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和七夕節有什麼區別
1、7/7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節名由來
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得名於「七姐誕」的「乞巧」習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故又稱「乞巧節」。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2、農歷的7月7日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為什麼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月七,每年農歷七月七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亦稱乞巧日,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當天的活動有納七水、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
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因為元宵節是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個結識、見面的機會,而七夕的牛郎織女卻是夫妻相會。
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七夕節有吃巧甜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風俗不一。各種巧食做成後,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好象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
漢代時,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是一首歌詠愛情的千古絕唱:「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中國人該過「七夕」還是「情人節」?二者有何區別?
小的時候我媽告訴我在葡萄架下面蹲著,可以聽到牛郎織女說話,我信了,一年又一年,年年蹲了半宿,年年沒聽到。今年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也來了,幫我們談談七夕節和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後來就把這一天稱為七夕節,那麼七夕節又被稱為乞巧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這個節日,一直流傳至今。七夕節在古代未婚少女祈求自己心靈手巧的節日,在古代織女象徵著善良美貌和手巧。
慢慢的七夕節又被稱為情人節,這個情人節是從西方國家由來的,情人節是在每年的2月14,相愛的兩個人會在這一天表達自己的情意。七夕節和情人節,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一個起源西方國家,一個是起源自漢代。情人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而七夕節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七夕和情人節習俗不同,七夕那天穿針奇巧,洗衣,曬衣看織女牛郎鵲橋相會,向織女許願祈禱還會吃巧果。情人節就是男女互送禮物,有巧克力,鮮花以及賀卡,向彼此表達愛意。
七夕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和男女之情有任何的聯系,只是在那一天會有女子相互比拼女紅,也就是綉花織布等,所以在古代七夕節根本就不是男女約會的日子,就相當於是女子的節日一樣。只是在這一天,女子們都希望能通過祈禱之旅將好運帶給自己,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七夕節就發展成了中國的情人節。而在西方國家,2月14日,根據數字的讀音愛一世,有著美好的寓意。
回到問題的關鍵,那麼作為中國人到底是該過七夕節呢,還是情人節?我覺得情人節是沒有結婚之前過的,而七夕節是結婚後過的。
也不要太過於糾結過什麼節,只要兩人相知相愛,每一天都是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