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送礼场合 » 土匪开业

土匪开业

发布时间: 2022-11-08 08:03:46

1、武汉特色小吃有什么,没有经验,做点什么好啊?

武汉特色小吃地点全攻略

刘胖子家常菜
民生路靠江边第一个路口。原本是个大排挡,但物美价廉,味道很好,所以生意奇好,现在胖子发达了,重新装修,味道不变。
姊妹大排挡
武汉六中附近,移动球场路合作营业厅斜对面。主营火锅,老板是一对外地姐妹。特色是煮不老牛肉,孜然味,很香,的确煮不老哦!而且底料味道很好,爱火锅的朋友别错过。
浙乐海鲜酒店
大兴路鞋城对面大巷口第二家饭馆。白马万商背后十字路口。主营海鲜和浙江菜 ,物美价廉。四五个人吃饱绝不超过一百五。比如扇贝只3元一个,炒蛏子15元一盘。主食可以点炒粉(两人的话只需小盘),这是特 色哦,很细的粉丝,海鲜味,干软香!要是你爱吃辣记得嘱咐服务员,浙江厨子不爱放辣椒。
瓦萨奇
市二医院靠近江边下一个路口左边。特色是烧鲇鱼,没有土腥味,不错.另外:蒸虾,卤蝌蚂,炒虾球上菜率也非常高!
阿木牛骨头
堤角边 ,反正是好多家全做牛骨头的,堤角最热闹的地方了。这一家是堤角的第一名,看人气就知道了。特色是牛骨头啦!麻!辣!香!不过偶 要推荐:锅仔--里面的透明宽粉和牛肉园子!
熊胖子酒家
蔡家田小区里有一家熊胖子酒家,原来只是个小门面,但现在装修后味道还是和以前的一样好,价格也不贵。推荐:荆沙财鱼和尖椒爆鸭 肠。
小康菜馆
还是在蔡家田,从交行花桥支行对面的那条路进去,有一家小康菜馆,里面的藕泥以及辣子鱼都很不错。
半条鱼
三阳路的麟子路口有家---半条鱼(是武汉最正宗的),那点生意超级好。价位也超级底,举例-半条鱼,10元。小份鱼嘴巴,12 元。干鱿鱼烧肉,10元。
小夫子
三阳路立交桥下,就是罗莎蛋羔旁,有家小夫子,里面的铁板烧烤很棒哦!羊肉锅仔,28元,很鲜,里面没有其他的锅底,全是羊肉哦 ,所以超级鲜美,现在去那,凭学生证打八折,很便宜哦!
江胖子火锅
宗关水厂有个“江胖子猪弯弯”火锅,是鸳鸯锅,辣的那一半是牛肉和竹笋,另一半就是猪弯弯隈藕,味道确实不错,那个汤也非常好喝 ~~!一个小锅是35块,大锅是45还是55忘记了~!
红玫瑰火锅
其实正宗的猪弯弯应该是在汉阳郭茨口知音西村,就是 520转弯进来的这条路上。有家红玫瑰火锅,这里的猪弯弯才是最正宗的,在红玫瑰的斜对面,也有家江胖子。两家我都吃过,红玫瑰 的味道不用说了,江胖子就差多了。但两家的价钱都是一样的,35一锅,内容看上去也一样,一半牛肉加笋子,一半猪弯弯,但味道就 差的太远了,红玫瑰每天都是暴满,并且晚上10点之前是绝对会打烊关门的,但是江胖子就会做的很晚,因为没有红玫瑰生意好撒。
巴蜀情
在市育才小学附近 ,武汉晚报路.川菜馆,非常正宗.顾客一进门,服务员(全部四川籍)就会放嗓子用正宗的四川话一个个传话,"有客人罗!!!!! !........."嘻嘻,他们玩上茶的功夫很拽哦~~可以叫他们表演,都是很可爱的服务员.
偶强烈推荐它 !!味道真的好!!!好可不仅仅在于辣!!还有香!!!推荐辣子基围虾(应该没记错名字,川辣椒爆炒的),缺点就是比较贵,这一 个菜就是80块, 扁担排骨也是很不错的哟。可是一般菜价比别的地方高30%左右吧?!
天府山珍
九万方,老江大的斜对面吧。过福星惠誉的新建楼盘后十分钟(如果步行)。特色是各类野山菌,养生的哦!!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偶尔 带家人去食补一下~~
它是以清汤火锅的形式涮煮着吃滴,汤可自选,比如乌鸡鸽子等,刚端上来的汤别忙下菌子,要赶紧喝一点,好鲜的!由48种野山菌和 你点的锅底熬制.推荐菌种:竹荪牛肝菌鸡心菌等.
爱酒的同志可以选那里特制的药酒,有山蚂蚁的,各类野山菌泡制的,都有药用价值的.
价格不算很高,三个人吃近两百。
避风塘高屋娇
建设大道,武汉电视台,信合大厦对面。店堂的陈设就比较特别,有几条船可以坐哦~而且吃完可以继续喝茶,打烊时间很晚。
台湾风味,菜品味道比较特别,如果你爱南部口味会很爱吃,做得很精致。木瓜炖雪蛤偶好喜欢,甜甜哦,但不腻,因为是冰糖和木瓜本 身的甜味。
这里比较贵,比如一份木瓜炖雪蛤是50元,一个人一份.
士大力
北湖附近刚开了一家韩国烧烤店——士大力,就在建银往前走一点,正北湖车站,一个红色的招牌很醒目。店不大,经营的韩国菜虽不算 特地道,但还是有点小特色的,里面的韩国烧烤有十来种,可以按串买也可以买套餐,其中叶菜卷和鱼籽卷的味道非常之好,还有他的石 锅拌饭也才¥15,反正我们两个人吃得很饱也才50多块,价格也还挺便宜的。韩国菜都主要以烧烤为主,冷碟都会送点的,主食以石锅拌饭和冷面为主。主要看你吃什么了,一般四个人吃大概100块左右就好了。
年年有鱼
长江日报路 ,报社正对面。特色是鱼啦!各种鱼,比如瓦罐江鲇(很多都可一鱼三吃),29元一斤,按鱼种类看,价格不一。味道很不错,鲜嫩, 进味,香但不腥。两个人的话再点个青菜就够了。它还有中华鲟哟。
张记牛骨头
江汉路步行街上中百后门(就是中百的写字楼出口处)斜对门的张记牛骨头,里面的一品鲜和咕噜烤鱼很不错,舍得花心思!份量很多, 建议如果两个人去吃,最好是上述的任意一种再加上一盘青菜就足够了。如果想一次将两道好菜都品尝到,那就多带点人克吃!一品鲜好 象是28块一份,咕噜烤鱼是32块一份。
武汉首家泰国餐厅
还有江汉路时尚广场{新世界}对面刚刚开了武汉首家泰国餐厅,我比较喜欢青咖喱炒蟹,及凤梨饭味道还不错。3个人差不多200块 左右,有点贵,不过很干净,味道也还算正宗。
东来顺
江汉路上面的东来顺,里面的小牛扒做的也不错,只要15块一份,有一杯柠檬茶,两块三明治,一块牛肉,就是没有红酒,但比很多地 方28一份,38一份有红酒的要划得来多了,并且味道也很棒!
香惠水饺
桥口,军工医院对面胡同内,香惠水饺。纯粹原汤,而且水饺肉多皮薄,个大,比生煎包子还大!我们一般称它们包子。。。
后来,为满足新老客户第需要,又出来一个简装版第水饺,比原来的水饺要小。
价格是: 大包子 3.00/碗 小包子 1.50/碗
我家香湘菜馆
云林街上有家“我家香湘菜馆”里面的湘菜很不错。
前进二路排档
六渡桥前进二路,桃园菜场往自治街方向走300米有一些大排挡,晚上有蛮多烧烤的都蛮便宜,有一家胖嫂做汤的,种类繁多,量比较 足,土鸡汤8块一份,肚片汤9块一份,最贵的不超过10块,真是物美价廉。旁边的一家正宗东北人的饺子也很不错哟!
小贝壳酒楼
靠近江边,一元路旁边,蔡鄂路口有个小贝壳酒楼,是大碗家常菜出名的,菜蛮便宜的!一锅香鲶鱼,一砂锅18-22元(它的一锅香 鲶鱼不比差瓦萨奇的差,口味略有不同!但价格就更便宜。来一桶(就是鸡蛋汽水肉,用木桶装)小桶12元,大桶18元。特别是藕拖 ,炸得酥香脆的!当零食一极棒!
当然,其它较家常的菜,什么尤鱼爆腰花了等等之类,各种档次都有!不但好吃而且便宜!一般去吃饭的话,七八个人也不过百多元钱!
土匪鱼
还有一家是叫么名字不晓得了,特色菜是土匪鱼,在武汉美校的旁边,就是在汉口岳飞街,(金源世界和零点OK中间的一条街)吃过的 老食客都晓得,一条鱼半开做一盘,是孜兰麻辣的味道,香辣诱人,还有香菜,顶美味!
老食客去都是吃的一大盘16元,超极便宜,现在做得小有名气了,涨价了,是28元一盘!如果你去的话,一定装作是去过好几次的, 跟老板侃侃价。好象是正宗四川老师付操刀的!
武昌
余家头烧烤大排挡
余家头往青山方向车站往里走就是,在右边有固定门面第二家. 这里有极好吃的烤馒头,香酥无比,分甜咸两种口味,真不是一般的馒头啊,呵呵!
口味堂
武昌卓刀泉有个口味堂~我们去过一次~旁边的几家空荡荡的~他家里居然没位置坐~可见生意好~味道也不错~
乐川麻辣烫
在首义路背后,什么红遍天火锅城的对面,有一家很破门面的麻辣烫,叫乐川麻辣烫。味道简直是好啊,都是两毛钱一串的, 什么都有,比前两年红遍武汉的什么重庆串串香要好吃得多,吃完了也是直接数签子算钱,蛮便宜。
青山
大红浪火锅城
在红钢城问单桥洞即可. 还想吃香辣蟹吗?偶的最爱,不过现在已经快绝迹了,幸亏我们红钢城还有,嘻嘻。建议中午去,晚上人巨多。味道就不废话了。
老幺烧烤
在红钢城二十街,又名好吃街,过潘婷美发店走一分种有一家电烧烤的门面即是.
在满街炉烧烤的情况下,偶会又反过头想吃电烤的,它的特色是炸鸡肉串,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香,也没什么作料,微辣鸡肉香,你不 会不喜欢,去尝尝,不好吃找偶. 对面是民盟翻译和一个有友网吧。
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勒里炸东西的油特别奇怪,有一种满怪的香味。那里羊肉串是真正的羊肉,不象其他地方都是猪肉。不过最好吃 的是油炸的东西。比如炸鹌鹑炸鸡串之类。
王中王
青山建三路口进来有个王中王,里面的啤酒鸭真的是好吃`还买一个送一个~价格也不贵。
小乐川
红钢城的小乐川也可以,建七路口望江边走就是。里面豆皮和桂花糊是我每次回来都要去吃的。卤藕也可以。
洪山
蜂蜂虾球
亚贸对面 ,和街道口之间,很好找。特色是烤虾球,用特制卤水浸泡后烤制,味道非常好。现在推出的炸猪排,也很不错。六点以后没位子了,要 早点去。
美咪酒家
武工大雄楚大道方向往校区走十分钟. 在武工大一带是非常有名的,偶被一老工大朋友带去吃过,家常菜。
有两个菜非常棒:糖醋里脊--味道太正宗了!脆皮猪手--孜然味,香啊~~~ 皮脆,肉入口即化,一点不腻,口水~~~~
湖滨花园酒店
东湖开发区站对面.你要是爱吃西点可千万要去尝尝,实在好吃,每次我们都像饿女扑食一样,见笑了!!
自助餐,68元一位,很值得。
关山
东鑫酒店
城建学院,关东科技园对面. 装修不错,有一定档次,主要客源来自附近公司.
偶只说我们必点的:辣酒煮肥牛--非常够味,里面的粉丝每次都最早被消灭干净。幻影鱿鱼丝。印度抛饼--薄脆浓香,味道正宗,是 吃过最棒的抛饼.
无名农家(番茄鱼)
真的是无名,不过只要你去关山一路中建三局二公司(曙光软件园附近,老武黄公路加油站那边)就能看到,在公司大门口,一家有 遮阳棚的农家饭馆。
特色是番茄鱼,绝对的农家风味,但可一点不土!草鱼切片,番茄打底,面上的油是爆过辣椒和花椒后浇上去的,香得~~~~~~ 一大锅端上来馋死你!!汤极鲜,酸溜溜的,可不放醋哦,同事爱用汤泡饭,偶爱就这么喝!!!便宜,一锅鱼才40块,可以吃饱四个 大胃美女,哈哈!
炸荷花
地点在江夏区汤逊湖旁。166、168、901都可到。
汤逊湖有个鱼丸一条街。都是以吃鱼丸而闻名。过澳门山庄,数胖子家的味最好!其中有个小菜,就是炸荷花。
炸好后,外观有点象炸茄子,酥润可口,,可比茄子清甜得多!夏季可以吃到!

