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小时候过的端午
1、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主要有以下习俗:
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贴葫芦花
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8、点雄黄酒
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2、小伙伴们,儿时的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呢?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怎么过的端午节呢?。
吃粽子
端午节必须吃粽子。小时候记得左邻右舍各家各户都包很多的粽子。大人们会在粽子里面包上红枣或者花生,又甜又香。煮好的粽子第一步是先祭祖。这个神圣的仪式一直保留到现在。
五彩绳
《荆楚岁时记》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五彩绳又名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的吉祥物兼饰品,传说具有辟邪作用,还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小时候,大人们会在前一晚早早地把五彩绳准备好。在端午节这一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系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上。等到下雨天的时候才能摘下来。据老人讲,下雨天摘下来的五彩绳你把它放在小水沟里,它会变成龙飞到天上去。可惜,顽皮的孩子们没有一个眼睁睁看到它变成龙飞走。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据说春秋之前,古代百越地域崇拜龙图腾的一些部族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以龙舟竞渡的方式举行部落图腾祭奠,这是五月初五龙舟赛最初的样子。现在的端午节赛龙舟主要是娱乐为主,是很多人的集体划桨竞赛。小时候,组织赛龙舟比赛多数是社区组织的。这一天也是孩渗正戚子们最高兴的日子了。争先恐后的挤到河边看比赛。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大门上挂艾丛陵草与菖蒲,由于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除蚊蚁的作用,寓意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大人们会早早地去郊外割艾草和菖蒲。把艾草捆起来或者扎一小束,放在屋门口。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幽香、驱虫、避瘟、防病的清拍效果。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是女孩子们喜欢的,和五彩绳一样,戴在身上美美的。相互之间会比较香囊的气味和花样。大人们也是绞尽脑汁的用五颜六色的布料缝制。香囊的形状也是各式各样的,最多的是桃心型的。象征的家人对小孩子的爱。
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听说能杀百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域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端午这天大人会给小孩子喝一点点雄黄酒。辣口辣口的,往往也就是用筷子蘸一滴表示一下。
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感谢您的邀请,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再加上受气候,历史因素,环境影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特色,即便过同样的节日,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就拿端午节来举例,南方和北方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饮食: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原本是上古先民祭祀龙祖的节日,现在人们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因此,也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南方爱吃咸粽子,一般会用咸蛋黄,香菇,排骨,肥猪肉包粽子,而北方喜欢吃甜馅,比如,红枣,蜜枣,豆沙,果脯等甜食作为包粽子的馅料。
除了馅料不一样之外,南北方包粽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南方包粽子包法丰富多样,比较常见的是三角形,还有火炬形,方形,而北方的包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比较统一。
热带地区的海南喜欢用芭蕉叶包粽子,广东地区爱养生,因此做出来的粽子馅料也是丰富多样的。
而北方地区包粽子的包法比较传统,以糯米和各种甜食为主。
户外活动:
端午节的时候,南方有赛龙舟的习惯,这其实是一种原始的祭祀活动,目的在于保健,消灾,辟邪。而北方以打马球和驰马射为主。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些地区会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活动,以此来纪念屈原。
习俗:
端午节当天,南方的人们会把菖蒲,艾条插在门楣,旨在辟邪。以前还有抢龙水的风俗,当地居民会跑到汨罗江抢第一桶水。这个“第一桶水”可以用来洗脸洗头,还能辟邪。而北方,主要是以佩戴五毒铜钱来辟邪。
4、除了吃粽子,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端午习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的习俗,另一个比较普遍的参与人也比较多的应该就是赛龙舟了吧!事实上,这个跟为高祥了纪念屈原而吃粽子是一样的。据传,屈原当时投汨罗江自杀,全国人不上下都非常悲痛,许多人划船救屈原。从那时起,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都会举行龙舟赛来纪念屈原。
