和辦票櫃台前一盆盆火紅的聖誕花,給上吵罩海浦東國際機場平添了幾分節日氣氛。和往年略有不同的是,除了老外趕著回家過節外,今年不少上海人也來湊熱鬧,走出國門過個原汁原味的「洋」聖誕。
這兩年,中國出現了「聖誕經濟」的提法,聖誕節與商業、大眾消費、大眾娛樂融為一體,聖誕經濟產業鏈逐漸形成。中國商務部統計,12月份全國餐飲業零售額有望接近800億元,創下歷年月度新高,其中聖誕節和新年是最主要的因素。
許多人可能沒想到,聖誕節也能折射出中國經濟強大的競爭力。聖誕節前夕,北京的天意、紅橋、萬通等小商品批發市場湧入了一批「國際倒爺」,他們從這里采購廉價的聖誕帽、聖誕襪以及會動、會唱歌的聖誕老人等聖誕用品回國銷售。一位法國商人透露,掛在聖誕樹上的綵球在北京每隻賣3元人民幣,在法國則要1至2歐元(相當於人民幣10至20塊錢)。
西方的聖誕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慢慢進入中國人的生活。20年前,平安夜裡擁擠的教堂和午夜傳出的彌撒對大多數中國百姓來說還是新鮮而神秘的。如今,聖誕節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輕松、快樂、交流的理由,張揚自我的個性需求和日益高漲的消費熱情使他們不再深究聖誕過與不過的宗教背景和傳統意義。
在北京一家外企多年的美國人在信中這樣向大洋彼岸的孩子形容中國的聖誕節:「中國人同樣也慶祝聖誕,他們也在聖誕樹上掛滿各種燈和飾物,但他們這么做並不是為了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他們只是覺得聖誕節可以與所愛的人在一起。」
盡管在廣闊鄉村生活的人們可能對聖誕節還沒有什麼興趣,但在中國城市裡選擇過聖誕節的人為數不少。中國社會調查所近期發布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瞎侍51.8%的被訪者明確表示一定會過聖誕節;27.6%的被訪者表示到時如果有時間的話會慶祝一下,湊湊熱鬧;11.4%的被訪者表示不一定,而僅有9.2%的被訪者明確表示不會。
面對五光十色的聖誕景象,一些學者表示了擔心。北京聯合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張婭婭認為,中國在走向世界,但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聖誕節」如今已經成了中國民間的一個節日,而不能簡單地視為西方的「舶來品」。人們的確發現,聖誕節在中國帶上了越來越多的本土化色彩。比如,很多娛樂場所的聖誕老人形象已經穿上中式傳統的對襟紅袍,大量的聖誕歌曲被翻唱成中文,老字型大小的中餐館也趁熱鬧紛紛推出「聖誕套餐」。聖誕老人是從煙囪里將禮物送給小孩子,而中國的「灶王爺」也是從灶台上為全家祈福,江蘇的民俗學者從這個巧合中受到啟發,他們建議:塑造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灶王爺」形象,重過「灶王節」。
江蘇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辦公室主任金恩渠認為,西方民族民間文化大量傳播到中國,吸引了年輕一代,這當然是一種文化交融,無可非議,但如果中國人反而丟掉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磨碰吵,那是很悲哀的。灶王爺和聖誕老人一樣是「與民同樂」的形象。
學者們的討論還在繼續,但也有強烈的共識,那就是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從西方聖誕節到傳統元宵節這漫長的3個月里,他們會在濃濃的節慶氣氛中集中地去購物、出遊、探親、訪友、娛樂……,對日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來說,節日已經越來越重要,含義也越來越豐富。新華社記者 王蔚 倪紅梅 劉暢
6、聖誕節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要過聖誕節?