武汉特色小吃与传说

1)热干面的诞生�

 热干面的问世纯属一个偶然的机会。约在70年前,汉口长堤街关帝庙一带有个姓李的熟食小贩,因脖子上长了一个肉瘤,别人称他“李包”。他原来卖的是凉粉和汤面。有年夏天,他 沿街叫卖一天后回到家中,还剩下不少面条。他怕馊了,便把面条煮了一下,捞起来凉在案 板上,谁知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壶,油全都泼在面上。李包懊丧之余,灵机一动,便索性将面 条与麻油拌匀,然后扇凉,第二天一早就拿去上市。他将面在水里烫了几下,捞起来放在碗 里加上佐料卖给顾客。有人问:“这是么事面?”李包脱口而出:“热干面”,这一天的面 条比哪天都卖得好,一个新的小吃便在偶然的失手中诞生了。�

 2)武汉小吃十二绝�

 汉皇风光最繁华,廿里嚣尘百万家�

 不是文人才笔大,焉能写尽各生涯�

 芝麻馓子叫凄凉,黄口鸣锣卖小糖�

 水饺汤圆猪血担,夜深还有满街梆�

 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

 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

 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亦廉�

 麻雀头酥鹅颈软,豆黄饼肥藕鱼圆�

 3)武汉小吃名店�  

 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小桃园的煨汤,老谦记的豆丝,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的烧梅,福庆和的米粉,鲁源兴的米酒,五芳斋汤圆,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

 4)湖北名菜——鱼圆传奇�  

 鱼圆是湖北民间的传统菜品,逢年节喜庆,餐桌上都少不了鱼圆。鱼圆制作起源于楚文王时代。据说文王熊资一次食鱼时被刺卡住了喉,当即怒斩厨师,此后,文王食鱼,厨师必先斩鱼头,剥鱼皮,剔鱼刺,剁细制成鱼丸。 
 5)湖北名菜“龙凤配”�

 “龙凤配”是古荆州的传统名菜,有千余年历史,后传入武汉。相传三国时刘备往东吴招亲后,偕孙夫人回荆州,当地人民为庆贺这一段“龙凤呈祥”的佳话,便用了以鳝鱼为龙,以 鸡喻凤的形象手法,烹饪出这道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名菜。在喜宴特别是婚宴上,必不可少 ,以象征吉祥如意。�
 6)湖北名菜——东坡肉的来历�  

 东坡肉是古黄州一带的名菜,已有900余年历史,后传入武汉。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在此期间,他常亲自烹制各式菜肴与诗友、棋友对酌。一次他同客人下棋,直至局终 才想起锅里的肉,急忙跑进厨房,觉香气扑鼻,揭开锅一看,但见肉色红艳,他尝了一块, 满口醇香,糯而不腻,客人们更是交口称赞。后人为怀念苏东坡,便把他创造的这道菜取名 为“东坡肉”。�

 7)毛脚女婿与吊子煨汤� 

 武汉人特别讲究煨汤,逢年过节家中贵宾来访,特别是“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必煨汤相 待。女婿上门时,还要在汤中下细粉丝或鱼圆,表示情意绵长和婚姻圆满。煨汤罐子一般多 用U形陶罐,俗称吊子。�

 8)婚俗趣谈说三茶�

 一般说来,在武汉,男女缔亲之前要讲究“三茶”礼节。“三茶”指的是:男女订婚以后, 男方须在春节、端午、中秋三个重要节日向女方家中馈赠礼品。礼品以食物如茶叶、糕点 、鱼肉、烟酒为主,俗称送茶或送节礼,一年三次合称“三茶”。

武汉名小吃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烩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小桃园煨汤

"小桃园"是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人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谈炎记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距利济路口不远。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 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蔡林记热干面  

蔡林记热千面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4号,面对水塔。生意兴隆,日销量约15000碗,接待品食者万人以上。

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有人间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是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蔡林记

老谦记牛肉豆丝

老谦记是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一家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豆丝,兼管牛肉汤菜,随意小酌。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武汉的风味小吃品种很多,不能一一详细介绍,兹再列举数种,供有兴趣者选择品尝:

五芳斋汤圆 "五芳斋"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1207号,邻近兰陵路口,经营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的宁波风味汤圆。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

民生全科小汤圆 由汉口民生路212号的民生甜食店创制,体形小巧,清香纯甜。

福庆和米粉 "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5号,在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著称。粉质钦滑,味鲜可口。

雅园湖南米粉 雅园米粉馆坐落在武昌解放路383号,创办于1935年,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以牛肉粉著称。 田恒启糊汤粉 田恒启粉馆位于汉口花楼街252号,经营的糊汤粉特色在场,是鲜鱼加料熬制而成,加上淀粉成为糊状,米粉烫好故人盛有鲜汤的碗内,再撒葱花、胡椒,十分可口。备有油条配食。经济实惠,食客盈门。

楚宝桂花赤豆汤 楚宝熟食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911号,在六渡桥下首。桂花赤豆场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宝庆牛肉面 宝庆面馆位于汉口利济路171号,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以经营湖南宝庆、新化一带的传统牛肉面著称。该店的牛肉面与众不同:.牛肉选用老黄牛的腿肉,并以粗壮梗长的甘草作配料,面条制成韭叶形,入碗装成元宝状。味道鲜美。 一品香大包 一品香甜食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5号,在公安路附近。开业半个多世纪,除经营甜食外,还制作一品大包,人称一品香大包,皮薄馅美,远近闻名。

