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七夕節
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也稱為中國情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
在七夕這一天,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傳說當然是十分美好的,不過根據古代天文學的記載,確實是有牽牛星和織女星這兩個星星的。
古代天文歷以這兩個星星相交的時候作為天,轉換的日子。這一天又剛好是農歷7月7日,而且這個數字正符合古代玄學認為的非常吉祥的數字,因此將農歷的7月7日定為七夕節。
節日影響
日本
受漢文化影響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原本是陰歷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歷,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歷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
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
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簽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小學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2、什麼是七夕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夕」是夜晚的意思,七夕就是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是個放牛青年,織女是天上的仙女。織女覺得天上沒有自由就來到了人間。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與織女見了面,很快相愛結婚,生出一男一女。可是有一天王母娘娘把織女搶走了,當牛郎擔著兩個孩子到天上追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用她頭上的玉簪劃出了一條銀河,這條銀河又長又寬,牛郎過不去,他們就這樣被分開了。王母娘娘只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裡,成群的喜鵲都飛來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在橋上見面,這就是七夕節的來歷。七夕節又叫女兒節、乞巧節。在中國大陸北方,有些農村有這樣的風俗: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擺上瓜果,向織女乞巧。也就是說,希望織女把一手巧藝傳給人間。在民間還有另一種風俗,就是每到七月初七這一天,就把新出嫁的閨女接回娘家。怕王母娘娘看到新婚夫婦的幸福生活後,強迫他們分開,人們用暫時分離的辦法,避開王母娘娘,以求長久的團圓。所以這一天又叫避節。因為七月正是多雨的季節,所以七月七也常下雨,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會面時流下來的眼淚。還傳說這一天如果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偷看牛郎織女相會的場面和聽到他們的談話。
3、七夕節是什麼意思
七夕,來源於神話故事,相傳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位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七夕節里,凡間的姑娘媳婦們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就是女孩子們用綵線穿上綉針,比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同時,擺上瓜果貢品,乞求織女能賜予心靈手巧。所以在中國古代,七夕節是名副其實的婦女節。
時至今日,傳統的七夕節再次被人重視,已不再是因為這是女性專屬的節日,而是被重新賦予新的含義——中國情人節。而正因如此,七夕這個傳統節日因其特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而在當今社會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散發出美麗而動人的浪漫氣息。
4、七夕節是什麼節
七夕節是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傳統習俗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看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因為「牛郎織女」的美好傳說,七夕節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帶有了浪漫的愛情色彩,因此七夕節也就成為中國各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溫馨、代表愛情和婚姻的節日,被稱為是「中國的情人節」。
5、七夕節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它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是什麼七夕節擴展資料:
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而牛郎是一個孤兒,他勤勞但貧窮,與老牛相依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
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牛郎織女搭橋。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
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6、7夕是什麼節
七夕是農歷的七月初七,對中國人來說,是中國的情人節,相傳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七夕又被稱為乞巧節,這時候女生都會祭拜織女,一來是祈求自己心靈手巧,二來是保佑自己可以找到一個如意郎君,以後可以甜蜜地生活在一起。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民間習俗
香橋會
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七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