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送礼场合 » 高中升学考试语文

高中升学考试语文

发布时间: 2023-03-03 02:05:22

1、08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答案(不下载)

2008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哈尔滨市2008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7题各3分,第8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扒窃(pá) 取缔(tì) 迥乎不同(jin)

B.嗤笑(ch) 呵责(h) 寻章摘句(zi)

C.窥伺(cì) 迸射(bèn) 顶礼膜拜(mó)

D.瘠薄(jí) 推崇(chón) 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虐杀 牟取 毛骨耸然

B.吹嘘 净谧 穷愁潦倒

C.臆测 妖娆 迫不及待

D.御聘 渴慕 颌首低眉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4.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

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 (三国演义)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

D.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曾听到这样两句唱词: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的金玉良姻指的是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姻缘,而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红楼梦)

5.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把改正后的语句写在相应的横线处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语句应改为:

语句应改为:

6.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不要慨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 , ;若把人一生的情感窖藏起来,也是一壶香醇的酒开拓一条怎样的路, ,酿造一壶怎样的酒,这是一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人生课题

7.谁上自习课说话了,谁在课堂上传纸条了,谁在操场上打篮球回来晚了这些情况老师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原来是有人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对于向老师打小报告这种行为,人们一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你是怎样看待打小报告这种行为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和理由(包括标点在内不超过80字)

8.按课文原文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4)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912题(10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 谢:

10.(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阅读世界屋脊多宝藏,回答1316题(10分)

世界屋脊多宝藏

(1)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2)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旧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3)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4)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西藏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5)世界屋脊西藏,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

(选文有改动)

13.(3分)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

14.(2分)指出下面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 )

(2)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

15.(3分)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 ,

16.(2分)为什么说西藏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

(三)阅读父爱是金,回答1721题(13分)

父爱是金

(1)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2)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3)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4)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5)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

(6)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7)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8)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9)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10)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11)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12)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

(13)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14)父亲没有回头

(15)爸!我大喊了出来

(16)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17)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18)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选文有改动)

17.(2分)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8.(3分)第(3)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

19.(3分)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

20.(2分)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1.(3分)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我为什么认为父爱是金

(四)阅读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回答2226题(12分)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1)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2)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3)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4)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5)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6)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7)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8)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9)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10)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

(选文有改动)

22.(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3.(2分)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

24.(3分)第(6)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2分)从文章第(8)段来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6.(3分)文中说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可恰恰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敢于为自己创设绝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创造了辉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参见相关链接)

对于这种自断后路故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你的观点和理由:

相关链接

(1)背水一战: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2)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使士兵们陷于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

(据史记·项羽本纪)

三作文(50分)

(市区考生答)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处处需要思考思考,伴学子灯下苦读;思考,使学者神思飞扬;思考,助商家商海运筹因为思考,你跨越了一道道难关;因为思考,你感悟到了真挚的情感;因为思考,你读懂了人生的大书

思出成果,思出智慧思考,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思考,打开了探索之门;思考,洗涤了人类的灵魂

世界因思考而清晰;人生因思考而从容;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请以生活因思考而精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地拿着珍珠来到了城里的珠宝店珠宝商把珍珠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一番后,对渔夫说:如果这颗珍珠上面没有这个小黑点,它将成为极品,价值不可估量

听了珠宝商的话,渔夫拿着珍珠回了家,他对妻子说:我要把珍珠上的小黑点去掉,让它成为无价之宝妻子劝他说:珍珠是天然形成的,难免有瑕疵,再说世间哪有完美的东西!渔夫没有听从妻子的劝说,开始尝试去掉黑点可他刮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刮掉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试想:如果渔夫不那么贪心,不苛求完美,能听从妻子的劝告,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县(市)考生答