顺香居重油烧梅 "顺香居"位于汉口花楼街、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该店的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形如银菊,味道鲜美,久负盛名;

老会宾五叶梅 位于汉口六渡桥的老会宾酒楼制作的宴会名点五叶梅颇具匠心:不仅皮薄馅鲜,而且造型美观,形如五叶梅,五角上分别有红火腿末、蛋黄末、绿香菜、白虾仁、黑发菜,五彩缤纷,诱人食欲。

橘颂饼 是东湖风景区听涛酒家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名点,饼形似橘,红中透白、颇具红橘傲霜之态。橘红是油炸的结果,霜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诗《橘颂》命名,颇有诗意。

东坡饼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爱吃的一种饼,人们以其号命名,叫东坡饼,流传至今,是黄州城、鄂州市的传统食品。汉阳归元寺素餐馆仿制供应,颇受欢迎。

油香 油香本是北方的油炸食品,经襄樊市传人武汉市,为市民喜爱的早点之一,以油香扑鼻得名。武汉街头到处都有供应。

发米粑 又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小孩则叫粑粑。从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爱吃的一种早点。制法是把大米磨浆发酵,加上面粉、白糖、纯碱等调匀炕熟。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价廉物美,到处都有供应。

什锦豆腐脑 武汉街头早晚均有供应,因在豆腐脑里加上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调料,称为什锦豆腐脑。吃起来脑嫩米滋、馓酥、菜脆,多味备尝,异常鲜美。

2、尤溪县的经济概况

尤溪县在建县前被称为山峒地带,建县后逐渐开发;宋代,经济、文化逐渐发展,被列为上县;元代被誉为“闽中尼山”;明初,矿冶、地丁赋税苛重,爆发过蒋福成、郑永祖领导的农民起义。尔后罢银冶,划地立大田县。明清两代,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有所发展。但本县历代封建王朝的官吏,对于地方经济资源的开发,未见有显著事功。民国初期,土匪骚乱,军阀混战,社会不宁,百业衰败。抗日战争时期,闽江口被日军封锁,本县木材、土纸等农林产品的输出和外来的粮食输入,都遭阻断,人民生活困苦。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加强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在本县的革命活动,遭到破坏和镇压。当时,政府横征暴敛,货币贬值,金融紊乱,农林工商均停滞萎缩,民生凋敝。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但也有过失误和挫折。1950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过平息匪患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年均增加389.44万元;1953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均增加数上升为469.60万元;1958至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跃进”、“共产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年均增加仅为247.02万元;1963至1965年执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年均增加升到823.11万元;“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前五年年均增加仅160.29万元,后五年年均增加637.12万元;197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使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加821.94万元;1981至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年均增加跃为1537.90万元。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2488.68万元,比1950年增长8.6倍。国家和个人收入均成倍增长,全县预算内的财政收入由1953年的70.4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2060.44万元,年均递增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58年的85元增加到1985年的439元,增长四倍多;全县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由1957年的529元增加到1985年的1024元,增长近一倍。城乡人民储蓄年终余额由1951年的3.2万元上升到1985年的3714万元,增长1160倍。城乡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中、高档商品相当普及。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大部分农民都盖了质量较高的新房。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9.69亿元,比2011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0.77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39.70亿元,增长7.9%。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和拉动力来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7.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6.7%,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5.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4%。
2012年完成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39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完成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0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082万美元,其中外贸进口27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外贸出口达103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6%。
2012年公共财政总收入9078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1626万元,增长10.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9156万元,增长24.3%。全县公共财政支出148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教育支出43648万元,农林水利事务支出25545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57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612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3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0%、17.0%、36.0%、28.5%和34.1%。基金预算支出134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1.3%。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5.24亿元,增长25.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尤溪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多,劳力足。这些,都为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解放前,本县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交通不便,耕作技术落后,经营单一,生产发展缓慢。农作物历来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甘薯及少量麦、麻、茶果;畜禽饲养以猪为首,还有鸡、鸭、兔、牛、羊。农业生产力低下,遭到自然灾害,农作物便歉收、绝收。民国时期,粮食欠缺,农民生活贫困,流往外地谋生者甚多。
新中国建立后,尤溪县经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解放了生产力。同时,逐步加强耕作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效益得到较快提高。1953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49年增长43.63%,开始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结束了本县缺粮的历史。1956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50年增长47.3%,年递增6.67%,提供商品粮525.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50年增长76.6%,年递增10%。
1958年10月全县农村人民公社化后,刮“共产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粮食连续3年歉收,农民收入减少,生活困难。1962年,全面贯彻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纠正农村工作中部分“左”的错误,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同时推广良种、大养母猪、开展多种经营,生产有所发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所谓资本主义复辟,限制农民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再度受到破坏。1970年以后,搞农田基建,推行水稻“三改三扩大”,粮食虽得到较大幅度增产;但基建投资过大,忽视多种经营,经济效益低,农民生活改善不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推广杂交水稻、柑桔上山、猪人工授精等科技成果,并且增加动力机械、化学肥料,农业生产得到较全面发展。1985年,全县粮食总产17278.6万公斤,比1978年增加28.45%,比1950年增加3.2倍。全县卖给国家商品粮3039万公斤,成为全省商品粮基地县。水果、茶叶、淡水鱼、大豆、生猪等产量也迅速增加。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135.0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41%。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初步改善,在1985年农业总产值中多种经营占60.7%。这个比重比1976年提高5%,比1950年提高15%。农村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不断出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1985年为44.4%)。农村呈现繁荣景象。
2012年完成农业产值36.63亿元。 尤溪县的工业,在民国以前仅有造纸、造船、炼银、炼铁、烧石灰、制陶瓷、铸锅、酿酒、制酱油、榨糖、榨油、木器、竹器、铁器等作坊,以及家庭副业的织纻、织席和弹棉、编棕衣等,都是个体经营,规模很小,手工操作,工具简易,地点分散。民国时期,才出现了发电、印刷、兵工3家近代工业企业,规模也很小。尤溪和平解放前夕,全县仅有15种手工业行业、150个作坊和2个工厂。
尤溪和平解放后,中共尤溪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积极扶持工业,地方工业发展较快,不仅改造了私营工业,而且积极创办地方国营工业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但在如何发展工业生产方面也有教训。例如:1958年“大炼钢铁”得不偿失,手工业“提前过渡”事倍功半,“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受挫折,都应引以为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地方优势资源为主的林产化工、竹木加工、造纸、建材、罐头等工业蓬勃发展。企业的扩、建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引进开发,不断增加工业的活力。工业企业的管理,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大部分建立健全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类工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办乡村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产品的品种、产量增加,质量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松香、松节油、水轮泵、高低压电瓷、日用瓷、罐头、钨精矿、白石米、厘竹、竹编和首饰盒工艺品。传统产品在省内称优的有:“满山红”黄酒、“山花”酒、新桥粉干。1985年,全县有森工、食品、化工、造纸、建材、电力、机械、陶瓷、电子、印刷、工艺美术、矿冶、缝纫等20个门类,企业4456家,职工22622人,工业总产值达9353.61万元(比1950年增长100.24倍,比1978年增长1.02倍),占当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1.59%。其中,地方国营企业25家,职工3770人,总产值4219.46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11%,全员劳动生产率10812元,比1981年增加540元,比1978年增加1177元;县办集体企业31家,职工1577人,总产值937.0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10.02%,全员劳动生产率4457元,比1981年增加338元;乡(镇)办、村办、联合体、个体等企业有4400家,职工17275人,总产值4197.13万元,比1978年增长1.78倍,占工业总产值的44.87%。
2012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2.0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0.3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1%和22.0%。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5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7%,其中纺织、服装业产值87.3亿元,林产业产值31.6亿元,矿产、矿物制品业产值32.0亿元。
尤溪经济开发区于2003年设立,2006年省政府批准并经国家发改委确认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以13500亩的城西园、4800亩的埔头园、82000亩的城南园、5000亩的林坑园、2700亩的仙山园等为主园的“一区多园”格局。已开发面积近20000亩,已入驻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20000多人,以林产、纺织、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开发区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山区县开发区前列,荣获“福建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海西十佳品牌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信息调查样本采集点。 据民国《尤溪县志》载,宋代本县城镇有商店、农村有圩集;明、清时代商业发展较快。当时,本县输出商品主要是茶叶、土纸、木炭、柴片、笋干、香菇、木材、毛竹;输入商品主要是食盐、棉布、日用杂货、果品、海产品、中药材。商品运输主要靠船运、筏运和肩挑。处于交通要道的村落,逐步形成集市贸易场所。尤溪两岸的一些大村落,逐渐形成商品集散转运的码头或小集镇,各种商店陆续办起,资本较多的商人在县城设店建仓,开展批零兼营的购销活动。一些小商小贩也应运而生。县城逐渐形成商业中心。
民国时期,本县兵灾匪祸不断,社会极不安定。虽然江西、福州、永春等地一些商人到尤溪县开业,但由于山区交通闭塞,商品运输比较困难,生产水平和人民购买力低,因此,市场仍不繁荣。尤其是军阀卢兴邦统治时期,发行地方性货币,干扰市场,“广豫”票停用作废,“华通”票打折收回,使一些商人、农民蒙受损失。抗日战争胜利后,官僚富绅挤入商业,利用权势垄断市场,随意涨跌物价,对小商小贩进行排挤倾轧,更使市场日益凋零。至民国35年(1946),全县仅有大小商店693家,民国37年降为570家,民国38年初又降为280家。
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首先保护原有的商业。同时,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引下,逐步建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对粮、油、木材等实行统购统销,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卖,这对制止不法商人囤积居奇、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物资供应起了很大作用。1954年8月开始,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逐步壮大成为市场的主体经济。但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错误地把商品生产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除,限制了许多农副产品上市。这两个时期,市场物资几乎只有国营商店和供销合作社经营,物资短缺,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
1978年以后,商业工作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恢复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5年,全县零售商业网点2835个,比1956年增加2.4倍,24处圩场全部开放,城乡市场空前繁荣,内外贸易购销两旺。1956年和1985年相比,全县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由149万元增加到4686.86万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由835.5万元增加到9285.03万元。外贸出口总值由1958年的19.6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632.6万元。国营商业1956年亏损4.14万元,1985年盈利70.8万元。供销合作商业实现的利润由1953年的5.1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100.02万元。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41个,比上年增加7个,增长1.6%。全年房地产施工项目18个,比上年增增长12.5%;房地产施工面积96.22万平方米,增长8.8%。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837套,其中:廉租住房90套、公共租赁住房100套、经济适用住房312套、限价商品住房170套、城市棚户区150套、国有林区棚户区15套。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9亿元,占总额的32.1%,增长36.5%;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97亿元,占总额的13.1%,增长67.9%。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0.1万人次,同比增长31.3%;实现旅游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30.7%;带动农民增收8500万元,同比增长32.6%。