基督徒為了紀念耶穌聖靈誕生拯救大地,所以將耶穌的誕辰12月25日稱作聖誕節。
聖經專中說:耶穌是聖屬靈誕生,他是救世主,他是主基督,上帝將聖靈投入人間是為了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
基督徒信仰上帝,尊敬聖子,所以每到12月25日耶穌誕生的日子,所有的基督徒都會舉行宴會慶祝。
後來聖誕節在著基督徒的傳播下流傳到了各個國家,漸漸地隨著時間過去,聖誕節也配合各國的國情衍生出了不同的傳統。
比如在美國和日本,聖誕節是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的日子,類似中國的春節。
孩子們睡覺前會將大大的一隻襪子掛在床頭。傳說聖誕老人會給一年表現乖的孩子他想要的禮物。不過一般都是家長偷偷買的,這是個心照不宣的秘密。
中國因為有傳統的春節元宵節之類的團聚節日,所以被影響比較小。所以中國的基督徒只會在教堂做相應的傳統活動。
7、聖誕節有什麼習俗 ?
1、聖誕卡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聖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聖誕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2、聖誕歌
長期以來,一直流行的聖誕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平安夜》;一個是《聽,天使報佳音》;第三個是《鈴鐺兒響叮當》。
3、聖誕帽
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
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市政當局也會對聖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聖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聖誕樹。
4、聖誕樹
聖誕樹(Christmas tree)是聖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前後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用燈燭和裝飾品把樅樹或洋松裝點起來的常青樹,作為聖誕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聖誕樹起源於德國。
很久以前,羅馬異教徒就用常青樹的樹枝裝飾房子,寓意度過寒冷冬季之後的生命輪回。到了16世紀,德國人開始把常青樹放到家中進行裝飾。到了19世紀末,歐洲移民把聖誕樹帶入了美國殖民地並逐漸流傳於世界各地。
德國人於每年12月24日,即亞當和夏娃節,在家裡布置一株樅樹(伊甸園之樹),將薄餅干掛在上面,象徵聖餅(基督徒贖罪的標記)。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餅代替聖餅,還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蠟燭。
此外,室內還設有聖誕塔,是一木質的三角形結構,上有許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飾以常青樹枝葉、蠟燭和一顆星。到16世紀,聖誕塔和伊甸園樹合並為聖誕樹。
聖誕樹到底是什麼樹呢?其實,只要是松柏類、常綠、樹形呈三角形的樹都可作為聖誕樹。
5、聖誕大餐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
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7)聖誕節的現象是什麼擴展資料:
1、節日起源:
據說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聖母瑪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
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2、節日發展: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
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8、聖誕節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有這樣一個節曰?
由來: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系。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
因為要紀念耶穌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聖誕節對於沒有基督文化背景的中國人來說,只是提供了購物或是又一個出國遊玩的時間點罷了。中國國內眾多城市都有了聖誕狂歡,商場、超市等在聖誕前後都有大型促銷活動。
也催生出了一個現象:「浙江義烏,號稱世界聖誕飾品之都。」全球70%的聖誕飾品都來自這里。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
聖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聖誕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9、青少年越來越熱衷於過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這反映出一種什麼現象
反映出現在的青少年過度追求西方文化而忽視了傳統節日的現象.
我認為主要原因其一,我國改革開放後,外國的文化滲入其中,各國互相交融.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其二,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了外國文化對扮森我國的影響,許多外國人在中國工作,遇上節日慶賀一番,這也是人之常情;其三賣李,媒體和商業的炒作,促使過「洋節」不斷升溫,在其後面主要是巨大的商業利潤;其四,我國人民的生活開始富裕,追求精神生活豐富多彩,這也是必然的;其五,許多年輕人、大學生追求時尚、趕時髦.趁外國節日來臨,熱鬧娛樂一下,而且國外節日講求人性化,比較輕松浪漫,注重情調,比如情人節送玫中缺遲瑰、聖涎節過平安夜.容易受年輕人喜愛接受.
而我國傳統節日,由於一般都有教育意議,形式單調,有的還帶有封建色彩,同時又不被官方重視,由此種種原因,造成了「洋節熱土節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