(1)海边漫步,沙滩上留下你或深或浅的脚印;山野游玩,小路上留下你或曲或直的脚印;人生旅途的十字路口,留下你徘徊思索的脚印;人生竞技的赛场上,留下你坚定踏实的脚印看自己的脚印,我们学会了反思;看他人的脚印,我们学会了借鉴脚印在身后,目标在前方只有我们勇敢前行,才会留下无悔的脚印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沙粒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在探险队员的脸上大家的水都没有了,心急如焚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所寄托的目标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摆脱死神之后,大家喜极而泣,他们用颤抖的手拧开那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壶缓缓流出来的,竟然是满满的一壶沙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哈尔滨市2008年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7题各3分,第8题每空1分)

1.D 2.C 3.D 4.B 5.句: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句: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或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6.(共3分)答案示例: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装订一本怎样的书 7.(共3分)有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成理2分 语言简洁流畅1分 8.(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1)思而不学则殆 (2)夕阳西下 (3)老大徒伤悲 (4)人有悲欢离合 (5)千树万树梨花开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912题(10分)

9.(2分)逆:违背 谢:道歉

10.(2分)C

11.(共4分)(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2.(2分)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二)阅读世界屋脊多宝藏,回答1316题(10分)

13.(3分)从能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植物资源丰富三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

14.(2分)(1)列数字 (2)举例子

15.(3分)平均海拔高 日照时间长 日照强烈

16.(2分)因为西藏林木树种繁多,药用植物种类多

(三)阅读父爱是金,回答1721题(13分)

17.(2分)如果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到哪儿念书都一样(或如果他是不可造就的人,到哪儿都成不了才)

18.(3分)由于对父亲不满,对学校失望,我开始自暴自弃,以至于不得不让父亲来收拾残局,想到这样会使父亲痛苦难堪,我就有了一种报复的满足;但我不知道父亲到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怎样的结果,所以又感到忐忑不安

19.(3分)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勒令退学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去向校长求情

20.(2分)他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泪,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不坚强的一面;他希望儿子能够学会面对,学会坚强

21.(3分)答案要点: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以及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让我体会到了父爱像金子一样厚重,贵重,值得珍惜

(四)阅读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回答2226题(12分)

22.(2分)绝境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23.(2分)顺境往往会使人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或顺境往往会使人丧失豪迈与激情),甚至贪 图享乐,腐化堕落

24.(3分)举例论证 证明了在绝境中成功者能突破思想的束缚,超越常规,创造奇迹

25.(2分)成功者能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失败者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26.(共3分)(3分)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