3、合肥那种花篮,就是用于庆祝开业放在门口的那种,多少钱一个?在哪里能买到,要不要提前预定啊?

锵锵四人行
郭:不是外人啊,都认识我们,好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坐着说,我们很高兴。我叫郭德纲,这是郭德纲的搭档,
于:于谦。
郭:别说名字。
于:干吗不让说名字啊?
郭:这是郭德纲的师弟,
李:我叫李菁。
郭:闭嘴!郭德纲的徒弟,
何:我叫何云伟。
郭:坐,坐住了,坐住了。
这滑这个。
郭:是吧?恩,(冲于谦)你往那边点儿,你往那边点儿。
于:我,啊。(挪椅子)
郭:对,碍事。你还往后。你坐到花篮儿后头去。
于:我呀?看不见我了。
郭:都认识了。李菁,
于:介绍过了,
郭:谦儿哥,
于:是。
郭:今儿谦儿哥为了这个节目,把嫂子的衣服都穿出来了。
于:啊?
李:您瞧多鲜活啊!
对,颜色艳一点儿嘛。
郭:这个跟脸色儿差不多。
于:不这色儿,脸不这色儿。
郭:挺好。
何:色气好。
郭:我们几个里边来讲吧,可能从智力上来说,(指李菁)他稍微差一点儿。
李:谁呀?
于:这我承认,这我承认。
李:谁差一点儿啊?
郭:我在这儿我爆个料,因为什么呢,好多女孩儿都喜欢李菁,
于:对。
郭:但是你要知道他的真实情况以后,你绝对你能吐了。
李:不能,您随便说,您把这真实情况说一说。
于:没有这么恶心。
郭:成长在一个暴力的家庭。从小他父母就打架。
李:比较厉害。
郭:他母亲怀着他的时候跟他爸爸动手儿,俩人撕巴起来了,
于:啊?还怀孕呢?
郭:他妈拍着肚子,“你打死我!两条人命!”他爸爸就害怕了。到现在他也这毛病,
李:我也这样?
郭:他小的时候一打架就是,“你打死我!”一拍肚子,“三条人命!”
于:他怎么会三条人命啊?
郭:口袋里还俩蛐蛐儿呢!
于:这算人命啊这个?
李:爱护野生动物嘛!
郭:没听说过。小时候就这样儿,后来上学的时候也不是很聪明,您看台上说的这些话都很智慧,都是我徒弟教给他的。
何:一嘴一嘴喂出来的!
郭:他上学的时候有这么一事儿,老师告诉,明儿带10块钱来啊,学校里面买地图,上地理课,
于:奥,买地图用钱。
郭:哎,找他爸爸要10块钱,结果没买,给花了,他爸爸说让你买地图怎么不买呢?他乐了,“我想了,我这辈子哪儿也不打算去了。”
于:不认识道儿。
郭:考试的成绩很惨,拿回家,他爸爸问多少分儿呢,有的时候没有卷子,“你考试那卷子呢?”“同学借走了。”就这么一个人。所以说并不是像您想像的那样,风流潇洒呀,聪明智慧,这词儿,说我这都是。
李:你亏心不亏心啊?
郭:这都说我这都是。
于:您也悠着点儿。
郭:我怎么了我?我这不挺好的吗?
于:悠着点儿,悠着点儿。风流潇洒谈不上。
郭:(冲李菁)啊?你?你不怎么样,你怎么样,你回去吧,我们仨说,你走吧!
李:不不不不不。
何:家去吧。
李:什么家去吧?
于:哎,他倒省事儿。
郭:他跟我徒弟在一块儿我们吃着亏呢,
李:谁吃着亏呢?
郭:我们吃着亏呢,我们孩子聪明。
李:他呀,也不怎样,(冲云伟)轮到我说说您了。
何:我呀?
于:哎,你们一场之间互相扒一下儿。
李:对对对。这才好玩儿呢。
郭:(打谦儿哥一拳)没点儿大人样儿。
于:您听听。
李:他,大家伙儿也知道,2002年到的我们德云社,
郭:对。
何:有些日子了。
李:一开始我就瞧见这孩子啊一直在底下头一排靠右手,天天看我们演出,
郭:对,那会儿你还高三呢。
于:都不大呀?
李:谁说的?原先这孩子长得不是这样,现在可能也是我看顺眼了,瞧着。。。
何:原先我大高个儿!
李:不能!
何:能耐太大了,坠的。
李:什么坠的?
于:老在剧场门口走,磨下半截儿去!
何:没有那么大磨劲。
郭:别着急,一会儿我挤兑他。
于:啊?好嘛!
李:没说完呢!
郭:没个大人样你这个。
李:脑袋剃一板寸原来,
何:对。
李:瞧着跟刺猬似的。
于:现在也像。
李:现在像耗子了。
何:还不如这刺猬呢,
李:还是洋耗子,米老鼠嘛。
何:你夸夸我。
李:原先都叫小刺猬。后来找了个对象,对象长得也挺可乐,这个头儿跟何云伟很般配,
何:是。
李:穿着高跟鞋,翘着脚能走到桌子底下去。
于:嘿!
李:一米二几啊是一米三几啊,也不知道。
于:反正很般配。
李:这个长长长,,,
郭:什么话啊?
于:这当大人的得评论一下,
郭:哪有一米二去?
于:没有一米二啊?
李:不到一米二啊?
郭:有一米二,有一米二。
何:有也不像话啊!
郭:有有。有一米二吧?
于:有。
何:有也不像话,
郭、李:有有有一米二。
何:说这都不可信。
李:我刚才就说有一米二。长得也挺可乐。
何:接着编!
李:什么叫接着编呢?粘上胡子跟张飞一样,这模样。
何:这都是我师傅用过的包袱,你就不要用了。
李:这不照样响了吗?
郭:嘿!这我都说谦儿哥媳妇儿知道吗?
李:都一样,都一样。反正用我们行话来说啊,比较念嘬一点儿。
于:这还调侃儿呢这里头?
郭:这跟台上不能胡说八道,
李:不不不,这我介绍一下儿,我们行话术语有的时候观众不太清楚,我们要完全说这种话,大家伙儿一句都听不懂,但是有的时候还是要借这个场合要公开一下儿,因为什么呢,确实有这么一件实事儿。
郭:哎,你喘口气儿你喘口气儿,我这儿快憋死了。
李:因为这点儿没包袱,我要快着点儿说。这个有一回我跟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我们这行的人。
郭:谁呀?
李:就别说是谁了。多不合适啊。
郭:你怕人告你啊?
李:我不怕不怕不怕。
郭:你就说我说的没事儿,
李:我主要怕他告你。
郭:你就说我说的没事儿,我有律师。
于:没事儿,他胆大。
李:我怕他告人家。我们两个人上他们家去找他去,结果当天他没在家,他媳妇在家呢。啪啪啪一叫门,媳妇儿出来一看呢,媳妇儿认识我,我就说了两句闲话儿,走了,一问没在家吗,就没进去。后来在门口啊,我这个朋友就跟我说,当着他媳妇儿的面儿,一看长得这么寒碜没好意思说普通的话,就用我们这个术语说了几句。
何:怎么说的?
李:这么说的。一指你媳妇儿,这个果食谁啊?
何:果?
李:果食懂吗?女的叫果食。我就说啊,这是流水万儿的本果。
郭:(指观众)人家听得懂吗人家?
李:我解释,我还没解释呢!
于:坐四个土匪在这儿!
郭:他这个普通话得加字幕。我告诉你。
李:不是,姓何啊,叫流水万,本果呢就是媳妇儿,流水万本果。哎呀,念嘬啊。
于:不好看。
李:恩,不好看。
郭:念嘬是不好的意思。
李:对对对。我就赶紧说,念团。
于:这是?
李:就是别说了。说了这么几句话呢我们一扭脸儿就走了,走了可是走了,他媳妇儿察言观色以看我们这表情不对,把我们这几句话可就记住了。晚上他回家,他媳妇儿要问一问他。就问小何儿啊,今天来俩朋友,一个是李菁,那个我不认识,到门口比手划脚说了几句话,大概是你们的术语,我也不懂,我问问你吧。这个果食谁怎么讲啊?啊,这就是问你是谁。那李菁说了,流水万本果,他就告诉他啊,这是我媳妇儿,奥,那位又说了,果食念嘬啊,这怎么回事?何云伟一听我怎么解释?我要说不好看,打击我媳妇儿,干脆编个瞎话儿吧。
何:我怎么说的?
于:嘿!真瓷实!
李:这个念嘬啊就是夸你长得漂亮。
何:反着说。
李:哎,漂亮叫念嘬。
郭:亏心去吧!
李:结果他媳妇儿信了。
郭:呵,这实在人!
李:我告诉你何云伟,这还是我没倒饬,我要是擦上胭脂抹上粉你再一瞧啊,比这还念嘬呢!
郭:我先拦你们一句啊,在舞台上不要没事儿说行话,念嘬念嘬,你说这个,说良心话不应该讲。这是旧社会我们行业内部的一种术语。现在几乎也用不到了。
于:没有人说这个。
郭:这后台除了于谦爱说这行话,哎呀念嘬念嘬,别人不爱说这个。
何:他要不解释我根本就听不懂。
李:你说的比谁都溜儿!
于:平常我不说这个。
郭:平常也说这个你,
于:平常我怎么说了?
郭:你怎么不说啊?我跟他说话,两句话他准说出来行话。
于:我不说,我不爱说,我知道的少。
郭:你看,一个口字边儿,一个最好的最,这个字儿我念最,你念什么?
于:我念嘬啊。
郭:你看看!
于:咳!
郭:说出来了吧?
于:你这可没有啊。
郭:我念最,你念?
于:我,你念嘬!
郭:很三俗嘛你这个人。
何:就是。
于:你勾搭我!
何:确实是,没有那么回事,他说那个都不可信,
郭:因为这个都是原来我们说他媳妇儿的,
何:对。
李:谁说的?
何:他记住了,安我身上了。没有这事情,您看我这小模样儿,啊,我这模样戳个,
