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朋友介绍的长辈
1、在自己长辈和朋友见面时,是应先向长辈介绍朋友,还是先向朋友介绍长辈呐?
先向老师介绍同学,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再向同学介绍长辈,这是对同学的告知。
2、在社交场合,为他人作介绍时,一般有哪几种顺序?
在社交场合,为他人作介绍时顺序大致有如下几种:
1)介绍年长者或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3)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
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7)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8)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
3、介绍人的时候,是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还是先把长辈介绍晚辈?
将晚辈先介绍给长辈,也通常将客人介绍给主人,所以应该将朋友介绍给父母,再介绍家人。
并且还要区分介绍的场合,例如职场、亲友聚会、朋友聚会时都有不同的介绍方式。
一、如果是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二、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三、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四、介绍来宾都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五、介绍与会先到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到者。
日常礼仪知识:
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
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
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
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
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4、要把朋友介绍给长辈或领导,要先介绍长辈还是晚辈?
先向你的长辈或领导介绍你的朋友,再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领导。
(位高者先知)
5、介绍两个生人认识 应该先介绍长辈还是晚辈?
将晚辈先介绍给长辈,也通常将客人介绍给主人,所以应该将朋友介绍给父母,再介绍家人。
介绍他们时一般有以下规则:
1、将男士先介绍给女士。如:“张小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先雹如生。”
2、将年轻者先介绍给年长者。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年轻者先介绍给年长者,以示对前辈、长者的尊敬。
3、将地位低者先介绍给地位高者。遵从社会地位高者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的原则,除了在社交场合,其余任何场合,都是将社会地位低者介绍给社会地位高者。
4、将未婚的先介绍给已婚的。如两个女子之间,未婚的女子明显年长,则又是将已婚的介绍乱咐给未婚的。
5、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6、将后到者先介哗肆纯绍给先到者。
(5)先向朋友介绍的长辈扩展资料
日常礼仪知识
1、热情有度。
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
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
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
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
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2、不必过谦。
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
3、尊重隐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这些“隐私权”。
4、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
5、 以右为尊。在各种类型的对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主次尊卑时,“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就肯定不会失敬于人。