(2分)观点鲜明,理由较恰当,表述较清楚

(1分)有认识,表述不够清楚

三作文

2、求2010年北京 天津 重庆 湖北黄冈市语文中考题(文字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详细解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 穷源溯(shuò)流
B.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 fà)指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D.化装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
1.答案:C
解析:第一题字音字形,难度相当小,每个错误选项中都有两个错误,且非常明显。字音的错误(溯、隽、轧)也是相当明显。分别读穷源溯(sù)流,隽(juàn)永 倾轧(yà) ; 字形错误像"供认不讳"的"讳(选项作“悔”)易拉罐"的"易"(选项作"一")化妆品(选项作“装“),试题的简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2. 答案:B.
解析:第二题考成语,"防患于未然"、"信马由缰"、"殊途同归"本来就属于考生应该熟悉掌握的成语,即便这三个成语不了解,"无地自容"也绝对不是语境中的那个用法,不能"望文生义",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处应为“无处藏身”。考题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降低了一个难度。
3.下列句子中,没有并举的一句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记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产生纠结感的语病题,在2010年也显得那样平易近人。A缺主语,“他们”。B“实现了纪录”搭配不当,将“实现”改为“创下”。C项表意不明,在“引以为豪”前加上“美国人”。我们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个错误选项都是什么语病,单从"无懈可击"这个标准出发,也能顺理成章地选到正确选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较强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C.《堂吉诃德》是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创造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即是滑稽的有是发人深省的。
D. 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4.答案:C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较往年相比略有难度,因为也许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万提斯的西班牙国籍,而对白居易《新乐府》的正确表述产生怀疑。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的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渠道通向山脚下是我白莲胡___① ___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_② _____________,触须沿途四散,____③____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 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 浸润
B. 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C.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 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5.答案:A.
解析:第五题则提供了往年高考试卷中不曾有过的新鲜感,它作为将近义词辨析与语意衔接题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当为今后语文基础题的命题提示一种新颖的角度。“滋养”与水有关,而“浸渍”是贬义词,答案不言自明。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预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1 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2,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3。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集,搜集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终不复言 复:回答
6.答案:D
解析: A选项考"居",属于常用词的偏僻义项;B选项考"券",属于偏僻词;C选项考"诣",是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学过的偏僻词。而D选项考"复",则是实实在在应该掌握的常用词。复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7.答案:D
解析: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第二个"以"是介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只有D项的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译文: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译文: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译文: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译文: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8答案:A
解析:错误选项是A,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津津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理解。错误选项是B,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可以通过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这一选项的问题。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到长远索引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0.(10分)(略)
解析:阅读延伸题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新题型,它是在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延伸,既要考阅读能力,是阅读题的一部分,又要考写作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积累。文言文延伸题是关于取利长远的,先让考生从文言文篇目中举一个例子,再去联系生活进行阐发。要求考生先解决文中的问题,再书写自己的体验。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来源:学*科*网]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11.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解析:主观题仍然是断句,而非标点或翻译,这是北京卷自2004年坚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语气词,再根据文言文骈句较多,句子对称的特点很容易搞定.
12.在横线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题)
①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
⑤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⑥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
12答案:①.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⑤只是朱眼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⑥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解析:一要看清题目,是限做,只须选4小题即可,不要全写,二是不要写错字。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 ,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解析: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四.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他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市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得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实际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涉嫌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民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取材于李政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材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热闹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形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14. 答案:(3分)D
解析:A项原文是说“人类的创造力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艺术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对象弄错。B项原文是“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不是热闹的共鸣。C项原文是“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明显是正比,不是反比关系。 D项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确。
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5分)
15.答案(5分)①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
②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阅读将"艺术"与"科学"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2010年的社科文阅读中戏剧性地会师,这当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人文科学不再玄虚,自然科学不再枯燥,社科文阅读至少从阅读感受来说更具有亲和力;而对于社科文阅读而言,阅读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着难度的下降。从如此简明清晰的文章中筛选信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
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透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得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项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似乎与海棠花无缘。D项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他这样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项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
17.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 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17.答案: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解析:解释作用题",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无缘吗",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析: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18.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18.(4分)
答案: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来源:Zxxk.Com
解析: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第⑧段“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越远,它们却离我越近”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9.(10分)(略)
解析:现代文阅读延伸题,以 "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可以说,阅读延伸题的实质已经非常清楚:"阅读"是题干应有之义,它保证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线,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而"延伸"则为试题区分度开疆拓土,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很难来得半点虚假,"干货"才是王道。
六、本大题共一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解析:从题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仍是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套作。"仰望星空"不过就是"理想"话题,"脚踏实地"也不过就是"实践"话题,这两个话题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备过的,其中任何一个都极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现象。但命题作文不得自拟标题的规定则可以限制套作。因为标题既已如此,则考生必须要写出二者的关系。即便事前已经对这两者做了充分准备,但却很难针对二者的关系做足准备。关系型的命题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维,也限制了套作行为。

3、初三中考一共多少门科目几分

      
      1、初三共有11科,满分为630分,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世界历史(或历史与社会)、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2、根据省市的不同,总分不同。上海市初三会进行考试的科目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历史(60分)、政治(或称思想品德60分)和体育加试(30分)。
      3、九年级(9thGrade),即初级中学三年级(初三年级),是初中的最后一年,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年级。
      4、九年级在中国大陆原称做初三,现在《课程标准》表述为“九年级”,但仍习惯称作“初三”,在中国香港称做“中三”,在中国台湾起初叫“初三”,后改为“国三”,现在也称作“九年级”,在欧美称做Gradenine。
      5、在我国,初三面临高中升学考试,即中考,因此九年级的升学压力仅次于高三,是非常重要的年级。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