于:别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又该费劲了。
何:(坐下,扶着李菁的腿)
李:别扶着。
郭:孩子这下盘儿轻。
于:这脚够不着地。
郭:谁说够不着地?给他放地上。
何:(脚放地上了,身体又够不着椅子了。)
郭:你看看你看看。
于:你当师傅的够着都费劲,你还说他呢!
李:对对对对对对。
郭:我这不是踮着脚呢吗我?
何:我主要啊,说说他们的事情。
郭:对,你说他(指李菁),一会儿我说他(指于谦)。
何:为什么呢?您说我长得这么漂亮,我能。。。
郭:哎,这句别说了,这不可信这句。
何:就是说呀,
于:你到底想娶谁媳妇儿?
对,谁媳妇像话吗?
何:我就是说啊,我的意思就是说呀,他媳妇儿啊还不如我媳妇儿呢。
李:哪点儿差了?
何:还哪点儿差了,他媳妇有毛病。
李:什么毛病?
何:他媳妇儿眼神不好,雀盲眼,雀盲眼,知道雀盲眼吗?
李:怎么个意思这个?
何:就是晚上啊,什么也看不见。
李:对,白天就合能瞧。
何:模糊。
郭:这都当不了贼这个。
李:是。
何:他这眼神也不好,他是青臃,
李:什么叫青臃啊?
何:青臃就是白天啊,什么也看不见。
郭:哎,哎,小伟,小伟,我问一下儿,他们两口子互相知道长什么样儿吗?一个白天看不见,一个黑下看不见的,
李:一天我们两口子谁也瞧不见谁?
于:这两人结婚十多年谁也没见过谁。
郭:老有新鲜感!
于:距离产生美。
郭:对对对。
李:还捧着说呢?
郭:我挺痛快!
何:这也是巧劲儿。
郭:胡说八道这是。我解释一下,孩子说这是瞎说,不可能,不可能,没有没有。
李:还是他了解。
郭:他管他叫叔,(指云伟与李菁)
于:对,爷俩吝的。
郭:小婶儿啊不像他说的,眼神这样如何如何,她如果这样的话,当初谦儿哥也不能要她,知道吗?
于、李:你先等会儿吧!
李:怎么这么乱呢这个?
何:复杂了,关系复杂了!
郭:就是你原来那个女朋友,后来不倒给他了吗?你还拿人家30块钱呢你忘了?
何:还有这事儿?
李:这几个人太没溜儿了。
于:没事儿,你别你别那什么,她没准记不住我,她那眼神儿。
郭: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李菁的媳妇,
李:离不开我媳妇了?
郭:说谁呢?你说谁呢?是吧?
李:说我也不合适啊。
郭:你要说徐德亮媳妇不合适。
李:合适。
郭:不合适,不合适。
于:说说徐德亮,
郭:这么多年风里雨里跟着来,也算不容易吧?
于:那当然,真是不容易。
郭:也没在钱上争过,也没有在名上争过,虽说有点儿作风不好吧,
于:没有吧?
郭:啊?
于:没有吧?
郭:谁说没有?就说这意思吧,总的来说这个人还行,还行。
于:您认为作风不好的人都还行?
郭:你太行了!太行了!
于:客气了,客气了。
何:哈哈哈,还客气呢!
郭:没羞没臊的。后台这些老先生,说句良心话,是今天又这么一个机会念叨念叨,都不容易,
李:可不是吗。
郭:都不容易。邢先生、李先生、王文林先生、张文顺先生,张先生今天没来,本来今天想请张先生过来的,张先生那个右侧的声带麻痹,说话哑,也不出音儿。
于:闭合不好。
郭:我说来吧,开场《发四喜儿》,咱们一块儿唱,(哑嗓)“我这样我怎么唱啊我?”我说你跟着一块儿张嘴吧,他不认头,他怕别人突然不出音儿,把他晾这儿。
李:老头儿也鸡贼。
于:以为我们德云社人都这么坏呢。
郭:跟张先生我是最有感情的了,张文顺先生是徐德亮、张德武的师傅。
于:对。
郭:是高峰的义父。
于:对,干爹。
郭:哎,对!
于、李:别答应!
郭:高峰是张文顺先生的干儿子。
于:对,我这答应什么呀?!
郭:你占便宜了。
于:我还占便宜呢?
郭:这就没意思了这就啊。
于:别客气了。
郭:高峰的师傅是范振钰先生,干爹是张文顺先生,你看这眼神儿就随那老哥俩,
李:都戴眼镜。
郭:对,左眼随范先生,右眼随张先生。
李:不容易啊。
何:高峰啊,高峰的眼神儿啊还不如他呢,(指李菁)眼神儿不好高峰。
李:他高度近视。
何:但是在台上他很少戴眼镜,几乎就不戴眼镜。
于:上回撞话筒上了嘛。
何:是吧,舞台美嘛。这不前两天吗,高峰出车祸了。
郭:啊?还有这好事儿?
何:让人给撞了,让人给撞了。一辆汽车,咔,撞了!
于:别那么疼呵人。
何:兑了以后呢,警察马上就来了。询问一下,“哎,什么车把你撞了?”(马三立的声音)“没看见,没看见。”
李:是这声吗?
何:车牌号呢?没看见,
郭:这个眼神儿瞧不见。
何:没看见。那车什么色儿的?没看见,没看见!
郭:这眼神儿太次了这也。
何:你看见什么了?我看见那个司机了,是一女的,长的挺漂亮的,穿一吊带儿,穿一吊带儿。
郭:压死都不多!
何:眼神儿不好。
李:还不好呐?看得够清楚的了!
郭:他也分瞧什么。
何:四个,他仨没看见。
郭:行行行行行。。。
于:看见,还没跟你说全呢,后脊梁还长一痦子呢。
何:您也看见了?
于:没看见!
郭:他坐那女的旁边儿。
何:眼神儿就是不好嘛。
郭:这倒也是。还有王文林先生,王先生来说是后台很有意思的一个老爷子,为人随和,从来没说王先生着过急,
于:没有。
郭:跟谁都乐乐呵呵的,有一口头语儿您也知道啊,“有点儿意思,有点儿意思。”
于:老说这个。
郭:这是王先生。老头一天到晚的,很乐呵。他父亲是王长友先生,他师傅是刘宝瑞先生,他岳父是王世臣先生,三大剑客培养出这么一个老艺术家来。一辈子努力据说会四段儿了吧现在?
何:得。
啊?这么些年会四段儿啊?
李:真有认可的那儿。
郭:你不能这样说老先生。
于:(指德纲)他可以这么说。
郭:我能这么说。往沟里带我你!
于:我不说你也得说。
郭:还有李文山先生,李先生是王世臣先生的弟子,相声说得挺好,而且来说呢,最值得表扬的就是老先生住的太远。李文山先生住在羊坊。咱们都知道羊坊涮肉,
于:总店那块儿是。
郭:哎,他是羊坊涮肉那儿。他们家往前一站地就叫张家口。所以老爷子来趟北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于:是。
郭:他每次来演出都是打着旅游的旗号来的。
于:好嘛,还拉一团队。
郭:北京一日游。后来我们也劝他,城里买套房吧。对了,买房子出了个事儿,
于:怎么了?
郭:在中关村那儿有一套房,二手的,一百三十多平米吧,他买下来了,两千块钱一平米。
郭:两千块钱,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李文山两千块钱一平米在中关村买了一套房子,搬进去之后呢,出来进去街坊们都在背后指指点点,(使相儿)
于:这有事儿,这中间有事儿。
郭:“有点儿意思!”
于:王文林在那儿指呢敢情?(四人一起指点)
郭:就不许别人说吗?都知道李先生这人不好掺和事儿,但是总说他也纳闷儿,也是问街坊:“到底怎么回事儿?”
何:往心里去了。
郭:“你们老说我干吗啊?”就有这嘴快的这个,“我跟您说啊,您买这房上当了,这房出事儿,凶宅。据说两口子原来住,后来那个丈夫犯神经病了,把妻子剁了,拿刀给剁了,剁了之后呢,掺上水泥抹墙。”李先生一听这个要了亲命了,回屋坐那儿看哪面儿墙都害怕。
于:这是糁得慌。
郭:“看着要流血似的,哪面墙都要流血。”人哪,恐惧到了头就是愤怒。
于:对,急了。
郭:开始害怕,害怕差不多了,“我跟你拼了!”
于:这怎么拼呢这个?
郭:在墙上这么凿,拿锤子砸,就找,我到底看一看这里边有没有人,咣咣咣咣咣咣,砸着砸着,这墙里边有一眼睛,
于:真出来东西了?
郭:李文山都傻啦,有一眼睛。突然间这眼变成嘴了,还说话呢,“砸我们家墙干吗呀?”
李:砸透了合着?
郭:这我是听他们念叨的,我不知道真假。
于:不知道真假您就这么说啊?
郭:我说完先痛快痛快呗。净胡说。你让你谦儿大爷说。
于:我不说,你们说吧。
郭:你看,打刚才,他一句整话没说啊。
何、李:对对,让他说。
于:我说不少话。
郭:别别,你说,你说两句。
何:说两句儿吧,
李:说两句。
(台下观众鼓掌)
郭:你看,这么些人让你,你说两句听听。
于:你看在你们嘴里还有好人没有了?我不得罪这人。
郭:有我呢。
于:我就给你翻这包袱儿,
郭:别废话,你净跟边上拾乐儿了这不行啊。
于:说得罪人。
郭:有我呢,你挨着我你还怕得罪人吗?没事儿,不要紧的,说点儿别人。
于:我讲讲啊,杨志刚跟汪洋的事儿。
郭:(把谦哥揪下台去)
李:好,观众朋友们,本期《锵锵四人行》就为大家播送到这里,下周同一时间
何:再播。
李:那就法院上见了!
何:就这个呀?