今天的龙舟已经不再是那个时代的船了,现在龙舟是纤细的,大的可以容纳一百人,小的也能坐下七八个人。从名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龙舟的船头是用龙头装饰的,船尾用龙尾来进行装饰,一般来说龙头和龙尾都是用木头雕刻的。在比赛中,人们会不断地敲打锣鼓来鼓舞士气。这场面非常壮观。
我是一个北方人,记得小时候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奶奶都会给我的手臂上系上五色绳,主要功能是驱除邪灵,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提倡五色,五色代表着吉祥如意,五月五日用五色丝绸臂,可以保佑平安,不过现在很少再看到有人会在端午节系五色绳了。
门前挂几棵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一项习俗,民间一般说说清明的时候插柳,端午节挂艾 而且升扒这一天每户人家都要打扫院子,所以五月五日其实最重要的是驱蚊作用,因为蚊子怕艾草的味道,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家庭将这一传统保留了下来,如果在农村,端午节这天早上可以一早上山采一些回来,在城市的话,一般有专门在街上卖艾草的。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端午节还不是法定节日,后来慢慢地有了端午三天小长假,说明我们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对一些传统习戚笑搏俗,我们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传承下去。
5、传统节日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1、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
2、戴艾叶
山西省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3、踏石
陕西省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4、买石首鱼
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5、出端午佬
四川省石柱县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和饺子类似,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6、端午节的风俗
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五月水好,能做“酵子”(农村蒸馒头用来发酵的),所以记忆中奶奶和妈妈以及邻居们,都会在这天早晨盛半碗水拌些面糊,放在灶神的供桌前,大约24小时就能用来做发面馒头或是油饼和发糕之类的面食。还说端午节这天的水能治百病,所以这一天基本上成为“集体清洁日”,无论老少都要在这天洗头,洗脚甚至是洗澡,换洗衣服。如果不是收麦的时候,就会将床单被褥拆洗或晾晒。大人们无论多忙多累,都会在太阳出来则仔之前将水缸盛满水。
因此,我家附近的井边,和盯空这天早晨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或是抽烟,或是交谈,或是讲粗话开玩笑的在等候打水,井然有序。遇到孤寡残病人家,青壮人都会帮忙打水唤瞎或挑送到家,那种和谐温情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还有就是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到地里去找“毛毛眼”、“车前草”等清热解毒的草药。这些事儿,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们去做的,也有青壮年,他们大概是早早的挑好了水,来到地里干活,顺便找些草药带回去的吧。此时田间地头会见到老人或是小孩子们三伍成群的,挎着蓝子,拿着小铁铲或是其他抛地割草的农用工具,边走边寻找需要的植物。孩子们有时会互相帮忙,有时也会为一棵草药而争吵打闹,闹的厉害时,便会有大点的孩子或是长辈们过来调解。回家后,这些草药会被长辈们用绳子捆绑起来,挂在房檐下经历风吹日晒,遇到相应的病患时拿出来用,或是无私的借给有需要的人。当然还有别的风俗,如曲剧《包公辞朝》中唱道:五端阳炸油香,吃粽子滴雄黄。。。。。。
7、长辈们口中的端午节起源是怎样的?
古历的五月初升正笑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家过端午节常常是包棕子、吃棕子、门上插艾蒿,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到啦!要吃棕子了!听说吵含要吃棕子我一蹦三尺高,口水直流,仿佛闻到一阵棕子清香味朴鼻而来。我迫不及侍的跑进厨房,只见妈妈手中拿着棕叶,正聚精会神的包着棕子,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棕子包好啦!我忍不住学着妈妈的样子包棕子,正在放糯米的时候,哎呀!不小心把手划出血了,你别以为看着清兆简单,包着可不容易呢!
今年端午节过的真有趣!
8、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端午节民间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5个端午节的习俗吧,一起来了解一下。
1、吃粽子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搭伏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投入江启侍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承载着家国情怀,更蕴含着家人朋友相聚团圆的浓浓真情,粽子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在中国南方地区,每当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煎堆”。“煎堆”就是糯米麻团,海南称“珍袋”,广西又称“油堆”,是中国油炸面食的一种,虽然现在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最早源自广东地区,因此也是广东油炸食品的一种。广东“煎堆”,为拳头大小的油炸糯粉团,表面沾着一层芝麻,风味独特,制作考究。它色泽金黄,外形浑圆却中空,口感芳香酥脆,柔软绵糯,有团圆甜蜜的寓意。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4、游百病游百病,为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知旁携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