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升学宴
1、想问下现在你们村里领居办酒席都会随多少礼金呢?
农村吃酒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我们人情世故中一个浓墨重彩的方面,多少农民因为这酒席的随礼钱是叫苦而又没办法,每年种植的庄稼卖的钱都不够随礼花销的。
我家邻居,老两口有六十多岁了,一儿一女,儿女都成家,老家只剩下老两口住着,儿女不在身边,他家儿子也很少回,而家族的所有人情赶礼都是老两口操心。
有比老两口在我家聊天,我听到他们说,今年他家有两个大礼,有两个亲戚儿子结婚,在为随礼而犯愁呢。老两口也实在,说到他自家里没有多少酒席可收礼了,现在主要是送礼出去了。哎,关键原来收的礼金少啊。老两口说“我儿女结婚早,那个时候收礼是50~100元的收,但是如今这样的钱送出去会被亲戚嫌弃的。”
的确是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老亲戚,以前送礼收礼比较少,如今讲究礼尚往来,但是不可能以前多少现在回多少吧。十几年前送礼是50,60,100的送,现在还能这样吗?按理来说是这样回的,我收礼不赚回回去,别人50元来,我应该50回去,但是今日不同往日了,如今送礼50元太刺眼,就是从50加到100元,客人估计也不想过来,找借口叫别人带过来算了,就不来吃酒席了。
这老两口还打算加到200元,最多是300元回过去,这样一来,自己亏大发了,但是这就是现在这样的行情。
不可否认,如今农村酒席送礼有种攀比之风,送礼相互攀比,还有些人不嫌事大,专门爱打听别人送礼多少,然后添油加醋的妄加评论。
像现在婚嫁丧娶,开张进新房,周岁做寿等等,还有这8月份的升学宴等等,喜事连连。
对于农村的吃酒席,到底随多少合适呢?这主要是看你是以什么身份被邀请参加,可分为:
直系亲属:不管是男方和女方的,这样的送礼一般比较高。当然,也要看直系亲属间的送礼默契程度,这个时候一般是你多少,我多少,500元,600元,1000元,甚至还有更高的。一般来说,如果这个礼送出去,还能有机会收回来,那么送高点也不怕。
本村的邻居:本村的邻居和家族们一般是象征性的随个礼,100元钱可能还全家去吃,这叫流水席吃得欢,今天你吃我家,明天我吃你家,还有去帮忙的。这个基本上赔本的。
朋友同事:这样的群体也不是很多送礼的礼金也比较固定,大概就200~400元,主要是礼尚往来,没有多少便宜赚,因为送礼太多,一个月的工资都没了。
同学:特别是对于年轻的酒席,同学肯定是占据一席之地,同学交情还是很深的,礼金大概在200~1000元之间吧,送出去能收得回来,也无所谓,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这样看来,如今农村办酒席,当然城里人的酒席可能更贵一些吧。酒席礼金高对农民是一个很大负担,真心希望酒席一切从简,减少次数,让亲情更加自然。
2、我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 有车有房 经济条件不错 我今年已经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 父母给我办了升学宴 我
这个一般来说你不用太在意,因为很多亲戚都是先入为主的思考问题,他们盼着你发展差一点,这样他们的子女才能更被凸显出来,你只需要取悦自己,顺着自己的心意来就可以。
3、办升学宴被拘留3日,农民很委屈,正常人情往来怎么就不行?
随着群众呼声的逐渐提高,有关部门在过去两年也发布了通知,开始限制农民举行大型活动,防止举行不必要的宴会。起初每个人都认为这只是说官话而已。毕竟农民办酒席掏的是自己的钱,请的是自己的亲戚,你情我愿的事情又不犯法,村干部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然而,不久前在贵州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六盘水村民何某的女儿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并进入了她选择的学校。临近开学时,为了庆祝女儿的继续教育,他也紧跟潮流,组织了几次宴会。他还为有人际关系的村民举办了宴会。出乎意料的是,他被举报了。后来乡镇干部都来到了现场,原本打算劝说和教育。没想到在此期间何某与村民发生了冲突,后来何某被带回警察局被拘留了三天。
有人开玩笑说,以前农村干部总是说要严格整顿农村气氛,可一直以来都没有哪个地方实施了,这回贵州农村严格执行,还是要赞扬的。毕竟农村人口收入不高,如今攀比风气越来越严重,随礼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如果相关部门再不出手,这股风气还会愈演愈烈。希望这次的事情也能给村民们一个教训,今后不要借着各种由头来办酒。
然而,也有一些其他网民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农村圈子太大了,人情往来最终还是会回来的,这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没有什么亏不亏。而且农村酒席的热闹,本就成为了乡村文化中的一种,也是村民交流感情的一个好契机,如果连酒席都取缔了,那么农村还有原来的样子吗。
4、2018违规办酒席属实吗,现在国家规定不让铺张浪费,农民现在办酒席违反国家规定吗
农民办酒席并无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但国家不提倡铺张浪费,大办特办酒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五条第4款有这样的描述:
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二十六章第三节也对农村大办特办酒席有以下描述:
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
(4)农民升学宴扩展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5、“升学宴”什么时候办最好?
由于大学新生开学集中在9月份,所以升学宴尽量选择在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