4、春节传统习俗

时间转眼就来到年底,又将迎来新的一年。而过年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段欢乐的时光,对大人来讲也是一个可以放松和休息的惬意时段。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却再也没有以前那般浓烈。想想过去,一年到头才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大餐,而现在人们却随时可以叫一份外卖,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美味。在过去,饭菜不够吃;在现在,饭菜吃不完。而在丰衣足食的当下,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却断不能丢!

春节传统习俗:

1、祭灶神。

祭灶其实是春节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准备烹饪春节大餐,厨房的卫生自然不能马虎。慢慢地,人们形成了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的传统。相传在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工作,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多说人间的好话,就“贿赂”灶王爷,买一副灶王爷的画像挂在厨房,并奉上干果、灶糖,希望他上天汇报工作时多多为人们美言。

2、扫尘。

打扫灶台只解决了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住的问题,于是人们在二十四扫尘,也就是年末的最后一次大扫除。准备好干净的居住环境,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3、贴春联。

春联是一项古老的民俗传统,它起源于桃符,早在南朝时人们就兴起了贴桃符的传统。不过到近现代,手写的春联已经不多了,人们习惯买一幅印刷的春联,简单方便。

在嫘祖故里,盐亭县肢残人协会每年都会组织手写春联赠市民的活动,把一副副红艳艳的春联赠送给市民,为春节增添一份喜庆与感动。

4、贴窗花。

贴窗花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传统,鲜红的窗花衬托了春节的喜庆氛围,也点缀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们身处节日的氛围之中。

5、到贴福字。

倒贴“福”字,寓意福气到我家,讨得一个好彩头,来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6、春节该有的活动如拜年、贴年画、守岁、燃放鞭炮、看灯会等等。

家家户户迎春节、庆团圆!

5、大兴区西红门乐家购物中心什么时候开业

12月6日试营业了,16日正式开业

6、“沈氏兄弟”覆灭始末:由白到灰,违法犯罪,自诩是昆明的王,结果怎样?

沈超出生在一个经商家庭,在家排行老二,早年跟随父亲做生意,生意人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大部分都是“灰客”,这个有野心有欲望,想要“保护家族”的青年更是如此。为了财富的积累,他不在乎采取的手段是否合法。

沈超曾在昆明倒卖煤炭、铅粉,做的都是合法生意。做了几年他觉得卖煤炭、铅粉生意不够大,他想干大的,2004年在海口观音寺他开了自己的第一家赌场。


赌场加铅矿生意使他积累了不少资金,但他并未就此满足,2007年他准备在昆明继续做大自己的“生意”拓展市场,于是笼络张宁、陈荣等社会闲杂人员在盘龙区等地开赌场,同时他还做茶楼,开采煤矿,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有经济支持的前提下,沈超开始在松华坝招兵买马,建立“沈氏家族”,于是一个以沈超为首并且包含自己的弟弟沈航、沈阳在内的“镇雄帮”称霸了昆明的北市。一段时期他们的任何消费都是签单,曾自诩是昆明的王!


昆明还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帮派,就是以“土匪”为首的“湖南帮”。眼看着“镇雄帮”势力越来越大,不断地危及到自身利益,“湖南帮”开始和“镇雄帮”抢生意。沈超也开始与“土匪”频频交手。

2008年3月,沈超的一家新赌场开业,“土匪”带人来“捧场”,但他是来入股分红的,沈超说:如果你是来娱乐的,没问题,我当你是客。但你要是来砸场子,我就把你留着!

突然人群里传来枪声,沈超的手下姚顺果小腿中弹,随后的激战中赌场内的10几个人也被打伤,“镇雄帮”在此次激战中并未讨好。

经过这次事件,沈超在自己的各个赌场都加派了人手。而尝到甜头的“土匪”在2009年8月的一天又带人来沈超的赌场闹事,但被早有准备的沈超及其手下打了回去。


面对“土匪”三番两次的挑衅,沈超等人决定干掉他。2009年8月7日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枪击案发生在了金实小区,“湖南帮”老大“土匪”连中四枪倒地。


案发当晚,沈超和兄弟沈阳到“澡堂”放松了一下,决定第二天出去避避风头。两人一路从昆明先到蒙自最后到四川泸州投奔了当地颇有影响的矿老板杨二。

提心吊胆一个月后,2009年9月18日在泸州市公安局的协助下,盘龙分局刑侦大队终于在四川省泸州市一家超市内逮捕了逃亡的沈阳及沈超兄弟。

随着专项斗争的开展,“镇雄帮”被端,沈超得到了法律的制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团伙其他成员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对与错,所以谁也不能以一个想法永远地走下去,若不想被时代抛弃必须要顺势而为。但“势”在哪儿,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无论走哪一条路,记住我国是法制社会,法律保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若有人想只谋私利而不顾整体利益,所“偷”来的利益不会长久,必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7、蚌埠卷烟厂的烟厂历史

蚌埠卷烟厂是安徽最大的卷烟厂。它原名为东海烟厂。 1958年由一家地方国营烟厂和一家公私合营烟厂合并而成。蚌埠卷烟厂的历史,是一部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区烟草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历史。凤阳产烟区和门台子烤烟厂据史料记载,烟草原产美洲,16世纪明万历年间,由南洋传入我国。早在明末清初,凤阳开始种植烟草,至晚清烟田已遍全县。
凤阳城西留守师和刘府小塔寺的“皮丝烟”,油分足、弹性强,誉驰黄淮一带。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凤阳烟草,总是引来不少山东、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门求购。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国初年,凤阳以产烟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而被英美烟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派员携带烤烟种(佛光种)来到凤阳,经实地勘查,选刘府官园村先行试种。为使烟农改种烤烟,外国老板们发放烟种,传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绍烘烤技术,援建炕房,高价收购烟草。优厚的经济收入,对生活贫苦的烟农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仅二三年光景,烤烟便在凤阳的刘府、武店和十五营一带,逐渐取代了晒烟的传统地位。烟草生产季节性强。每年秋季收购上来的大量初炕原烟,仍含许多水分,易霉变,必须复烤,才能长久贮存,适应卷制工业均衡生产的需要。为此,英美烟草公司又于1919年在门台子买地100余亩,投资兴建一座工厂,专营烟叶收购和复烤,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门台子烤烟厂。经两年多的筹建,烤烟厂于1921年正式投产。
建厂初期,厂内仅两栋仓库,一间大型烤烟房,内有5台1.2吨的锅炉,一台7.5马力蒸汽动力带动复烤机运转工作,每日可复烤烟叶200担。当时,这在国内已是数一数二,在国外同行业中,也称得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工厂了。这家外资兴办的工厂,长年雇工20人,旺季临时招雇400人,平均每年开工不足4个月。工厂事务,托付予一个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经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凤阳一带人事熟、家资厚,也被英美烟草公司聘作经纪人。随着栽培技术的广泛普及,烤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30年代,烟田已越出县界,跨过淮河,延伸到定远、五河、怀远、灵璧。
由于烟农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烟叶品质也愈显优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凤阳烤烟,叶肥梗细,质地细密,烤制后,叶色金黄,香气馥郁,口味醇和,虽稍有杂气,但易燃烧,少刺激,属烤烟类中的浓香型。行家们喻之为“中药里的甘草”——甘甜、润喉、提神,是制作中档烟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档烟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丰产优质的凤阳烤烟,在我国烟草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战争前夕,安徽凤阳及山东潍坊、河南襄城,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个烤烟产地。
每年初秋,新烟出炕。英美烟草公司趁机压级压价,对烟农盘剥勒索。成千上万担廉价烟叶,在门台子复烤后,装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随车源源运抵上海。其中少量的远涉重洋运往欧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制成各种香烟,销行全国。大来烟厂的兴衰蓬勃发展的烟草种植业,为蚌埠地区卷烟工业的兴起准备了充裕的原料。进入20年代,津浦铁路通车已有10多年的历史。蚌埠,作为一个新兴城镇,已初具规模,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和粮食加工业等相继建立。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交活动日益频繁,香烟(当时称洋烟或纸烟)比起旱烟和水烟,美观体面,携带方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交际场合,从而又为卷烟生产提供了商品市场。
1925年,英美烟草公司的翻译范玉田,在太平街买下一块地皮和50多间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筹措资金,从上海购回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请来几位上海技工,办起一家卷烟厂,也就是蚌埠历史上最早的卷烟厂——大来烟厂。大来烟厂于1926年春开工,50多间平房改建成了车间和仓库。在撕烟、切丝、卷制、包装几道工序中,仅卷烟使用机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厂130多人,大多是当地无业市民,几位上海技工负责配料、操作和维修机器。生产原料,烟叶来自凤阳,盘纸、香精购于上海,烟包上的商标也在上海印制。大来烟厂首批生产“来富”牌香烟,这是蚌埠最早的一个香烟品种。“来富”牌是一种中档烟,烟包浅黄色,商标上画着一条狗,其意源于“猫来穷,狗来富”这句中国俗话。烟厂创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虽多年受雇于英美烟草公司,但对卷烟生产不甚了了。
工厂开业之后,因经营不善,产品质次价高,在市场上远远不是上海同类香烟的对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这时,工厂已经亏空,负债累累,为偿还债务,只得将厂房卖给了王仰之。王锐意图强,决心重整旗鼓,招杨树诚(即杨三,宝兴面粉厂老板)等人入股,募集股金,并对工厂的领导层作了大刀阔斧的改组,两个精通业务的宁波人被推举出来管理工厂:支起眉任经理,分管财会商务;桂宝鼎任厂长,过问生产技术。
改组之后,生产渐有起色,产品销路随即打开。工厂日产香烟近10箱,产销趋于平衡。“来富”牌香烟在市场立脚之后,大来烟厂又生产一种“蚌精”牌香烟。烟包上画有一只河蚌,张开两翼蚌壳,其间立一古装美女。这一装潢设计,不但色调鲜丽,而且与史书所载沿淮盛产河蚌可育珍珠的传说相照应,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场出现手工烟。手工烟因不纳税,当时又称私烟。一些无业市民从烟行买来烟叶,又从商店买回盘纸和香精,自行切丝、配料,用手推子(简陋的卷烟工具,木制品)卷制烟支,自产自销。或摆摊出售,或沿街叫卖,或整包销出或论支计价,销售方式十分灵活。吸用者大都是搬运工人和进城农民。由于手工烟不纳税,价钱低,薄利多销,尚能养家糊口,所以至抗日战争前夕,手工烟个体户已发展到240家。廉价的手工烟充塞市场,抢了大烟厂的生意,影响了当地税收。
当局计划分四批取缔手工烟,两年结束。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计划未能完全实施。1937年春,中日战端一触即发,国内弥漫着战争气氛。为避战乱,大来烟厂决定迁出蚌埠,支起眉出面与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洽商约定,暂租借其烟行维持生产。夏天,大来烟厂的机器设备陆续运至刘府安装。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大来烟厂复工不到两个月,蚌埠沦陷,日军随即出兵凤阳。支起眉、桂宝鼎、李席珍丢下工厂去四川,厂房遂为日军占用,作为兵营。至此,开业12年之久的大来烟厂毁于战乱。
沦陷期间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烟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烟草公司在沦陷区的全部资产,垄断了凤阳、蚌埠乃至整个华东的烟草收购业。当时的蚌埠烟叶收购点就设在宝兴面粉厂南边的大院内(今第三毛纺厂)。为了一家独利,沦陷区的私营烟厂也遭禁绝。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禁令有所松弛。蚌埠和皖北市场香烟短缺,精于生财之道的杨三,买通日本军方,以大来烟厂股东的身份,把支起眉丢下的两部卷烟机从刘府运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宝兴面粉厂院内开了一家卷烟厂,仍以大来烟厂作为厂名。这家工厂由杨三出钱、出人,周子林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厂房实际上就是一座楼(即宝兴北楼),楼上包烟,楼下卷烟。切丝机、卷烟机、烘丝机等设备靠马达带动,由宝兴面粉厂发电机输送电力,生产方式比较先进。全厂约100人,生产“三驼”、“红枪”、“飞剪”三种香烟。其中“三驼”牌香烟气浓、劲头足,颇适北方人口味,曾一度远销天津,被天津人誉为“小炮台”。 卷烟业的高额利润,吸引着来自扬州的兄弟俩——姜寅观、姜宏观。当时兄姜寅观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开一“同生布店”,弟姜宏观协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经营“祥生钱庄”。1943年底,兄弟俩凑了3000元,在天桥东端(今和平电影院)创办了“兄弟烟厂”。起初,全厂150人、42间房屋、3部手摇卷烟机和1台压梗机,半年后又添置了1台大型卷烟机和1台发电机。兄弟烟厂首批生产“宝钱”、“宝马”两种香烟。新牌号上市,顾客不认,产品积压,眼看生产难以维持、为了打开销路,姜家兄弟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扎一辆彩车,敲锣打鼓开上街去,宣传产品,招揽顾客;二、在烟包里放入彩票,购者中彩有奖,彩票上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画像,中彩者可持彩票来厂领奖,头彩奖自行车一辆,二彩奖电唱机一台或毯子一条,三彩奖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后,烟贩纷纷前来订货,销路从此打开。在此基础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产“圣母”牌、“橄榄”牌香烟,扩大了花色品种;聘请上海技工改进配方,添加香料,着力提高香烟的内在质量,从而使得该厂香烟拥有越来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宝钱”牌,烟支饱满,香浓味醇,不仅在蚌埠地区畅销无阻,还被烟贩们运至徐州、开封、扬州等地,与沪产烟和当地名牌烟争夺市场。
至解放前夕,兄弟烟厂已发展到500多人,拥有108间房屋、3部大型卷烟机,日产香烟40余箱,成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烟厂。1945年5月,由几个刘府人办的江淮烟厂开业。原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任经理,天成布店房东康振林为副经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为厂长,厂址在舞台街和胜利路的交会处(今一中大门稍东,旧址已不存)。全厂近100人,10余间房屋,1部手摇卷烟机,日产2箱“精忠”牌香烟。年底,增添1部大型卷烟机,1台发电机,日产量增至7箱,生产稳步发展。空前而暂短的繁荣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政府把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过来的门台子烤烟厂,改为第九后方医院,烟农只得把烟叶运到蚌埠出卖。在当时百业萧条的境况下,蚌埠烟草收购业却畸形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据资料统计,日本投降后短短两年内,蚌埠私营烟行猛增至107家。
三径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烟行集中的地方,从今天的第一制线厂到南岗一路加油站,有万和烟行、大成烟行、兴隆烟行、信大烟行……几乎一家挨着一家。新烟上市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每天成交数百担烟叶。为了维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协调本行业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蚌埠烟行工会于1946年秋成立。本地蒋家岗人蒋卓章,被推为蚌埠烟行工会会长。兴旺的烟草收购业,刺激着卷烟工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空前而暂短的繁荣。
1946年至1947年间,蚌埠烟厂蜂起,出现了一股“烟厂热”。短短两年之内,烟厂从3家增至61家,生产上百种香烟。60余家烟厂散落在从火车站到南岗一路这一狭长地段。或位于闹市,或处于近郊,或临街而建,有的为一家独资经营,大部分则是多家合股兴办。其中除几家大烟厂,如大来、兄弟、裕民、汇丰、庆华、江淮、中兴、福丰,使用大机器生产外,其余的数十家,生产方式落后,仅属手工业作坊类型。譬如,当时的裤裆街(今中区菜市口)就有3家烟厂,厂与厂仅数步之隔。各厂均2间平房,10来个人,1部手摇卷烟机,规模甚小。这些小烟厂因无资金周转,一旦产品滞销,便即刻倒闭。当时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烟厂,从开业到倒闭先后仅5天,以致该厂歇业数月之后,许多同行还不知这里曾有过一家烟厂。
在众多的中小烟厂中也有办得出色的,如汇中烟厂、淮光烟厂、派克烟厂。汇中烟厂由18家股东合资筹建,于1946年10月投产。18家股东大部分是烟贩和手工烟个体户,投份多则1000元,少则只100元,山东烟贩王凤和任厂长,厂址设在舞台街与六安街(今建国路)的交叉处(今胜利三小)。
全厂3部手摇卷烟机,2台切丝机,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烟叶,30人包烟,均拿计件工资,其余40人在厂里干杂活,如搞运输、摇机器。厂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给点零用钱。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农闲时来厂做工,农忙时回村种地。卷烟机、切丝机全靠人力摇动,劳动强度较大。工厂生产3种香烟:“真善美”、“福兴”、“双鱼”,由于产品价格低廉,质量尚可,销路一直很好,不仅在烟厂如林的蚌埠有销路,在附近各县也有市场。蚌埠卷烟工会于1946年的“烟厂热”中成立,庆华烟厂老板、刘府人王子兴为工会会长。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烟北来,倾销蚌埠市场,供渐渐过于求,本地香烟滞销积压,一些中小烟厂纷纷倒闭、破产。同时,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一些大烟厂的老板惊惶失措,忙于转移机器,携带钱财,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烟厂瘫痪。到了1949年,61家烟厂已锐减至33家。
蚌埠烟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卷烟工人和烟区农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根根烟支中,都凝结着工人、农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卷烟工人已达3500多人,约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70%。各大烟厂相继成立了工会。与此同时,中共蚌埠地下组织也深入到卷烟工人之中,宣传真理,培养骨干,团结工人同资本家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在资本家南逃之后,广大卷烟工人在人民解放军胜利捷报的鼓舞下,同心协力保护工厂,坚持生产,翘首迎接解放。东海烟厂的创建和迁徙几乎在杨三的大来烟厂开业的同时,一家7个半人的小烟厂在苏北益林镇诞生了。这就是以后几经辗转迁至蚌埠,又为蚌埠卷烟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海烟厂。
40年代初,苏北盐城、阜宁一带驻扎着新四军主力部队。阜宁县的边缘小镇——益林,距海100余里,数百户人家,一条小河穿街而过,可通射阳河,入大运河,交通方便。当时,这里是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后勤机关的集中地。1942年,原陕北红军战士于金彪和高明显、宋长和、姚士安、贺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挂彩,留益林养伤,其中7人轻伤,1个重伤残废(有人称其为“半个人”)。
当时,苏北缺烟,许多战士卷豆叶吸,甘涩呛人,一些惟利是图的商人便趁机把香烟从外地运来苏北,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剧了根据地的财政困难。于是,于金彪等人一合计,便置了3把刨刀、3个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开起了一个小烟铺。这便是东海烟厂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烟效率低,开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条香烟供应部队。1943年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几道封锁线,从淮南军区的飞马烟厂(当时在天长县,由新四军一师创办)运回一部手摇卷烟机。随后,工厂渐增至70人,日产“黑猫”牌香烟500条(合2箱),厂址也从村庄迁入镇内一家旧商行,有十几间房屋。因盐阜地区濒临东海,故烟厂取名为东海烟厂。
1943年秋,东海烟厂在苏北地区已是家喻户晓了。为了扩大生产,盐阜区财委会拨30元华中币给烟厂办了一家交易所,经营大豆、生猪、油料等,又经过走私商人把这些农副产品运往上海,换回4部手摇卷烟机、1台发电机和盘纸等生产原料。从此,生产迅速发展,工厂越办越兴旺。到了1945年,工厂已初具规模。全厂职工已达300多人,增盖了20多间房屋,同时还经营一家油行。工厂使用柴油机发电进行生产,专用一艘载重50吨的小火轮为工厂往返采购原料。香烟日产量增至3000条,最高时达5000条。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黑猫”增加了“黄猫”、“金虎”、“飞虎”、“飞马”4种。这些香烟除供应部队外,也拿到地方出售,畅销苏北,其中数“金虎”牌价廉物美,曾远销扬州、宝应等地。东海烟厂的兴办和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奸商的投机活动,为增加财政收入,供应部队需要,支援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160万军队,向中原、华东、华北、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扬言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摧毁解放区和消灭人民解放军。7、8月间,苏北部队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之后,逐步向外转移,继续进行运动作战。东海烟厂接上级指示,把本厂划为两个分厂,一分厂随部队北撤山东,二分厂暂留苏北坚持生产。为了防避空袭,二分厂迁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生产。俩月后,往北迁至杨寨。不久,敌军攻入盐阜地区,二分厂又奉命撤离苏北,开赴鲁南。
1946年初冬,东海烟厂二分厂的70多人,带着卷烟机和少量烟叶,艰难地跋涉在黄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敌机轰炸,后有追兵紧逼,土匪和地主武装还时常骚扰截击。他们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陇海线,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途经竹墩时,土匪偷袭,经理于金彪和警卫员被围,幸遇部队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厂人员进入鲁南,抵达莒县大店,与先前到达的一分厂人员会合。大店,地处沂蒙山南麓,集镇附近有一座天齐庙,被东海烟厂临时用作厂房。会合后,全厂尚有100多人。这时,他们在转移中已同上级失去联系,给养断绝,加之大部分人员乍来山东,生活不习惯,又无棉衣御寒,处境十分困难,但大家互相鼓励积极生产自救,克服困难,革命热情非常高涨。
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把山东作为进攻的重点,纠集34个旅,25万多人,直逼山东解放区。敌军压境,东海烟厂遂迁入山区,先后在小窑、涛雒、李家桑园落脚。山东是革命老区,群众觉悟高、基础好。东海烟厂职工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东搬西迁,忽南忽北,巧与敌人周旋。平日,他们保持高度警惕,一边生产,一边练武。敌人偷袭,他们且战且走,及时转移,有时机器来不及带走,就埋在地下或丢进塘里,待敌人离去,他们即刻重新安装机器,争分夺秒增生产,支援前线、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一举全歼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从而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下半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陈粟大军经过艰苦作战,收复并发展了豫皖苏鲁解放区。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厂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旱路人员由部队护送,跨越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水路人员租借民船,分两批先后从莒南县岚山头起程南航。部分人员在连云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国民党军舰,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终于虎口余生。
1948年,东海烟厂的100多名职工辗转千里,终于又先后回到了苏北,上级把他们集中起来,安置在洪泽湖畔的王小集子(属泗洪县)。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发动淮海战役,东海烟厂的职工靠着仅存的3部手摇卷烟机,加紧生产,支援战争。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蚌埠解放。为了扩大生产,东海烟厂遵照上级命令,于3月离开苏北,迁至蚌埠。从此东海烟厂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解放以来,蚌埠卷烟厂生产了40多个牌号的香烟,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行销祖国各地。像“渡江”、“金叶”、“团结”、“百寿”、“黄山”等烟已为名牌,在广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誉。近几年来,蚌埠卷烟厂每年为国家创造上亿元的产值,上交税金占蚌埠全市锐收总额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烟厂正在新长征中奋进,为祖国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8、开一家小酒吧需要办理什么相关手续呢?

开酒吧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需要拥有营业执照后才可开业,可以去工商局现场申请。需要申请材料有:代理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住所使用证明、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8)土匪开业扩展资料

营业执照所需材料

工商注册需准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宜: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3、法人股东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股东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4、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证明。

6、代理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7、住所使用证明。

注:住所使用证明材料的准备,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若是自己房产,需要房产证复印件,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

2、若是租房,需要房东签字的房产证复印件,房东的身份证复印件,双方签字盖章的租赁合同,和租金发票。

3、若是租的某个公司名下的写字楼,需要该公司加盖公章的房产证复印件,该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双方签字盖章的租赁合同,还有租金发票。

酒吧,一般仅经营饮料,而且提供可以饱肚子的简餐,但可供选择的品种主要是糕点以及西餐品种。一般客人都不会选择在这里用餐,除非一些“忠实拥护者”。

这种酒吧的装修一般把吧台造得比较大,占整个酒吧的比例较重。吧台一般做成英式吧台,方形或圆形。凳子都围绕着吧台,而吧台既是调酒师的表演舞台,又是酒吧的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营业执照

9、酒吧经营需要办理什么证件?

1 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
2 卫生
3 个体
4 酒类销售证
5 环保证 (噪音 排水)
6 公安的什么什么安全许可证
7 市政的广告什么什么证 (就是你的招牌的许可证)
8 工商 税务登记证

你开业以后都可以试营业 说白了就是为逃税
可以少交几个月税 一般到三月分来查再去办不迟
但是要小心市政和环保的来查,那些都是畜生加土匪
税务的你一定要搞好关系,不然会整死你
貌似现在多了个灯光噪音污染条理
多去看看,小心被罚款

兄弟,好好加油干吧,选好地方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